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漢語辭彙。
拼音:wǔ lì
釋義:1、武卒。2、軍事力量。3、勇力。4、強暴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力
- 拼音:wǔ lì
- 解釋:武力、軍事力量、勇力、其他
- 來源:《孔子家語·本姓》等
拼音
出處與詳解
《史記·伍子胥列傳》:“今王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 齊 。”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參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言武力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
南朝 梁江淹《恨賦》:“雄圖既溢,武力未畢。”
鄒韜奮《經歷》三二:“武力雖非抗敵救亡的唯一工具,但無疑地是最重要的一種工具。”
巴金 《死去的太陽》四:“前三排坐位中一個穿馬褂的三角臉的青年半立起身子說:‘我看用武力占領租界是不合條約。’”
《孔子家語·本姓》:“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
《北史·李元護傳》:“﹝李元護﹞身長八尺,美須髯,少有武力。”
《三國志·魏志·樂進傳》:“武力既弘,計略周備。”
宋蘇軾《獵會》詩序:“﹝ 雷勝 ﹞武力絕人,騎射敏妙。”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從駕諸臣,素知州吁武力勝眾,石厚又引五百名甲士圍住公館,眾人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
魯迅 《準風月談·野獸訓練法》:“用武力拳頭去對付,就是所謂‘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