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編號:Ⅹ-85
- 非遺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 保護單位:嗇色園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黃大仙的典故和傳說,在粵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華人社會中廣為流傳。其中,日據時代黃大仙顯靈懲治日寇的民間傳說把愛國主義傳統與黃大仙扶弱濟貧的內在信仰巧妙結合。特殊事件被民眾利用,靈驗傳說成為了黃大仙類似傳說的敘事范型。後來的黃大仙破瘟疫、化身點迷津等等,都是通過傳說來加強與信徒的關聯,屬於同樣的敘事范型。
1911年辛亥革命後,廣州與嶺南政局混亂。1915年,梁仁庵從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黃大仙像到香港,在灣仔開壇闡教,1921年,於九龍獅子山竹園村興建現黃大仙祠。20世紀後半期,赤松黃大仙祠得以重建,逐步成為香港地區的宗教場所之一。
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14年,《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嗇色園獲得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的單位保護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項目保護單位嗇色園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香港嗇色園“黃大仙信俗文化館”於2021年11月11日開館並啟用,該文化館以現代科技呈現傳統文化,介紹黃大仙信仰源流、嗇色園歷史變遷及道教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