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民國時期,學校前身,新江漢大學,辦學規模,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科研,科研機構,附屬醫院,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國際交流,校園文化,校徽,校訓,學習生活,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1912年,
黃興、
宋教仁等在武漢創建江漢大學。學校經費由國民黨黨部及湖南、安徽、江西、廣東都督團分認。校址在湖南會館。宋教仁、
蔣翊武、石瑛分任總理、協理和校長,
張知本繼任校長,兩湖大都督王麟任名譽校長。江漢大學當時從全國十五個省區招收學生600多名,學校共分大學預科、政治科、經濟科、法律科四個專業,並積極籌辦農工商礦等專業。
學校前身
1952年12月,武漢市貿易幹部學校創辦;1954年12月,更名為武漢市商業幹部學校;1958年9月,升格為武漢財貿學院;1959年12月,改為武漢財貿幹部進修學院;1962年1月,改為武漢市財貿幹部學校。
1952年12月,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創辦;1977年8月,升格為武漢師範學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為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部;1981年8月,改為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
1982年,
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武漢市財貿幹部學校併入江漢大學。
1985年7月,武漢大學分校復辦,與江漢大學合署。
198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為 “江漢大學”題寫校名。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致函學校,表示對學校的發展“應該支持”。
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和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合併,在新址建設新的江漢大學。
1978年,武漢市機械工業技工學校大專班、武漢市化工研究所大專班開辦。
1981年8月,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創辦,武漢市機械工業技工學校、武漢市化工研究所的大專班併入。
1983年4月,武漢市科技幹部進修學院創辦;1992年,併入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合署)。
1993年5月,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更名為
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
。1952年10月,武漢市教師學院創辦。
1953年8月,改為武漢市教師進修學院。
1980年10月,升格為武漢教育學院。
1958年,武漢第二醫學院、武漢中醫學院創辦,主要開展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兩校合併,更名為武漢衛生幹部進修學院。
1961年3月,與武漢市醫學專科學院合併,更名為武漢市醫藥專科學校。
1962年6月,改為武漢市醫師進修學院。
1972年,武漢市兒童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獲批成為學院附屬醫院。
1977年至1980年,連續四年招收和培養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的普通本科學生。
1982年,學院改為湖北省武漢市衛生幹部進修學院,主要任務是輪訓全省縣以上衛生行政幹部和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並擔負中等衛生學校師資的專門化培養和專科進修。同年,武漢市業餘醫學院亦設在學院統一管理,並在武漢市第二、三、四醫院,武漢市中醫院、武漢市軍工醫院、武漢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學分部。
1984年,經湖北人民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列入國家成人高等醫學教育,開展成人本、專科學歷教育。
1987年,學院成立“湖北醫學院漢口辦學點”,
1992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
1993年。被衛生部評定為全國成人高等醫學院校“一類學校”。
1999年,隨著新江漢大學籌備工作的開展,學院恢復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兩個專業的普通本科學歷教育。
新江漢大學
1999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合併籌建新江漢大學,籌建期為兩年。
2000年,武漢市衛生學校併入江漢大學(籌),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88年英國教會在漢口普愛醫院開辦的護士學校。
2000年10月,武漢大學原副校長
李進才受聘出任新江漢大學第一任校長。12月,學校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簽定協定,開展特聘教授、合作培養研究生、聯合申報科研課題、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工作。
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併基礎上組建新的江漢大學,省屬、以武漢市管為主。11月,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校區啟用。
2002年6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
2005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0年3月,學校正式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6月,又獲得專業學位授予權。
2012年7月,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江漢大學實行學分制改革,江漢大學成為全省首批實行學分制改革試點的省屬高校之一。
2013年1月,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湖北省2011計畫”)牽頭高校。
2015年,學校發起成立武漢第一口腔醫院(江大
口腔醫院)。同年,學校成立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湖北省
院士專家工作站),依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和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16年4月,學校與
中國種子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人員、科研等方面合作參與中國種子集團“作物育種技術與集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2月,江漢大學沌口
音樂廳在學校本部啟動建設。
2017年10月1日,武漢江大
女足,在中國足球女子甲級聯賽中提前一輪衝上
中超,同時獲得年度
中甲聯賽冠軍。
2018年1月,湖北省政府公布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江漢大學成為 “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與
寧波市體育局共同簽署《江漢大學與寧波市體育局建立優質生源基地及教學實習基地協定書》;學校入選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4月 ,學校簽署《武漢-博倫厄友好城市
孔子學院執行協定》,將和
瑞典博倫厄市政府合作建設全球首所友好城市孔子學院,江大也成為湖北省承辦孔子學院的4所省屬高校之一。6月,中國第一所賽車學院“
中國賽車學院”在學校揭牌成立,江漢大學、中國汽車機車運動聯合會、武漢經開區、武漢市體育局簽署“中國賽車學院共建共管協定”。7月,和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正式簽約,成立江漢大學附屬武漢兒童醫院和江漢大學附屬
武漢市中心醫院,江大
附屬醫院由之前的5所加至7所。12月,學校聯合武漢市第六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黃陂區人民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江大口腔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掛牌江大的臨床醫學院)等9家附屬醫院及臨床醫學院,成立江漢大學醫學教育委員會。同年,學校全職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先啟,成為湖北省省屬高校中首個擁有自己院士的高校。
2019年6月,學校與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定。6月,學校榮獲湖北省“省級法治建設示範學校”稱號。7月,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研究院在江漢大學成立,是全國首家專門進行工程爆破理論與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8個學院,共有73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不完整名單)
學院 | 專業名稱 |
---|
| 金融學 | 工商管理 | 市場行銷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會計學 | 旅遊管理 | 酒店管理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物流管理 | |
| 法學 | 行政管理 | 社會工作 | |
| 漢語言文學 | 漢語國際教育 | 廣告學 | 歷史學 |
文化產業管理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
| 汽車服務工程 | 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術 | 城鄉規劃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工業設計 | |
| 電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物理學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自動化 | 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 | |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網路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 化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環境工程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 本科 |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學、藥學、護理學、醫學影像技術 |
專科 | 護理(涉外)、康復治療技術 |
| 園藝 | 生物技術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
| 教育學 | 心理學 | 套用心理學 | 數字媒體藝術 |
| 英語 | 翻譯 | 日語 | 法語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
江漢大學美術學院 | 公共藝術 | 美術學 | 繪畫 | |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 音樂學(音樂教育) | 音樂表演(聲樂、器樂、合唱表演與指揮、舞蹈表演) |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視覺傳達設計 | 環境設計 | 產品設計 |
| 社會體育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運動訓練 | |
專科專業 |
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機電一體化技術(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 統管理與維護)
| 計算機套用技術(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 (AFC)管理與維護)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 | 會計電算化 | |
師資力量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以柔性和全職引進並舉方式聘請一批海內外專家學者,實現各學科高層次人才全覆蓋。現有專任教師1144人,其中正高186人,副高470人。有全職院士1人、雙聘院士5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1人、楚天學者25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產業教授”3人、武漢市創新崗位特聘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津貼、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7人,一批專家學者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及其專項計畫、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
全職院士(1人):謝先啟
雙聘院士(5人):金國章、江桂斌、謝禮立、周福霖、任輝啟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1人):梁勇
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1人):章偉雄
教學建設
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省級)、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13個市重點學科、4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全校本科專業數73個。省級以上特色專業項目總計27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本科項目9個、省級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項目8個。有17門省級精品類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2018年12月,江漢大學作為參與單位協同山東大學牽頭完成的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項目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截至2018年12月,江漢大學有8所附屬醫院。截至2018年5月,江漢大學醫學院有37個實踐教學基地,其中附屬醫院5所、臨床醫學院2所、兒科臨床學院1所、教學醫院5所、實習醫院25所、全科醫學社區實習基地5所、公共衛生實踐基地1所、大型藥學實踐教學基地4所。其中從事臨床理論、見習、實習等全程臨床教學的醫院8所,實際開放性床位共14000餘張。建有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醫學類(實踐技能)與考官培訓基地,建有武漢市紅十字會醫用組織綜合利用與研究中心。醫學院是美國國際護士資格鑑定考試站(CGFNS),負責國內中南地區美國職業護士考核(ISPN)考試事務,是全國醫護英語等級考試(Mets)考點、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點。
不完整名單如下:
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
江漢大學華爍產學研一體化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
美術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
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品牌專業(2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
生物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園藝、臨床醫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17個):
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人體寄生蟲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英國概況、病理學、植物育種學、油畫技法研究與創作、化工原理、財務管理等
省級教學團隊(3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學團隊(負責人:李堯)、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負責人:李忠銘)、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實踐教學團隊(負責人:于敏)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化工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化工套用與創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本科項目(9個):
生物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汽車服務工程、環境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藝術設計學
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項目(8個):
園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法學、會計學、廣告學等
武漢市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1個):
李臘生創新工作室
校級品牌專業(8個):
旅遊管理、會計學、漢語言文學、物理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體育教育、英語、法學
校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6個):
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套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英語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擁有8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涉及60個二級學科(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具有授予
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資格。有1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省級)
、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含培育)、13個市重點學科、4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內一流建設學科(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省級重點學科(5個):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培育)、生物學(培育)
省級重點(培育)一級學科(2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基礎醫學
省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城市圈經濟與產業集成管理
市級重點學科(13個):
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物理學、美術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門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體育學、臨床醫學、設計學、中醫學
校級重點學科(9個):
法學、園藝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工程、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與舞蹈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覆蓋,僅列出部分二級學科):
文藝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生物化工、工業催化、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複雜系統理論與方法、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管理心理與行為科學、行銷與服務工程、投融資決策與風險控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人體生理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社會工作碩士、
教育碩士(包括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歷史)、學科教學(體育)、現代教育技術、國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個專業學位領域)、
體育碩士(包括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3個專業學位領域)、
套用心理碩士、電子信息碩士、
臨床醫學碩士(包括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全科醫學11個專業學位領域)、
會計碩士、
藝術碩士(包括廣播電視、美術、藝術設計、音樂4個專業學位領域)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3個,武漢市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武漢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建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7個省部級研究平台,設有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技術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湖北省
院士專家工作站)、系統生物學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武漢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50個。
截至2018年9月,近五年,獲各類科研項目1700餘項,主持國家基金項目98項(其中自科基金84項),各類科研經費累計7.3億元。參與國家支撐計畫、“973”“863”計畫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7900餘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錄1572篇次,出版各類著作、教材298部。獲科研獎勵114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獲各類智慧財產權授權1441項,其中發明專利197項。實施10餘項專利技術成果轉讓,金額800餘萬元。組建6家科技成果產業化及學科性公司,其中武漢國力通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江漢學術》被評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江漢大學學報》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截至2018年9月,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5957.20萬元。有教學實驗中心(室)35個,分室120餘個,可開出實驗項目3236項。不僅能滿足本科教學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也為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此外,新建4萬平方米工程訓練中心已投入使用,1.7萬平方米體育小球館已竣工。
不完整名單如下: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曲藝研究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
“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環境與健康危害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
“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湖北省豆類(蔬菜)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漢江流域特色生物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江漢大學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其它省級研究機構(部分):
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湖北省食用豆類植物自然科技資源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起重安全智控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氣體淨化技術研發中心、湖北省智慧財產權培訓(武漢)基地
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
“分析測試中心”武漢市重點實驗室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武漢市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花卉(菊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複雜機電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市智慧型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教育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江漢大學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漢大學城市研究所
其它市級研究機構(部分):
武漢城市歷史與文化研究基地城市研究所、武漢市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基地、武漢材料改性與成形研究基地、武漢製造業戰略與發展研究所 、武漢豆類植物研究基地 、武漢延安精神研究基地 、武漢市面向珠寶行業的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附屬醫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近五年,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170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7億元,獲省、市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14項。《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十二五”期間,獲各類科研項目2280項,主持國家基金項目68項(其中自科基金53項),科研總經費3.9億元。參與國家“863”計畫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6708篇,其中SCI、SSCI、EI、ISTP收錄1181篇,出版著作、教材329部。獲科研獎勵78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8項(含一等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10項。獲各類智慧財產權授權782項,其中發明專利98項。《江漢大學學報》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
江漢大學圖書館建築面積30850平方米,有26個閱覽室,3770個閱覽座位;館藏紙質圖書總量達206萬餘冊,中、外文報刊2099種;引進了中外文資料庫226個,電子書刊515萬餘冊;圖書館存儲系統總的物理容量達160TB。
學術期刊
《
江漢學術》是國家批准的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由江漢大學主辦。雙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內容涉及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史學、哲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特色欄目有“現當代詩學研究”(教育部名欄)等。《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江漢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曾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是“湖北省優秀期刊”和“湖北省優秀地方高校學報”。
《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3年,是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報導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學科研究成果。期刊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全文收錄。期刊曾獲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江漢大學學報》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國際交流
學校致力於國際性人才培養,注重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從師資隊伍、課程安排、對外交流等多個方面提升國際化水平。目前,學校已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建立有諸多合作項目,主要包括
交換生、
聯合培養、短期修讀、
海外遊學、海外帶薪實習等項目。同時,學校聘請了大量外籍教師參與教學工作,每個學生都可享受到外籍教師的授課。
校園文化
校徽
江漢大學
校徽以漢字作為創作元素,並進行藝術化圖案表現,以此反映江漢大學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內涵。
校徽主體圖形由漢字“江”、“大”兩字構成,其中“大”字呈一伸開雙臂的人形,“大”字人形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江”字的左右結構分別布局人形左右,蘊含抽象的“書本”和漢字“工”。
“江”字左側結構寓意“書本”,象徵濃郁的學術與文化氛圍,右側結構“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套用及兩者結合,寓意江漢大學是一所文理兼容,重點培養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的套用型人才的綜合性大學。
校訓
立德、致用、兼容、創新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大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斷地、精心地去培養良好的德行;
“致用”是學習的根本,我們要將這些傳統發揚光大,打造成江大特色;
“兼容”是學術繁榮的前提,是一種境界,一種治學方法,大學生要用“兼容並包”之心博採眾家之精華,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發動機,是年輕人的專利,江大師生必須共同創新,才能讓我們立足於世界大學之林。
學習生活
按院系相對集中的原則安排住宿,所有學生全部住在校內
南北兩區,共有26棟
本科生宿舍,分為4人間和6人間,每間宿舍配備獨立的
空調、
衛生間和洗漱區。為了給新生創造一個適應集體生活、錘鍊艱苦意志的環境,一年級新生居住6人間,其他年級學生居住4人間。學生食堂安全放心、美味多元。全校共有6座學生
食堂,菜餚琳琅滿目,食品乾淨衛生,地方特色匯聚,各地風味交融,入選“舌尖上的武漢”排行榜前十。校園環境美麗靚潔、學生生活幸福美好。校園河湖聯通,碧波蕩漾,
荷塘月色,樹木蔥蔥,清源河側聽水流潺潺,文化橋令人流連忘返; 出行交通便利,
捷運、
公車直達學校,
武漢捷運3號線、六號線通達武漢三鎮;步行十五分鐘就可到達
萬達廣場和
武漢體育中心,觀看國際體育賽事、明星演唱會;信息化服務如火如荼,校園網和
WIFI覆蓋全校,全國高校首家“無人超市”入駐校園。
現任領導
姓 名 | 職 務 | 姓 名 | 職 務 |
李 強 | 黨委書記 | 張 英 | 副校長 |
張幸平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毛 卉 | 副校長 |
李進才 | 名譽校長 | 陳功江 | 副校長 |
張裕平 | 紀委書記 | 李衛東 | 副校長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