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音樂
- 作者:馬希剛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2702964
- 定價:168.00 元
《民族音樂》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狹義地講,所謂中國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民族音樂是泛指中國音樂家所創作的音樂和具有中國五聲色彩的...
中國民族音樂,又稱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指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
漢族古代音樂屬於五聲音階體系,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被稱為“五聲”,即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比較著名的中國古代音樂有《廣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民族樂器 《周禮·春官》中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也是最早的樂器...
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
十大少數名族金曲是《苗嶺連北京》(苗族)、 《紅太陽照邊疆》(朝鮮族) 、《達阪城的姑娘》(維吾爾族)、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翻身農奴把歌唱》(藏族)、 《花兒與少年》(回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蒙古族)、《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彝族)、...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一個浩瀚的大海,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引以自豪,流傳久遠的民歌,民歌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56個民族擁有古老的歷史,悠遠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優秀民歌、古樸、悠揚、明快、美妙、悅耳、令人感動、神往,與其它藝術一樣,民歌藝術同樣博大精深,...
滿族音樂是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從史料記載中觀之,滿族的先世——靺鞨、女真所創作的“渤海樂”、“女真樂”和清皇太極改稱“滿洲”後的滿族音樂,已成為滿族古代音樂的主體,在歷史上曾對日本音樂和我國中原音樂有過較大影響。然而,由於社會發展、民族融合等文化背景的改變,使滿族音樂的面貌發生了不...
民族音樂在音樂學領域裡,是一個內涵豐富、包容面較廣的概念,既包括傳統音樂,也包括現代音樂;既包括漢族音樂,也包括少數民族音樂;總之,凡是流傳於民間的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總體風格的音樂作品,都在民族音樂之列。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指與現代音樂相對的音樂品種,它主要是從音樂發展的縱向時間關係上得出的概念。它是...
民間音樂指由廣大人民民眾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通過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的音樂形式和音樂作品。它無論從使用的樂器、演奏的樂譜還是演奏形式,都有著極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與當地的民俗習慣相溶合,與當地的民俗活動相結合。類型範疇 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此解釋與19世紀中期重新定義民間...
中國民樂是中國傳統樂器和中國傳統音樂的統稱。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中國傳統樂器”則種類繁多,有堂鼓,花鼓,鈴鼓,太平鼓,書鼓,象腳鼓,雲鑼,鈸,鐘,磬塤,簫,...
1986年10月,以黎平為主的侗家姑娘一行9人參加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在夏樂宮演出,被稱讚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1994年和2001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黎平縣侗族大歌隊演唱的《蟬之歌》《布穀催春》等侗族民間歌曲。2002年,黎平侗族大歌藝術團參加北京音樂廳舉辦的“高原如歌——中國邊遠少數民族音樂尋根之旅”的第二...
《民族音樂》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民族音樂豐滿富麗、色彩斑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諸多偉大作品的營養元素,具有自由的時代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刻的思想內涵以及鮮明的民族性和共同的性格特徵與審美情趣。本書以民族音樂學方法理論為依託,以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理論知識為主要闡釋...
納西族音樂是一種民族音樂。音樂特點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中國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滇西北的中甸、寧蒗、維西和四川省的鹽源、木里以及西藏自治區的芒康等地。人口245154人(1982年統計)。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分東、西兩種方言區。過去信仰多神的東巴教,部分人信仰嘛教。納西族的音樂可分為...
彝族音樂,是彝族人民在辛勤的勞動中逐漸創造出來的,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而沉澱下來的一種音樂文化形式。簡介 在代表東方文明的國度中,中國彝族兒女在時間的長河與歲月的滄桑中,創造、承繼並發展了歷史悠久、支系眾多、播布廣泛、富有人文傳統的古老文化。彝族是我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間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曲調...
蒙古族長調民歌繼承北方草原遊牧民族音樂文化傳統內涵和形態特徵。單從歌曲形態這一層面分析,確有簡單與繁複之別,且不同地域存在差異。(一)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樂音使用長調民歌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不同地域的長調民歌使用樂音的數量和情況有所不同,偶有添加變宮、清角、變徵、清宮等四個音。據考證,內蒙古東部、...
音樂代表作 在維吾爾族音樂史上,馳名中外的維吾爾族傳統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維吾爾民族音樂舞蹈完美結合的藝術瑰寶。它包括了古典敘誦歌曲、民間敘事詩歌、舞蹈樂曲和即興樂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傳於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因地區不同而分為“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
其中,流傳較廣和民族特色較濃的是扁擔舞、舞春牛、壯採茶。扁擔舞 音樂以節奏為主。表演者成雙成對,十數人或數十人不等。舞者手執扁擔,環繞在谷榔(原為打穀槽,後改用木凳)周圍,以扁擔舂擊谷榔,間以扁擔互擊,敲擊出各種節奏組合,構成歡樂熱烈的舞蹈氣氛。舞春牛 音樂以當地小調春牛調為主。舞者...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併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
20世紀80年代開始,民族音樂的審美價值及心理發生變化,仡佬族民歌傳承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保護措施 2014年,石阡縣文聯及縣音樂家協會相關人員歷經數月,多方收集,精選了石阡縣廣為傳唱的以仡佬族為代表的各類民歌40餘首,創作改編歌曲30餘首,編排出版了《情姐下河洗衣裳》一集。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
歌詞通俗易懂,維吾爾著名的大型民族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長期流傳民間,深受民眾喜愛。著名歌曲《歌唱解放軍》、《新疆好》、《彈起我的冬不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流傳全國,影響極廣。簡介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享盛名。它繼承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和于闐樂的藝術傳統,保留著...
從苗族飛歌的內容方面分析來看,其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飛歌與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聯繫。在飛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農耕以及婚喪嫁娶等內容。苗族飛歌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依詞而唱,進而傳達出字裡行間的情感和含義,表現出苗族人民的情感。曲調結構 苗族飛歌的曲調有很多種,而且每種曲調都...
2.湘西苗族民歌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其聲腔與歌謠都是苗族文化的精華,傳承保護湘西民歌是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3.湘西苗族民歌貫穿了湘西苗族的民俗、舞蹈、戲劇等,是湘西苗族藝術的百科全書。4.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民在重大節慶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表現形式。傳承保護苗族民歌對加強...
壯族三聲部民歌,是壯族人民經過漫長的歲月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壯族三聲部民歌是中國民間多聲部民歌的重要代表,它充分反映了壯族社會的主要特點,是壯族文化獨特的表現形式。壯族三聲部民歌,被稱作壯族民歌的“活化石”,它的發現,推翻了國外某些專家關於“東方少數民族沒有多聲部民歌”的定論。傳承狀況...
2012年,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下,對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進行收集整理、記音、翻譯、譯寫、音樂記譜、研究等。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貴州省盤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
《趕馬調》無論音樂還是歌詞,較多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有較強的欣賞性,是一筆寶貴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遺產。傳承狀況 自2015年以來,冕寧組建了藏族民歌(藏族趕馬調)演唱隊,每月固定安排集訓、展演等活動,負責排練、演唱等傳承工作。較多藏族同胞都慕名前來學唱趕馬調,文化館舉辦的趕馬調傳承人培訓班,...
關於這種獨特民間音樂的形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兩個青年男女,相愛在月堂,男彈琵琶女對歌,情深意綿,為了不吵醒家中老人,不讓家人發現,雙方都用假嗓音淺吟低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唱法變成了一種風格——假嗓子,由此形成了男女都用假嗓高音的唱法。洪州琵琶歌曲調統一,在民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侗族...
音樂曲調多為清洌、高亢、委婉,唱時鼻音濃重是苗族歌謠的一大特點。苗族民歌曲調以前短後長的節奏為主,一般可分為高腔調和平腔調兩類。高腔調多在野外以真假音結合演唱,曲調高亢遠闊,旋律起伏較大,節奏性較強,能且歌且舞,多用於生產勞動、社會生活、愛情等山歌類民歌的吟唱。平腔調曲調低沉,旋律起伏不大,...
羅布淖爾維吾爾族民歌受現代文化傳媒方式影響,民間歌手生計艱難,傳承和演唱這種古老民歌的人日漸減少。若不儘快制定保護計畫,這一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將有失傳之虞。傳承人物 吐地·尼亞孜,男,維吾爾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維吾爾族民歌(羅布淖爾維吾爾族民歌)。保護...
音樂特徵 瑪達咪山歌曲調有6種,其中包括《嘎爾宏》《索咪阿伍》《咪拉卓卓》等婚禮歌和《措火遲》《措呷》《實呷》等喪葬歌。瑪達咪山歌曲式結構多為三段式,旋律優美、高亢,富有情趣且悠揚自然,但調式多樣,且高低起伏大,其他民族難以模仿。該山歌可以由一人獨唱,也可以兩人或多人對唱。瑪達咪山歌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