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

2017年8月14日下午,武漢在全國率先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院士專家顧問團,力爭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達到80%。

發展歷史,機構職能,主要領導,

發展歷史

2017年8月14日下午,武漢在全國率先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院士專家顧問團,力爭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達到80%。
武漢現有89所高校,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還有科研院所95家,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國前列。僅去年,在漢高校共登記技術契約就達9294項,占全國高校總數的15.5%,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但長期以來,眾多大學科研成果卻“鎖在深閨”,未發揮應有作用。目前大概只有20%科研成果在武漢、湖北落地。與此同時,很多企業家到武漢尋找投資機會,卻苦於“有錢沒有好項目”。

機構職能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說,成立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就是要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突破口,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技術供給、渠道打通、企業承接、資金支持等稿件問題,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新格局,切實打造“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服務樞紐、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服務樞紐,促進科技與資本、與企業精準對接,把在漢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這個“富礦”充分挖掘出來,促進就地產業化,形成源源不斷的現實生產力。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領導小組組長由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擔任,第一副組長由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萬勇擔任,其他副組長及成員單位由在漢的高校、院所及相關單位的領導擔任。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作”,掛靠武漢市科技局,不新增人員編制,工作人員從武漢市科技局現有職能處室及局屬事業單位中調整,專門承擔在漢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統籌協調、服務對接和監督落實工作。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局長由武漢市委常委李有祥兼任,常務副局長由武漢市科技局局長李記澤兼任,副局長由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招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單位分管副職兼任。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的主要職責有七項:一是落實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建立聯絡員制度、工作聯席會制度和統計報告制度;二是擬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編制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培育技術轉移人才和機構;四是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活動;五是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指導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營;六是組織策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組織專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評審評估,協調推進項目落地;七是負責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評價、考核、表彰及宣傳。
陳一新要求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充分發揮新機構、新機制、新職能效用,堅持問題導向,勇於創新、善於突破,著力打通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最後一公里”。要抓對接,著力構建市場化、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網路。抓主體,著力集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抓載體,著力建設一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接平台。抓服務,著力營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優政務環境。抓協同,著力形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合力。

主要領導

會議宣布,成立武漢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擔任,副組長由武漢市長萬勇、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市委常委李有祥擔任。
同時,成立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院士顧問團,成員包括:李德仁(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武漢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鄧子新(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培根(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煥春(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葉朝暉(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偉明(海軍工程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一兵(武漢理工大學、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余少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