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是中國中部省份,同時也是水運大省,有通航河流373條,通航水庫145座,通航里程11968公里,居中國第三。湖南省地形地貌複雜,氣象災害多發頻發易發,大風、大霧、暴雨、強對流天氣等氣象災害給湖南省航運安全帶來了很大影響。據不完全統計,惡劣天氣引發的水上交通事故數已占水上交通安全總事故數近40%。在全球變暖,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發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有效地預防和減少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針對水上交通安全的氣象致災風險預警是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在航運管理、應急救援、輔助決策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交通安全而言,氣象致災條件在陸地上和水面上是有差異的。2021年水上交通安全氣象風險預警等級和對應的防禦指南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鑒於此,制訂了地方標準《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劃分預評標準》(DB43/T 2055-2021)。
編制進程
2017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氣象局批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2018年項目《綜合交通安全運行保障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開展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指標研究工作。
2018年4月,開始該標準研究工作;9月4日,眾專家進行座談,研討氣象對湖南省水運的影響及氣象服務需求;9月14日,該標準編制組成立,並召開制定啟動會議,確定該標準編制基本框架、工作內容及工作方案、推進時間點等;10月29日,該標準編制組提交了制定該標準的修訂項目申請書;11月至12月,該標準編制組到中國各省市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調研考察。
2019年3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市監局《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2019年度第1批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畫的通知》(湘市監辦字〔2019〕59號)檔案中下達了該標準制定計畫;4至12月,該標準編制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聯合湖南師範大學進一步開展湖南省水上交通氣象災害影響因子、風險預警指標、風險預警模型及等級評判標準研究。
2020年1至4月,該標準編制組收集資料並進行試驗,根據檢驗結果,修正模型及等級評判標準;5至6月,該標準編制組通過電話方式了解中國各省市在水上交通氣象風險預警業務工作的相關經驗,並經總結分析,確定了該標準編寫原則和該標準主要內容;7月至8月,該標準編制組完成該標準初稿,邀請眾相關技術專家座談並多地調研徵求意見,根據反饋對該標準初稿進行完善;9月3日,該標準編制組召開集體會議,會議對修改及完善的內容進行審查,並按標準統一格式進行排版,形成徵求意見稿;10月,該標準編制組對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了意見徵求;11月2日,該標準編制組召開工作會議對收集的意見進行歸類,提出是否採納意見;11月10日,完成送審稿的編制工作,整理會議審查相關資料;11月13日,該標準編制組全部試驗工作完成,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021年4月2日,地方標準《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劃分預評標準》(DB43/T 2055-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6月2日,地方標準《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劃分預評標準》(DB43/T 2055-2021)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湖南省水運事務中心。
主要起草人:郭海峰、廖春花、羅紅梅、熊寄林、楊特群、禹偉、江滌非、賈海鷹、劉祥。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範圍 | |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術語和定義 | |
---|
4水上交通氣象風險預警等級劃分一般規則 | |
---|
5水上交通主要氣象風險因子及預警等級標準 | |
---|
附錄A(資料性)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劃分預評標準》(DB43/T 2055-2021)規定了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的劃分規則和不同預警等級的氣象指標判定閾值。該標準適用於湖南省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預警。
參考資料:
引用檔案
GB/T 27962-2011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圖示 GB/T 28591-2012 風力等級 GB/T 28592-2012 降水量等級 GB/T 33673-2017 水平能見度等級 | GB/T 34297-2017 冰凍天氣等級 GB/T 21984-2017 短期天氣預報 QX/T 333-2016 船舶引航氣象條件等級 QX/T 416-2018 強對流天氣等級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水上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級劃分預評標準》(DB43/T 2055-2021)有助於氣象部門規範開展預警服務業務,有助於提升水上交通應急管理能力,該標準有助於水運管理部門和船舶及時有效地科學應對惡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