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俗(湯和信俗)

民間信俗(湯和信俗)

民間信俗(湯和信俗),流行於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的民俗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湯和信俗是中國古老的中元節習俗中典型性的個案之一,是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的歷史文化遺產。湯和信俗的主要內容有巡遊、祭鬼,湯和信俗弘揚了愛國主義傳統,彰顯了大團結精神。

2008年6月14日,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申報的民間信俗(湯和信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信俗(湯和信俗)
  • 遺產類別 :民俗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Ⅹ-85
  • 申報地區: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明初,東南沿海頻遭倭寇侵擾,百姓不堪其苦。大將湯和奉太祖朱元璋之命沿海岸線修築衛所59處,溫州寧村所即為其中之一。倭患平息後,民間感念湯和的功德,在東南要塞寧村建廟立祀,並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舉行“湯和出巡”“追悼倭難亡魂”等儀式。整個活動持續五天,儀式所到之處,人們夾道擺祭迎候,久之逐漸形成頗具規模的湯和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民間信俗(湯和信俗)
民間信俗(湯和信俗)

民俗內容

湯和信俗基本內容為巡遊,祭鬼。整個活動由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持續5天。
十三日為背“路經牌”:一人背著“路經牌”,一人敲鑼,沿著巡遊經過的路線走一圈。
十四日為“符司爺”掃街:一人妝扮成“符司爺”持“符司”牌,騎馬,四人打著鑼鼓鈸,沿途走一圈。
十五日為湯和神像出巡:在湯和廟舉行隆重的神像出巡儀式,“文武元帥”“先鋒”“土地”“七星神將”等扮演者叩拜過神像,在眾“衙役”在廟內的三出三回後,擁簇著湯和的香爐、神像出廟。廟門隨即關閉,高掛“公務出巡”牌。巡遊隊伍的排列依次是頭牌儀仗、扮演抗倭內容的節目、文娛節目、湯和神像列隊。早上摸黑出去,晚上掌燈回來,巡遊經過永強片的上橫路、下橫路,行程25公里、40多個村莊,村村張燈結彩,備辦香案。一般一村一個,稱“路祭”。10張左右的方桌並排成一列,上擺三牲福禮,糕、桃、燭、面、山珍海味等各類祭品。巡遊隊伍每過一村,都有祭拜儀式,氣氛熱烈,人山人海。巡遊活動的最後一項節目是在寧村所南郊“教場”亂葬崗上的“祭祖”“祭鬼”,祭奠過程中夾以擂鼓鳴鑼、嗩吶喇叭,最後要火化十幾籮紙錢。整個過程隆重又悲壯。最後隊伍回村在四門巡遊一遍,稱“游營”。
十六、十七日演兩天戲,戲畢活動結束。如今一年一度的“湯和信俗”的內容從過去較單一的“抬佛”“扮無常”、戲曲人物馬隊,逐漸增添了許多充滿生活氣息與時代精神的民俗歌舞節目:如踏高蹺、打花棍、打腰鼓、盪鞦韆等等。許多文娛節目都圍繞著“勿忘國難”、“愛我中華”這一主題展開,重現了歷史上的湯家軍抗倭情景及寧村百家姓村的各種故事。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湯和信俗在東南沿海一帶影響深遠,具有廣泛的民間性和自發性。它突破中元節祭祖和送鬼的一般習俗,形式上涵括了手工技藝、歌舞、曲藝等眾多的民間藝術門類。信俗中注入愛國主義與緬懷先輩兩大主題,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尊崇和熱愛,有助於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優秀傳統道德的傳承發展。

傳承人物

徐順煒,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民間信俗(湯和信俗),序號:05-3020,申報地區: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村民委員會獲得“民間信俗(湯和信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評估建議予以公示,2022年保護單位更名為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村村民委員會。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信俗(湯和信俗)項目保護單位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村村民委員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展覽演出
2019年8月15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湯和信俗”祭典活動在寧村舉行,當晚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寧村紀念湯和公誕辰693周年文藝晚會,這是湯和祭典首次以舞台文藝晚會的形式展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