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當代發展最快,套用最廣的科技領域之一。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集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於一體的高科技實體。學院負責全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具有工學碩士授予權,享有較高聲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創辦時間:1988年
- 現任校長:倪紅衛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
- 主要院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和網路工程
- 主要獎項:湖北省“十二五”重點特色學科
- 碩士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學院簡介,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成果,專業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
學院簡介
1988年,武漢科技大學開始招收計算機軟體專業本科生。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網路工程,信息安全四個本科專業,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2008年)和國家特色專業。 1996年開始招收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同年建成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5年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二級博士授予權和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11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獲批湖北省“十二五”重點特色學科。學院現建有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實時工業系統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湖北省高等學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和軟體工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湖北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楚天學者” 特聘教授和計算機套用技術“楚天學者” 特聘教授設崗單位。
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2200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50多人。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系、軟體工程系、網路工程系、計算機技術系、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實時工業系統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高等學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智慧型機器人研究所和計算機軟體研究開發中心等8個教學機構,擁有總價值達2350餘萬元的科研實驗設備和總面積達6940平米的各類研究實驗室。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100多人,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研究基礎紮實、學術思想活躍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人,博導5人,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41人擁有博士學位,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楚天學者 特聘教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套用技術 | 朱紅兵 唐金山 |
教授 | 計算機技術系 | 廖金祥 陳建勛 |
軟體工程系 | 肖竟華 張曉龍 符海東 | |
計算機科學系 | ||
網路工程系 | ||
副教授 | 計算機技術系 | |
軟體工程系 | ||
計算機科學系 | ||
網路工程系 | 廖光忠 古權 張波濤 張智 | |
講師 | ||
高工 | 邱燕 汪亞玲 彭靜 劉新波 | |
工程師 | 曾青 陸軍 劉星 邱奕敏 張俊 章軍祥 夏濤 陳姚傑 金剛 |
教學成果
多年來,學院一直非常注重營造文明、健康和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具有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系統設計大賽”、“數學建模”、“電子競賽”、“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屢獲大獎。“攀登者”機器人足球隊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全國冠軍13項,世界冠軍8項,其中FIRA仿真11:11項目連續五年蟬在線上器人世界盃冠軍,FIRA仿真5:5項目也實現世界冠軍三連冠。歷年來,該院畢業生以科學理論基礎紮實、軟硬體技術研究和開發能力強、工作踏實勤奮肯乾、為人樸實誠信等特點而贏得廣泛好評。很多畢業生在各行各業都已成為技術骨幹,為國家的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學院積極倡導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活動,在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理論與工程、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智慧型儀器儀表與感測器、企業信息化與信息系統設計、計算機圖形學與虛擬現實、機器視覺技術、冶金過程數學模型與實時系統及控制等領域具有較為雄厚的研究基礎和鮮明的技術優勢,通過與其它學科如冶金工程、機械與電氣控制、企業管理、電子通訊等領域的融合與交叉滲透,承接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基金、國家863項目和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的各類科研任務數百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出版各類科技專著和教材數十部,擁有2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著作權,為國家的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能適應二十一世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需要的、對計算機學科的前沿有較深的了解、熟悉較新的系統開發平台和開發工具的、畢業後能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設計、系統軟體設計及計算機套用系統的研製和開發的高級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
軟體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二十一世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需要的、具有時代精神和開拓意識,能夠較好的掌握軟體工程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富有開創精神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適合於在國內外科研部門、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軟體設計、開發、套用、管理工作的外向型、複合型、實用型、國際化的高級軟體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程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原理,軟體工程、編譯方法、作業系統、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軟體設計模式、軟體測試技術與工具等。
網路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能適應二十一世紀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需要的、對計算機網路的前沿有較深的了解、熟悉較新的網路設備和網路軟體開發工具的、畢業後能從事網路集成、維護及軟體設計的高級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計算機網路、數據通信原理、網路編程與協定分析、路由與交換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原理、網路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