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城區交通空間資源最佳化配置與合理利用方法研究

歷史城區交通空間資源最佳化配置與合理利用方法研究

《歷史城區交通空間資源最佳化配置與合理利用方法研究》是依託南京理工大學,由葉茂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城區交通空間資源最佳化配置與合理利用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葉茂
  • 依託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針對歷史城區遺產保護與交通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課題立足於保護與發展的視角,研究歷史城區保護與更新中的交通發展問題。本課題從歷史城區交通發展面臨的問題出發,在可持續發展與遺產保護優先的前提下,以整體交通效率提升為導向,基於出入口通行能力法和線性規劃法建立交通承載力分析模型,構建交通承載力與土地利用的互動反饋環,並深入分析與地區開發、交通系統的相互關係,採用交叉列聯分析法構建出行活動模式;在此基礎上,系統設計高效、一體化交通體系,重點構建歷史城區交通空間資源巨觀配置最佳化模型和基於分區思想的中觀設施配置方法,並從道路網、公交設施和停車設施三個方面研究交通空間資源合理利用方法與實現技術;最後通過南京、蘇州等地實證研究進行驗證和評估。研究成果將進一步完善歷史城區交通系統與資源配置及利用規劃方法,為歷史城區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方法和技術上的支撐;同時也可為一般城市老城和舊城交通改善規劃提供指導。

結題摘要

我國正處於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以存量土地集約化利用為主的中心區更新改造已成為發展的主題。審視歷史城區保護與交通發展之間的關係,探尋適宜的交通政策與策略、交通系統建構與資源合理利用方法,促進有機更新與功能復興,引導歷史城區交通走上理性、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必然要求。 首先探討了交通系統與遺產保護的相互關係,提出了基於保護優先的歷史城區交通發展方向和對策建議;基於線性規劃模型,建立了交通承載力定量化分析方法。其次,基於活動理論構建了歷史城區交通需求分析框架體系,建立了出行者活動模式選擇模型,採用協同進化思想,構建了基於活動模式的交通方式選擇模型;採用市場區隔策略,建立了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引入供需雙控模式,建立了歷史城區交通組織結構模式概念模型;運用情景分析法研究了歷史城區交通模式的選擇,進行了交通系統的設計和功能組織,提出了歷史城區用地整合、交通服務體系、設施配置與使用、交通運行的組織策略與實現方法。 提出了歷史城區多模式、一體化的可持續交通服務體系和相應的目標體系,設計了交通服務體系的空間層次結構與交通方式系統結構,構建了多模式、多層次公共運輸服務體系,根據出行鏈特徵和需求細分策略,設計了八類交通出行服務鏈,提出了交通服務體系配置的關鍵路徑和策略。 分析了歷史城區道路交通設施供給和配置要求,提出了幹路網組織模式,設計了基於內部交通保護的交通保護環體系;提出了基於公交站點覆蓋率的幹路網平均間距最佳化方法,推薦300m作為歷史城區幹路網間距控制值;以公交和慢行為導向,提出了幹路功能結構完善與利用方法,以及“三級四類”幹路網配置體系。根據街巷路網的保護和利用策略,提出了街巷道路的綜合利用模式、功能及相應的分級配置體系。研究提出了歷史城區機動車微循環路網規劃方法、基於機非分流的腳踏車路網規劃方法和人車共存道路規劃設計方法。 初步探討了歷史城區多模式公共運輸發展策略,提出了公交線網和樞紐布局規劃方法,以及公交優先設施設定方法;提出了停車發展策略,從公共停車設施與配建停車設施兩種類型提出了相應的配置方法及標準。 本研究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10篇,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關於歷史城區交通系統與資源利用方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歷史城區保護中的交通系統與交通資源配置及綜合利用方法,進一步豐富了歷史城區交通系統規劃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