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歌(彝族山歌)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主要流傳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盤北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彝族山歌,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盤縣淤泥鄉的山歌具有代表性。彝族的山民無論是晚上圍著火塘閒聊,還是在山上勞作,都會放開嗓子吼幾聲。彝族山歌按內容可以分為情歌、酒歌、勞動歌、敘事歌。

2011年5月23日,彝族民歌(彝族山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1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民歌(彝族山歌)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貴州省盤州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Ⅱ-113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音樂特徵,演唱形式,唱腔音調,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內容豐富,歷來用彝族語言唱。十九世紀末,漢族文化大量傳入彝族地區,彝族人民才陸續用部份漢話唱彝族山歌,如《點兵歌》《望郎歌》等。
新中國成立後,民族經濟得到發展,部分少數民族地方婦女仍保持著過去的習慣,彝族的山歌有稱“調子”這些山歌在世代相傳中,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不同歌者,常按個人需要,將某首經典山歌作為藍本,進行即興編詞,見啥唱啥,想啥唱啥。

基本特徵

音樂特徵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詞句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觸景生情自唱或對達式交流,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能在短短數句歌詞中運用比喻、比興、對比、誇張等手法,以心交心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而使對方溫馨受啟迪和動心,具有抒情性、集體性、即興性和變異性的特點。
盤縣彝族山歌有獨特的演唱技巧,比如喉、頭腔共振,真假聲混合等,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老一輩人用“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使這種巧妙的技巧得以延續。

演唱形式

從演唱形式上來分有獨唱、兩人對唱、群體對唱,也有集體齊唱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演唱的時間、場合也比較自由靈活,甚至歌詞的語言,不少也是半漢半彝以至純漢語的;歌詞結構以七言四句為多見,也有四句一問、四句一答的,曲調婉轉悠揚,被當地人稱為“拉山腔”。“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來馬去馱。前頭去了三匹馬,後頭還有九屯籮。”形象地唱出了彝族山歌的豐富多彩。

唱腔音調

盤縣尼蘇人把彝族民歌(彝族山歌)其中不同音調的大曲子冠以四種具有地方色彩的名稱,即“沙悠腔”“四腔”“五三腔”“海菜腔”。“四腔”曲調中,唱完四個樂句後,又用第一個樂句的音調,填唱其它內容,簡稱為“四腔”。

代表作品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代表作品有:《送郎送到雞場坪》《郎有名來妹有名》《拿掉一塊不團圓》《好塊大地不留邊》《保證今年好收成》《人家戴著包頭你莫笑》《唱首山歌迎接他》《哪怕雲南隔四川》《山茶花開朵朵紅》《轉角樓上餵鳳凰》《莫想拿去沾小雀》《小小鯉魚紅臉腮》《送妹調》《放羊調》《賭錢郎》《祝英台與梁山伯十二月》《十二屬歌》《十二種花開》《迪麻歌》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彝族山歌深深紮根於盤州彝族民間,是盤州彝族文化的直接產物,是彝族人民記載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是考察彝族包括起源、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傳統文化的材料,有著較高的民間文學價值。
欣賞價值
涼山彝族對放開歌喉高亢歌唱,特別是用“小嗓”假聲的高腔唱法稱“丫”。高腔山歌歌頭悠長,從真聲起音,突然跳至高音,用假聲歌唱,歌尾突然不跳用本嗓聲拖腔作結,節奏自由,旋律跳進頻繁,多棱多角,粗獷奔放,不飾雕琢,彝族山歌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社會價值
彝族山歌通過對唱的形式,倡導尊老愛幼、夫妻恩愛、鄰里和睦、勤勞善良、相互依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理念,在當今人際、族際交流中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

傳承狀況

國家比較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出台了關於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政策,這很大程度上鼓勵保護了彝族民歌(彝族山歌),保存了文化的多樣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即使有了錢,還是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有時候是時間上不允許,有時候又面臨著很多方面的困境。

傳承人物

段勝高,男,彝族,1977年11月生,貴州省作家協會和音樂家協會會員。2009年被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蘭愛菊,女,彝族,1975年11月生,現供職於淤泥鄉政府,曾在“多彩貴州”山歌大賽上獲得個人鄉級一等獎和縣級二等獎,市級比賽一等獎。2009年被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為淤泥鄉彝族山歌的代言人之一。

保護措施

2012年,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下,對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進行收集整理、記音、翻譯、譯寫、音樂記譜、研究等。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貴州省盤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項目保護單位盤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0年,阿乖佬彝歌隊參加第十四屆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彝族山歌原生態組的比賽獲得了原生態組別的銀獎。
表演活動
2006年11月27日晚,在盤縣跳菜廣場舉行彝族山歌對唱表演,共有來自全縣各鄉鎮的12對彝族男女青年,展示了彝家兒女的萬般風情,讓來賓聆聽到原生態的南澗彝族山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