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創作年代:南朝宋時期
- 作品出處:世說新語
- 文學體裁:筆記小說
- 作者:劉義慶組織編寫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是東晉大司馬桓溫以柳自比而發出的感嘆。意思是樹都這樣(長這么大了),人就...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人何以堪釋義 編輯 堪: 承受。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意思: 感情又怎么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
樹猶如此出處 編輯 語出《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2]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堪: 承受。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這詞的意思是: 感情怎么能承受這種打擊呢?《西廂記》也有句:...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1] 司馬樹同源典故 編輯 太息攀樹 柳猶如此 柳老悲桓 ...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林園:溪溪,你還喜歡吃圓子嗎?還願意吃圓子嗎?陳溪:圓子不圓,溪溪不笑了,破鏡難圓了。[1] 參考資料 1. 何以覓情 .晉江文學網[引用...
⑾樹猶如此:出自北周詩人庾信《枯樹賦》:”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卑賤鄙陋,不如貴人。 妾日已遠,彼日已親。 何所告訴,仰呼蒼天。 悲哉竇生。 ...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發出的這一聲哀號,也正是其“拔根”、“傷根”之痛的自然反應。 [6] [7] 枯樹賦名家點評 《詩賦宗師:庾信》(郭書村):《...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⑹?”此語余深愛之。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⑺,綠深門戶。遠浦縈迴⑻,暮帆零亂向何許⑼?閱人多矣⑽,誰得似長亭樹⑾?樹若有情時,...
《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從視覺和聽覺兩...歲月摧殘,時世飄零,所謂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神味”一義之核心豪放之精神,“...
《世說新語》言語部: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概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晉書·桓溫傳》亦載。...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1] 潘花釋義 據晉潘岳《閒居賦》載, 潘岳曾為河陽令 ,於縣中滿種桃李,後因以“潘花”為典,形容花美,或稱讚官吏勤於政事,善於治理...
【同韻詞】門不夜關、浮圖七級,重在合尖、千里無煙、貢禹彈冠、吹垢索瘢、縮地補天、行之惟艱、怒髮衝冠、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抑鬱寡歡。 [1] ...
清靜,網路耽美作家。著有《天下第一》、《猶記多情》、《橋下春波綠》、《血色鈞天》、《長樂少年游》、《樹猶如此》(坑)等。
從現實的“一朝零落無人問”,由此及彼提出“萬古摧殘君詎知”,已如桓溫當年“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將比興之義進一步升華了。第二部分從“人生...
先憶舊日攜手同游之地,恐怕巷陌依稀而人事已非,那斜陽枯樹,徒然增人悲思,正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再念別時曾指花相約:“問後約、空指薔薇,算如此江山,...
去國十年,後栽的桃樹都長大了,並且開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再就此詩骨子裡面的,即其所寄託的意思來看...
姜夔詞其小序雲:“予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雲:‘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10.樹猶如此:《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演然流淚。”《皮樹蔓·...
這裡,用了“幾換青春”四字,意義雙關,表面是說已過春光幾度,暗裡亦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裡行間,繼續流露出對歌妓命運的關懷。接下自抒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