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語系

研究小組發現,至少1.5萬年前,一種語言開始分裂。它分裂為7種不同的語言,並在之後的5000年裡,又繼續分裂成幾千種語言。這些語言而後成為歐洲和亞洲數十億人使用的語言。他們猜測,從英語葡萄牙語日語烏爾都語,這些語言很可能“同根同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亞語系
  • 外文名:Eurasiatic languages
  • 發現時間:上世紀90年代
  • 提出者:約瑟·格林伯格
歷史,早期發展,近代報告,分類,
上世紀9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人類學家約瑟·格林伯格教授認為,在印歐語系之上還應該有一個超語系,總覽歐洲及亞洲的所有語言;他把這個超語系稱之為“歐亞語系”(Eurasiatic languages)。但歐亞語系是否存在一直在學術界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近日,一個由英國和紐西蘭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宣稱,他們已經發現歐亞語系存在的線索;他們的論文發表在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研究人員先通過計算機模型找到一些可能因為歷史上變化較少所以在該地區不同語言中仍有類似發音的詞,然後在語言學家重建的原始語言詞庫中查找這些詞,發現有很高的吻合率。他們還發現,在歐亞語系中,一些常用的代詞數詞副詞上萬年來基本沒有變化。例如“我”、“我們”、“二”、“三”等是最古老的詞,這些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
另外他們確定了23個“最長壽”的詞,這些詞的含義在過去1.5萬年中幾乎沒有改變。其研究顯示,每2000年到4000年,大約一半的詞會被完全不同的詞所代替;在歐亞語系中,至少有4個語族擁有5個同源詞(指在不同語言裡發音和意義相同的詞)。
論文第一作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雷丁大學進化生物學家馬克·帕格爾教授說,這一發現為印證歐亞語系的存在提供了新的線索,有助於了解語言的構成機制和演化過程。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語言學家威廉·克羅夫特教授評論道,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可能,研究人員可以將語言資料與考古學人類學組合起來推測人類史前時代的事情,例如人類的遷移、人們之間的交流等。
當今歐亞大陸的語言是否真的同根同源?要準確地回答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科學論證,而論證所得出的結論必須經得起相關學科的檢驗。由於種種原因,語言同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學術界(尤其語言學界)。
語言同源與語言演化密切相關,而後者的解決難度也大。正如中國語言學家、數學家周海中教授所言,解決語言演化問題的難度不亞於破解物種演化之謎的難度;語言演化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自然現象,還是人類心智發展和歷史文化演變的結果;由於語言演化有其內在的原因和外界的影響,從而增加了這一問題的複雜性。因此,歐亞語系之說目前仍是一種假設

歷史

早期發展

關於歐亞總語系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00年以上,其中1905年時阿夫雷德·特龍貝棣便已經提出所有語言是來自單一的原始人類語言想法。不過到了1994年時,梅里特·魯倫再度聲稱發現歐亞語系的語法規律:“複數名詞在字尾的字根是‘-t’……而偶數則是在名詞字尾加上‘-k’。”不過類似說法早在1818年時拉斯姆斯·克里斯蒂安·拉斯克便發現到烏拉爾語系和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在這類語法規則上相似,而約瑟·哈羅德·格林伯格之後則以此規則將阿爾泰語系阿伊努語尼夫赫語和楚科奇-堪察加語系也列入歐亞語系中,對此魯倫則認為在歐亞語系以外發展的語言並無這類規則。
1998年格林伯格藉由原本在1950年代研究非洲語言的大量比較做法,重新檢視歐亞語系底下可能發展出來的語言。2000年時他進一步以此發表了《Indo-European and Its Closest Relatives: The Eurasiatic Language Family》,內容主要概述關於歐亞語系的語音和語法相關證據並且使得他認為該語系確實存在,而格林伯格認為已經自各個語言中檢驗出72個重要的詞法特徵。儘管他所提出歐亞語系延伸出大量語言的看法獲得大量關注,許多主流的語言學家認為其研究報告的質量並不能保證正確性,而格林伯格也因為這項假說而遭到解僱。
其中主要的批評是認為研究中直接將類似的聲音和單詞含義判斷其有共同的同源詞,但是實際上絕大部分學者認為在經過5,000年至9,000年的時間極有可能讓最原始的字詞聲音與含意遭到重組,這也意味著透過比較方式並不能代表遠古時期有總語系的存在。此外由於可能因為機率或者外來語而出現被判定為同樣來源的字詞,在沒有實際驗證的情況下僅僅基於統計資料的存在結論是可能有其問題存在的。另外也有如斯特凡·耶奧格等學者認為儘管不能排除藉由尋找遠古關係的研究都會面臨失敗,但也認為格林伯格應該進行更為謹慎的研究。他們認為格林伯格其透過統計資料的作法能夠正確地確定來源,但是對於報告結論部分則有質疑,並且表示:
乍看之下由大量證據支撐的72個語言元素可以證實歐亞語系存在……如果有效的話,無疑地數個科學家將能夠他們已經創下了新的里程碑……然而仔細檢查卻發現太多誤解、錯誤以及不正確的分析……由於格林伯格沒有想過除了證實歐亞語系存在以外的可能性,這使得這項報告只能說是失敗。

近代報告

2013年時,馬可·帕格爾、昆廷·阿特金森(Quentin D. Atkinson)、安德烈婭·克勞德(Andreea S. Calude)和安德魯·米德(Andrew Meadea)出版統計證據以試圖解決反對意見,其中根據他們先前的研究認為2,000年和4,000年之間半貼近生活的話語更能夠解決語言變換以及現有理論的問題。然而他們也在這項報告中發現一些數量詞、代詞與副詞在10,000到20,000年之間的變化,比其他字詞的平均改變速度還要慢得許多。研究團隊從不同類別的現代語言其發音進行研究進而找出改變速度同樣緩慢的關鍵字,最後其的結論認為所有人類語言的共同特徵之一經常使用的字詞其基本核心並不會改變,同時從模型數據中顯示替換的速度與使用頻率呈現反比關係。

分類

關於歐亞語系所包含的語言種類的認定各方都有所不同,但絕大部分都包括有阿爾泰語系、楚科奇-堪察加語系、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印歐語系烏拉爾語系。但是關於阿爾泰語系中所包括的語言則有不同說法,其中一部分人認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滿-通古斯語族才能包括其中,但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包括有朝鮮語系和日本-琉球語系,另外也有主張不應該對阿爾泰語系進行分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