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禾斛嶺墾殖場
- 外文名稱:Wo Hu Ling Town
- 別名:禾斛嶺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
- 下轄地區:轄3個農業分場,23個自然村,1個林業公司
- 政府駐地:禾墾大道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5104
- 地理位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
- 面積:17平方公里
- 人口:10000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水塔山休閒公園;市民公園
- 機場:毗鄰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毗鄰上饒三清山機場;
- 火車站:毗鄰鷹潭火車站;毗鄰南昌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E
- 交通:景鷹高速、206國道、余鷹公路等
地理環境,禾斛嶺創業史,經濟概況,農業,工業,交通,
地理環境
禾斛嶺墾殖場,位於江西省餘干縣南部,為低丘區,它左靠東鄉縣,右鄰進賢縣,前連南昌,後依鄱陽湖,顯示著它那粗獷、闊氣的氣派。縣城處於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東山嶺地勢較高外,縣城其他地方地勢都較為平坦低洼,湖泊眾。地表結構大體分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
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多年平均氣溫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為-14.3℃,最熱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為40℃。近10餘年,冬季氣溫逐漸變暖,大霜、大雪、大冰凍天氣少見。
禾斛嶺創業史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百廢待興,在餘干縣委的支持下,在黨員幹部帶領下,創辦了禾斛嶺墾殖場,靠著幾百名職工在山上山下,機旁地邊,奔走不停,不到半年功夫,開山造林三千畝,開掘田地二千畝,興建水利工程十一座。第二年,第一次種上了花生、紅薯和水稻,第一年就獲得好收成。來到這個場的職工,開始安心成家立業了。那時人們剛剛才從舊社會掙扎出來,有了這樣的成果。也算得是成功。到一九五九年,全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四十一萬三千兩百多元,開始創利了。
一九六九年那是狂熱的年代,在九月的早晨,秋風颯颯,清爽宜人,通向東鄉紅星墾殖場的一條公路上,有一輛小車,在龜裂破碎、凹凸不平的崎嶇山道上顛顛簸簸而來。車裡坐的是當時的農墾部部長王震同志。他是來禾斛嶺墾殖場視察。
他款步走出小車,兩鬢如霜,精神充沛,身體結實。當他站在這塊紅色的,不起眼的荒涼土地上,舉目遠眺。他那獨慧的目光看中了這塊貧困的土地,馬上對當時的禾斛嶺墾殖場領導人提出了三點指示:
2、搞好農業,你們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隊伍!
3、搞好農墾,工農業要並肩發展,攜手前進!
雖然話不多,可對農墾戰線的人們來說,是多么親切、鼓舞啊。一個小小的墾殖場,能受到中央首長這等重視,能不叫人感動嗎?
於是,場裡所有的負責人,猛然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腦海里長流不息地一次一次地出現奇妙的理想。
“是啊,要乾。”總場裡的全體職工異口同聲發出內心的贊同,決心要挖出多年沉澱在荒山的寶珠。禾斛嶺墾殖場的輝煌歷史由此翻開。
一九七三年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王震部長又來禾斛嶺視察了。這次來了很多人,除了幾位隨行人員外,還把社庚公社的書記和附近其他幾個公社書記都叫來了。他站在高處,望著一片埋藏著寶珠的紅色土地,感慨道:“這兒是寶地,是希望之地,是生命之地。”
進入21世紀,“向著新的目標奮勇前進,打破面臨著這種供不應求的被動局面。”這是禾斛嶺領導的決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總場黨委打開了第二步計畫,展示了廣闊的前景——把禾斛嶺建成一座輕工業紡織基地。
禾斛嶺——無聲無息地繁殖、生長、搏鬥……
風雨滄桑幾十載。
現在,這個連江西省地圖上也找不出一個芝麻點的禾斛嶺,建成了一座與都市媲美的集鎮,開拓出一條寬二十五米,長三華里舖上平坦、烏亮的柏油的十字街道。這條用紅土拌著碎石鋪墊面成的街道,顯示出它剛剛綻發的光澤麗色。記載著它的開天劈地的創業史,展示著它的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近年來,禾斛嶺墾殖場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作為餘干紡織工業基地,禾斛嶺墾殖場場黨委政府一向把發展工業經濟當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積極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出台了加快私營經濟發展的六條優惠政策,以“港澳的發展觀念,江浙的經濟環境”及“內地的低成本優勢,本地的資源特色”恭迎四海賓客來場投資創業,引進了20多家企業進駐工業園區,為全場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如今的禾斛嶺墾殖場成了名符其實的紡織城,其以紡織工業為支柱,產品遠銷全國大中小城市,同時也為周邊鄉鎮的居民上崗就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培訓了大量的機修工、擋車工等優秀的紡織方面人才,人力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禾斛嶺黨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餘干縣委、縣政府“打造餘干西南工業重鎮、商貿大鎮、休閒靚鎮”的構想為目標。以項目帶動城鎮建設,以招商引資壯大工商企業。目前投資2000萬元,面積約30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投資1000萬元的禾斛嶺公園項目已竣工使用,並帶動環山路的招商改造,轄區內基本實現了街道亮化、路面硬化、區域綠化、網路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以次為契機,先後引進佳英紡織、黃麻紡織、乾超紡織等一大盤大規模的外資和私營企業,成為場財政稅收入的主要增長點。
經濟概況
農業
2005年禾斛嶺墾殖場實現GDP2500萬元,農業增長7%,工業增長10%,人均純收入為1300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今年共招商引資達1500萬元,引進外資企業2家,黃麻廠通過引進外資,擴大了生產規模,產值達260萬元。
禾斛嶺墾殖場農業資源豐富,土質優良。水田總面積3800餘畝,土地肥沃,耕作條件優越;旱地總面積5410餘畝,土壤性質為酸性,紅壤土非常適應粉葛、黃姜、車前子等的種植;水面地處富強分場,總面積400餘畝,水質清沏、無污染,適合各類魚的養殖。
全場在積極開展農業綜合開發的同時,加大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投入162萬元,對本場範圍內的楓富聯圩段進行了加寬、加固;共修建灌溉乾、支渠道42條,設立大中型抽水機埠5座,控制閘和小水閘98座;修建機耕道28條,植樹 畝,使全場農田基本實現灌排自如,田路林渠相配套,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工業
禾斛嶺是餘干著名的紡織基地,境內固定資產千萬元的廠家有毛紡廠、苧麻廠兩家,其他小型企業有14家。機修工、擋車工等技術熟練人員較多,禾斛嶺墾殖場的紡織女工在周邊省市紡織業中小有名氣。
禾斛嶺墾殖場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作為餘干紡織工業基地,場黨委政府一向把發展工業經濟當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積極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出台了加快私營經濟發展的六條優惠政策,引進了20多家企業進駐工業園區,為全場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紡織工業區位於禾斛嶺北部,占地1000餘畝。其主要進駐地企業有:毛紡廠,固定資產1500萬元,廠房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年產精紡紗400噸、呢絨30萬米;苧麻紡織廠,固定資產1000萬元、廠房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擁有精幹麻、麻紗、麻球三條生產線;佳英毛紡廠,由福建客商投資300萬元,獨資創辦;黃麻紡織廠,擁有固定資產230萬元,年產麻布200萬米,麻袋90萬隻,麻紗586噸;棉紡廠,擁有15000錠棉紡生產線;針織廠,擁有全套先進設備和廠房,固定資產100多萬元。目前,佳英毛紡廠、苧麻廠、嘉宇毛紡廠、明興毛紡廠、黃麻廠、乾越毛紡廠等企業產品供不應求,遠銷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