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干縣(江西餘干)

餘干縣

江西餘干一般指本詞條

餘干縣,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與萬年縣接壤,西連南昌、進賢縣,南與餘江縣東鄉縣毗鄰,北鄰鄱陽縣都昌縣。國土面積2331平方公里,地貌以低丘和濱湖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部丘陵向西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縱貫全境的信江分東西支流注入鄱陽湖,基本構成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2016年,餘干縣戶籍總人口共108.3萬。

2016年,餘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2億元。

2017年,餘干先後榮獲全國信訪工作先進縣、全國房地產工作先進縣、中國2017最具綠色(旅遊)投資價值城市、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先進縣等榮譽。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餘干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餘干縣
  • 外文名稱:YuGan County
  • 別名:余汗縣 乾越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 江西省 上饒市
  • 下轄地區:8個鎮、12個鄉、1個墾殖場
  • 政府駐地:玉亭鎮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51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東北部
  • 面積:2331平方公里
  • 人口:108.3萬(2016年戶籍)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乘風亭、忠臣廟、昌谷寺、中橋、潤溪大橋、下楓橋
  • 機場上饒三清山機場
  • 火車站:餘干火車站
  • 車牌代碼E
  • 行政代碼:361127
  • 著名中學江西省餘干中學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條件,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保,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打麻糍,製作米糖,名優特產,楓樹辣椒,烏黑雞,鄱陽湖銀魚,黑蜆,藜蒿,黑芝麻,風景名勝,東山嶺,憩園,李梅嶺,應天寺,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漢置余汗縣,南宋改為餘干縣。據《通典》:“越之西界,所謂乾越,越之餘也。”據《舊唐書·地理志》:“古所謂汗越,隋朝去水。”王先謙曰:“汗乾字通。”餘干,似指古越人之一部,一說“越人謂鹽曰余。””

歷史沿革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迄今已有2231年歷史。以境處余水之幹得名為餘干縣。
西漢,名余汗縣,屬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鎮。王莽始建國初年(9年)改名治乾縣。
三國,吳稱余汗縣,改屬鄱陽郡。
南朝,劉宋永初年間,改名餘干縣。南齊又時,復名余汗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又改稱餘干縣,屬饒州。
元朝元貞二年(1296年)升為餘干州,屬饒州路。
明朝,洪武初改為餘干縣,屬饒州府。
中華民國,先後屬潯陽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區,第六行政區。
1949年05月,餘干解放後,先後屬鄱陽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
1952年,改屬上饒專區。
1968年04月,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
2000年10月,上饒地區撤區設市,餘干縣屬上饒市管轄。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餘干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恢復瑞洪鎮、黃金埠鎮。
1985年04月,設立信豐、峽山鄉。
1995年09月,撤銷黃龍鄉,設立黃龍鎮。
1996年03月,撤銷古埠鄉、石口鄉,設立古埠鎮、石口鎮。
1997年12月,禾斛嶺墾殖場改制設立禾斛嶺鎮。
2001年12月,撤銷信豐鄉,劃歸石口鎮;撤銷峽山鄉、楊埠鄉,合併組建楊埠鎮;撤銷禾斛嶺鎮、九龍鄉,合併組建九龍鎮;將華林崗鄉的流芳等6個行政村劃歸餘乾鎮。
2003年04月,撤銷華林崗鄉,成建制劃歸餘乾鎮管轄,並將餘干鎮更名為玉亭鎮。
2003年10月,撤銷鄧墩鄉,成建制劃歸社賡鄉管轄;撤銷梅溪鄉,成建制劃歸瑞洪鎮管轄;撤銷五雷鄉,成建制劃歸黃金埠鎮管轄。
2004年06月,(1)將石口鎮的烏泥、港背、銅鼓包村、以及常山村、的趙家析出,設立烏泥鎮,鎮政府駐烏泥村。(2)調整後,烏泥鎮轄迎康居委會和烏泥一、烏泥二、烏泥三、港背、銅鼓包5個村;石口鎮轄永安居委會和石口、常山、漁池、五菱、劉埠、吳家、詹家7個村,鎮政府駐石子口。
2006年01月,撤銷新生鄉、東源鄉,成建制劃歸瑞洪鎮管轄;撤銷餘干縣古竹鄉,成建制劃歸石口鎮管轄;撤銷餘干縣禾山鄉,成建制劃歸楓港鄉管轄;撤銷餘干縣金山嘴鄉,成建制劃歸三塘鄉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12月,餘干縣轄9個鎮、11個鄉、1個水產場、1個良種場、2個林場、2個墾殖場、1個墾總場:玉亭鎮瑞洪鎮黃金埠鎮古埠鎮烏泥鎮石口鎮楊埠鎮九龍鎮、社賡鎮、康山鄉東塘鄉大塘鄉鷺鷥港鄉三塘鄉洪家嘴鄉白馬橋鄉江埠鄉楓港鄉大溪鄉梅港鄉漁池湖水產場縣良種場李梅林場、康山墾總場、禾斛嶺墾殖場峽山林場信豐墾殖場
縣人民政府駐玉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餘干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信江下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6°13’48”~ 116°54’24”,北緯28°21′36” ~29°3’24” ,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38公里,呈南北狹長狀,全縣總面積為2336平方公里。餘干縣為上饒市西部農業大縣,東與萬年接壤,南毗餘江、東鄉,西連進賢、新建、南昌,北鄰波陽、瀕臨鄱陽湖,與都昌縣隔湖相望。
地理位置
縣城餘干鎮位於全縣的中心,處於信江下游的濱湖平原上,地勢平坦低洼,湖泊眾多,港汊縱橫。陸路距南昌175公里(直線距離約70公里),景德鎮市141公里,鷹潭69公里,位於三市之中;向東至上饒市200公里。

地質條件

餘干縣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其形成的構造特徵可分為社庚至五雷復背斜,餘干鎮至楓港復向斜,瑞洪至康山坳陷帶等構造帶。
餘干縣城無沉陷、坍落、滑坡、風化等不良地質現象,根據《福建江西地震列度圖》餘干地震列度為6度。縣城屬二級階地沖積平原區,地面土層較厚。城中心市湖一帶結構不穩定,屬山前沖積扇,有縱橫交錯溝塘,沉積時間短暫,土層大體分為:填土層、含淤泥輕亞粘土層、亞粘土層、細砂層,分層無明顯界線,並有尖滅現象。填土層、含淤泥輕亞粘土層、亞粘土層的承載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為天然的地基持力層。縣城外圍乾越大道一帶土層結構較穩定,大體為填土層,粉質粘土層,中砂層園礫層,粉質粘土有良好的承載能力,是較好的天然地基土。

地形地貌

餘干縣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濱湖平原所構成,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部丘陵向西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海拔高度一般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嶺海拔高度290米,最低點在北部皇帝帽,海拔13米左右。餘干縣轄區的中部為平原區,東南部為低丘區,西北部為湖區。地表結構大體分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縣城處於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東山嶺地勢較高外,縣城其他地方地勢都較為平坦低洼,湖泊眾多。

氣候特徵

餘干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多年平均氣溫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為-14.3℃,最熱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為40℃。近10餘年,冬季氣溫逐漸變暖,大霜、大雪、大冰凍天氣少見。
餘干縣風景餘干縣風景
氣溫:本地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氣候平和,四季明顯,水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多年平均氣溫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為-14.3℃,最熱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為40℃。近十餘年,冬季氣溫逐漸變暖,大霜、大雪、大冰凍天氣少見。
光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2小時,日照率42%,太陽輻射總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為1586.4毫米,4、5、6月為降雨集中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發量為1557.7毫米,7月-11月的蒸發量均大於降雨量,有明顯的伏旱和秋旱現象,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
風:城區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夏季主要風向為偏南風,年平均風速3.5米/秒,本地屬贛東北較多大風區,57%的大風出現於4、7、8三個月。1964年曾出現過最大風速超過40米/秒(12級以上),對縣城造成嚴重破壞。

水文條件

信江為流經餘干第一大河。源於浙贛兩省交界的懷玉山東北麓平家源,經玉山、上饒、貴溪、鷹潭、餘江等縣市,再由縣東南炭埠入境,至潼江灘分兩支。一支由東向北,經過縣城馬背咀入珠湖,稱東大河,另一支向西經瑞洪入鄱陽湖,稱西大河。另外縣城邊緣還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興水利時被堵塞,今已成為無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秒,98年最高梅港水位為29.84米(吳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為6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為50.8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頻率為5%(以上數據來源於1993年餘干縣城總體規劃構想)。
餘干縣風景圖餘干縣風景圖
縣城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在餘干縣內信江河谷的鬆散岩孔隙水區中部,即楓港——縣城——保全山煤礦一帶覆蓋岩溶水,縣城-楊港一帶,含水層匯水面積達68*106平方米,覆蓋型裂隙水開採資源量為31.4萬噸/日,地下水位3—6米,可做縣城供水源地。地表水有信江東大河,流經縣城,多年平均徑流量175.6億立方,縣城周圍河段為二類水質。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餘干縣地域總面積為233636.35公頃,其中耕地為69360.25公頃,園地1029.65公頃,林地為38871.04公頃,水面有64023.67公頃。人均土地面積5.13畝,人均耕地0.93畝。

水資源

餘干縣地處鄱陽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水量豐富,地表水徑流量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5.79億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達1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畝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國排列中屬豐水區,地下水位高,潛力大,有充足的水源。
水資源水資源

礦產資源

勘探資料表明,能源礦有石油;金屬礦有砂金、岩、赤鐵礦錳礦;非金屬礦有瓷土焦寶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
餘干縣自產能源有生物質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三種,理論蘊藏1495萬噸標煤,人均占有量6175公斤標煤。

生物資源

水產
餘干縣可養殖水面34.9萬畝,已養殖面積16萬畝,這些水域水草叢生,浮游生物豐富,是發展水產生產的良好基地,餘干縣現共有魚類25科113種,有鯉、鯽、鯿、鯰、青、草、鰱、鰻鱺、河豚等種類,還有甲魚、湖蝦、湖螺、天鵝、白鶴、大雁、銀魚、象形珍珠等珍貴的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芡實等,可充分發揮水面優勢,採取多品種,多層次,高密度養殖。
草場
餘干縣各類草場理論產草量為62.22萬噸,可載畜20.2萬黃牛單位,常見牧草品種有10科41種。
鳥類
餘干縣水域面積640平方公里,是環鄱陽湖地區水域面積最大的縣份,共有濕地面積95.6萬畝,鳥類230種,其中冬候鳥121種。
鄱陽湖鳥類鄱陽湖鳥類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5‰。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0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9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0萬人,城鎮化率42.85%。

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胡偉
縣委副書記、縣長: 黃勝富(截至2017年12月)

經濟

2016年,餘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8.1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5.3元,增長15.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286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9.3:36.4:34.3,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較上年下降了0.7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比2015年提高0.6、0.1%。
全年財政總收入15.2億元,比2015年增長4.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6億元,增長0.4%。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11.5%;稅收收入12.9億元,增長4.0%,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85.2%,較2015年提高30.4%。
全年財政支出42.8億元(包括上級補助收入),增長5.9%。其中教育支出10.8億元,較2015年增長0.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0億元,較2015年增長32.0%;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6.2億元,較2015年增長1.8%。
全縣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2.5億元,同比增長15.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7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1.4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74.4億元。

第一產業

2016年,餘干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7億元,較2015年增長4.2%。糧食總產量86.2萬噸,較2015年略增,其中:稻穀產量84.9萬噸,與2015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產量2.3萬噸,增長1.8%;蔬菜總產量19.3萬噸,較2015年增長了27.8%。
農業農業
餘干縣森林資源覆蓋率為20.5%,餘干南部為低丘山區,林木種類屬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馬尾松等;餘干中部地形起伏不平,屬經濟林地;餘干北部為平原水網地區,屬平原防護林地,有楓楊、水杉等。
年末生豬存欄29.1萬頭,與2015年基本持平,全年生豬出欄38.1萬頭,增長0.2%。肉類總產量達到4.3萬噸,與2015年基本持平。
全年水產品產量15.4萬噸,增長2.9%,水產養殖面積41.3萬畝,與2015年持平。

第二產業

2016年,餘干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2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8.8億元,同比增長9.3%,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67.4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利稅17.8億元。園區開發面積9.3平方公里,投產企業54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3.8億元,下降0.1%,在建企業15個。
全社會用電量11.9億度,同比增長1.3%,其中工業用電量7.1億度,同比增長-7.0%。
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0.8億元,同比增長9.1%。具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同比增長20.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6%。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7億元,同比增長-9.1%,全年房屋施工面積46.7萬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積44.8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6年,餘干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9億元,同比增長14.1%。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6.9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20.0億元。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實現零售額51.3億元,同比增長13.7%;住宿和餐飲實現零售額5.6元,同比增長16.7%。
餘干縣商業餘干縣商業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042萬美元,同比增長6.5%;實際利用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42.7億元,同比增長13.7%;外貿出口11691萬美元,同比增長5.6%。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57.4萬人次,同比增長119.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7億元,同比增長149.8%。
全縣金融機構網點69個,法人2個,從業人員765人。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55.9億元,比年初增加42.2億元,增長19.7%;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83.6億元,比年初增加22.2億元,增長13.8%。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07.3億元,比年初增加29.7億元,增長38.3%。
全年完成保費收入1.5億元(人保、人壽和太平洋三家,下同),同比增長7.1%,賠款0.5億元,同比增長53.9%。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餘干縣實有學校所數675所(含幼稚園),其中義務教育289所,高中13所。全縣在校學生數16.7萬人,其中義務教育12.9萬人,高中1.7萬人。
餘干教育餘干教育

科技

2016年,餘干縣擁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4個,有創新活動企業15家,申請專利233件,較上年增加132件,獲得專利授權155件,較上年增加97件。

文化

2016年,餘干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8萬冊、件。
年末全縣擁有衛星地面接收站2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8.3%。有線電視用戶約7.5萬戶。

體育

2016年,餘干縣年度組織舉辦10次運動活動,參加人次3500人次;組織參加市以上運動比賽8次,參加人次120人次。

衛生

2016年,餘干縣醫療衛生機構966個,全縣衛生技術人員290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數972人。衛生機構床位數3476張。

社保

2016年,餘干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4.6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保險人數15902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90.6萬人,其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75.7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8.5萬人。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共5.1萬人,其中農村3.8萬人,城鎮1.3萬人。

交通運輸

2016年,擁有載貨汽車2458輛,路道運輸貨物周轉量20.1億噸/公里;客運汽車357輛,道路運輸客運量達到4.0億人/公里。
餘干餘干
2016年,實現郵政業務總量4049.0萬元,同比增長4.0%。
2016年,餘干縣手機用戶數40.3萬戶,網際網路用戶8餘萬戶。
周邊有南昌、景德鎮兩個機場,有浙贛、皖贛、鷹廈、京九四條鐵路。
公路有上海至瑞麗、北京至福州、濟南至廣州、南昌至德興四條高速,縣境有206、320、昌萬公路等國省道通過。

歷史文化

打麻糍

打麻糍,是餘干農村過春節不可少的一項傳統習俗,具有濃濃的鄉村風味。圓圓的麻糍象徵著團團圓圓。提前一天晚上浸泡好了糯米濾乾水,將甑放到鍋里,加適量的水,然後把糯米盛放到木甑里,打上氣孔,蓋上膜蒸,蒸熟後,將整甑糯米飯抬到院子裡的石臼旁,準備好了木棒和水盆,當然還有盛有白糖的芝麻粉盤子。
打麻糍打麻糍

製作米糖

製作米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麥芽,製作時需要經過洗米、浸米、蒸飯、釀造、榨糖、煎糖、涼卻、打糖、包餡、拉條、敲糖等工序,前後需要整整20個小時。該村只有四家還做這一行,因為是純手工製作,每家一天只能做50公斤糯米,出成品米糖30公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名優特產

楓樹辣椒

楓樹辣椒,當地又稱豐收辣、餘干小辣椒,是江西省名優特產,產自餘干縣洪家嘴鄉楓樹李家村。楓樹辣椒果實較小,皮薄肉嫩,口感鮮,香、辣味適中,辣不傷胃,嚼不留渣,吃後略帶甜味,主要以炒食為主。
餘干楓樹辣椒餘干楓樹辣椒

烏黑雞

烏黑雞,起源於江西省餘干縣,餘干烏黑雞是完全不同於國內其它類型烏骨雞,其蛋白質、胺基酸、鋅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份較高,膽固醇含量只有其他雞種的三分之一,黑色素和多種維生素含量相當豐富,具有滋陰、養血、補胃、 添精的作用。《江西農業大全》載“餘干烏黑雞屬兼用型地方雞種, 全身烏黑、體小、覓食能力強、抗逆性好,具有可治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水腫、營養不良等藥用價值。
餘干烏黑雞餘干烏黑雞

鄱陽湖銀魚

鄱陽湖銀魚,餘干產銀魚歷史悠久,明朝時列為地方貢品。鄱湖銀魚透明,頭平偏,口大,牙銳,背鰭和脂鰭各1個,曬乾後似雪白銀條,故名“銀魚”。鄱湖銀魚肉美味鮮,營養豐富,有益脾、潤肺、補腎、去虛、增陽、滋陰等功效,屬上等滋養補品。
鄱陽湖銀魚鄱陽湖銀魚

黑蜆

黑蜆,鄱陽湖特產,淡水蚌類,體積小、介殼園形或心臟形,表面有輪狀紋。肉鮮美,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高蛋白食品,產品遠銷上海、浙江、北京、廣東、福建等省,還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
黑蜆黑蜆

藜蒿

藜蒿,有“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之稱。鄱陽湖寶庫中的天然產物,莖綠圓潤,根白味脆,蛋白質含量48%,富含維生素C、E,無脂肪,並具有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的功效,是人們食譜上的綠色美味佳肴,餘味猶長,餘干從天然採摘轉為人工種植,年產量達2000噸。
藜蒿藜蒿

黑芝麻

黑芝麻,餘干黑芝麻為地方品種,種皮烏黑,種粒小,種子含油率51-54%,蛋白質含量30%,富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營養保健作用極高,具有止咳化痰、防癌的功效,廣泛用作食品加工輔料,酪制後,存香悠久,產品出口日本等國,全縣年產量4000—5000噸。
黑芝麻黑芝麻

風景名勝

東山嶺

東山嶺,位餘干縣城中心,面積0.11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山上東有峰,狀如羊角,舊名羊角山,又名羊角峰。唐天寶六年(747年),敕改為餘干山。宋時以山平地崛起,巍然如冠,得名冠山。明知縣古青高改羊角峰為龍角峰。清時以山居縣治東,稱東崗山,俗稱東崗嶺。建國後,改名東山嶺。
東山嶺東山嶺

憩園

憩園,位於東山嶺南麓通琵琶洲的曲堤上,和東山嶺中峰的乾越亭遙相呼應,於1997年建成向遊人開放。
憩園設施為仿古建築。園長不足一里,寬不過數丈,然布局合理,亭台、茶館、歌軒、水榭,精美絕倫;拱橋曲廊,花圃草坪,石椅石凳,隨地賦形;青松翠柏,雲杉棕櫚,女貞文竹,奇花異草,點綴其間。園中曲徑小道,用花岡石鋪成。兩側置石欄鐵鏈,既給遊人以安全感,又不失園林裝飾情調。堤下湖面寬廣,視野開闊,清風送爽,微風鼓浪,鏗然有聲,恰似琵琶玉韻。亭廊軒榭間,石刻楹聯,對仗工整,寓意深遠,耐人咀嚼。書法功底深厚,遒勁有力,或楷或隸或篆,書香拂面,文風馨然。正是:“眼前風景道不盡,芳渚春色暢神思”。
憩園憩園
憩園大門,緊挨沿湖路,面向東山中峰,為仿古式牌坊建築,鋼筋水泥構架,重檐廡殿頂,四柱三門,高約6米,寬約9米。門旁廡房錯落,白粉牆、琉璃白簇擁著大門。正門一幅楹聯云:“市列琳琅車水馬龍開鬧市,湖光瀲灩雲章履綺簇平湖”,坊額正中為鎦金、顏體楷書“憩園”二字,鑲以彩色霓虹燈管。

李梅嶺

李梅嶺,位於餘干縣城東南33.8公里處,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390米,為全縣第一高峰,因峰頂常有白雲繚繞又名白雲峰。相傳白水真人吳丹在此修煉。曾建有清溪觀。隱士章嵩故居雲峰齋、鐵心庵俱廢,嶺上東有羅漢崖,西有龍泉井,南北有石徑上下,沿途涼亭四座,遺址可尋。此山嵯峨雄偉,白雲繚繞。嶺上林木茂密,古蹟繁多,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素有“餘干廬山”之美譽,古今登游者絡繹不絕。
李梅嶺李梅嶺

應天寺

應天寺,又名梅王殿,位於餘干縣梅港鄉梅港街後的寺臂嶺上,距縣城約29公里。始建於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間。清乾隆年間兩次維修,是為紀念西漢開國大將梅鋗的專寺。相傳寺臂嶺,山形山形奇異,如睡椅狀。西漢梅鋗葬在此地。有風水師說道:此地有天子之氣。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梅鋗墓果然有紫氣薄天,皇帝急命當地官員截斷其脈。故而寺名為“應天”。寺宇背山而建,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構架,單檐硬山頂,前後兩進,前低後高,中有天井。內有梅鋗塑像,樟木雕成,高2米餘,形象威武,令人肅然起敬。
應天寺應天寺

著名人物

羅英(1898-1934),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別字國華,江西餘干人。共產黨軍贛東北紅軍軍官學校副校長。
彭友仁(1903-1934),漢族,江西餘干人,又名中亮、水平。1932年8月,因秘密參與發動羅英部起義,遭國民黨政府迫害,離開餘干,赴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工作,任《工農報》編輯、省蘇維埃政府文化部畫室主任。1934年,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於橫峰葛源。全國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吳官正,男,漢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餘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4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動力系熱工測量及自動控制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程師。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六大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常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