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藥方簡介
常見用途
《諸病源候論》中說:“非時而下淋漓不斷,謂之漏下。”“忽然暴下,謂之崩中。”兩者雖有輕重緩急之分,但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常相互轉化,故概稱崩漏。筆者在臨床上套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取得良好的止血調經效果。
治療方法:以歸脾湯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方藥組成:黃芪30克,白朮15克,黨參30克,木香10克,龍眼肉10克,炙遠志10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生薑5片,炒酸棗仁10克,每天1劑,分兩次溫服,5~7天為一療程。流血多或血虛明顯者加何首烏、阿膠、白芍藥,氣滯血瘀明顯者加香附、桃仁、紅花、益母草,陰虛有熱者加黃柏、地骨皮,大便乾者加火麻仁,心煩失眠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沒藥。血止後,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月經周期的特點,結合病情行正本清源、固本善後之法。本固血充則經水自調,其後調理脾腎,給予歸脾丸、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等成藥,善後調理。
更年期患者重在滋腎調肝,扶脾沖任。歸脾湯源於宋代嚴用和《濟生方》,其歸功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脾虛型崩漏。方中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炒酸棗仁、龍眼肉、炙遠志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當歸養肝而生心血。全方合用以達到補氣攝血、止血固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