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英語:Virgilio Barco Vargas,西班牙語:Virgilio Barco Vargas)(1921年9月17日——1997年5月20日)哥倫比亞政治家、經濟學家、土木工程師、總統。巴爾科1921年出生於北桑坦德爾省的庫庫塔,在家鄉完成國小和中學學業,1938年~1943年先後在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1943年~1945年任北桑坦德爾省公共工程局和財政局長,1945年~1946年擔任郵電部秘書,1945年~1947年任杜拉尼亞市市政議員,1947年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同年當選為庫庫塔市市政議員,1949年當選為眾議員,1950年再次前往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學習,1954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並返回哥倫比亞,回國後參加反對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政治活動,1958年當選為參議員,1958年~1960年任公共工程部長,1961年~1962年擔任哥倫比亞駐英國大使,1962年再次當選為參議員,1963年~1964年任農業部長,1966年~1969年擔任聖菲波哥大市長,1969年~1974年在世界銀行供職,擔任世界銀行主管,1974年第三次當選為參議員,同時成為參議院外交諮詢委員會成員,1977年~1980年擔任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1985年當選為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1986年5月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8月正式就職,任內制定經濟恢復計畫,推動和平進程,實行嚴厲的反毒政策,提出現代化計畫,1990年8月卸任,1990年~1992年再次擔任哥倫比亞駐英國大使,1997年在聖菲波哥大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 外文名:Virgilio Barco Vargas
  • 國籍哥倫比亞
  • 民族:白人
  • 出生地:哥倫比亞 北桑坦德爾省 庫庫塔
  • 出生日期1921年9月17日
  • 逝世日期1997年5月20日
  • 職業:政治家 土木工程師 經濟學家 總統
  •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國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波士頓大學
  • 信仰:羅馬天主教
  • 主要成就:擔任世界銀行主管
    擔任哥倫比亞自由黨領袖
    擔任哥倫比亞總統,制定經濟恢復計畫
    任內推動和平進程 打擊販毒集團
    總統任內提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新計畫”
  • 學位:土木工程學碩士 經濟學博士
  • 政黨哥倫比亞自由黨
早年經歷,從政經歷,總統生涯,當選總統,‌和平計畫,‌反毒政策,‌經濟政策,‌外交政策,‌成就,‌新政策,卸任之後,家庭成員,

早年經歷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1921年9月17日出生於哥倫比亞北桑坦德爾省的庫庫塔,他的父親是豪爾赫·恩里克·巴爾科·馬爾多納多,母親是朱莉塔·巴爾加斯·杜蘭,比爾希略·巴爾科所在的家族在當地從事石油開採工業,家境寬綽,生活富裕。
童年時期的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童年時期的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在家鄉的聖心學院完成了國小和中學學業,1938年起他先後在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和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專業,1942年他獲得國立大學授予的土木工程師學位,194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授予的土木工程學碩士學位。
巴爾科在獲得土木工程學碩士學位後返回哥倫比亞國內,他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在經濟管理上的才能在回國後很快得到北桑坦德爾省地方政府的賞識,巴爾科於1943年~1945年擔任北桑坦德爾省公共工程局長和財政局長,1945年他當選為杜拉尼亞市市政議員,任期至1947年,1945年~1946年擔任國家郵電部秘書,巴爾科1947年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當年當選為庫庫塔市市政議員,任期至1949年,1949年6月作為北桑坦德爾省的代表當選為眾議員,但由於當年11月保守黨政府解散議會,他沒有能夠完成眾議員任期。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20世紀40年代末,哥倫比亞國內掌權的保守黨和在野的自由黨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國家進入了被稱為“十年暴力”的動亂時期,巴爾科為了躲避國內的暴力和衝突,於1950年再次前往美國,1950年,巴爾科第二次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期間他師從日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教授——羅伯特·默頓·索洛保羅·薩繆爾森,1952年巴爾科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授予的經濟學碩士學位,同年他前往位於波士頓市中心的波士頓大學學習,1954年獲得波士頓大學授予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年輕時的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年輕時的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從政經歷

1954年,巴爾科返回哥倫比亞,回國後他積極參與自由黨領導下的政治活動,1956年起跟隨自由黨領袖阿爾韋托·耶拉斯·卡馬戈參加反對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軍政府統治的鬥爭;巴爾科回國後代表自由黨與保守黨人士進行協商談判,推動自由黨同保守黨實現政治和解,對日後“全國陣線”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58年,巴爾科作為自由黨總統候選人阿爾韋托·耶拉斯·卡馬戈的助手,幫助其競選總統。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巴爾科1958年3月當選為參議員,當年7月20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1958年8月7日~1960年11月9日擔任公共工程部長職務,在擔任公共工程部長期間他主持翻修了玻利瓦爾廣場和哥倫比亞國家天文台,巴爾科1961年6月16日~1962年擔任哥倫比亞駐英國大使,1962年返回哥倫比亞國內,同年3月他在國會選舉中連任參議員職務,7月20日開始新一屆參議員任期,任期至1966年7月20日。
巴爾科1962年8月7日~9月5日擔任財政部長,1963年4月23日~1964年10月8日擔任農業部長,1966年8月~1969年9月擔任首都聖菲波哥大市市長,他在擔任市長期間,對城市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延伸了城市街道,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創辦了自然歷史博物館、聖菲波哥大天文館、哥倫比亞動物園等公共設施,還修建了50個足球場,改善了露天體育場內的設備,1968年以市長身份接見了來訪的羅馬教皇保羅六世
巴爾科1966年參與創建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並出任該組織的主席職務,1969年~1974年他在世界銀行工作,擔任主管,是世界銀行董事會成員,在國際機構任職期間,巴爾科曾多次參加國際會議。1985年巴爾科離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主席職務。
巴爾科擔任駐美大使期間,會見美國總統卡特巴爾科擔任駐美大使期間,會見美國總統卡特
1974年4月,巴爾科第三次當選為參議員,當年7月20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期間他在參議院的外交諮詢委員會工作。巴爾科1977年6月24日~1980年12月11日擔任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期間他會見了美國總統詹姆斯·厄爾·卡特美國國務卿塞勒斯·萬斯等政要,結束駐美大使任期後,巴爾科返回哥倫比亞,並在1982年選舉期間支持自由黨人阿方索·洛佩斯·米切爾森競選總統職務。1985年巴爾科當選為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任期2年,成為哥倫比亞自由黨的領袖,1987年離任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職務。

總統生涯

當選總統

1986年,巴爾科作為哥倫比亞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總統競選,在當年5月舉行的選舉中,巴爾科以4214510張選票,58.29%的得票率,擊敗哥倫比亞保守黨的候選人阿爾瓦羅·戈麥斯·烏爾塔多(獲得2588050張選票,得票率為35.79%)和獨立派人士海梅·帕爾多(獲得328752張選票,得票率為4.54%)。成功當選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當年8月7日正式就職。
1986年8月7日,比爾希略·巴爾科就職哥倫比亞總統1986年8月7日,比爾希略·巴爾科就職哥倫比亞總統
巴爾科總統上任後,宣布成立一個由9名自由黨人、3名保守黨人和1名軍人組成的聯合內閣。由於哥倫比亞保守黨決定作為“一個真正的反對黨”不參加內閣,巴爾科成立了清一色的自由黨政府,這是近30年來第一次由自由黨單獨組閣。

‌和平計畫

針對哥倫比亞國內仍有六支反政府游擊隊的情況,巴爾科總統把推動和平進程、實現和解放在政府工作的優先地位。1988年9月提出了一項分三階段實施的和平計畫,呼籲游擊隊同政府對話,實現全國和解。1989年1月政府與“四·一九”運動領導人進行了多次談判,就停火、脫離軍事接觸等問題初步達成協定。3月和7月,與“四·一九”運動正式簽署了兩項和平協定。11月政府、議會、自由黨和教會代表同“四·一九”運動代表又簽署了《和平民主政治協定》,協定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公共秩序三方面內容。根據協定,“四·一九”運動放下武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參加正常的社會政治活動;政府為“四·一九”運動成員參加1990年~1994年的議會選舉提供“優待”。政府還同除哥倫比亞民族解放軍以外的其他游擊隊組織開始和平談判。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反毒政策

20世紀80年代以來,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生產的古柯葉秘密運往哥倫比亞加工成古柯鹼,然後通過麥德林卡特爾和卡利卡特爾兩大販毒集團販運到美國和歐洲等地銷售。針對販毒集團的猖獗活動,巴爾科總統動員全國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毒戰爭。1987年,政府抓獲了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重要頭目之一卡洛斯·萊德爾,之後將他立即引渡至美國,萊德爾被判處150年徒刑。1989年8月19日,針對販毒集團的暗殺活動,巴爾科總統簽署了一系列法令,採取包括向美國引渡販毒頭目和沒收其非法所得財產等措施,堅決回擊販毒集團的挑戰。巴爾科宣布進行“全面掃毒大戰”,命令陸、海、空三軍與警察部隊採取聯合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剿毒,掃毒部隊頻繁出擊,清查了467處販毒分子的住所,繳獲1313輛汽車、346架飛機、28艘船隻和1000多件大小武器,拘捕11000多名販毒嫌疑犯,並把麥德林集團骨幹成員馬丁內斯·羅梅羅和軍事頭目貢薩洛·羅德里格斯·加查的兒子引渡到美國受審。羅德里格斯·加查本人在圍殲中被擊斃。1990年上半年,哥倫比亞古柯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巴爾科總統這一果斷行動贏得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經濟政策

巴爾科執政期間,正直哥倫比亞面對拉美“債務危機”的不利環境,政府實行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政策。1987年頒布了《1987年~1990年社會經濟恢復計畫》,規定4年內預算撥款2428億哥倫比亞比索,用於生產投資、道路與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的投資。該計畫要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5%;強調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均衡發展,加強巨觀經濟調控,恢復公共部門的積累能力,增強對外部門的活力,鼓勵企業投資和發放生產貸款,促進工業發展,強調要注意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狀況,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作為主要目標;提出要消除絕對貧困、創造就業機會、改善貧困階層狀況等問題。計畫還強調要實行權力下放,擴大人民參與公共權力的機會。在教育方面,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1988年2月根據教育部長的建議,國民議會通過第24號法令,對教育部再一次進行改組,改組後的教育部機構逐步健全,各部門分工明確,協調功能大大增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為教育制度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外交政策

巴爾科政府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維護第三世界立場,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不分意識形態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係。要求建立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積極參加和推動、協調和解決中美洲和平進程、拉美債務和一體化問題。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
1986年,巴爾科總統先後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以及聯合國大會上,提議拉美國家舉行高級會議,討論拉美地區的貧困問題,呼籲各國為消除拉美國家絕對貧困採取具體行動。1988年8月拉美30個國家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舉行高級會議,專門討論消除拉美地區的絕對貧困化問題。1989年3月,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三國決定加強相互間更高的經濟合作和政治協調,以促進同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進一步合作。努力調解邊境糾紛,1987年8月9日哥倫比亞“卡爾達斯號”小型護衛艦駛入有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兩國有爭議的海域,哥委兩國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在美洲國家組織的調解下,哥倫比亞撤出“卡爾達斯號”艦,委內瑞拉也表示不採取危及和平的行動,事後兩國外長均表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1990年,哥倫比亞恢復了同古巴自1981年以來第二次斷絕的外交關係,巴爾科總統在當年對古巴進行訪問,會見了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
巴爾科執政期間,哥倫比亞與美國的關係密切,但巴爾科政府保持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哥倫比亞和美國在涉及拉美事務和雙邊關係上出現一系列分歧。1988年2月巴拿馬發生政變,哥倫比亞反對美國對巴拿馬進行干涉。1989年12月美國軍隊入侵巴拿馬後,哥倫比亞政府要求美國立即從巴拿馬撤軍,並在第44屆聯合國大會上投票譴責美國入侵巴拿馬;拒絕了在聖安德烈斯群島上安裝美國衛星的提議,反對美國在美洲開發銀行內有更多的否決權。哥倫比亞政府反對美國政府提出的由生產國單方面採取禁毒措施的建議,呼籲拉美國家團結一致,共同打擊國際販毒活動。1990年2月,巴爾科總統和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佩雷斯玻利維亞總統海梅·帕斯·薩莫拉在哥倫比亞港口城市卡塔赫納舉行會晤,協商共同推進反毒品戰爭。
哥倫比亞同西歐國家的關係有了新的發展,1987年英國外交大臣傑弗里·豪葡萄牙礦業部長路易斯·米拉·阿馬拉爾、西班牙貿易大臣胡利安·加西亞·巴爾加斯和外交大臣弗朗西斯科·費爾南德斯·奧多涅斯、荷蘭外交大臣漢斯·范·登·布魯克、瑞士外貿部秘書等先後訪問哥倫比亞。1988年1月~3月,哥倫比亞外長鬍利奧·隆多尼奧·帕雷德斯先後訪問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梵蒂岡;1989年4月,哥倫比亞外長隆多尼奧訪問了英國。1990年巴爾科總統訪問了比利時法國英國,會見了比利時首相維爾弗里德·馬爾滕斯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英國首相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同有關國家就雙邊關係、經濟援助和國際禁毒等問題進行了磋商。哥倫比亞與東歐國家關係也有所加強,1987年~1988年9月,哥倫比亞經濟發展部長米格爾·梅里諾·戈迪略和外交部長隆多尼奧先後訪問了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1988年4月和10月,波蘭財政部長巴齊利·薩莫里克和外交部長塔德烏茲·奧利喬夫斯基先後訪問了哥倫比亞。1989年2月哥倫比亞外長隆多尼奧訪問匈牙利,同年6月南斯拉夫外長布迪米爾·隆查爾訪問了哥倫比亞。
在一體化問題上,哥倫比亞與安第斯集團的其他成員國簽署《基多議定書》,對《卡塔赫納協定》做出重要修改,強調優先發展農業生產,減少食品進口;採取靈活的工業合作方式,促進次地區工業發展;取消更多的貿易限制;提高籌資能力,放鬆對外國資本的限制;加強科技合作;把一體化計畫的範圍擴大到政治領域,使安第斯議會被納入《卡塔赫納協定》的立法機構之中;加強以安共體法院為立法監控體系;加強對外關係,在具有共同利害關係的問題上採取一致行動。1989年2月28日,在中美洲國家、歐共體成員國與孔塔多拉集團召開的第5次部長會議期間,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三國決定將進行自由貿易談判,3月,哥、墨、委三國制定了行動計畫,以實現三國間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一步促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合作,7月11日,為推動拉丁美洲一體化進程,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決定成立三國集團,新集團制定了共同行動綱領,三國之間日後簽訂了一系列經濟、貿易、金融、能源及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協定。同年12月,在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舉行的安第斯集團成員國首腦會議批准了《戰略綱要》,正式決定以開放的一體化模式代替原有的封閉模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實現貿易自由化上。1990年,哥倫比亞總統比爾希略·巴爾科、墨西哥總統卡洛斯·薩利納斯委內瑞拉總統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羅德里格斯三人共同在美國紐約宣布,將正式建立由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組成的三國集團
哥倫比亞努力加強與亞洲國家的來往,加強同環太平洋國家之間的關係,1987年9月巴爾科總統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全斗煥舉行會晤,雙方簽署了經貿合作等協定。1989年巴爾科總統訪問了日本;哥倫比亞與以色列關係密切,兩國簽訂有經貿合作協定,1987年7月哥倫比亞國防部長拉斐爾·薩慕迪奧·莫利納訪問以色列,1988年4月以色列能源部長摩西·沙哈爾訪問哥倫比亞。
印有比爾希略·巴爾科總統肖像的郵票印有比爾希略·巴爾科總統肖像的郵票
哥倫比亞與中國關係繼續穩步發展。巴爾科總統提出“新太平洋世紀構想”,將中國列為重點發展經貿關係的國家之一。1987年9月,巴爾科總統按計畫訪華,但不幸中途染病在韓國住院,之後他派外交部秘書長洛薩諾·德羅伊代表總統訪問中國。

‌成就

巴爾科總統執政期間,國民經濟取得了較快的增長,1986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5.8%,是20世紀80年代經濟成長最快的一年。1986年~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4.5%。1990年,出口額增長16%,進口額增長12%,外貿結算盈餘19億美元,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5.5億美元,國際儲備恢復到45億美元。
比爾希略·巴爾科總統的雕像(庫庫塔)比爾希略·巴爾科總統的雕像(庫庫塔)
巴爾科執政期間,政府加大了對電力工業的投資力度,全力保證實施中電力工程的完成,擴大電力供應的覆蓋面,改善輸電系統,為用戶提供有效服務。經過努力,1987年發電能力已提高到830萬千瓦時。在安第斯地區國家中,僅次於委內瑞拉,居第二位。1986年,哥倫比亞的農牧業生產開始恢復,其中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1986年~1989年實現年均增長率4.2%,畜牧業1986年~1989年年均增長率達到4.93%。1990年農業生產增長率達到5.8%,創自80年代以來的最高紀錄。1987年~1989年,政府對農村教育、衛生、飲用水等社會福利投資353.5億比索。

‌新政策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主張國家少干預經濟、讓企業自由競爭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全球風行;隨著世界經濟國際化和政治格局的急劇變化,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哥倫比亞面對嚴峻的國際環境、國內暴力活動和販毒勢力猖獗等不穩定局勢,1990年2月,巴爾科政府提出一項為期5年的《經濟國際化和生產資料現代化計畫》,表明哥倫比亞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對內加強民主,對外實行開放,在民主和社會正義的基礎上,爭取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

卸任之後

1990年8月7日,巴爾科總統任滿卸任,1990年11月9日~1992年他再次擔任哥倫比亞駐英國大使,巴爾科離任大使職務後返回哥倫比亞國內生活並退出了公眾視線,不久後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阿爾茨海默症,1997年5月20日,巴爾科因癌症在聖菲波哥大逝世,享年76歲。巴爾科去世後,遺體被安葬在聖菲波哥大市的中央公墓,為了紀念巴爾科總統,2001年,聖菲波哥大市向公眾開放了以巴爾科總統命名的“比爾希略·巴爾科公共圖書館”。
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1991年)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1991年)

家庭成員

巴爾科1950年同卡羅琳娜·艾薩克森(1930年~2012年)結婚,兩人共有4個子女,分別是:瑪麗亞·卡羅琳娜·巴爾科·艾薩克森(女兒,1951年~,曾擔任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政府的外交部長和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朱麗娜·巴爾科·艾薩克森(女兒)、黛安娜·巴爾科·艾薩克森(女兒)、比爾希略·巴爾科·艾薩克森(兒子,1965年~,哥倫比亞經濟學家)。
巴爾科總統和家人的合影巴爾科總統和家人的合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