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是2009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志芳。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
  • 作者:夏志芳
  • ISBN:9787539251417
  • 類別:圖書>教材教輔>高中通用
  • 頁數:288頁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教育評價的本質在於,通過教學活動客觀地把握學生發生了哪些變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這也是素質教育評價區別於應試教育評價的關鍵所在。因此,新課程不應當也不可能否定考試(評價),恰恰相反,新課程要藉助教育評價的改革矯正考試(評價)的功能,有效地實現教育評價的發展性價值。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育評價本身對於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它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鞏固知識的手段,也是一種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學習成果的手段。
教育評價對於教師而言,可以成為教師教學行為達到何種效率的一種最基本反饋。因此,問題不在於要不要考試(評價),而在於廓清“為了什麼考試,考什麼,怎么考”。布盧姆(B.S.Bloom)的“三評價說”,即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為我們的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
為了改進教師的評價行為,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評價觀:
第一,從學業評價轉向學力評價。學業評價往往以記憶與理解為中心,聚焦學習的結果。學力評價不僅關注顯性的學力成分——知識、理解,而且關注隱性的學力成分——思維方式與活動方式,以及問題解決的過程及其背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從單維評價轉向多維評價。單維評價基本上是聚集知識、技能的量化評價,多維評價則是針對單維評價的偏失,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發展,兼顧三維目標,反映學生差異的一種教育評價。
第三,從課時評價轉向單元評價。傳統的觀摩教學往往停留於形式主義的表演,孤立地點評一節課。這種做法難以達到評價的效果。因此,以單元評價替代課時評價,以切磋教學替代觀摩教學,是確立我國新課程背景下的聽評課制度所需要的。
綜上所述,只有衝出舊觀念的重重圍困,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學行為得到“脫胎換骨”的改造,才能喚來學科教育的滿園春色。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概述
第一節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內涵
第二節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特點
第三節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視域
第二章 基於歷史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行為認識
第一節 我國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教學理念與歷史教學行為
第三節 學習方式與歷史教學行為
第四節 教學方法與歷史教學行為
第三章 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行為
第一節 歷史教學語言表述行為
第二節 歷史教學情景創設行為
第三節 歷史教學提問應對行為
第四節 歷史教學圖表呈示行為
第五節 歷史教學文獻套用行為
第四章 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指導行為
第一節 歷史教材閱讀指導行為
第二節 歷史課堂討論指導行為
第三節 歷史信息蒐集指導行為
第四節 歷史知識複習指導行為
第五節 歷史探究活動指導行為
第五章 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組織管理行為
第一節 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行為
第二節 歷史課堂教學的調控行為
第三節 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的組織行為
第四節 歷史學習成就的評價行為
第六章 歷史教學模式中的基本行為特徵
第一節 “以講為主的問題導引”模式的基本行為特徵
第二節 “聯繫現實的問題探究”模式的基本行為特徵
第三節 “史料論證”模式的基本行為特徵
第四節 “自學、自測、自評”模式的基本行為特徵
第七章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
第一節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理論
第二節 歷史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方式
第三節 不同類型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的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