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

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

《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從教育與國家發展的角度闡明比較教育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從動態上研究教育系統的各個要素,反映世界比較教育研究的新動向。

基本介紹

  • 書名: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
  • 類型:教育分支科學
  •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28396, 9787107128394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薛理銀 顧明遠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353頁
  • 開本:32
  • 定價:1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是比較教育叢書之一。

作者簡介

顧明遠,1929年生於江蘇省江陰市。畢業於蘇聯國立莫斯科師範學院。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系系主任、外國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教育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教育學》(主編之一),《比較教育》(主編之一),《教育大辭典》(主編)、《中國教育大系》(主編)、《戰後蘇聯教育研究》(主編),《世界教育發展的啟示》等。
薛理銀,1964年生於福建省福清市,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聯合)分別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教育學博士學位。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1996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主要著作有:《當代比較教育方法論研究》、《教育信息處理原理》和(《教學軟體設計與開發》。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第一章 教育現代化與比較教育的制度化
第一節 工業革命與教育現代化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第三節 教育發展與教育學科發展史
第四節 比較教育的制度化與國際化

第二章 比較教育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第一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學者與機構
第二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對象
第三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目的
第四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五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媒介
第六節 比較教育的知識

第三章 比較法與邏輯分析法
第一節 比較法的歷史發展與理論依據
第二節 比較法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比較法與類比推理
第四節 比較法的套用條件與局限性
第五節 歸納與演繹
第六節 證實與證偽

第四章 國際教育交流認識論
第一節 國際教育交流模型
第二節 參照系統概述
第三節 民族中心主義
第四節 科學主義
第五節 相對主義
第六節 國際主義

第五章 當代比較教育家方法論觀點選評
第一節 諾亞和埃克斯坦的實證主義比較教育學
第二節 金的文化相對主義比較教育學
第三節 霍姆斯的實用主義比較教育學
第四節 施瑞爾的系統功能主義比較教育學

第六章 比較教育研究常用方法
第一節 移植法
第二節 教育系統分類學
第三節 比較教育統計
第四節 因素分析法
第五節 比較歷史法
第六節 比較內容分析法
第七節 語義分析法
第八節 相關研究法
第九節 系統分析法

第二編
第七章 發展學與發展教育學
第一節 發展問題與發展研究
第二節 有關發展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全球性現代化進程的階段性與遲發展效應
第四節 發展研究與發展教育學

第八章 發展理論綜論
第一節 發展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現代化理論
第三節 依附論與世界體系論
第四節 人力資本理論

第九章 教育與國家發展
第一節 教育與經濟成長
第二節 教育與文化發展
第三節 教育與政治發展
第四節 教育與基本需要的滿足
第五節 教育與可持續發展

第十章 教育傳統與教育現代化
第一節 現代化與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教育傳統與教育現代化

第三編
第十一章 教育人口與教育發展
第一節 人口數量增長與教育需求
第二節 人口的結構變化與教育需求
第三節 教育人口與教育民主化
第四節 農村人口與教育普及
第五節 農村人口與掃盲

第十二章 教育結構與教育發展
第一節 影響教育結構的社會需求
第二節 教育與就業的矛盾——教育的結構性失調
第三節 新的教育結構的建立
第四節 非正規教育的發展
第五節 產學合作——高等教育的結構性變化

第十三章 課程改革與教育質量
第一節 科技革命與課程改革
第二節 課程改革運動的反思
第三節 教育質量問題剖析
第四節 提高教育質量的措施——80年代以來的教育改革

第十四章 教育資金經費籌措與分配
第一節 教育資金投入的狀況
第二節 教育資金投入的幾個指標
第三節 教育資金的籌措
第四節 教育資金的分配
第五節 教育投入的未來趨勢

第十五章 師資培訓和教育發展
第一節 教師的供求狀況
第二節 教師的培養和提高
第三節 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教育發展

第四編
第十六章 比較教育與教育國際化
第一節 一體化世界與教育
第二節 教育國際化諸要素
第三節 教育國際化與比較教育的課題
中文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插圖:



而這種模式主要是為升學而設計的,它遠離農村孩子的生活,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需要重建農村學校,包括課程的設定、學期的安排、教學的組織形式,都要適合當地農村的實際。特別是要編寫適合農村生活和生產的教材,使內容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而且有助於他們發家致富。這裡就遇到教育界津津樂道的一個“理論”問題。即初等教育是基礎教育,不負擔職業訓練的任務;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不能過早地職業化的問題。從理論上講是這樣,特別是在當代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更要強調基礎知識的教育。基礎知識不紮實,難以適應今後科技發展的變化。但是有一個現實問題,如果不給以農村孩子必要的生活和生產知識,他們對學習就會失去信心,家長也往往不願意把孩子送進學校,最後連最起碼的基礎知識也得不到。從三十多年來開發中國家普及農村教育的經驗來看,首要的任務是要千方百計地吸引農村孩子學習。同時基礎知識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生活和生產知識中大量的也是基礎知識。授予與農村生活和生產相聯繫的知識並非就是職業訓練。在已經普及初等教育的地區,在普及國中教育的地方更需要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引進職業技術教育,使得大部分國中教育畢業生能夠適應農村的發展。
中國農村實行農科教統籌,為發展農村教育提供了外部條件,是值得推廣的經驗。所謂農科教統籌,就是把農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推廣和教育發展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依靠教育獲得和推廣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和農村經濟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同時促進了農村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80年代後期中國在農村推廣“燎原計畫”,即在普及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農村各級各類學校智力、技術的相對優勢,積極開展與當地建設密切結合的實用技術和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大批有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農村建設者;並配合農業和科技等部門,開展以推廣當地適用技術為主的試驗示範、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等。

後記

自王承緒、朱勃、顧明遠三位教授主編的我國建國以後第一部比較教育教科書出版以來,又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十多年來世界比較教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比較教育研究也有長足的進步。因此有必要重新編寫一部比較教育的教科書。本書作為《比較教育叢書》中的一冊,可作為整個比較教育學科中的一個問題的研究專著,也可作為教學用書。除了傳統的比較教育內容外,本書還涉及發展教育、國際教育以及教育國際化(或全球化)問題研究等。它們是當今比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教育是用全球的視角,對國際共同關心的教育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達到國際交流和了解;發展教育則是主要研究教育在開發中國家所起的作用,討論和研究教育與國家發展的關係。這就跳出了簡單地介紹各國教育制度和靜態地比較各類教育的框框。本書力圖反映世界比較教育研究的新動向,從教育與國家發展的角度來闡明比較教育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從動態上研究教育系統的各個要素。但限於作者的水平和資料的局限,結果並未如人意願。因此還望同行批評指正。

序言

比較教育是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所謂新興,有幾種含義。一是指它產生的年代還不長。若從1817年法國朱利安發表《比較教育的研究和初步意見》一書算起,至今才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二是指它還不夠成熟。比較教育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比較教育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它是一個研究領域。三是指它在發展中。如果說本世紀70年代以前,比較教育僅僅在西方國家中流行的話,那么,70年代以後,它在開發中國家也迅速地發展起來,而且方興未艾。
比較教育之所以得到迅速發展,是與世界形勢的發展分不開的。20世紀是風雲變幻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以民主勢力戰勝強權勢力和法西斯主義告終;殖民主義的滅亡是本世紀人類最突出的貢獻;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空前提高,帶來了戰後國際經濟的繁榮。世界教育在這五洲激盪的20世紀有了空前的發展。國際競爭激烈,國際交流頻繁,教育已經不是一國一地域的事業,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借鑑,有許多問題需要共同討論。這是比較教育發展的客觀基礎。
但是,比較教育的發展並非是一帆風順的。西方比較教育在本世紀六七十年代熱鬧了一時,近些年來不太景氣。開發中國家雖對比較教育興趣猶濃,但似乎尚未找到一條科學研究的道路,成果還不能算太豐碩。比較教育可以說步履維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比較教育還缺乏一套科學方法,還難以從各國教育的比較研究中得到科學的、帶有規律性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