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製的甘草,俗稱炮製,就是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勻,3~5 min出鍋,置...
炙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別名復脈湯。為補益劑,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
灸甘草,是甘草的炮製加工品。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切片,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澤,切面黃色至深黃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質稍粘。具焦香氣,味甜。...
2、炙甘草: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倦乏力,心動悸,脈結代。[1-3] 參考資料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
茯苓甘草湯,中藥名。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
處方: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朮10克,炙甘草6克。服兩劑,頭暈、心悸與氣沖等證均減。二診仍於上方加肉桂3克,澤瀉12克,服兩劑,口乾止,大便自下,精神轉佳,沖...
炙甘草5克、炮附子10克、白朮10克、桂枝5克、茯苓15克。煎服。一個月後,心悸短氣較前減輕,關節已不疼痛,下肢浮腫消失,小便正常。...
炙甘草顆粒,益氣滋陰,通陰復脈。用於氣虛血少,心動悸,脈結代。...... 炙甘草顆粒,益氣滋陰,通陰復脈。用於氣虛血少,心動悸,脈結代。 藥品名稱 炙甘草顆粒 藥...
桔梗甘草茶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桔梗、甘草等。桔梗甘草茶【配方】桔梗、甘草各100克。【製作】桔梗、甘草共為粗末,和勻過篩,分包,每包10克。...
組成 白芍藥12克 炙甘草12克 功用 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主治 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 目錄 1 基本信息 2 做法 芍藥甘草湯基本信息 編輯 芍藥甘草湯【...
白芍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門八法》卷三。為劑,具有之功效。主治胃氣痛,證屬在臍腹以上,胸膈之間,時作時愈,愈則安然無恙,偶有拂逆,則復作。...
桔梗甘草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藥品名稱 桔梗甘草湯 是否處方藥 非處方藥 主要適用症 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 ...
腎著湯內用乾薑,茯苓甘草白朮襄,傷濕身重與腰冷,亦名甘姜苓術湯。[1]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組成 甘草、白朮、乾薑、茯苓。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用量 甘草、白朮各...
方中桂枝用量倍於炙甘草,桂枝味辛性溫,人心通陽。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陽,補益心陽。本方是溫心陽之基礎方,藥味專捷,又取“頓服”,意在急復...
生薑甘草湯,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子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生薑甘草湯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炙甘草合劑,中成藥名。由炙甘草、人參、地黃、阿膠、麥冬、桂枝、生薑、大棗、黑芝麻組成。具有益氣滋陰,通陰復脈的功效。用於氣虛血少,心動悸,脈結代。...
【名稱】炙甘草湯【出處】《傷寒論》【藥方】炙甘草9g,人參3g,桂枝3g,麥冬9g,生地15g,麻仁9g,阿膠6g,生薑9g,大棗6枚 。【服用方法】水煎服。...
炙甘草合劑為中藥合劑,具有益氣滋陰,通陰復脈的功效。用於氣虛血少,心動悸,脈結代。...
甘草(16張) 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2.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
蜜甘草,是大戟科、葉下珠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皆可入藥,秋採收,鮮用或曬乾。味苦,涼;清熱利濕,清肝明目。中文學名 蜜甘草 拉丁學名 Phyllanthus ussuriensi...
又甘草乾薑湯證原有治遺尿之說,遂疏方:炙甘草8錢,乾薑(炮透)3錢,1日2帖。3日後,尿遺大減,涎沫亦稀,再服5日而諸症盡除。...
甘草片是一種鎮咳祛痰藥品,作用頗為廣泛,在中藥湯劑及中成藥配伍中,常用其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調和諸藥之功效;經提煉和加工後的甘草浸膏及製劑卻是一種具有良好...
甘草瀉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益氣和胃,消痞止嘔之功效。主治傷寒痞證,胃氣虛弱,腹中雷鳴,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狐惑...
【處方】黨參30克,補骨脂、砂仁(後下)各20克,炙甘草、黃柏(鹽水炒)、肉桂(後下)、細辛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 [2] 【方解】封髓丹加補骨脂,肉桂,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