《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國小校建成環境評估研究》是依託西南交通大學,由王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國小校建成環境評估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蔚
- 依託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國小校建成環境評估研究》是依託西南交通大學,由王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國小校建成環境評估研究》是依託西南交通大學,由王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中國小校建設是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的重要內容。在數量大、時間短的情況下,重建項目存在前期科學分析不足、中期建設標準化、後...
新建校舍必須按照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進行建設,校址選擇應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學校規劃建築設計導則》等規定,並避開有隱患的淤地壩、蓄水池、尾礦庫、儲灰庫、山塘水庫等建築物下游易致災區。工程實施除解決好我市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區的校舍外,還要根據我市自然災害...
新建校舍必須按照重點設防類抗震標準進行建設,校址選擇要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國家關於《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學校規劃建築設計導則》以及《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災後重建活動斷層探測成果套用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避開地震活動斷層、有隱患的淤地壩、蓄水池、尾礦庫、儲灰庫、山體滑坡等區域。4.進一步細化校舍...
《5·12汶川特大地震:環境保護科技行動》是一本針對地震災害可能引發的水源地危害以及生態環境污染與破壞等問題及時提出了一系列環境應急技術指南和管理方案的科普作品,這本書相繼研究提出了災後重建污染控制對策、技術方法以及相關修復措施。內容簡介 為做好受災民眾生活和生產用水安全、災後居民安置區重建、工業企業...
當前,舟曲抗災救災工作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災後恢復重建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政策支持、合力推進,立足舟曲災區實際,借鑑汶川、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成功經驗,切實做到災後恢復重建與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扶貧開發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與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和生態環境...
為科學組織實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在地震災害評估、地質災害排查及危險性評估、房屋及建築物受損程度鑑定評估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經過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專家和各方面意見,制定本規劃。第一章 重建基礎 第一節 災情概況 魯甸地震波及雲南、四川、貴州3個省的4個...
經過多年來特別是1998年大洪水後開展的災後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我國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大江大河幹流防災減災體系基本形成,防禦洪水能力明顯增強,國土生態狀況明顯改善。但我國江河眾多,受投資不足等因素制約,這些河流目前多未得到系統和有效治理;有...
恢復重建規劃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通過恢復重建,把災區每所學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讓家長和民眾放心的工程。2.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學校建設。學校的建設規模要執行原建設部、國家計委、教育部發布的《城...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牽動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整個救災過程中充分顯示出國家和人民的巨大力量。救災工作的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重建上來。根據中央精神,此次災後重建涉及經濟體系、行政體系和社會體系的重建, 而社會體系重建首先是人的重建。“愛心火炬計畫”就是回響這一號召,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來支持災後重建工作。它的...
加強災後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恢復重建評估制度和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做好恢復重建需求評估、規劃選址、工程實施、技術保障等工作,加強受災民眾的心理援助,提高城鄉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生態環境、組織系統、社會關係等方面的恢復重建能力,提高恢復重建監管水平。(七)加強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加強災後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恢復重建評估制度和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做好恢復重建需求評估、規劃選址、工程實施、技術保障等工作,加強受災民眾的心理援助,提高城鄉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生態環境、組織系統、社會關係等方面的恢復重建能力,提高恢復重建監管水平。(七)加強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加...
2013年9月27日,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通過《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該《條例》分總則、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法律責任、附則7章51條,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1997年10月25日福建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35次會議通過的《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予以廢止。 引言 福建...
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是北京數字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家全行業數據共享概念平台,它主要包含兩部分——時空數據平台和數值模擬研究平台,特別是在現已建成的生態環境科學模型庫的基礎上,發展了數值模擬相關的工具庫,並與時空數據平台進行集成,形成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生態環境科學數值研究環境。在數字空間迅速發展的大...
全省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長期投入不足導致防震減災基礎設施薄弱。地震監測站網布局不均衡,地球物理觀測仍存在空白區。現存地震監測站網的設定、數量與地震活動頻發、高發的省情實際不匹配。已建成的高原內部地球動力學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不能完全滿足科學研究需求。青藏鐵路等生命線和重大工程沿線地震綜合...
充分發掘整合旅遊資源,培育精品線路,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和市場開發力度,加快重點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遊發展環境,搞好縣域旅遊產業示範縣試點,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促進旅遊產業較快發展。五、全面推進災後重建,基本完成災民建房任務。落實災後重建規劃,明確項目建設的優先領域和建設時序,保證重點,合理...
組建3支市級專業地震應急救援隊和23支區級地震應急救援隊,其中市地震應急救援隊參加了汶川特大地震救援行動。組建22支市、區級及社區地震應急志願者隊伍和612支防震減災志願者隊伍。建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06處,總面積1700萬平米,可疏散280萬人。圓滿完成地震應急值守任務,有力保障了首都重大活動的順利開展。參與投資...
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投資結構,集中抓好改善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災後重建等方面的項目建設。改善民生,著力提高民生質量,力爭完成投資235億元。增加農村安全飲水、農村沼氣、通鄉通村公路、農村電網工程、扶貧開發等投入,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設施、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
一、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 加快災區民生工程建設。繼續把住房、學校、醫院恢復重建擺在優先位置,保質保量完成重建任務。5月底,基本完成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874戶。9月底,全面完成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恢復重建,汶川縣城、映秀鎮基本框架建成,形成城鎮基本功能並初具規模。災區基本公共服務超過...
——抗震救災展示出強大精神力量。“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區上下、社會各方,傾情傾力、出手相援,總計捐款捐物2900萬元、居全市各區縣之首,收治傷病員563人,接收中小學生入學332人,對口支援800萬元支持崇州市文井江鎮災後重建,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手足情深的強大民族精神充分彰顯。一年來,主要做了...
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一批區域集聚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物流園區,建成西部重要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在農業規模經營推進中,大力發展低碳農業、生態農業,注重推廣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對環境的污染。3.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加強農村集貿市場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改造...
加強災後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恢復重建評估制度和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做好恢復重建需求評估、規劃選址、工程實施、技術保障等工作,加強受災民眾的心理援助,提高城鄉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生態環境、組織系統、社會關係等方面的恢復重建能力,提高恢復重建監管水平。
(六)提高恢復重建能力。——依託有關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對學校、醫院、道路、橋樑等公共建築物及民用住宅因災受損情況的普查,科學界定受損程度,設立相關標識,確定危險區段,防止次生衍生災害發生。——建立健全地震、氣象、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後恢復重建調查評估制度和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實施...
抓好災後重建。認真落實災後重建規劃,加快災後房屋重建,完成70所鄉鎮中心敬老院建設,建立學校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加強救災資金和物資監管,保障受災民眾的基本生產生活需要。做好對口支援金川縣安寧鄉災後重建工作。提高保障能力。認真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
大力實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檢驗監測和中小河流污染治理等工程,改善了農村水環境;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鄉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工作,改善了村容村貌;大力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等工程,有效遏制了農村面源污染;大力實施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已建成農民集中...
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最佳化投資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 社會投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狠...
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完善科學推進災後重建的體制機制。 十四、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52)完善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 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調整最佳化部門職能,建立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管理格局。加強生態法制建設,修訂相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對水流...
切實抓好舟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按照建設“讓災區人民滿意,讓全國人民放心”的新舟曲的目標要求,把災後重建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實施舟曲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抓好城鄉受災居民住房、城鎮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白龍江和溝道整治、災害治理、產業重建、生態環境等重建項目,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舟曲災後...
2014年3月11日巴切萊特正式接任總統一職,並公布新政府執政百日內50項承諾,涉及經濟、教育、醫療、農業水利和漁業、環境、社會治安、社會保障、勞工、城市土地和重建規劃、文化、體育、性別平等和保護原住民等多項領域,主要內容有:1、經濟成長方面,發布提高生產力、促進創新以及經濟成長日程,並於2014年起實施;...
有效組織“7·30”龍捲風抗災救災工作,積極參與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募集資金677萬元,調撥羽絨服2萬件,組織120人參加災後重建。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建立健全信訪“兩員”制,信訪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是揚州市唯一沒有信訪工作重點管理鄉鎮的縣(市、區)。全國“兩會”、奧運會和殘奧會等重點敏感時期保持穩定。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