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德生
- 出生地:湖北武漢
- 出生日期:1949.3.1
- 職業: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學習經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獲獎成果,社會兼職,
人物簡介
姜德生1968年自武漢六中高中畢業後,被下放到湖北省公安縣務農,隨後被招到湖北光化水泥廠當工人,1972年,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到湖北建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前身)矽酸鹽專業學習水泥製造,後留校擔任物理學教師。1985年赴法國昂熱大學研修非線性光學。1990年至今,任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光纖感測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姜德生教授在十多年時間內,四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國家技術發明獎,十餘次獲省部級成果獎;在國內率先開發生產了七大類三十餘種光纖感測器;把一個僅3人的研究小組建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集人才培養、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於一體的國家級光纖感測技術工業性試驗基地和光纖感測器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形成了從材料、器件、感測系統的生產直到大規模工程套用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套技術與裝備,申請發明專利16項,取得授權5項,其中一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為我國光纖感測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成就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公認,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2007年12月,姜德生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4月,姜德生因在光纖感測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所做的貢獻,獲得武漢市最高科技獎——武漢市科技重大貢獻獎。省政府作出的2010年度科學技術獎勵決定,將授予姜德生院士我省最高科技獎項——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現兼任中國材料研究會理事,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和美國光學學會會員。 20多年來一直從事光纖感測新技術的研究,經過學科交叉與技術集成研究與開發出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特別是在光纖感測敏感材料製備、光纖感測器的精密加工、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國內唯一的工業性試驗基地和最大的產業化基地,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光纖感測技術的產業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生產技術與裝備;為我國眾多行業和重大工程及軍工提供了急需的新一代感測技術。批量生產的產品已在全國推廣套用,其社會效益顯著並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億元以上。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和省部科技項目20餘項。2007年及之後五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獎 6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70餘篇,專利10餘項,培養博士12名,碩士68名。
學習經歷
1972.4-1973.12 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 矽酸鹽材料
1973.12-1975.12 武漢工業大學物理師資班 物理
1977.9-1979.7華中師範大學助教進修班 物理
1983.9-1984.7 國家建材局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
研究方向
1、光纖感測技術;
2、材料合成與加工;
3、光電子敏感材料的製備與加工。
科研項目
1、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光纖光柵感測器產業化開發”(2004-2005)項目負責人,200萬元。
2、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新型鈮酸鋰感測光學器件的研究與開發”(2004-2006年)項目負責人,60萬元
4、湖北省重點攻關項目“光纖光柵感測器及感測監測系統”(2003-2005)項目負責人,60萬元。
5、武漢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新型光纖高壓電纜及電器設備溫度線上監測系統”(2004-2005)項目負責人,50萬元。
獲獎成果
姜德生教授的主要獲獎成果有:
1、2011年湖北省政府決定授予姜德生院士省最高科技獎項——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2004年“光纖光柵感測系統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4、2003年“光纖光柵感測系統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成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5、2002年“五類光纖感測敏感材料製備與加工規模化生產技術及其套用”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6、2003年“光纖感測技術工業性試驗研究與套用” 成果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7、1999年“高精度光纖液位類感測器在危險和惡劣等場所的套用和開發”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8、1998年“高精度光纖液位類感測器技術在易燃易爆場所的套用開發”成果獲得國家建材局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