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學(古代學術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代學術概念。本指上古質樸無華之學,語出《漢書·儒林傳》。

基本介紹

據載:“(兒)寬有俊材,初見武帝,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寬說,可觀。’”(《漢書》卷八十八)兩宋間,理學勃興,治儒學而探討哲理,論究性與天道,與兩漢經學分道揚鑣。於是一時學者以經學質樸無華,與道學(即理學)異趣,遂假樸學以稱經學。蘇軾詩有云:“我家六男子,樸學非時新。”(《分類東坡詩》卷十九《和猶子遲贈孫志舉》)陸游詩亦稱:“區區樸學老自信,要與萬卷歸林廬。”(《劍南詩稿》卷十二《雨後極涼料簡篋中舊書有感》)清代經學復興,清儒治經,不取宋儒義理,推尊漢儒訓詁,主張據以恢復儒家經典原貌。考據名物,疏通典制,在乾隆、嘉慶間蔚成風氣。乾嘉諸經師既以漢學名其學,又以其較之理學原始古樸而稱之為樸學。此一概念一時學者不僅每每見諸論著,而且還以之為室名或文集名。譬如清中葉著名今文學經師宋翔鳳,即題其文集為《樸學齋文錄》。龔自珍詩贈宋翔鳳,亦云“樸學奇材張一軍”(《龔定庵集·投宋於庭》)。近人支偉成編清代學者傳記成書,依然取名《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見乾嘉學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