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一般指本詞條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大型科技企業集團,始建於1956年;2006年6月,經國資委批准“機械科學研究院”更名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是中央企業中唯一從事裝備製造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為主業的單位。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擁有16家全資及控股子企業(公司),實行母子公司式集團管理體制,下設標準化、產品檢測、質量認證和管理諮詢等若干個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機械總院累計取得科研成果及專利7000餘項,廣泛套用於機械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環保、能源、交通運輸、信息產業、冶金、化工、建築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

截至2014年底,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35人,碩士研究生1165人,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60人;授予博士學位75人、碩士學位914人。

2015年,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實現資產總額68.02億元,營業收入42.59億元,利潤總額3.29億元,已發展成為集科研開發、科技產業和技術服務三大業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企業集團。

截至2016年10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有5000餘名在崗職工。建有19個(國家、地方及行業)重點實驗室、26個(國家、地方及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個(國家、地方)技術研發平台。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外文名稱:China Academy of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總部地點:中國北京
  • 成立時間:1956年
  • 經營範圍:科研開發、科技產業和技術服務
  • 公司類型:國有企業
  • 公司口號:技術為先,人才為本,效益為要,服務至上
  • 年營業額:68.02億元(2015年)
  • 員工數:5000餘名(2015年)
  • 主管部門國務院國資委
  • 現任院長王德成
  • 地址:中國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2號
歷史沿革,艱苦創業,改革發展,展望未來,企業規模,人員編制,組織體系,國際合作,業務領域,主營業務,研發領域,企業成就,科研成果,期刊成果,榮譽表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資歷證書,企業文化,企業形象,核心價值,社會責任,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艱苦創業

一機部1956年3月6日以機技研字第66號文正式通知成立三個部屬研究院,即機械科學研究院、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和工具科學研究院。同時決定將上海綜合工業試驗研究所改名為上海材料套用科學研究所,並與一機部三局重型機械研究室一併劃歸機械科學研究院領導;與東北工學院合辦瀋陽礦山機械研究室;決定將中南綜合試驗研究所改名為武漢熱處理工藝研究所、東北綜合試驗研究所改名為瀋陽鑄造工藝研究所,並劃歸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領導;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辦哈爾濱焊接工藝研究所。
兩院建院初期均在北京市蘇州胡同辦公。1957年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遷移至首體南路辦公。
1958年,一機部各專業局相繼建立產品研究所。同年5月8日一機部以機技字119號文通知將機械科學研究院和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合併為機械製造與工藝科學研究院。
1958年6月對院屬四個研究所正式命名為:上海材料研究所、武漢材料保護與熱處理研究所、瀋陽鑄造研究所哈爾濱焊接研究所
1959年底改名為機械科學研究院
1959年至1966年的八年是機械科學研究院成長與發展階段。
“大躍進”和隨之而來的三年困難時期使院的各方面工作均受到了一定影響。
自1959年9月至1964年相繼建成了一、二、三號試驗樓和試製工廠以及四號樓的基礎工程。先後建立了三十四個各類試驗室。
根據院所專業發展的需要,一機部於1958年11月29日以機教汪字第97號文正式批准成立了北京機械科學技術學院,設有結構強度(後又分設齒輪傳動、液壓兩專業)自動化、鑄造、焊接、熱處理、壓力加工六個專業。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1960年、1961年連續兩年大幅度精簡下放,院部從1960年的1674名職工減到891人,精簡下放47%。

改革發展

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的十二年期間,其中十年是“文革”動亂時期,科研與各項工作基本停滯,處於癱瘓狀態,直到機械院一度解體,後又重新組合。
1969年4月,200多名幹部分兩批下放到羅山一機部五七幹校。同年12月按照所謂“戰備疏散”的命令,一機部決定將機械院全遷到河南省漯河市。
1972年,機械院成立了漯河機械科學研究所。
1972年8月,河南省同意將該所遷到鄭州市,成立了鄭州機械科學研究所。
1972年12月,一機部以一機技字第1164號文通知將機械科學研究院、電器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農機化研究院三個單位留京部分合併成立一機部機械研究院。
1976年1月,國家計委以計基字第30號文批准在機械院內建立標準化研究所(由原機械院的標準計量處為主體組建)和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以原電器院留京部分為主體,融合原機械院的自動化室、儀表室的專業力量組建),原機電研究所名稱及力量繼續保留(由原機械院的鍛壓、熱處理、模具、理化檢驗等專業及試製工廠的留京部分組建)。
1978年5月,根據一機部的指示,將機械院科技部所承擔的37項行業技術組織工作,先後移交給部有關專業局,並有58名科技人員調部工作。至此,科技部工作結束,機構也隨之撤銷。原院屬農機所恢復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名稱,劃歸農機部領導。
機械研究院根據一機部1978年5月12日一機技字654號文恢復了原機械科學研究院名稱。並承擔下列任務:負責管理直屬研究所(北京機電研究所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受部委託代管標準化研究所;負責管理五個雙重領導以部為主的研究所,即機械工業部上海材料所、機械工業部武漢材保所、機械工業部鄭州機械所、機械工業部瀋陽鑄造所和機械工業部哈爾濱焊接所。
1978年至1985年是科研院所恢復性整頓和建設性整頓階段。
1982年2月,成立振華機械科學技術諮詢公司。
1983年3月,機械研究院根據軟科學研究和科研管理改革發展的需要將原科研處分設為技術發展研究處和科研管理研究處。為使可靠性室和環保室能得到充分發展,一度將兩個研究室劃歸機電研究所領導。
1984年機械研究院本部及院屬各研究所在完成恢復性整頓的基礎上,開展了建設性整頓。
機械研究院自197年解體,科研和生產試驗基地全部移交給北京市有關單位使用,於1972年遷到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1984年10月,北京市規劃局批准機械院在原址的重建工程。
機械部於1994年9月21日以以機械院為主體與標準化研究所合併。
1997年8月,機械部檔案館整體併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1998年3月,機械部將工程機械軍用改裝車試驗場與院合併。

展望未來

1999年5月,科技部、國家經貿委將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實施轉制,機械科學研究院以及同屬機械工業部的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瀋陽鑄造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北京機電研究所等與機械科學研究院重組,整體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劃歸中央大企業工委管理。
1999年7月,國家機械工業局將重組各單位的全部資產劃入機械科學研究院,幹部的管理、任命權移交給機械科學研究院。
1999年10月,外交部正式批准機械科學研究院獲得獨立的外事審批權。
2000年4月正式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至此,機械科學研究院結束了長達43年的事業單位體制,轉變為企業。
2000年中央企業工委組建,機械科學研究院與其他中央企業一起劃歸中央大企業工委管理。
2000年,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研究院正式進入機械科學研究院。
2002年3月,經國家經貿委國經貿企字(2002)179號文正式批覆,以機械科學研究院為主,聯合北京市大地科技實業總公司鋼鐵研究總院、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作為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了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機械科學研究院下發了《機械科學研究院資本收益管理暫行辦法》、《機械科學研究院收繳子企業資本收益的管理及使用暫行辦法》,開始收繳子企業部分資本收益用於激勵和技術開發,同時規範資本收益管理、使用等。
2006年6月,經國資委批准“機械科學研究院”更名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企業規模

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有5000餘名在崗職工。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21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06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位、“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位、百千萬領軍人才1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位、“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位。專業技術人員3373人,占比78.4%,管理人員610人,占比14.2%,技能人員321人,占比7.4%。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徐性初(專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林尚揚(專職)、陳蘊博(專職)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婁延春、李寶東、陸辛歐開良于波(名單不全)
“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單忠德
百千萬領軍人才(1人):李寶東
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人):孫偉

組織體系

  • 綜述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建有19個(國家、地方及行業)重點實驗室、26個(國家、地方及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個(國家、地方)技術研發平台。此外,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共承擔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7個學會的24個分會、技術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機械總院擁有16家全資及控股子企業(公司),實行母子公司式集團管理體制,下設標準化、產品檢測、質量認證和管理諮詢等若干個專業技術服務機構。
  • 學術機構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共承擔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7個學會的24個分會、技術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承擔秘書處工作的學術機構
序號
學術組織名稱
秘書處
0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
02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傳動分會
03
04
05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表面保護專業委員會
06
07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分會
08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
09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機電儀專用積體電路分會
10
中國自動化學會製造技術專業委員會
11
中國電子學會離子束專業委員會
12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
13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14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可靠性工程分會
15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環境保護分會
16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組技術分會
17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製圖標準化專業委員會
參考資料:
  • 研發機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截至2011年4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擁有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 個行業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 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序號
中心名稱
級別
批准機關
依託單位
01
國家級
原國家計委
焊接所
02
國家級
原國家計委
自動化所
03
國家級
原國家計委
機電所
04
機械工業生產力信息與培訓中心
國家級
原國家計委
院總部
05
機械工業先進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研究中心
06
機械工業鑄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鑄造所
07
機械故障與事故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
原機械部
鄭州所
08
機械工業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材保所
09
機械工業齒輪傳動工程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鄭州所
10
機械工業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材保所
11
機械工業汽車零部件成形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機電所
12
機械工業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生產力中心
13
遼寧省鈦合金精密熔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 級
遼寧省科技廳
鑄造所
14
遼寧省大型裝備特殊鋼材料及鑄造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 級
遼寧省科技廳
鑄造所
15
遼寧省鋁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 級
遼寧省科技廳
鑄造所
16
河南省焊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 級
河南省科技廳
鄭州所
17
湖北省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 級
湖北省科技廳
材保所
18
瀋陽市輕合金反重力成形工程中心
市 級
瀋陽市科技局
鑄造所
參考資料:
重點實驗室
截至2011年4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行業級重點實驗室和 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重點實驗室
序號
實驗室名稱
級別
批准機關
依託單位
01
國家級
科技部
研究中心
02
國家級
科技部
鄭州所
03
機械工業塑性近淨成形工程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機電所
04
機械工業集成開發產品平台技術重點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生產力中心
05
機械工業高性能鑄鋼材料與先進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鑄造所
06
機械工業鋁鎂合金鑄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鑄造所
07
機械工業鈦合金材料及精密熔鑄重點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鑄造所
08
機械工業齒輪傳動工程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鄭州所
09
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行業級
機械工業聯合會
武漢所
10
遼寧省特種鋼鑄造工藝重點實驗室
省級
遼寧省科技廳
鑄造所
11
遼寧省鑄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級
遼寧省科技廳
鑄造所
參考資料:
其它研發機構
截至2011年4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擁有其它研發機構2個。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其它研發機構
序號
機構名稱
級別
批准機關
依託單位
01
北京市科技研究開發機構
市級
北京市
研究中心
02
北京汽車與裝備輕量化技術研發基地
市級
北京市
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
  • 協會組織
中國國內的機電、熱處理、焊接、模具工業的4個行業協會,6個行業分會和4個委員會掛靠在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協會以會員制方式吸納相關企業與個人,以行業發展研討、技術展覽、產品展示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工作。
掛靠在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協會組織
序號
協會名稱
掛靠單位
01
自動化所
02
機電所
03
機電所
04
焊接所
參考資料:
  •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標準歸口單位是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技術組織,其以會員制的形式,在相應的專業範圍內開展技術服務。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擁有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序號
標委會名稱
對口國際標準TC
國內代號
01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螺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
TC108
02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技術產品檔案技術委員會(TC10)機械工程檔案分技術委員會
ISO/TC10/SC6
TC146
03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帶輪與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41
TC428
04
全國螺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和
ISO/TC5/SC5
SAC/TC108
05
ISO/TC2
SAC/TC85
06
全國管路附屬檔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5/SC5/SC10
TC237
07
全國技術產品檔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0/SC6
SAC/TC146
08
全國機器軸與附屬檔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4
SAC/TC109
09
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24
SAC/TC168
10
全國滑動軸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23
SAC/TC236
11
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99
SAC/TC208
12
全國產品尺寸和幾何技術規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213
SAC/TC240
13
全國彈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227
SAC/TC235
14
全國電工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EC/TC1
SAC/TC232
15
全國電器信息結構檔案編制和圖形符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EC/TC3
SAC/TC27
16
全國電壓、電流等級和頻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EC/TC3
SAC/TC1
17
全國帶輪與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41
TC428
18
全國微機電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EC/TC47F
SAC/TC336
19
全國綠色製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SAC/TC337
20
全國包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1
IEC/TC44
SAC/TC55
22
全國鑄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25
ISO/TC17/SC11
SAC/TC54
23
全國齒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60
SAC/TC52
24
全國機械振動、衝擊與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08
SAC/TC53
25
全國金屬與非金屬覆蓋層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07
SAC/TC57
26
全國液壓與氣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SO/TC131
SAC/TC3
27
ISO/TC184
SAC/TC159
28
SAC/TC74
29
SAC/TC75
30
國防科工委軍工專用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BJW04
參考資料:
  • 認證機構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擁有全資的中聯認證中心和中汽認證中心兩家認證機構。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認證機構
名稱
認證或審評範圍
ISO9000、ISO14000、GB/T28001-OHSAS18000、QS9000、機械安全認證
中汽認證中心
ISO9000、汽車3C產品認證
  • 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2010年,中國國家和行業設於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內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共有12個,其中國家級質檢中心4個、行業級質檢中心8個。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序號
名稱
類別
單位
01
國家液壓元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國家級
自動化所
02
國家級
03
國家齒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國家級
鄭州所
04
國家級
焊接所
05
行業級
焊接所
06
機械工業通用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生產力中心
07
機械工業環保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08
機械工業機電儀專用積體電路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自動化所
09
機械工業造型材料重要鑄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鑄造所
10
機械工業齒輪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鄭州所
11
機械工業表面覆蓋層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行業級
武漢所
12
北京中汽寰宇機動車檢驗中心
行業級
中汽認證

國際合作

國際合作(合作基地/中心)
序號
中心名稱
級別
批准機關
掛靠單位
狀態
1
特種材料及特殊加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部級
科技部合作司
焊接所
在建
2
先進制造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部級
科技部合作司
機械總院
在建
3
中韓技術中心
部級
-
生產力中心
待批
參考資料:

業務領域

主營業務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主營業務
業務類別
具體業務
材料加工
包括:焊材、鑄件、鍛件、表面工程材料、鑄造輔助材料、模具材料、其他材料
零部件類
包括:齒輪
設備類
包括:焊接設備、鑄造設備、環保設備、鍛造設備、熱處理設備、精沖設備、試驗設備、測量檢測設備、非標設備、其他設備
系統集成類
包括:生產線、智慧型系統、檢測線、機組、物流與倉儲系統
工程類
包括:工程承包、工程監理、工程設計
服務類
包括:認證、檢測、工程諮詢、標準、軟科學
其他類
包括:外貿、軟體
參考資料:

研發領域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研發領域
研發領域
具體領域
新材料及工程套用技術
包括:材料新加工技術及其套用 、新型複合材料技術 、特種功能材料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
包括:重大技術裝備中的共性技術 、精密塑性成形技術 、高效清潔節能熱處理技術 、精密複雜模具技術 、優質高效焊接技術 、精密優質鑄件成形技術 、新型優質表面保護技術 、現代設計技術 、精密機械傳動技術 、工業發展預測
製造業信息化技術
包括:製造業信息化綜合集成技術 、製造業信息化綜合自動化技術 、精密測量與自動檢測技術 、工業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技術 、現代物流自動化技術
機電一體化高新技
包括:環保技術及裝備 、電氣物理技術及裝備 、網路技術及工程 、機電一體化非標成套設備☆ 新材料及工程套用技術包括:材料新加工技術及其套用 、新型複合材料技術 、特種功能材料技術
參考資料:

企業成就

科研成果

  • 綜述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累計取得科研成果及專利7000餘項,廣泛套用於機械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環保、能源、交通運輸、信息產業、冶金、化工、建築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2015年,機械總院實現資產總額68.02億元,營業收入42.59億元,利潤總額3.29億元,已發展成為集科研開發、科技產業和技術服務三大業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企業集團。
國家級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所獲國家級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單位
獲獎日期
1
鋼鐵材料及製品大氣腐蝕數據積累、規律和共享服務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材保所
2009
2
優質鋁、鎂合金鑄件變壓反重力鑄造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沈鑄所
2009
3
大型水輪機關鍵件雙精煉鑄造技術及產品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沈鑄所
2007
參考資料:
  • 省部級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所獲省部級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單位
獲獎日期
1
關鍵承力件用鋁合金A357.0的工程化研究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鑄造所
2010
2
大型水輪機固定導葉製造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鑄造所
2010
3
RT-33噴口加力燃油調節器用合金鑄鐵活塞環
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鄭州所
2010
4
電動(液壓)舵機和慣導陀螺用高參數齒輪裝置
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鄭州所
2010
5
新型聚合物摩擦學材料設計、製備及工程套用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材保所
2009
6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門診綜合大樓
安徽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
一等獎
一院
2009
7
天利中央商務廣場(一期)
安徽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
二等獎
一院
2009
8
長沙中聯重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泰重工二期履帶起重機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安徽省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
三等獎
一院
2009
9
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機械履帶底盤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安徽省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
三等獎
一院
2009
10
光彈性貼片技術及工程套用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機電所
2009
11
鑄造鈦合金彈翼骨架工藝研究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鑄造所
2008
12
綠色焊接材料-低煙塵焊條及焊接煙塵測試技術的研究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焊接所
2008
13
輕量化重載貨車研製及關鍵技術套用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焊接所
2008
14
ZT500質量特性參數測量設備
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鄭州所
2008
15
蒸發器、穩壓器人孔密封面用鎳基合金焊 接材料和焊接工藝研究
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焊接所
2008
參考資料:

期刊成果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通過期刊和網站等服務媒體,以紙型、平片、軟體、光碟和網路等多種介質提供技術服務。全院承辦國家批准科技期刊19種、社科期刊1種,累計月發行量逾6萬餘冊。
序號
刊名
通訊地址
01
《焊接》
《焊接》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焊接》被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曾多次獲獎。
02
《焊接學報》是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承辦的學術期刊。主要刊載焊接科技領域具有國際水平或國內先進水平的優秀學術論文。被美國《工程索引(Ei)》、《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03
中國焊接》(英文版)
《中國焊接雜誌》(China Welding)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焊接協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主辦、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承辦的焊接科技期刊,屬科技期刊學術類。主要刊登來自中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的有關最新焊接科研成果及工程套用的高水平論文。
04
《機械製造文摘-焊接分冊》
《機械製造文摘:焊接分冊》是由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主辦的期刊。
05
鑄造
《鑄造》雜誌(月刊)創刊於1952年,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會刊。《鑄造》雜誌在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多次獲獎。《鑄造》雜誌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數位化期刊群》等媒體。《鑄造》雜誌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源期刊,是美國EI、CA、CSA等著名資料庫及檢索系統的收錄源期刊。
06
《CHINA FOUNDRY》
《China Foundry》(《中國鑄造》英文版)。主要報導國內鑄造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以及行業信息動態等。為中國國內外的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行業組織提供對外宣傳與溝通的機會,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經濟、技術合作。《China Foundry》主要面向中國國外發行。
07
《機械傳動》雜誌創刊於1977年,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鄭州機械研究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齒輪分會共同主辦,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傳動分會和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齒輪分會兩組織的會刊。 該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入編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
08
《機械強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鄭州機械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曾獲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2第五屆)、國家機械工業局機械行業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9年)、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9年第三屆)。
09
《材料保護》是機械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國表面工程協會主辦的學術期刊,為月刊。該刊於1996年獲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年均社會效益達3.5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化學文摘千名表中排名352位,美國工程索引的收錄率達52%。199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7年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0
《表面工程資訊》
《表面工程資訊》雜誌創刊於2001年,雙月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國內表面處理行業公開發行的第一本信息類雜誌。由機械科學研究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主辦,由材料保護雜誌社、《電鍍與精飾》編輯部、《電鍍與環保》編輯部、表面工業雜誌社、《電鍍與塗飾》編輯部、《中國表面工程》編輯部聯辦,中國表面工程信息網承辦。
11
《製造業自動化》
《製造業自動化》由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主辦,1979年創刊。該刊是機械行業優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雙效期刊稱號。
12
《液壓與氣動》
《液壓與氣動》創刊於1977年,屬技術類學術期刊,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與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聯合主辦,《液壓與氣動》編輯部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液壓與氣動》持續被選定為機械、儀表類學科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進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網路。2001年,又被評選進入“中國期刊方陣”,是液氣密行業中發行量最大、最具影響力和唯一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雜誌。
13
《材料熱處理學報》
《材料熱處理學報》(原《金屬熱處理學報》)是1980年創刊的全國性學術期刊,歷經半年刊、季刊、雙月刊和月刊,是中國材料科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性期刊。2001年榮獲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15年獲中國科學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資助。
14
《塑性工程學報》
《塑性工程學報》於1994年創刊,2003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被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機構收錄,如中國國內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收錄、《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北大、中科院等檢索系統全文收錄;被美國化學文摘CA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材料信息》(CSA:MI)、荷蘭愛思維爾公司Scopus資料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等收錄。
15
《金屬熱處理》
《金屬熱處理》雜誌創刊於1958年,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北京機電研究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聯合主辦。該刊是中國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等資料庫、引文庫和文摘庫源刊。
16
《鍛壓技術》
《鍛壓技術》1958年創刊,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北京機電研究所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學會主辦。是中國鍛壓行業會刊,中國中文核心期刊。
17
《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
《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原機械工業部)主管、主辦,由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承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機生產力中心協辦,涉及技術、標準、產品開發與套用、行銷管理的專業性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
18
《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
《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和中國機械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主辦、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雜誌社編輯出版的雜誌期刊,是機械行業唯一的在全國公開發行的標準化與質量方面的期刊。
19
《機電兵船檔案》
《機電兵船檔案》是由中國機電兵船工業檔案學會、國家機械工業局檔案館主辦的雙月刊雜誌。
20
《工程機械與車輛技術質量信息》
《工程機械與車輛技術質量信息》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期刊。
參考資料:

榮譽表彰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後獲得全國機械冶金建材系統工會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中國自動化領域十大年度企業、2011年度常州科技城“龍虎榜”優秀研發機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優秀業績將、中央企業團工委“青年文明號”、中央企業黨建帶團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優秀會員單位、國家科技計畫(火炬計畫)實施二十周年先進服務機構等榮譽稱號。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是首批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後工作站資格單位。現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其中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14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並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聯合培養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固體力學(二級學科)工程力學(二級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材料學(二級學科)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二級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底,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35人,碩士研究生1165人,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60人;授予博士學位75人、碩士學位914人。
截至 2015 年年底,全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 266 人,碩士研究生 1216 人;授予博士學位 89 人,碩士學位 1024 人。
截至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有博士生導師40名,碩士生導師143名,在讀研究生240名。
2016年11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選派的研究生創業團隊和創業項目《3D Maker有限責任公司》創業項目獲2016年“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
2015年10月,在全國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網2015年英語演講比賽中,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研究生代表隊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成績。

資歷證書

資質等級
資質與範圍
機構名稱
甲級
1、工程設計證書甲級:機械行業甲級、建築行業 (建築工程)專業甲級、石油天然氣(海洋石油)行業(石油機械製造與修理)專業甲級、軍工行業(船舶機械工程)專業甲級、市政行業(熱力工程)專業甲級
2、工程諮詢資格證書甲級:機械、建築、輕工、市政公用工程(燃氣熱力)、火電
3、工程造價諮詢單位資格證書甲級:可從事各類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諮詢業務
甲級
4、工程設計證書甲級:建築智慧型化系統集成(其中消防子系統除外)專項工程設計
甲級
5、工程建設監理證書甲級:房屋建築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
乙級
1、工程設計證書乙級:電力行業(火力發電)專業乙級、商物糧行業(批發配送與物流倉儲工程)專業乙級、輕紡行業(家電電子及日用機械)專業乙級、市政行業(城鎮燃氣工程、環境衛生工程)專業乙級
乙級
2、工程建設監理證書乙級:通信工程專業
丙級
1、 工程諮詢資格證書丙級:電子
2、城鄉規劃編制資質設計證書丙級:①建制鎮總體規劃編制和修訂;②20萬人口以下城市的詳細規劃的編制;③20萬人口以下城市的各種專項規劃的編制;④中小型建設工程項目規劃選址的可行性研究
其他資質
1、壓力管道設計許可證:GB1級、GB2級、 GC1(4)級、GC2(1)(3)(4)級
2、壓力容器設計許可證:第一類壓力容器、第二類低、中壓力容器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承包工程資格證書:承包與其實力、規模、業績相適應的國外工程項目。
其他資質
4、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叄級: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建築智慧型化工程專業承包、電子工程專業承包
其他資質
5、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貳級
參考資料:

企業文化

企業形象

此標誌以CAM為創意元素,造型簡潔、色彩醒目,用抽象的方式把CAM變形成兩座山峰,寓意機械院勇於攀登科技高峰,象徵著機械院的研發水平不斷提高和持續發展,體現出機械院永遠進取的信念。藍色代表著科技、宇宙,象徵著機械院的研發領域十分寬廣,預示著極大的發展機遇;黃色代表機械院經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必將取得輝煌的業績,為中國製造業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核心價值

“創新”、“責任”
創新:
“創新”之起源,創新是解放思想最基本的實踐,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最強音。在英文中,創新Innovation一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創造新的東西;第三就是變革。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有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
古今中外無數事實證明:一個民族缺乏創新意識難以發展進步,一個國家缺乏創新活力難以興旺發達,一個企業缺乏創新精神難以生存發展。
“創新”之涵義
創新——就是在變化中重新定位。
創新——就是破除因循守舊的懶惰思想。
創新——就是淘汰舊觀念、舊技術、舊體制,培育新觀念、新技術、新體制;
創新——是機械總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有創新才能進步,只有創新才能發展。
“創新”之實質
觀念“創新”——事業要發展,思想要先行,集團上下首先要觀念創新。要不斷解放思想、敢想敢創、與時俱進,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技術“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是以提升集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為目的,通過持續保持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引領,以趕超世界先進制造技術水平為追求目標。
管理“創新”——要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要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結構和管理方法上不斷創新。
文化“創新”——是企業創新活動和推動企業創新的各種制度的總和。集團發展靠科技,科技發展靠創新,創新靠的是人才,吸納、培養、使用和留住人才最終靠的是文化。文化的創新是所有創新的基礎。
責任:
“責任”之含義包括三層:使人擔當某種職務和職責;份內應做的事;做不好份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責任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
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
集團的責任包括:
對社會的責任: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模範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行業規則,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成為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表率,以人為本、創建和諧企業的表率,努力成為社會企業的榜樣。
對股東的責任:完善治理結構,科學民主決策,最佳化發展戰略,突出做強主業,提高管控能力,合理配置資源,降低經營成本,加強風險防範,提高投入產出水平和持續盈利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為股東和出資人帶來長期良好的回報。
對客戶的責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改善產品性能;完善服務體系,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努力為客戶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員工的責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致力於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衛生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員工教育和培訓,提供平等發展機會,推進民主管理,努力建設和諧的勞動關係,創建和諧企業。

社會責任

2014年,機械總院認真履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86%、利潤增長7.86%的業績,一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國資委認定的經濟指標和工作任務。機械總院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治理,深入推進定點扶貧河南新縣工作,派出第二名掛職幹部,研究編制扶貧發展規劃,設立定點扶貧專項基金,協助新縣引進產業項目。
2015年,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參與《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強基工程》等大型戰略諮詢項目,支撐國家裝備製造業戰略決 策與布局;圍繞行業新技術預測、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系統開展了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完成了多項行業規劃研究,推動裝備製造業技術創新及產業轉型升級;圍繞京、津、冀、蘇、皖、閩、粵等地的裝備製造業熱點地區、特色園區、龍頭 企業,開展戰略規劃、產業布局實施研究,促進國家戰略、行業規劃及新技術新業態在地方的率先導入。機械總院發揮中國智慧型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端平台在技術創新、行業交流、產業推廣等方面的推動作用,組織召開專家委員會發展研討會和高端論壇,推動中國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對口定點扶貧革命老區河南新縣, 並發布《機械總院定點扶貧新縣規劃(2015-2020)》;總院和新縣已互派交流幹部4名;設立扶貧基金,通過捐款和吸引社會捐助已使資金規模達到500餘萬元;汽車關鍵零部件智慧型製造先進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並已產出合格產品;“機械總院人才孵化基地”和“機械總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信陽涉外學院)教育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使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教學能力得到改善和提升;總院各單位與新縣科技產業交流頻繁,總院定點扶貧新縣工作機制日臻成熟。機械總院獲河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的“中央、國家機關及相關單位駐豫定點扶貧先進集體”稱號,總院定點扶貧交流幹部吳進軍同志獲“中央、國家機關及相關單位駐豫定點扶貧先進個人”。

現任領導

王德成: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王西峰:黨委副書記、董事
單忠德: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李連清:黨委委員、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
李建友: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李曉東: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