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術概念。本指上古質樸無華之學,語出《漢書·儒林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樸學
- 出自:《漢書·儒林傳》
- 定義:古代學術概念
古代學術概念。本指上古質樸無華之學,語出《漢書·儒林傳》。
樸學(simple and plain learning),拼音讀作pǔ xué,指古代質樸之學,後泛指儒學經學。1.本指上古樸質之學。後泛指儒家經學。《漢書·儒林傳·歐陽生》:“ 寬有俊材,初見武帝 ,語經學。上曰:‘...
古代學術概念。本指上古質樸無華之學,語出《漢書·儒林傳》。據載:“(兒)寬有俊材,初見武帝,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寬說,可觀。’”(《漢書》卷八十八)兩宋間,理學勃興,治儒學而探討哲理,論究性與天道,與兩漢經學分道揚鑣。於是一時學者以經學質樸無華,與道學(即...
樸學又稱為漢學、考據學等,這是相對於理學的空疏而言的。徽派樸學主張學問重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入手,以音韻通訓詁,以訓詁通義理。徽州學者歷來注重考證,宋代休寧人程大昌著《禹貢論》、《考古編》等,引證各家成說,辨析疑難訛誤,給後人以很大啟發。明末清初,有深厚理性思維功底的歙縣人黃生由訓詁入手治學,...
考據學,是一種治學方法,又稱為考證學或樸學,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對於考據學,梁啓超在“概論”中有幾句扼要的話:其治學之根本方法,在“實事求是”,“無證不信”。其研究範圍,以經學為中心,而衍及國小、音韻、史學、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輯佚,等等。發展...
樸學又稱“考據學”,針對理學的空疏而言。治經之學(經學)有理、朴之另。樸學主張學問生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入手,以音韻能訓詁,以訓詁能義理。新安了理學培養了徽州文化的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明末吸初,歙且潭渡人黃生則由訓詁入手治學,撰《字詁》,窮研文字聲義相應之奧;又撰《義府》,詳細考論經、...
隨著清朝統治趨於穩固,思想學術界呈現了與清初不同的變化,即考據學開始在學術界占有主導地位。乾嘉考據可認為是一種學風,也可指一種方法,卻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學科。因為這個時期的學者都尊行以經學為主的漢代學術,故稱這個時期的學術思想為漢學。又因為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樸實無華的考據功夫,故又稱其為樸學...
《理學-實學-樸學:宋元明清思想文化的主流》是1993年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王育濟。內容介紹 宋明理學、明清實學、清代樸學,是宋元明清時期思想發展的主流。該書依據 這一主流的歷史走向,對該時期思想發展的基本脈絡,以及構成這一脈絡的主 要思想家、主要學派、主要命題和觀點提綱挈領地進行了論述,將知識...
《徽州文化全書:徽派樸學》是200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湛侯。內容簡介 《徽派樸學》十章,前五章寫徽派樸學的形成和發展,第六、七、八章寫徽派樸學的學術成就,列舉諸家在經學、歷算和樂律、國小、哲理方面的代表著作46種,作出簡要的評價。第九章分析徽派、吳派異同。第十章闡述“徽派樸學”的學術...
中國清代的學術,稱漢學、樸學、考據。因其在乾隆、嘉慶兩朝達於極盛,故名。惠棟、戴震、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為其代表人物。其中有吳、皖二派之分:吳派創自惠周惕,成於惠棟;皖派創自江永,成於戴震。乾嘉漢學家繼承古代經學家考據訓詁的方法,加以條理髮展,治學以經學為主,以漢儒經注為宗,...
《一代大儒孫詒讓》為紀念乾嘉學派代表人物、甲骨文字研究開山鼻祖、永嘉學派的身體力行者、中國近代新式教育之父、溫州實業救國先驅孫詒讓先生而拍攝的。影片講述晚清著名樸學大師孫詒讓8歲至61歲的傳奇一生,著重刻畫了孫詒讓發奮治學,破譯甲骨文,完成《周禮正義》《契文舉例》等代表作,大力倡辦教育 孫詒讓(1848年9月...
孔廣森(1751—1786年),字眾仲, 號撝約、巽軒,山東曲阜人。清朝學者、樸學大師,孔子六十九代孫,戶部主事孔繼汾的兒子。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高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遷散館編修。年少入官,翩翩華胄。世人爭相逢迎,冀相締交。然而,生性淡泊,沉心著述,告養歸鄉,不復出山。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東甫學派 東甫學派,清代重要學派之一。形成於清光緒年間,主要活動範圍在山東,代表人物有鄭杲、孫葆田,宋書升。治學尚樸學,是繼郝懿行、王筠以後,重要的樸學派別。代表作有《春秋說》,鄭杲撰;《校經室文集》,孫葆田撰。
《分界線上的鄉村》是樸學導演的一部劇情電影。劇情簡介 在分界線附近的農業社裡,被美偽強拉到南韓去作戰的家屬聖禮,在黨的教育和關懷下,將家庭分離的仇恨記在美帝賬上,和大家一起修渠築壩,成為一名勞動積極分子。鑽進農業社的特務分子為了破壞集體生產,用南下者家屬的帽子百般威脅、打擊、中傷聖禮。但是黨...
閻若璩(1636年-1704年),字百詩,自號潛丘,祖籍山西太原西寨村人,其五世祖時遷居山陽(今屬江蘇淮安市)。中國清代著名學者、經學家、考據學家。閻若璩少年時資質平平,口吃且多病。好在勤奮苦讀、堅持不懈,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為山陽縣學生員。與李太虛、方爾止、梁狄、王於一、李小有、杜於皇等人...
”吳先生把校勘、訓詁、層次分析、內容的解釋與理論的闡述結合起來,既具有坊間流傳的校注的特點,又囊括了吳先生對《文心雕龍》理論問題的深刻獨到的見解,而這些理論闡述,又深深地根植在對《文心雕龍》文本的精確掌握的基礎上,眼界高邁,而又體現了樸學大師的堅實學養。吳先生把這種寫作方法叫做“理論聯繫實際”...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是2017文津出版社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萐父。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了以每個時代主要思潮為經,以人物或著作為緯的寫法。本書首先確立了中華民族古史的價值與意義,表達了他的古史觀及文化觀,超越了“信古派”與“疑古派”的觀點。本書介紹了中國傳統治學方法,樸學的主要成就與近代學者...
"江蘇五才子"是指張謇、范當世、周家祿、顧錫爵和朱銘盤。他們在學術上以樸學齊名,近代詩人、學者汪國垣先生將他們列入“江左詩家”。他們在青年時代意氣相投,關心國事,躬行變革,研討學問,因此有人稱他們是江淮文人集團的領軍人物。他們才華橫溢,魅力四射,能量很大,在當地頗有影響。其中,張謇才識超群,被喻為...
樸學 樸學思想 焦循年青時致力於名物考證之學,著有《群經宮室圖》。在考證過程中,焦循認為鄭玄注有錯,為了將意思講通,不惜改動鄭注。為此,惠棟的弟子江聲專門來信辯論,焦循又覆信抗辯。在辯論過程中,焦循注意到,惠棟開創的吳派學人在治學中有一個不言而明的假定,即漢儒的註解是最可信賴的學術資源。...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
是科以巨儒朱 (字石君),阮元(字芸台)為會試總裁,得士最多,如“姚言文田”(秋農),王引之(伯申)、張惠言(皋聞)、郝懿行(蘭皋)等,皆以樸學傳播(《曾國藩:〈莫與儔墓表〉》)。此時的莫與儔仍無所知名。入翰林院後,得與同年樸學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時又得到大學士紀昀(字曉嵐)、...
許瀚,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廬,山東日照虎山鎮大河塢村人,生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卒於同治五年(1866年)。清代傑出的樸學家、校勘學家、金石學家、方誌學家和大書法家。其書法尊奉顏體,豐肥端莊,通勁遒健。今保存在磴山西峰上的許瀚書碑是他書法成就的代表作,其內容是書錄明朝楊繼盛的詩:“羨君堪作...
考據學是中國一門土生土長的學問。自雍正一朝大興文字獄之後,清朝的知識分子不得不鑽進故紙堆,大興考據之學。清政府用編修《四庫全書》的方式,籠絡天下知識分子。考版本、糾錯謬、辯音義,終使考據之學大盛。 考據學派持慎重求證的治學態度,反對空泛而粗放的論證方法。如果說, 儒家學說從巨觀上看是一個演繹...
支偉成(1899-1929),男, 江蘇揚州人,學者。先後肄業於上海省立商業學校及大同大學,在國立東南大學師從蔣維喬,並獲得文學士學位,1925任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主任,曾在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任助教,並開設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課。人物簡介 支偉成(1899-1929),男,本名懋祺,江蘇揚州人,學者。先後肄業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