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武科大”,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六家國家特大型企業共建高校,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重點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11計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藝學堂;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國家冶金工業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2013年,學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首鋼總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共建。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青山黃家湖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1.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設有18個學院(部),開設79個本科專業;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2700餘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萬餘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前身溯源,合併更名,改革發展,辦學規模,院系專業,附屬醫院,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研究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校園文化,校園環境,校區分布,青山校區,黃家湖校區,洪山校區,現任領導,知名校友,獲獎榮譽,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武漢鋼鐵學院
1898年,湖北工藝學堂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校史沿革
1907年,更名為湖北中等工業學堂。
1913年,更名為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
1922年,更名為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
1927年,先後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湖北省立第三中學。
1935年,更名為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9年,更名為武昌高級工業學校。
武漢科技大學
黃家湖校區俯瞰
1953年,更名為中南鋼鐵工業學校。
1954年,更名為武昌鋼鐵工業學校。
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
1954年,武昌建築工業學校建立。
1958年,更名為湖北冶金工業專科學校。
1963年,更名為武漢鋼鐵學校。
1979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第二技術學校。
1983年,更名為武漢冶金建築專科學校。
1993年,更名為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管理。
1960年,武鋼醫學院建立。
1963年,更名為武漢冶金衛生學校。
1965年,滲頁精想更名為武漢冶金醫學專科學校。
1993年,更名為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管理。

合併更名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揭牌
1995年4月5日,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
1998年,翻宙糠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欠喇記為主”的管理體制。
1999年4月28日,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改革發展

1958年7月,武漢鋼鐵公司向冶金部和湖北省政府提出“關於籌辦武漢鋼鐵學院的意見“的報告得到批准。武漢鋼鐵學院以武昌鋼鐵工業學校和武鋼公司業餘鋼鐵工業大學為基礎組建而成,同年開辦本科教育,當年招收本科生662人。校址在青山區任家路,院長由武漢鋼鐵公司首任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一清兼任。
武漢科技大學
1958年9月13日,李一清(右二)陪同毛澤東主席考察武鋼
1961年9月,原湖北工業學院停辦,該校冶金機械專業師生併入學校。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成立暨揭牌慶祝大會
1963年6月,武漢鋼鐵學院改為直屬冶金工業部領導。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治金科技大學更名暨武漢科技大學揭牌慶典
1970年,學校下放到湖北省,實行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管理。
1978年,武漢鋼鐵學院實行由冶金部、湖北省雙重領導,以冶金部為主的領導體制。
1978年開辦研究生教育,是全國首批碩士授權單位;1998年被批准為博士授權單位。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教計[199571號文及冶金工業部冶人[1995203號檔案批准,武漢鋼鐵學院與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繼續實行冶金工業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冶金工業部管理為主的體制。
1999年4月28日,根據教育部教發[1999]55號檔案,省人民政府鄂政發[1999]41號檔案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地腿凶省屬重點大學。
1999年,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武漢科技大學化工與資源環境學院(後分拆)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創辦人張之洞的校內雕塑
2004年11月25日,武漢鐵路中心醫院由武漢鐵路去慨蜜地局正式移交武漢科技大學管理,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同時成為武漢科技大學臨床學院(2008年8月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
2005年,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成立。9月,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投入使用。
2006年,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組建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中國寶武集團與武漢科技大學共建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成立。
2013年,獲批湖北省屬高校中第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學校啟動香濤計畫,挑選優秀學子進行試點改革,培養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11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鋼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首鋼總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共建武漢科技大學,標誌著該校加入國家實施的“省部部”共建地方高水平大學計畫行列,成為湖北省唯一一所省部部共建高校
武漢科技大學
香濤學院揭牌
2015年12月29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揭牌成組霉充立。
2016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獲批湖北省屬高校中第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當前,學校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4個,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學校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轉化樓開工奠基
2017年,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百強高校”。1月12日,武漢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成立。6月29日,武漢科技大學與武漢市武昌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漢市漢陽醫院孝感市中心醫院6家醫院簽訂共建協定。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掛牌成立。8月30日,武漢科技大學醫院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簽訂了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協定。
武漢科技大學
“同濟天佑醫院醫聯體”揭牌
2018年,“海洋工程用鋼及套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標誌著武漢科技大學正式成為“111計畫”高校的一員。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入選全國首批30所良應《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貫標”單位。2月5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新疆心腦血管病醫院正式揭牌。3月15日,中國寶武集團與武漢科技大學共建的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5月26日,湖北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院成立,是武漢科技大學為建設主體的省級智庫,掛靠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8月28日,武漢科技大學德康醫院(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街烽勝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行。9月,武漢科技大學美術館建成,是湖北省高校最大的美術館。11月1日,武漢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恆大足球學院揭牌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沁湖體育館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揭牌
2019年,入選為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和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月25日,,武漢科技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共建“同濟天佑醫院醫聯體”。5月26日,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成立。
2020年3月,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工智慧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獲得批准。10月16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2021年1月20日,武漢科技大學老年病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醫學轉化樓)建設工程開工。 5月12日,武漢科技大學沁湖體育館項目開工,是目前湖北省屬高校在建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館。6月4日,武漢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
2022年3月28日,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部武漢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立。
2022年5月組建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生院。5月27日,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成立。
2022年6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香濤學院揭牌成立。8月5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式加掛“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洪山中心醫院”。11月17日,與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簽署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合作協定。 12月,學校入選國家第三批“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地方高校”,實現湖北省“局省共建高校”零的突破。
2023年2月,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2023年5月31日,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在在青山校區成立。6月,入選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試點建設高校名單。7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大會舉行;11月,“鋼鐵工業耐火材料新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建設;11月4日,由武漢科技大學設立與協調管理的聯合研究機構——武漢科技大學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成立,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奈及利亞聖約大學、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學為核心參與合作單位;11月,武漢科技大學沁湖體育館投入使用,占地面積32076.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248平方米,是目前湖北省屬高校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館;11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2月,“中國武漢科技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奈及利亞聖約大學綠色低碳冶金領域夥伴研究所交流項目”獲批立項。
2024年1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安陸釩產業研究院在安陸市開工。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8個學院(部),1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79個本科專業。
武漢科技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修業年限
授予學位
所屬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學
材料化學
四年
工學
冶金工程
四年
工學
金屬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
工學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學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四年
工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建築學
五年
工學
城鄉規劃
五年
工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年
管理學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恆大管理學院)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市場行銷
四年
管理學
會計學
四年
管理學
財務管理
四年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學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電子商務
四年
管理學
物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套用化學
四年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工學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學
機械工程
四年
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
四年
工學
工業工程
四年
工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四年
工學
智慧型製造工程
四年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軟體工程
四年
工學
網路工程
四年
工學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四年
理學
工程力學
四年
工學
材料物理
四年
理學
統計學
四年
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四年
理學
車輛工程
四年
工學
汽車服務工程
四年
工學
交通運輸
四年
工學
交通工程
四年
工學
物流工程
四年
工學
英語
四年
文學
德語
四年
文學
翻譯
四年
文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四年
經濟學
法學
四年
法學
社會工作
四年
法學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金融科技
四年
經濟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四年
管理學
投資學
四年
經濟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四年
工學
臨床醫學
五年
醫學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五年
醫學
藥學
四年
理學
衛生檢驗與檢疫
四年
理學
護理學
四年
理學
工業設計
四年
工學
繪畫
四年
藝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藝術學
環境設計
四年
藝術學
產品設計
四年
藝術學
公共藝術
四年
藝術學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四年
理學
採礦工程
四年
工學
礦物加工工程
四年
工學
環境工程
四年
工學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學
地理信息科學
四年
理學
生物技術
四年
理學
體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四年
法學

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
醫院類別
醫院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老年病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華潤武鋼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漢亞心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口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門醫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4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十四五”教育部優先發展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冶金工程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礦業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系統科學
-
重點學科
學科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材料學
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生物學、外國語言文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
“現代冶金及先進材料”學科群、“綠色鋼鐵智慧型裝備與系統”學科群
省級“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
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名稱
類別
1
0802
機械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2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3
0806
冶金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4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5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一級學科
6
0819
礦業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7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8
0711
系統科學
博士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名稱
類別
1
0101
哲學
碩士一級學科
2
0102
套用經濟學
碩士一級學科
3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一級學科
4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碩士一級學科
5
0701
數學
碩士一級學科
6
0702
物理
碩士一級學科
7
0703
生物學
碩士一級學科
8
0710
化學
碩士一級學科
9
0711
系統科學
碩士一級學科
10
0714
統計學
碩士一級學科
11
0801
力學
碩士一級學科
12
0802
機械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3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14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5
0806
冶金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6
0808
電氣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7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8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20
0813
建築學
碩士一級學科
21
0814
土木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2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23
0819
礦業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4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6
0835
軟體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7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8
1001
基礎醫學
碩士一級學科
29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碩士一級學科
30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31
1202
工商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
32
1204
公共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
33
1205
設計學
碩士一級學科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代名稱
類別
1
0252
套用統計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2
0254
國際商務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3
0351
法律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4
0352
社會工作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5
0551
翻譯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6
0854
電子信息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7
0855
機械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8
0856
材料與化工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9
0857
資源與環境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0
0859
土木水利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1
0860
生物與醫藥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2
0861
交通運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3
1051
臨床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4
1054
護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5
1055
藥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6
1251
工商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7
1252
公共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8
1253
會計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9
1256
工程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20
1351
藝術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武漢科技大學有20個一級學科參評,其中,評估結果為B類的學科有6個,評估結果為C類的學科有9個。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
學科
B類
B檔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B-檔
安全科學與工程
C類
C+檔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公共管理
C檔
馬克思主義理論、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C-檔
土木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餘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國家重要人才計畫入選者25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進計畫入選者318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培養計畫入選者9人,湖北名師15人,湖北名師工作室8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3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5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5人。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柴利、劉義
國家級教學名師
孔建益
全國優秀教師
方康玲、陳奎生、李銳鋒、吳懷宇、鄧澤宏
全國模範教師
李友榮、張瑞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劉濤、李光強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朱伯銓、許夢國、孔建益、畢學工、戴方欽、陳奎生、吳開明、張一敏、顧傑、李光強、王光輝、丁文紅、李亞偉、廖漢元、劉義
國家級教學團隊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控制理論與套用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跨學科教學團隊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控制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孔建益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
倪紅衛、李亞偉、趙雷
湖北省教學名師
廖漢元、陳奎生
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陳奎生、孔建益、李軒科
湖北省教學團隊
機械基礎教學團隊、控制理論與套用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工商管理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面向冶金行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群跨學科教學團隊、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信號與信息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軟體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礦物資源開採與加工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冶金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大學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市場行銷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預防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批“雙萬計畫”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0個(其中國家級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14項,18個本科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評估)。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6門,國家規劃教材14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台7個。
項目類別
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卓越計畫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信息與計算科學、機械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臨床醫學、行政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
《機械原理》《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自動控制原理》《耐火材料工藝學》《液壓傳動》《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機械原理》《耐火材料工藝學》《液壓傳動》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化學反應工程》
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
《運籌學簡明教程(修訂版)》《建築設備自動化》《液壓與氣壓傳動(第2版)》《煤化學(第2版)》《燃氣工程(第2版)》《管理學》
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
《機械原理》《自動控制原理》《運籌學簡明教程》《冶金傳輸原理》《耐火材料學》《自動控制原理與CAI教程》《創業學概論》《設計藝術心理學》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創業學、證券投資學、機械原理、自動控制原理、軟體工程、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流程虛擬仿真實驗、液壓元件及系統虛擬仿真實驗、家兔膿毒性休克及救治
省級品牌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加工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工程、自動化
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專業
臨床醫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自動化、市場行銷、預防醫學
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畫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軟體工程、生物工程、藥學、工業設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採礦工程、預防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
《自動控制原理》《化工原理》《機械原理》《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冶金傳輸原理》《液壓傳動》《無機材料物理化學》《高等數學》《市場行銷學》《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耐火材料工藝學》《微機原理與套用》《生理學》《經濟學》《環境監測》《信號與系統》《冶金原理》《大學物理》《管理學原理》《通信原理》《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建築設備自動化》《電機拖動基礎》《接口與通訊技術》《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鋼鐵冶金學》《材料成型的計算機控制》《社會學》《預防醫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液壓傳動》《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機械原理》《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耐火材料工藝學》《軟體工程》《水質理化檢驗》《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管理學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物理實驗》《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網路》《系統解剖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車·路——交通安全》《災害救援與防疫》《災害救援與防疫》
省級本科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創業學》《證券投資學》《災害應急與救援》《線性代數》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參考資料: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人
獲獎級別
完成單位
面向行業,培養套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的改革與實踐
陳奎生、孔建益、傅連春、吳懷宇、陳濤、程光文、丁宇、薛正良、曾良才
一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鋼鐵公司
全解析法機械原理矩陣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孔建益、廖漢元、楊金堂、李佳、侯宇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
電氣控制類專業主幹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吳懷宇、方康玲、熊凌、劉釗、程磊、劉振興、陳琳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趙作斌、鄭鵬飛、李繼宗、翟潤虹、羅建國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與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奧地利、新加坡、日本、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美國橋港大學義大利福賈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與香港理工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和博士後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學校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工商管理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500名。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套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B類)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31個省級科研平台。
武漢科技大學
武科大武鋼樓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機構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級
省部級
湖北產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
冶金裝備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與檢測技術教育部研究中心
市級
校級重點科研機構
序號
平台名稱
1
大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2
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
3
機器人與智慧型系統研究院
4
深度信息融合研究院
5
服務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6
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7
意識形態安全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基地
序號
基地名稱
負責人
1
納米材料與技術中心
2
材料表面與界面
吳潤
3
高精度軋制技術及新材料加工
趙剛
4
軟體開發研究中心
陳建勛
5
土木工程研究中心
6
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馬季驊
7
職業病防治研究所
8
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9
生物醫學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專項等國家級項目610多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260餘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國家級科研獲獎情況
年度
項目名稱
主要獲獎人
獲獎級別
2007
張一敏、陳鐵軍、劉濤、孔建益、陳奎生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祝洪喜、孔建益、李楠、鄧承繼、陳奎生、朱伯銓、李亞偉、白晨、顧華志、李友榮、韓兵強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
焦化過程主要污染物控制關鍵技術的套用
王光華、何選明、梁玉河、歐陽曙光、王光輝、陳奎生、程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建勛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開明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0
張一敏、劉 濤、孔建益、陳鐵軍、陳奎生、黃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畢學工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
大跨度鐵路橋樑鋼成套製造與套用技術創新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友榮、高全傑、王志剛、田中捷、汪朝暉、肖涵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潔淨鋼冶煉連鑄用功能化耐火材料關鍵技術與套用
李楠、顧華志、柯昌明、王周福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
建(構)築物拆除定向爆破關鍵控制技術
鐘東望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楠、李亞偉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3
陳奎生、陳新元、傅連東、曾良才、湛從昌、張濟民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6
李紅霞、楊彬、劉國齊、張厚興、李亞偉、徐躍慶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
張一敏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
基於3S維度的生物質固廢清潔高效燃氣能源化關鍵技術及套用
陳冠益,李秀金,侯立安,王黎,鄭朝暉,程占軍,馮濤,高偉,徐顥聞,旦增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學術資源

武漢科技大學
青山校區圖書館
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由青山校區圖書館、黃家湖校區圖書館以及16個學院分館組成,校本部圖書館面積11000平方米,黃家湖新校區圖書館面積44000平方米,館舍總面積達6萬餘平方米。全館現有閱覽座位7132席,網路數位化資源實行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經過多年藏書建設,擁有紙質圖書總量達275餘萬冊,電子圖書350.64萬冊。館藏文獻涵蓋理、工、管、醫、文、經、法等多個學科門類,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是由武漢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於1975年;主要刊載冶金工程、冶金材料科學、冶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信息科學與控制、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建築工程、環境工程以及基礎理論研究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是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武漢科技大學主辦的社科類學術期刊,創刊於1999年;主要刊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被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並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維普全文資料庫和萬方全文資料庫。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武漢科技大學
校徽
武漢科技大學校徽為正圓形,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圖案。內圈為搏擊風浪的帆,帆為字母“Y”(“冶”字拼音首字母)的藝術創意表達,凸顯學校的冶金特色。外層同心圓上方為魯迅手寫體校名,下方為學校英文名稱和學校辦學起始年份“1898”組合而成。
帆既是人類探索未知精神象徵,又是人類偉大技術發明。搏擊風浪的帆代表武科大人在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中奮勇開拓,千帆競發敢為人先;在鑄魂育人、科技創新中奮楫揚帆,乘風破浪勇立潮頭。帆還代表夢想、遠方和希望,象徵武漢科技大學矢志一流,御風以翔,不斷創新發展,直掛雲帆濟滄海。校徽主色調由科技白(C:0 M:0 Y:0 K:0)、沁湖藍(C:40 M:10 Y:10 K:0)和青山綠(C:90 M:30 Y:80 K:40)三色構成。科技白象徵創新、先進、嚴謹,代表學校優勢特色的“大冶金”學科;沁湖藍象徵智慧、理性、未來,代表學校新興交叉的“大數據”學科;青山綠象徵生命、健康、青春,代表學校融合發展的“大健康”學科,三色組合凸顯學校“一主兩翼”的學科體系。同時沁湖藍、青山綠也意喻“沁水青山”的美麗校園。
武漢科技大學校旗設計方案分別以白、紅、藍、綠、淺藍五種色彩作為底色,尺寸規格共有5種:1號旗幟(2880毫米*1920毫米)、2號旗幟(2400毫米*1600毫米)、3號旗幟(1920毫米*1280毫米)、4號旗幟(1440毫米*960毫米)、5號旗幟(960毫米*640毫米)。五種顏色分別設有橫版、豎版、二級單位版三種類型,總計75個樣式。旗面標準色:白色(C:0,M:0,Y:0;K:0);紅色(C:0,M:100,Y:100;K:0);藍色(C:100,M:65,Y:0;K:0);綠色(C:91,M:44,Y:87;K:9);淺藍色(C:34,M:5,Y:11;K:0)。
旗面還為二級學院設計院旗、院標預留既有統一範式又可體現各自特徵的空間。校旗按橫掛式、豎掛式及桌式設計,長寬比例為1.5:1。校徽、校名、學校標準色等採用《武漢科技大學視覺識別系統(VI)》標準。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
“厚德”二字,出自於《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即優待、推崇、重視;“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質;“厚德”,即重視道德修養,注重德育。“博”,即多、廣、豐富;“學”,即學習、模仿、學問;“博學”,即多學勤問、學問淵博。“崇”,即重視;“實”,即實在、實際;“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華;“崇實去浮”,即崇尚紮實,去除漂浮;推崇實在,除掉浮躁;注重實踐,嚴禁浮誇;提倡立足實際,反對華而不實;倡導真才實學,不要虛假作風;追求實用實效,切勿徒有虛名。
武漢科技大學
校訓
武漢科技大學校歌
詞:師生集體創作;曲:陳國權
揚子江邊黃家湖畔
蕩漾著我們青春的笑臉
春風化雨桃李滿園
立德樹人譜寫壯麗的詩篇
百年薪火代代相傳
科技人文和諧發展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
鋼鐵品質引領我們
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放飛夢想
鑄造共和國鋼鐵脊樑
開拓進取共創未來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輝煌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輝煌
武漢科技大學
校歌
校風:求真務實
所謂“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所謂“務實”,則是要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求真與務實的統一,是科學認識論的必然要求和本質體現,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凝鍊,也是武漢科技大學辦學一百多年來學校風氣的積澱。
教風:為人師表、敬業奉獻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出自《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為人師表”,言教身教並舉,經師人師同求,是訓練學生的規矩,培養學生的目標。“敬業”,從業忠誠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對教育事業的神聖感和責任心。“奉獻”,無私無我,熱愛教育對象,是師德的核心。“為人師表、敬業奉獻”是武漢科技大學辦學百年來教風的集中體現。
學風:沉靜好學、知行合一
“沉靜好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摒除雜念、專心致志、腳踏實地、學以致用,以達到“讀書期於明理,明理歸用致用”的目的,強調的是一種認真專致的學習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培養的人才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書本知識外,還要儘可能多地在社會實踐中汲取廣博的知識,需具備高尚的品德素質修養,即品德高尚、專業紮實,適應性強的高素質人才,做到“知行合一”。

校園文化

沁湖文化:向上向美、力行力新
學校圍繞“沁湖” 這張生態名片,組織開展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升華、拓展活動內涵,逐步形成了以“向上向美 力行力新”為內涵的“沁湖文化”特色校園文化品牌。武科大以沁湖為文化載體,每年舉辦沁湖舟賽沁湖詩會沁湖典石沁湖時光·校長有約沁湖講堂沁湖論壇沁湖魚宴沁湖環遊沁湖之聲等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環境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內湖沁湖,是全國高校校園內最大的自然湖泊之一,近200畝的寬闊水域是學校的綠化之肺。2015年初,沁湖環島建設工程完工,由沁湖島連心橋謝師亭組成。武漢科技大學成為全國少有的“校內有湖、湖中有島”的高校。
自2004年黃家湖校區建設以來,學校加強校園綠化建設。種植樹木香樟、橘樹、水杉、紅楓、紫荊、紫薇、柚子樹、羽毛楓、青楓等5040棵(株),另種植美女櫻、太陽花等樹池花卉4萬餘盆。
武漢科技大學
沁湖沿岸
黃家湖校區建有沁湖湖心島―棧橋連廊景觀群,櫻園、桂園、梅園、松竹園、百花園等五大景觀園林,還有校友捐贈的校友林、畢業生捐贈的紀念林等。學校校園綠地率46.8%、綠化覆蓋率51.2%。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湖北省綠化模範單位” “武漢市綠化先進集體”“武漢市綠化模範單位”等稱號。在湖北省高校首家通過 “生態園林式學校”評審。
2019年8月,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校門前的和平大道獲得武漢十大“最美林蔭大道”第一名,東院、西院之間的建設一路北段獲得第3名。

校區分布

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1.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

青山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是校本部,是武漢鋼鐵學院時期的校址,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毗鄰長江。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947號
青山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機械自動化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際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與冶金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

黃家湖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坐落在武漢市洪山區,於2005年9月啟用。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2號
黃家湖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城市建設學院
恆大管理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理學院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
法學與經濟學院
醫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
國際學院
體育學院/恆大足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

洪山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洪山校區坐落在武漢市洪山區。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道199號
洪山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
-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洪山校區)

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黨委常委
胡劍(掛職)

知名校友

截至2019年10月,武漢科技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20餘萬人。
部分傑出校友名單
政界
-
-
學界
-
-
-
-
商界
-
-
文體界
-
-

獲獎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武漢科技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資料來源:
1999年4月28日,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改革發展

1958年7月,武漢鋼鐵公司向冶金部和湖北省政府提出“關於籌辦武漢鋼鐵學院的意見“的報告得到批准。武漢鋼鐵學院以武昌鋼鐵工業學校和武鋼公司業餘鋼鐵工業大學為基礎組建而成,同年開辦本科教育,當年招收本科生662人。校址在青山區任家路,院長由武漢鋼鐵公司首任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一清兼任。
武漢科技大學
1958年9月13日,李一清(右二)陪同毛澤東主席考察武鋼
1961年9月,原湖北工業學院停辦,該校冶金機械專業師生併入學校。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成立暨揭牌慶祝大會
1963年6月,武漢鋼鐵學院改為直屬冶金工業部領導。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治金科技大學更名暨武漢科技大學揭牌慶典
1970年,學校下放到湖北省,實行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管理。
1978年,武漢鋼鐵學院實行由冶金部、湖北省雙重領導,以冶金部為主的領導體制。
1978年開辦研究生教育,是全國首批碩士授權單位;1998年被批准為博士授權單位。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教計[199571號文及冶金工業部冶人[1995203號檔案批准,武漢鋼鐵學院與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繼續實行冶金工業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冶金工業部管理為主的體制。
1999年4月28日,根據教育部教發[1999]55號檔案,省人民政府鄂政發[1999]41號檔案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
1999年,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武漢科技大學化工與資源環境學院(後分拆)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創辦人張之洞的校內雕塑
2004年11月25日,武漢鐵路中心醫院由武漢鐵路局正式移交武漢科技大學管理,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同時成為武漢科技大學臨床學院(2008年8月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
2005年,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成立。9月,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投入使用。
2006年,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組建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中國寶武集團與武漢科技大學共建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成立。
2013年,獲批湖北省屬高校中第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學校啟動香濤計畫,挑選優秀學子進行試點改革,培養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11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鋼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首鋼總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共建武漢科技大學,標誌著該校加入國家實施的“省部部”共建地方高水平大學計畫行列,成為湖北省唯一一所省部部共建高校
武漢科技大學
香濤學院揭牌
2015年12月29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揭牌成立。
2016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獲批湖北省屬高校中第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當前,學校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4個,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學校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轉化樓開工奠基
2017年,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百強高校”。1月12日,武漢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成立。6月29日,武漢科技大學與武漢市武昌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漢市漢陽醫院孝感市中心醫院6家醫院簽訂共建協定。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掛牌成立。8月30日,武漢科技大學醫院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簽訂了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協定。
武漢科技大學
“同濟天佑醫院醫聯體”揭牌
2018年,“海洋工程用鋼及套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標誌著武漢科技大學正式成為“111計畫”高校的一員。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入選全國首批30所《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貫標”單位。2月5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新疆心腦血管病醫院正式揭牌。3月15日,中國寶武集團與武漢科技大學共建的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5月26日,湖北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院成立,是武漢科技大學為建設主體的省級智庫,掛靠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8月28日,武漢科技大學德康醫院(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街烽勝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行。9月,武漢科技大學美術館建成,是湖北省高校最大的美術館。11月1日,武漢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恆大足球學院揭牌成立。
武漢科技大學
沁湖體育館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揭牌
2019年,入選為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和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月25日,,武漢科技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共建“同濟天佑醫院醫聯體”。5月26日,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成立。
2020年3月,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工智慧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獲得批准。10月16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2021年1月20日,武漢科技大學老年病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醫學轉化樓)建設工程開工。 5月12日,武漢科技大學沁湖體育館項目開工,是目前湖北省屬高校在建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館。6月4日,武漢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
2022年3月28日,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部武漢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立。
2022年5月組建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生院。5月27日,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成立。
2022年6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香濤學院揭牌成立。8月5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式加掛“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洪山中心醫院”。11月17日,與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簽署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合作協定。 12月,學校入選國家第三批“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地方高校”,實現湖北省“局省共建高校”零的突破。
2023年2月,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2023年5月31日,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在在青山校區成立。6月,入選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試點建設高校名單。7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大會舉行;11月,“鋼鐵工業耐火材料新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建設;11月4日,由武漢科技大學設立與協調管理的聯合研究機構——武漢科技大學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成立,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奈及利亞聖約大學、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學為核心參與合作單位;11月,武漢科技大學沁湖體育館投入使用,占地面積32076.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248平方米,是目前湖北省屬高校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館;11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2月,“中國武漢科技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奈及利亞聖約大學綠色低碳冶金領域夥伴研究所交流項目”獲批立項。
2024年1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安陸釩產業研究院在安陸市開工。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8個學院(部),1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79個本科專業。
武漢科技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修業年限
授予學位
所屬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學
材料化學
四年
工學
冶金工程
四年
工學
金屬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
工學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學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四年
工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建築學
五年
工學
城鄉規劃
五年
工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年
管理學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恆大管理學院)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市場行銷
四年
管理學
會計學
四年
管理學
財務管理
四年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學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電子商務
四年
管理學
物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套用化學
四年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工學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學
機械工程
四年
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
四年
工學
工業工程
四年
工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四年
工學
智慧型製造工程
四年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軟體工程
四年
工學
網路工程
四年
工學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四年
理學
工程力學
四年
工學
材料物理
四年
理學
統計學
四年
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四年
理學
車輛工程
四年
工學
汽車服務工程
四年
工學
交通運輸
四年
工學
交通工程
四年
工學
物流工程
四年
工學
英語
四年
文學
德語
四年
文學
翻譯
四年
文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四年
經濟學
法學
四年
法學
社會工作
四年
法學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金融科技
四年
經濟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四年
管理學
投資學
四年
經濟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四年
工學
臨床醫學
五年
醫學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五年
醫學
藥學
四年
理學
衛生檢驗與檢疫
四年
理學
護理學
四年
理學
工業設計
四年
工學
繪畫
四年
藝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藝術學
環境設計
四年
藝術學
產品設計
四年
藝術學
公共藝術
四年
藝術學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四年
理學
採礦工程
四年
工學
礦物加工工程
四年
工學
環境工程
四年
工學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學
地理信息科學
四年
理學
生物技術
四年
理學
體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四年
法學

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
醫院類別
醫院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老年病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華潤武鋼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漢亞心總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口醫院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門醫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4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十四五”教育部優先發展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冶金工程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礦業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系統科學
-
重點學科
學科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材料學
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生物學、外國語言文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
“現代冶金及先進材料”學科群、“綠色鋼鐵智慧型裝備與系統”學科群
省級“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
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名稱
類別
1
0802
機械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2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3
0806
冶金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4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5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一級學科
6
0819
礦業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7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
8
0711
系統科學
博士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名稱
類別
1
0101
哲學
碩士一級學科
2
0102
套用經濟學
碩士一級學科
3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一級學科
4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碩士一級學科
5
0701
數學
碩士一級學科
6
0702
物理
碩士一級學科
7
0703
生物學
碩士一級學科
8
0710
化學
碩士一級學科
9
0711
系統科學
碩士一級學科
10
0714
統計學
碩士一級學科
11
0801
力學
碩士一級學科
12
0802
機械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3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14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5
0806
冶金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6
0808
電氣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7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8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1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20
0813
建築學
碩士一級學科
21
0814
土木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2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
23
0819
礦業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4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6
0835
軟體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7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28
1001
基礎醫學
碩士一級學科
29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碩士一級學科
30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
31
1202
工商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
32
1204
公共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
33
1205
設計學
碩士一級學科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序號
學位點代碼
學位點代名稱
類別
1
0252
套用統計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2
0254
國際商務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3
0351
法律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4
0352
社會工作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5
0551
翻譯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6
0854
電子信息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7
0855
機械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8
0856
材料與化工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9
0857
資源與環境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0
0859
土木水利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1
0860
生物與醫藥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2
0861
交通運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3
1051
臨床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4
1054
護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5
1055
藥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6
1251
工商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7
1252
公共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8
1253
會計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9
1256
工程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20
1351
藝術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的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武漢科技大學有20個一級學科參評,其中,評估結果為B類的學科有6個,評估結果為C類的學科有9個。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
學科
B類
B檔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B-檔
安全科學與工程
C類
C+檔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公共管理
C檔
馬克思主義理論、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C-檔
土木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餘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國家重要人才計畫入選者25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進計畫入選者318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培養計畫入選者9人,湖北名師15人,湖北名師工作室8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3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5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5人。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柴利、劉義
國家級教學名師
孔建益
全國優秀教師
方康玲、陳奎生、李銳鋒、吳懷宇、鄧澤宏
全國模範教師
李友榮、張瑞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劉濤、李光強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朱伯銓、許夢國、孔建益、畢學工、戴方欽、陳奎生、吳開明、張一敏、顧傑、李光強、王光輝、丁文紅、李亞偉、廖漢元、劉義
國家級教學團隊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控制理論與套用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跨學科教學團隊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控制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孔建益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
倪紅衛、李亞偉、趙雷
湖北省教學名師
廖漢元、陳奎生
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陳奎生、孔建益、李軒科
湖北省教學團隊
機械基礎教學團隊、控制理論與套用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工商管理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面向冶金行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群跨學科教學團隊、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信號與信息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軟體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礦物資源開採與加工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冶金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大學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市場行銷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預防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批“雙萬計畫”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0個(其中國家級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14項,18個本科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評估)。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6門,國家規劃教材14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台7個。
項目類別
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卓越計畫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信息與計算科學、機械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臨床醫學、行政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
《機械原理》《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自動控制原理》《耐火材料工藝學》《液壓傳動》《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機械原理》《耐火材料工藝學》《液壓傳動》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化學反應工程》
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
《運籌學簡明教程(修訂版)》《建築設備自動化》《液壓與氣壓傳動(第2版)》《煤化學(第2版)》《燃氣工程(第2版)》《管理學》
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
《機械原理》《自動控制原理》《運籌學簡明教程》《冶金傳輸原理》《耐火材料學》《自動控制原理與CAI教程》《創業學概論》《設計藝術心理學》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創業學、證券投資學、機械原理、自動控制原理、軟體工程、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流程虛擬仿真實驗、液壓元件及系統虛擬仿真實驗、家兔膿毒性休克及救治
省級品牌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加工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工程、自動化
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專業
臨床醫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自動化、市場行銷、預防醫學
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畫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軟體工程、生物工程、藥學、工業設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採礦工程、預防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
《自動控制原理》《化工原理》《機械原理》《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冶金傳輸原理》《液壓傳動》《無機材料物理化學》《高等數學》《市場行銷學》《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耐火材料工藝學》《微機原理與套用》《生理學》《經濟學》《環境監測》《信號與系統》《冶金原理》《大學物理》《管理學原理》《通信原理》《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建築設備自動化》《電機拖動基礎》《接口與通訊技術》《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鋼鐵冶金學》《材料成型的計算機控制》《社會學》《預防醫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液壓傳動》《過程控制與集散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機械原理》《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耐火材料工藝學》《軟體工程》《水質理化檢驗》《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管理學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物理實驗》《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網路》《系統解剖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車·路——交通安全》《災害救援與防疫》《災害救援與防疫》
省級本科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創業學》《證券投資學》《災害應急與救援》《線性代數》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參考資料: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人
獲獎級別
完成單位
面向行業,培養套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的改革與實踐
陳奎生、孔建益、傅連春、吳懷宇、陳濤、程光文、丁宇、薛正良、曾良才
一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鋼鐵公司
全解析法機械原理矩陣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孔建益、廖漢元、楊金堂、李佳、侯宇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
電氣控制類專業主幹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吳懷宇、方康玲、熊凌、劉釗、程磊、劉振興、陳琳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趙作斌、鄭鵬飛、李繼宗、翟潤虹、羅建國
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與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奧地利、新加坡、日本、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美國橋港大學義大利福賈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與香港理工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和博士後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學校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工商管理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500名。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套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B類)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31個省級科研平台。
武漢科技大學
武科大武鋼樓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機構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級
省部級
湖北產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
冶金裝備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與檢測技術教育部研究中心
市級
校級重點科研機構
序號
平台名稱
1
大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2
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
3
機器人與智慧型系統研究院
4
深度信息融合研究院
5
服務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6
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7
意識形態安全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基地
序號
基地名稱
負責人
1
納米材料與技術中心
2
材料表面與界面
吳潤
3
高精度軋制技術及新材料加工
趙剛
4
軟體開發研究中心
陳建勛
5
土木工程研究中心
6
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馬季驊
7
職業病防治研究所
8
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9
生物醫學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專項等國家級項目610多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260餘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國家級科研獲獎情況
年度
項目名稱
主要獲獎人
獲獎級別
2007
張一敏、陳鐵軍、劉濤、孔建益、陳奎生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祝洪喜、孔建益、李楠、鄧承繼、陳奎生、朱伯銓、李亞偉、白晨、顧華志、李友榮、韓兵強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
焦化過程主要污染物控制關鍵技術的套用
王光華、何選明、梁玉河、歐陽曙光、王光輝、陳奎生、程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建勛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開明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0
張一敏、劉 濤、孔建益、陳鐵軍、陳奎生、黃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畢學工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
大跨度鐵路橋樑鋼成套製造與套用技術創新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友榮、高全傑、王志剛、田中捷、汪朝暉、肖涵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潔淨鋼冶煉連鑄用功能化耐火材料關鍵技術與套用
李楠、顧華志、柯昌明、王周福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
建(構)築物拆除定向爆破關鍵控制技術
鐘東望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楠、李亞偉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3
陳奎生、陳新元、傅連東、曾良才、湛從昌、張濟民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6
李紅霞、楊彬、劉國齊、張厚興、李亞偉、徐躍慶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
張一敏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
基於3S維度的生物質固廢清潔高效燃氣能源化關鍵技術及套用
陳冠益,李秀金,侯立安,王黎,鄭朝暉,程占軍,馮濤,高偉,徐顥聞,旦增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學術資源

武漢科技大學
青山校區圖書館
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由青山校區圖書館、黃家湖校區圖書館以及16個學院分館組成,校本部圖書館面積11000平方米,黃家湖新校區圖書館面積44000平方米,館舍總面積達6萬餘平方米。全館現有閱覽座位7132席,網路數位化資源實行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經過多年藏書建設,擁有紙質圖書總量達275餘萬冊,電子圖書350.64萬冊。館藏文獻涵蓋理、工、管、醫、文、經、法等多個學科門類,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是由武漢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於1975年;主要刊載冶金工程、冶金材料科學、冶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信息科學與控制、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建築工程、環境工程以及基礎理論研究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是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武漢科技大學主辦的社科類學術期刊,創刊於1999年;主要刊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被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並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維普全文資料庫和萬方全文資料庫。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武漢科技大學
校徽
武漢科技大學校徽為正圓形,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圖案。內圈為搏擊風浪的帆,帆為字母“Y”(“冶”字拼音首字母)的藝術創意表達,凸顯學校的冶金特色。外層同心圓上方為魯迅手寫體校名,下方為學校英文名稱和學校辦學起始年份“1898”組合而成。
帆既是人類探索未知精神象徵,又是人類偉大技術發明。搏擊風浪的帆代表武科大人在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中奮勇開拓,千帆競發敢為人先;在鑄魂育人、科技創新中奮楫揚帆,乘風破浪勇立潮頭。帆還代表夢想、遠方和希望,象徵武漢科技大學矢志一流,御風以翔,不斷創新發展,直掛雲帆濟滄海。校徽主色調由科技白(C:0 M:0 Y:0 K:0)、沁湖藍(C:40 M:10 Y:10 K:0)和青山綠(C:90 M:30 Y:80 K:40)三色構成。科技白象徵創新、先進、嚴謹,代表學校優勢特色的“大冶金”學科;沁湖藍象徵智慧、理性、未來,代表學校新興交叉的“大數據”學科;青山綠象徵生命、健康、青春,代表學校融合發展的“大健康”學科,三色組合凸顯學校“一主兩翼”的學科體系。同時沁湖藍、青山綠也意喻“沁水青山”的美麗校園。
武漢科技大學校旗設計方案分別以白、紅、藍、綠、淺藍五種色彩作為底色,尺寸規格共有5種:1號旗幟(2880毫米*1920毫米)、2號旗幟(2400毫米*1600毫米)、3號旗幟(1920毫米*1280毫米)、4號旗幟(1440毫米*960毫米)、5號旗幟(960毫米*640毫米)。五種顏色分別設有橫版、豎版、二級單位版三種類型,總計75個樣式。旗面標準色:白色(C:0,M:0,Y:0;K:0);紅色(C:0,M:100,Y:100;K:0);藍色(C:100,M:65,Y:0;K:0);綠色(C:91,M:44,Y:87;K:9);淺藍色(C:34,M:5,Y:11;K:0)。
旗面還為二級學院設計院旗、院標預留既有統一範式又可體現各自特徵的空間。校旗按橫掛式、豎掛式及桌式設計,長寬比例為1.5:1。校徽、校名、學校標準色等採用《武漢科技大學視覺識別系統(VI)》標準。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
“厚德”二字,出自於《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即優待、推崇、重視;“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質;“厚德”,即重視道德修養,注重德育。“博”,即多、廣、豐富;“學”,即學習、模仿、學問;“博學”,即多學勤問、學問淵博。“崇”,即重視;“實”,即實在、實際;“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華;“崇實去浮”,即崇尚紮實,去除漂浮;推崇實在,除掉浮躁;注重實踐,嚴禁浮誇;提倡立足實際,反對華而不實;倡導真才實學,不要虛假作風;追求實用實效,切勿徒有虛名。
武漢科技大學
校訓
武漢科技大學校歌
詞:師生集體創作;曲:陳國權
揚子江邊黃家湖畔
蕩漾著我們青春的笑臉
春風化雨桃李滿園
立德樹人譜寫壯麗的詩篇
百年薪火代代相傳
科技人文和諧發展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
鋼鐵品質引領我們
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放飛夢想
鑄造共和國鋼鐵脊樑
開拓進取共創未來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輝煌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輝煌
武漢科技大學
校歌
校風:求真務實
所謂“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所謂“務實”,則是要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求真與務實的統一,是科學認識論的必然要求和本質體現,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凝鍊,也是武漢科技大學辦學一百多年來學校風氣的積澱。
教風:為人師表、敬業奉獻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出自《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為人師表”,言教身教並舉,經師人師同求,是訓練學生的規矩,培養學生的目標。“敬業”,從業忠誠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對教育事業的神聖感和責任心。“奉獻”,無私無我,熱愛教育對象,是師德的核心。“為人師表、敬業奉獻”是武漢科技大學辦學百年來教風的集中體現。
學風:沉靜好學、知行合一
“沉靜好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摒除雜念、專心致志、腳踏實地、學以致用,以達到“讀書期於明理,明理歸用致用”的目的,強調的是一種認真專致的學習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培養的人才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書本知識外,還要儘可能多地在社會實踐中汲取廣博的知識,需具備高尚的品德素質修養,即品德高尚、專業紮實,適應性強的高素質人才,做到“知行合一”。

校園文化

沁湖文化:向上向美、力行力新
學校圍繞“沁湖” 這張生態名片,組織開展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升華、拓展活動內涵,逐步形成了以“向上向美 力行力新”為內涵的“沁湖文化”特色校園文化品牌。武科大以沁湖為文化載體,每年舉辦沁湖舟賽沁湖詩會沁湖典石沁湖時光·校長有約沁湖講堂沁湖論壇沁湖魚宴沁湖環遊沁湖之聲等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環境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內湖沁湖,是全國高校校園內最大的自然湖泊之一,近200畝的寬闊水域是學校的綠化之肺。2015年初,沁湖環島建設工程完工,由沁湖島連心橋謝師亭組成。武漢科技大學成為全國少有的“校內有湖、湖中有島”的高校。
自2004年黃家湖校區建設以來,學校加強校園綠化建設。種植樹木香樟、橘樹、水杉、紅楓、紫荊、紫薇、柚子樹、羽毛楓、青楓等5040棵(株),另種植美女櫻、太陽花等樹池花卉4萬餘盆。
武漢科技大學
沁湖沿岸
黃家湖校區建有沁湖湖心島―棧橋連廊景觀群,櫻園、桂園、梅園、松竹園、百花園等五大景觀園林,還有校友捐贈的校友林、畢業生捐贈的紀念林等。學校校園綠地率46.8%、綠化覆蓋率51.2%。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湖北省綠化模範單位” “武漢市綠化先進集體”“武漢市綠化模範單位”等稱號。在湖北省高校首家通過 “生態園林式學校”評審。
2019年8月,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校門前的和平大道獲得武漢十大“最美林蔭大道”第一名,東院、西院之間的建設一路北段獲得第3名。

校區分布

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1.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

青山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是校本部,是武漢鋼鐵學院時期的校址,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毗鄰長江。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947號
青山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機械自動化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際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與冶金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青山校區)

黃家湖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坐落在武漢市洪山區,於2005年9月啟用。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2號
黃家湖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城市建設學院
恆大管理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理學院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
法學與經濟學院
醫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
國際學院
體育學院/恆大足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

洪山校區

武漢科技大學洪山校區坐落在武漢市洪山區。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道199號
洪山校區學院布局情況
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
-
信息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洪山校區)

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黨委常委
胡劍(掛職)

知名校友

截至2019年10月,武漢科技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20餘萬人。
部分傑出校友名單
政界
-
-
學界
-
-
-
-
商界
-
-
文體界
-
-

獲獎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武漢科技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