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湯加減方主要藥物組成為白朮、茯神、黃芪等。適用於腫瘤患者心脾兩虛證候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脾湯加減方
- 主要材料:白朮、茯神、黃芪
歸脾湯加減方主要藥物組成為白朮、茯神、黃芪等。適用於腫瘤患者心脾兩虛證候者。
歸脾湯加減方 歸脾湯加減方主要藥物組成為白朮、茯神、黃芪等。適用於腫瘤患者心脾兩虛證候者。方藥組成 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棗仁(炒)各30g,人參、木香各l5g,甘草(炙)8g, 當歸、遠志各3g。功效主治 健脾益氣,補血寧心。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溫服。研粗末,每次12g, 加生薑5片,大棗1枚。
加減歸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九。主治勞倦傷脾,色白神怯,秋間發熱頭痛,吐瀉食少,兩目喜閉,喉啞昏昧,粥飲有礙,手常h住陰囊。組成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五分,川芎二錢,白豆蔻一粒,柴胡、遠志、棗仁各一錢,麥冬五錢。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勞倦傷脾,色...
加減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葉炭、炮姜炭,以溫經止血;偏熱者,加生地炭、阿膠珠、棕櫚炭,以清熱止血。補中益氣湯區別 歸脾湯與補中益氣湯同用參、芪、術、草以益氣補脾。前者以補氣藥配伍養心安神藥,意在心脾雙補,復二髒生血、統血之職,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
本方將補中益氣湯、歸脾湯二方加減裁為一方,其中取補中益氣湯之升麻、柴胡昇陽舉陷,氣升則血升;取歸脾湯之炒棗仁、遠志、桂圓肉養心安神,神安則氣靜;又加山萸肉、熟地,前者酸溫能使血氣得以收斂,後者甘溫,能使精血得以滋養;海螵蛸伍茜草,使血歸經而不留瘀,二者都能調節沖任而使經血和順。故本方...
歸脾口服液是以補氣攝血為治,可選用歸脾湯加減 歸脾口服液 ,中成藥可選用歸脾口服液 藥品名稱 拼音名:Guipikoufuye 藥品成分 黨參、白朮、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當歸、遠志、甘草、茯苓、大棗、生薑等12味中藥組成 藥品信息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 昏...
《歸脾湯的臨床研究》是現代王占璽編著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分別闡述歸脾湯的臨套用,歸脾湯加減治療神經官能症、貧血、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吐血、崩漏、白細胞減少、高血壓性心臟病並心衰、心臟瓣膜病、心律不齊十種病證,以及歸脾湯的藥化、藥理概況等。出版信息 1988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
歸脾湯加減。黃芪30g,仙鶴草18g,黨參15g,白朮12g,當歸12g,麥冬12g,五味子10g,三七粉(沖服)3g,龍眼肉10g,地榆炭10g,阿膠(烊化)12g,茯苓12g,酸棗仁12g,白及12g,炙甘草6g。方解 方中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取四君子湯之意,以健脾益氣;當歸、黃芪取當歸補血湯之意,以益氣生血養血;黨參、麥冬、五味子...
臨床表現 便血色紅或紫暗,體倦乏力,神疲懶言,面色晄白,心悸少寐,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治法 益氣攝血。常用方劑 歸脾湯加減。常用中藥 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針灸療法 取穴百會、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隱白、陽池。針刺用補法及灸法,以益氣固攝。
氣不攝血是對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而見各種出血的病機的描述,臨床可見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等症,治宜益氣攝血,方可用歸脾湯等加減。解讀 氣不攝血為氣與血關係的失調的一種,氣和血之間具有相互資生、相互依存和相互為用的關係。氣對於血,具有推動、溫煦、化生和統攝的作用;血對於氣,則具有濡養和運載等...
頭暈,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質淡,脈細無力。治法:健脾養心,補氣攝血。方劑:歸脾湯加減。4.心脾虧虛證 月經先期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提前,或經血量多,色淡紅,質清晰;神疲肢倦,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脾養心,攝血調經。方劑: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
方藥:歸脾湯加減。外治法 本病經治無效,反覆發作,或疑為惡變者,應儘早手術治療。預防調攝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2.儘早診斷,及時治療,無效時儘早手術治療,並行活體組織檢查,若發現癌變,應立即施行乳腺癌根治術。結語 乳衄相當於西醫的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頭狀癌,但嚴格地講,它只是一種症狀。本...
方解:本方乃當歸補血湯合歸脾湯加減化裁而成。臨證還可根據血虛之不同病因及其演變症狀適當增減。方當歸、黃芪、黨參、白朮、熟地益氣健脾、補血生血,現代研究黨參、白朮可助紅血球、血色素增長。氣為陽、血為陰,無陽則陰無以生,沒氣之統攝,則精血津液不能生成,因此黃芪補氣助陽;當歸補血助陰,二藥伍用...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辨證:脾氣虛弱,血失統攝。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歸脾湯加減。方藥:人參、炙黃芪、白朮、茯苓、當歸、龍眼肉、地榆、白芨、阿膠(烊化)、炙甘草。預防保健 1.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
證候:常表現為心慌不寧,面色少華或萎黃,夜寐不安,或多夢,膽小善驚。治則: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主方:歸脾湯加減。2.心氣虛弱 證候:常感心慌氣短,動則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納減少,或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治則:補益心氣。主方:五味子湯加棗仁、茯神等。3.陰虛火旺 證候:經常心慌而煩,...
治以補氣養血,安神定志,方用歸脾湯加減。簡介 目前認為,外傷性痴呆的發病可能是多因素參與的,乙醯膽鹼的 缺失可能在發病中起主要作用,提高腦內乙醯膽鹼含量有可能改善腦外傷患者的認知功能,減輕和改善腦外傷性痴呆。中樞性膽鹼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對神經膽鹼酯酶有高度選擇性,近來已套用於治療老年性痴呆,對改善...
加減法:出血嚴重者可酌加白茅根20g、藕節20g、鶴草30g、土大黃15g,肝腎陰虛陽亢盛者去補骨脂加煅龍牡30g(先煎)、川芎10g、龜板20g(先煎)。(2)氣血兩虛型:治法:益氣健脾,攝血止血。 方藥:歸脾湯加味。方中重用炙黃芪和黨參為君藥,補氣健脾,輔以當歸、龍眼肉養血和營,用白朮、木香以健脾理氣,...
證候:失眠易醒,多夢,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沉細弱。治則:補脾益氣、養血安神。主方:歸脾湯加減。2.痰熱擾神證 證候:不寐多夢,頭重頭暈,咳嗽痰多,胸悶,納呆,心煩懊憹,口苦,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熱化痰、安神定志。主方:清心滌痰湯...
方藥:涼血五根湯加減:銀花炭20g、生地炭20g、板藍根20g、白茅根30g、茜草根10g、瓜萎根15g、丹皮10g、生槐花20g、防風10g。血尿明顯者,加大小薊、蒲黃炭、藕節。治法:健脾益氣,養血止血。方藥:歸脾湯加減:龍眼肉10g、黃芪15g、白朮10g、黨參10g、茯苓15g、當歸10g、白芍10g、蒲黃炭10g、地榆炭10g、阿膠10g...
以本病特徵加心神恍惚,失眠健忘,面色萎黃,少氣懶言,納呆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細緩為主症。宜補益心脾,用歸脾湯加減(黨參、炒白朮、黃芪、當歸、炙甘草、炙遠志、生棗仁、廣木香、桂元肉、生薑、大棗、石菖蒲)。腎氣虛弱型 以本病特徵加腰膝酸軟,精神疲憊,少腹拘急,小便清長,思維遲鈍,記憶...
處方:歸脾湯加減黃芪、白朮、黨參、當歸、茯神、酸棗仁、熟地、丹參、陳皮、生龍骨、黃精、甘草。 2.脾腎氣虛 症狀:形體消瘦、倦怠乏力、自汗畏風、脘腹痞滿、腹瀉腸鳴、腰膝酸軟、或周身浮腫,頭暈 耳鳴 ,遺精 陽痿 、面色蒼白、語聲低弱,舌質淡、苔白、脈弱。 治法:補氣健脾益腎 處方:補中益氣湯合...
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
止血散一主治消化性潰瘍出血,每次服30克,日3次。處方與加減 生大黃30克,參三七30克,烏賊骨60克。胃熱型,予瀉心湯加減,常用藥物黃連、黃芩、半夏、黨參、甘草、大棗等;脾虛型,予歸脾湯化裁,常用藥物黨參、白朮、黃芪、茯苓、龍眼肉、酸棗仁等;虛寒型,予良附丸合小建中湯出入。功效與用法 將上藥研成...
茜草根15克黃芩9克阿膠9克側柏葉12克生地15克甘草6克隨症加減:潮熱盜汗明顯者,加玄參12克、龜版9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以加強滋陰之力。3.氣不攝血治則:補氣攝血。方藥:歸脾湯加減。黃芪15克當歸10克白朮10克黨參12克木香6克遠志3克酸棗仁9克龍眼肉9克炙甘草6克棕櫚炭9克仙鶴草30克大棗7枚隨症...
方劑:歸脾湯加減。常用腧穴:足三里、脾俞、腎俞。2.心脾氣虛證 月經先期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提前,或經血量多,舌淡紅,質清稀;神疲肢倦,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脾益氣,攝血調經。方劑:補脾益氣湯或歸脾湯。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血海、足三里、脾俞、腎俞。
3 .方藥 歸脾湯加減。若腹脹、脘悶、納差、舌苔膩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濕,健脾行氣;睡前眼花幻影較多因心陰不足者,加麥冬、玉竹、北沙參。(二)脾氣虛弱 1 .症狀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黃,神倦肢怠,失眠多夢,心悸氣短,健忘易驚,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2 .治法 補益氣血,榮腦醒神...
治以平肝潛陽,熄風通絡,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其中天麻12克,鉤藤30克,石決明15克,珍珠母30克,白僵蠶6克,懷牛膝20克,玄參12克,菊花30克。 氣血虧虛者頭暈肢麻,重者痿廢不用,面色無華,失眠多夢,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脈沉細。治以補氣養血,安神定志,方用歸脾湯加減,其中黨參15克,白朮15克,黃芪10克,當歸...
脾氣虛弱,統攝無權,血液不能循經而行,溢於脈管之外,即可發生各種出血現象。證候:皮下出血、大便下血、月經過多、崩漏等。此乃脾氣虛弱之重證。治則:益氣攝血。主方:歸脾湯或參芪湯加減。方藥:黃芪、黨參、白朮、當歸、酸棗仁、茯神、遠志、木香、桂圓肉、大棗、炙甘草(歸脾湯);人參、黃芪(參芪湯)...
二者的血灌瞳神均屬虛證,但前者多因素體脾胃氣弱,或久病中虛,統攝無能,血不循經,溢於絡外,故瞳神血灌,白睛色赤,眼睫無力,常欲垂閉,神疲食少,脈濡。臨床表現與肝腎陰虧血灌瞳神的兼證應可鑑別。治宜補脾攝血,方用歸脾湯加減。3.被物所傷 多因鈍物撞擊,手術等外傷所致血灌曈神,睛內...
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陰虛盜汗 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的情況,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