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湖南省吉首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民較為喜愛的歌唱藝術形式之一,流傳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慶市秀山縣、貴州省松桃縣和銅仁市。它具有長久的發展歷史,清代乾隆《永綏廳志》中已有“鼓藏跳至戌時乃罷”,“男女各以類相聚,彼此唱苗歌”的記載。湘西苗族民歌優美動聽,其音樂可分為“五腔十調”,包括高亢激越的“高腔”、悠揚悅耳的“平腔”、抒情激越兼而有之的“叭固腔”和“仡佬腔”“飛腔”及“接親攔門調”“送親調”“吆嗬調”“情歌調”“工夫調”“兒歌調”“哭腔調”“老司歌調”“扛仙歌調”等腔調。歌詞有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四種形式,演唱時常用鼓、竹柝、嗩吶、牛角等樂器伴奏。

2008年,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10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Ⅱ-109
  • 申報地區:湖南省吉首市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唱腔,演唱,曲調,音樂,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苗族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苗族民歌是中國苗族地區少數民族較為喜愛的聲樂藝術。湘西苗族民歌歷史悠久。清乾隆《永綏廳志“永苗風俗十年”》載:“鼓藏跳至戌時乃罷,然後擇寨旁曠野等處,男女各以類相聚,彼此唱苗歌,或男唱女和,或女唱男和,往來互答。”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嚴炳文《苗防備覽·風俗》亦有賽歌的記述:“或有以能歌鬥勝負者,男子出綢絹,女子出簪環以為采,結隊對歌,徹夜不休,以爭勝負。勝者收取其彩,不善歌者不入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湘西苗族民歌無論是從演唱形式方面,還是在內容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與提高,一些音樂愛好者們帶著苗歌的韻味,走出了大山。歌謠在苗人的生活中,特別是在各種儀式中是占有重要的位置的。他們日常隨時隨地即興口占,且有接連至數日夜者,大都唱過即完,保存的很少,只在各種儀式中如宗教或婚嫁等所唱的歌謠,則因常常傳習,保存的相對比較多。

文化特徵

唱腔

湘西苗族民歌有高吭激越,優美動聽的“高腔”,悠揚悅耳、婉轉流暢的“平腔”,還有即抒情又激越,既粗獷又優美的“叭固腔”。此外,還有“仡佬腔”“飛腔”等。
1.高腔,是湘西苗族民歌較具特點的腔歌。舊時作“椎牛”可在家歌唱外,一般只在野外打柴或送客至村外時使用。屬一段曲多段詞的分節歌,抒詠性強,由高亢婉轉的引子起唱,引子全系襯詞,民間有的叫“帽子”,樂句短的叫“短帽子”,樂句長的叫“長帽子”。旋律音程跳動大,常以8度音程上下跳進,節奏自由,假聲演唱。新中國建立後,在大型節會活動中常有苗歌演唱,苗歌高腔長久不衰,花垣縣麻栗場石七姐、石美玉齊唱韶唔,曾多次參加湖南省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藝術活動演出。
2.平腔,是湘西苗族的通用歌腔,凡接親、嫁女、訴冤說理、談情說愛等場合都可以唱。敘事性強,曲調婉轉動聽,音域不寬,多級進,由上下句組成一段體、兩段體、三段體和多段體的分節歌。常以短小的引子開頭和用下滑音的拖腔結束。歌腔靈活性大,速度可快可慢,節奏可緊可散。
3.仡佬腔,是湘西苗族中仡佬苗族支系的歌唱聲腔。此腔流傳範圍較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漢族進行交流的一種通用歌腔。一般用漢語演唱,研究發現,這種腔調與貴州水城仡佬族情歌的起腔較為相似。
4.飛腔,是流傳在湘西苗族中青苗支系演唱的一種歌腔。曲體只有一個樂句,與貴州苗族飛歌的平腔結尾句非常相似。
5.叭固腔,是湘西苗族中較具特殊風格的一種歌腔,是一種獨特的大小調交替的調式,因而曲調本身有剛有柔,個性較強。曲調既抒情又激越,既粗獷又優美,既含蓄又明朗,演唱力度的處理變化無窮。它的曲式結構完整,也是屬於一段曲演唱多段詞的分節歌。它的曲體是三句體(詞也是三句體),歌曲前面有一大段引子,中間有插句體為連線,結束句若歌曲需要反覆,也起到連線段的作用。

演唱

苗歌的唱法豐富多彩,根據不同的曲調、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環境,大致可分真、假聲結合唱法、半真半假聲唱法、輕聲唱法、真聲唱法等幾種類型。
1.真假聲分明的唱法。在湘西苗族山歌中,沒有完全用純喉音或純假聲的唱法,而經常是真聲與假聲交替出現。
2.輕聲演唱,即運用氣聲演唱,也是湘西苗歌的一種演唱方法。
3.真聲唱法,是現代苗歌中突破傳統的苗歌演唱的一種新苗歌唱法,這種唱法大多用胸腔呼吸。主要靠喉頭衝擊的力量發聲。故聲音高吭嘹亮,多用於苗劇的一些唱段及音樂會的獨唱。湘西苗歌的幾種潤腔特點:
(1)逆波音和上下滑音是較有感染力的一種方法,如古丈苗歌的“坡頭腔”。
(2)喉音:一種稍作擠壓喉部發音,如“苗家酒歌”中的引子。
(3)直音:口腔打開,力度強,聲音直而高吭,多用於拉長音的苗族山歌中。
(4)鼻音:就是完全用鼻腔發音,這是湘西苗歌“叭固腔”的一種特別潤腔形式。

曲調

湘西苗歌主要採用宮、商調式,其結構特點通常是以兩個平行或對應的樂句構成一個樂段,即重複型、對應型結構,一首歌至少包括兩個樂段,一般由引腔、基本樂句或變化基本樂句、襯腔、尾腔這幾部分組成,構成了它獨特的音樂結構。當然,這只是一個基本的結構形式,對於苗歌而育,音樂結構不是束縛情感表達的框架,而是為情感表達所服務。所以,苗歌曲調結構的變化也是非常豐富的,苗族人們炫麗多彩的生活是一種或某幾種音樂結構所無法表達的。在苗歌的演唱中,苗族人們常常會根據情感的需要,大量地運用襯腔、潤腔,這為曲調增色不少,同時也大大地擴大了樂曲的結構。因此,苗歌的音樂結構多為非方整性的,其節奏也比較自由,通常不是特別的規整,如頭長尾短、頭短尾長兩種節奏型是湘西苗歌最為典型的節奏型。這些基本節奏型是相互依存的,對苗歌旋律的形成起著核心構架的作用。很顯然,這些結構特點和節奏特點,一方面來源於苗族語言的表達方式和韻律,另一方面則是由苗歌創作的即興性所決定的,因此,構成了苗歌不可替代的獨特性的重要因素。

音樂

“從民歌角度來說,音樂大致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美化語言,使歌詞有了節奏,有了音律,有了變化,聽起來更加舒服悅耳;二是直接表達情感。”苗歌的曲調也同樣如此,它與苗族方言水乳交融,又是苗族人們表達情感的最重要最生動的方式。因為這些特徵,便決定了苗歌演唱時,歌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歌詞上。通常,歌者需要邊唱邊創作歌詞,或者是回憶已有的歌詞加以改編,所以,歌者常常會採用十分熟悉的曲調來進行應景應境的歌詞創作,這使得苗歌曲調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發展卻始終是百唱不厭。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1.湘西苗族民歌是在湘西農耕文化的土壤中繁衍發展,是苗族現存的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悠久的歷史變遷中,見證了苗族的民族史、文化史,用歌聲生動地體現這一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傳承保護湘西苗族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價值。
2.湘西苗族民歌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其聲腔與歌謠都是苗族文化的精華,傳承保護湘西民歌是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
3.湘西苗族民歌貫穿了湘西苗族的民俗、舞蹈、戲劇等,是湘西苗族藝術的百科全書。
4.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民在重大節慶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表現形式。傳承保護苗族民歌對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傳承狀況

隨著民族語言逐步漢化和老歌手的相繼去世,苗歌演唱者逐年減少。在此狀況下,有必要投入更多力量,進一步做好湘西苗族民歌的挖掘整理和保護搶救工作。

傳承人物

陳千均,男,1943年10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申報地區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吉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吉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9年7月2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以“鄉音·鄉情·鄉愁”為主題的2019中國原生民歌節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閉幕,為期4天的民歌盛會劃上了圓滿句號。活動上演唱了苗族古歌《戴雄古老話》。
2020年12月4日,瀘溪縣洗溪鎮芭蕉坪村舉行盛大的2020年“苗族跳香節”活動活動現場,來自附近十里八村的苗族同胞身著盛裝和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苗族世世代代傳承的傳統節日“跳香節”。節日上表演了湘西苗族民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