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樂至)

樂至縣

樂至一般指本詞條

樂至縣隸屬四川省資陽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地處沱江涪江分水嶺上,介於北緯30°0′2″—30°30′4″、東經104°45′2″—105°15′2″之間。東鄰遂寧市安居區,南連安岳縣雁江區,西界成都市簡陽市,北接成都市金堂縣、德陽市中江縣、遂寧市大英縣;距離省會成都僅77公里。

樂至縣總面積1425平方公里,轄17個鎮、8個鄉,2015年,戶籍人口83.7602萬(常住人口51.52萬);2015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78.1億元,比2014年增長8.9%。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有蟠龍河、卷洞河、井市河等大小河流20多條。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7℃,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

樂至縣北周置多業縣,隋改普慈縣。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樂至縣。因縣東有樂至池而得名。有“陳毅故居”、“馬鑼睡佛”和隋建報國寺、清建南塔等名勝古蹟。樂至縣有318國道319國道、省道106交匯貫穿境內,成安渝高速公路遂資眉高速公路連通南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至縣
  • 外文名稱:Lezhi
  • 別名:帥鄉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資陽市
  • 下轄地區:17個鎮、8個鄉
  • 政府駐地:天池鎮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1500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中部
  • 面積:1425平方公里
  • 人口:87萬人(2004年)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陳毅故里、報國寺、蟠龍湖
  • 車牌代碼:川M
  • 行政代碼:51202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現任領導,風景名勝,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樂至未建縣前,歷為古蜀國兩晉南朝宋齊梁陳)和北魏西魏轄地。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縣地置多業縣,隸普慈郡。縣境至此始有縣置。
開皇三年(583年)普慈郡廢,多業縣屬普州大業元年(605年)省普州入資州,普慈縣隸資陽郡。
唐武二年(619年)普慈縣復隸普州。貞觀元年(627年)縣隨普州劍南道。上元二年(675年)隨普州隸劍南道東川。天寶元年(742年)改普州安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郡復州,縣隸郡州未變。
唐末五代時,縣為前蜀(907年—925年)、後唐(925年—934年)、後蜀(934年—965年)所據,均沿唐制。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並唐劍南道東西兩川為西川路,縣屬普州隸之。鹹平四年(1001年)分置梓州路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為潼川路,縣隸如故。南宋保祐中期(約在1256年前後)普州、樂至均廢。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縣地屬遂寧州。至正四年(1344年)復置安岳縣,縣為轄地。
成化元年(1465年)分安岳六鄉復置樂至縣,編戶七里,屬潼川州。正德九年(1514年)縣隸成都府簡州。嘉靖六年(1522年)縣屬潼川州
順治三年(1646年)平蜀,沿明制,縣地屬潼川州康熙二年(1663年)縣地併入遂寧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安岳縣,與樂至縣分治。嘉慶七年(1802年)縣屬北道川潼川府
樂至縣地圖樂至縣地圖
民國元年(1912年)裁川北道。民國二年廢府、廳、州,復川北道。縣直隸川北道。民國三年改川北道為嘉陵道,縣隸嘉陵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嘉陵道,縣直隸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建立若干行政督察區,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4日,樂至縣解放,縣屬川北行署遂寧專區。
1952年9月,恢復四川省,遂寧專區及屬縣隸之。
1958年10月,縣改隸內江專區。
1968年,樂至縣隸內江地區。
1985年2月,內江地區改制建市,縣屬內江市
1998年2月,樂至縣改隸資陽地區
2000年12月,資陽地區改制建市,樂至縣屬資陽市
樂至縣城全景圖樂至縣城全景圖

行政區劃

2010年,樂至縣轄17個鎮、8個鄉:天池鎮石佛鎮回瀾鎮石湍鎮童家鎮寶林鎮大佛鎮良安鎮金順鎮中和場鎮勞動鎮中天鎮佛星鎮蟠龍鎮東山鎮通旅鎮高寺鎮等17個鎮,龍溪鄉全勝鄉孔雀鄉龍門鄉雙河場鄉放生鄉盛池鄉涼水鄉,602個行政村,30個社區。政府駐天池鎮。
行政區劃一覽表
名稱面積下轄地區
63.4平方公里
東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北街社區、東郊社區、西郊社區、北郊社區、香爐溝村、仙鶴觀村、大林寺村、瓦窯溝村、新觀音村、報國寺村、靈泉寺村、王家溝村、棉花灣村、文廟溝村、鄒祠村、雷音村、六方村、金頂村、接龍村、印家村、皂角村、石廟村、幸福村、南塔村、李寨村、安寧村、黃花園村、金子堰村、浸水灣村、團店村、牛欄店村、南沖寺村、田家溝村、排柏村
98.8平方公里
石佛社區、慶雲庵村、廖家溝村、七仙廟村、油草堰村、孟家壩村、黃林井村、爛泥溝村、螺螄灣村、磨盤村、皂角橋村、玉頭溝村、高屋基村、蘆茅溝村、放生村、九龍碑村、雙鳳村、朝門溝村、柳木村、瓦屋村、山岔村、紅廟村、八角村、金山寺村、火石嘴村、張家溝村、龍家溝村、喻家寨村、梁王廟村、何家溝村、新街村、板板橋村、石橋溝村、榮家溝村、雙河口村、桂花園村、羅漢堂村、唐家店村、天神廟村、楊道井村
85平方公里
回瀾社區、清泉寺村、姑嫂坎村、牛市村、紅光村、互助村、五台山村、冷家村、峗家灣村、馬家溝村、萬安村、靈官村、油坊村、付家廟村、川主廟村、馬鑼寺村、爆花村、禹王廟村、楠木溝村、觀音閣村、土橋鋪村、夏家溝村、牛場壩村、熊家橋村、雲峰村、棉花溝村、中隊部村、蘭家村、觀音橋村、大埝塘村
67.7平方公里
石湍社區、長堰溝村、朝陽店村、曹家廟村、關帝廟村、高橋村、龜山寺村、三塊碑村、李家溝村、杉木村、高龍村、萬古村、三教觀村、永興寺村、寶堂寺村、三岔溝村、萬德溝村、斜石板村、普明寺村、八角村、天宮堂村、毛家墳村、拱橋村、玉峰山村、民興寺村、萬字格村、高廟子村、長溝村、興隆壩村
童家鎮
79平方公里
童家社區、萬壽寺村、白果村、團結村、譚家溝村、福果村、八角寺村、雙祠村、白布村、童家村、樂善村、伍家寨村、龍源村、建全村、五通橋村、陳家祠村、大神廟村、吳家祠村、大石溝村、李家寨村、張家祠村、玉龍橋村、石板埡村、群樂村、徐家橋村、黃嶺鋪村、劉痣埡村、太平橋村、打鼓廟村、天福村、安樂村、騎龍村、湧泉村、獅子山村
寶林鎮
66.7平方公里
寶林社區、華嚴村、木遂埡村、黃泥咀村、汪家院村、獨柏村、雙碑村、萬斤溝村、楊家祠村、黃家祠村、牛王廟村、卦田溝村、鄢家凼村、半邊廟村、周王溝村、明星村、新廟村、雙橙村、龍形村、三溝村、老橋村、龍洞村、天台村、雙橋村、胡橋村、千佛村、太平寺村、泉水村、青龍村、煤炭溝村、板栗村、白雲村、唐家溝村、花岩村
大佛鎮
69.9平方公里
大佛社區、觀音寺村、大佛寺村、寶劍河村、羅漢寺村、謝嶺場村、泰山村、二龍村、陳家橋村、源柏村、聖壽村、釣魚溝村、官房村、獨柏樹村、紅鞍村、碧山廟村、賴石村、騎龍店村、白花橋村、槐蔭寺村、滾龍坡村、鐵牛灣村、東禪寺村、響灘子村、呂河壩村、趙家村、節龍廟村、彌陀寺村、五根柏村、南山寺村、紅土地村、觀音井村、紅花灣村、酒店埡村、雙埝塘村、許家溝村
良安鎮
84.9平方公里
良安社區、常新村、東風村、周家灣村、楊台村、田家壩村、五通廟村、貓兒溝村、肖家灣村、余家溝村、小劉庵村、姚家坡村、燕窩村、柳樹龍村、黃連咀村、伍家溝村、龍形溝村、天星村、靳家溝村、吊棺咀村、老屋溝村、蓮花村、趙家溝村、小溝村、石板河村、雙河村、獅子村、油坊村、寶森堂村、老佛堂村、柏山溝村、安源橋村、五龍村、高橋溝村、河溝村、青龍灣村、水碾村、紅沙村、九里浸村
金順鎮
59.1平方公里
玉皇寨村、磬子山村、胡家溝村、海鷹村、魁山村、長塘村、玉河溝村、觀頂廟村、桐木溝村、雙龍橋村、龜形溝村、周家祠村、石包村、管家溝村、仁義寨村、水竹山村、郝家溝村、金家溝村、半邊溝村、蟠龍寺村、公寺鎮村、鳳形溝村、柏樹溝村、道子灣村、金石坎村、通行橋村
中和場鎮
44.9平方公里
魏家壩村、黃龍灣村、白鶴村、人民村、三合村、太平村、石缸灣村、獅子橋村、紅星村、高石梯村、兩河村、中和村、賣柴埡村、黃嶺村、高山村、江家灣村、老河村、印盒村
勞動鎮
60.5平方公里
石寶村、百花村、廟山村、舊居村、牛角溝村、七門村、潮水村、公民村、送家溝村、石家坳村、雙龍村、民主村、禮賢祠村、光輝村、寺躍灣村、老觀音村、先鋒村、四杈柏村、回龍庵村、雙祠堂村、遠朝門村、鄧家祠村、五里沖村、法禮村、埡口村、天宮村、福樂村、崇古村、慶豐村、陶家村、向家寨村
中天鎮
54.42平方公里
中天社區、聯合村、天燈村、楊柳村、靈泉村、普照村、金橋村、井市村、青崗村、葉家村、萬安村、玉河村、團燈壩村、花紅灣村、大樓灣村、長板坡村、牆院子村、寶蓋寺村、一碗水村、金鐘村、青山村、劉寺村、慶元村、新進村、泰岳村、茅溝村
佛星鎮
67平方公里
菩薩灣村、和平村、四方村、保境村、睦鄰村、永興村、長樂村、佛星村、同協村、天仙村、龍口村、觀音岩村、石洞橋村、合口村、飛鳳山村、南山村、玉皇廟村、玉金村、店子灣村、大石包村、山尖山村、馬桑坡村、龍王村、吳氏祠村、蔡家廟村、三元橋村、銀山寺村
蟠龍鎮
41平方公里
黑堰塘村、灣塘河村、星子溝村、晏家溝村、大明寺村、清泉村、香房村、鑼聲溝村、石匣寺村、秦蔡溝村、高山寨村、廟宇庵村、三朝門村、落成橋村
東山鎮
52.1平方公里
東山社區、朝陽觀村、義學村、方廣村、三元廟村、鳳凰村、同心村、高隆廟村、東樂村、踏水村、玉皇村、保全寨村、大茅坪村、白塔村、高山廟村、雲台村賽老村、紹興村
通旅鎮
45.8平方公里
道士觀村、七盤寺村、復興廟村、泗洞橋村、紅紫廠村、玉皇觀村、樂陽橋村、高廟村、新橋村、九龍寨村、龍王堂村、明月寺村、龍橋村、紫金山村、花書房村、鮑家溝村、倒座廟村
高寺鎮
59.48平方公里
二郎村、老街村、石堰村、涼水村、石佛溝村、杜家村、破河村、來龍村、吳家溝村、紅岩村、清水村、梨子灣村、雀飛村、崇義村、新建村、白楊村、聚賢村、快樂村、滑石村、燕子村、佛岩村、付家村、簡樂橋村、古井廟村、福新村、楊氏祠村、小河村、萬壽村、永樂村、響水村、翹腳村
龍溪鄉
35.2平方公里
花祠堂村、五墩橋村、龔家溝村、靈泉廟村、長生村、龍王廟村、祠善村、西禪村、金山村、水口寺村、何家壩村
全勝鄉
21.5平方公里
大石岩村、卷子壩村、宣家溝村、羅家溝村、麻柳溝村、落羊灣村、八塊田村、三台山村、新祠堂村、祖師廟村
孔雀鄉
43.8平方公里
精忠廟村、孔雀鋪村、馬家井村、班竹院村、長景寺村、二龍橋村、孔雀寺村、馬鞍山村、天遠橋村、廣鹽村、金地村、團田村、瑟琶村、龍鳳村、紅岩洞村、八角廟村
龍門鄉
45.1平方公里
金馬寺村、黑龍洞村、塘堰井村、田壩寺村、白廟寺村、三道拐村、金鼓村、白鶴橋村、漁龍橋村、報國寺村、煙火店村、棕樹村、江家溝村、聖燈村、農科村、斷石崗村、青山溝村、龍王廟村、黃林樹村、陽載寺村、歐家祠村、石朝門村
雙河場鄉
52平方公里
東嶽村、冷家壩村、烏木廳村、兩河口村、回龍寺村、水口廟村、海慧寺村、瓦灰寺村、雷缽廟村、石店子村、騎龍廟村、西嶽村、殷家廟村、新廟子村、古柏樹村、燃燈村、新禪寺村
放生鄉
46.1平方公里
團福村、應龍村、新廟村、寶鼎村、北門村、龔家灣村、金龍村、太平寨村、名井村、清溪村、星橋村、大龍溝村、青海寺村、八洞橋村、李木橋村、座牛堂村、甘家店村、黃泥店村
盛池鄉
46.8平方公里
鄧家龍村、百擔丘村、大溝村、張家坳村、爛泥河村、金頂寺村、古佛村、文庵村、盛泉村、大橋村、天寶寨村、伍家祠村、龍興庵村、三碑埡村、橫溝村、和尚橋村、短溝村、天平村、三橋村、埝田溝村、向樂村
涼水鄉
35平方公里
模範村、灶王廟村、丁家咀村、桂花村、三河咀村、金光村、中保全村、山王廟村、萬氏祠村、下油坊村、天鵝村、萬家溝村、鼓樓村、三九村、三清廟村、孝義村、九洞寺村、全家廟村、九龍寺村、謝家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樂至縣地處沱江涪江分水嶺上,位於川中盆地腹心,位於北緯30°0′2″—30°30′4″、東經104°45′2″—105°15′2″之間。東鄰遂寧市安居區,南連安岳縣雁江區,西界成都市簡陽市,北接成都市金堂縣、德陽市中江縣、遂寧市大英縣。東西距42.5千米,南北長56.1千米,幅員面積14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樂至縣地處四川巨型沉降盆地腹心,地勢西北略高於東南,中部沱、涪二江分水線縱貫南北,略有凸起。全境相對高度270米,平均海拔446.6米,最高點在西北良安鎮桐子坡,海拔596.3米,最低點在東部蟠龍鎮小園壩子,海拔297.0米。大佛、全勝、中和場等鄉鎮一線及以北地區一般海拔450—590米,比高100—190米。由蓬萊鎮組中段岩層構造成脊狀深丘。丘脊延伸較遠,斜坡上的砂岩較多成陡坎,坡角25—40度。再向南的涼水、勞動、寶林等鄉鎮一線區域一般海拔400—500米,比高50—100米,由蓬萊鎮組中下段岩層組成塔狀中丘。丘間谷地較寬緩,間有小塊平壩。回瀾、東山、石佛等東南一帶,由蓬萊鎮組下段岩層構成平緩中丘。本區域逆向坡砂岩多呈陡坎,順向坡則平緩,坡角5—10度。南部通旅、佛星、中天部份地帶,由遂寧組泥岩和蓬萊鎮組下段砂岩組成寬緩淺丘,一般海拔400—450米,比高20—40米。
樂至縣地系砂岩、泥岩互雜的侏羅系地層。泥岩較砂岩易風化碎裂,經風化剝蝕,夷為平緩丘崗坡地,一坡一坎,每個山丘均呈多級台地。砂岩經長期剝蝕,形成溝谷縱橫,漕地棋布,圓緩丘、桌狀丘、塔頂丘、平台、窪地、寬谷、窄谷相間的複合型地貌景觀。全境3350多個山丘連綿屹立於400餘盤繞的溝谷,具有“山中有盤,盤中有山”的地貌特徵。根據溝谷對地表割的深度,將縣地劃分為深丘、中丘、淺丘、山間、窪地、平台等五個類型區。

水文

樂至縣境地處涪、沱兩江分水嶺,是四川盆地降水、徑流低值區。兩江分水線自北向南,縱貫縣境,形成東西兩大樹枝狀水系。東部涪江流域面積541.32平方公里,占樂至縣面積38%,徑流中江、大英、安居、安岳等縣(區),從郪江河、安居河匯入涪江;西部沱江流域面積883.2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2%,徑流金堂、簡陽、雁江、安岳等縣(市、區),從陽化河、蒙溪河匯入沱江。縣為川中著名的河源地,樂至縣大小河流20條,總長312公里,均源出縣境,流向縣外。涪江水系含蟠龍河、灣灘河、倒流河、龍溪河、象龍河、永豐河等主要河流。

氣候

樂至縣地處中緯度季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乾燥、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日均氣溫16.7攝氏度,年均日照1330小時。年均降水量900毫米,但分布不均,夏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數,易冬乾、春旱。
樂至縣城風光樂至縣城風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樂至縣礦產資源有鹽滷、天然氣、煤、石膏、石料、頁岩、粘土。鹽滷、石料、頁岩、粘土最豐,歷史上曾有年產花鹽14萬公斤的記錄。

生物資源

樂至縣動物分15類73目214科876種,被利用300餘種,養殖並為樂至樂至縣人創造財富的40餘種。植物分142科279屬382種,其中林木類135種,竹類15種,花類71種,藥類102種,草類59種。樂至樂至縣人利用種植281種,尤以糧、、油、、桑利用率最高。林木類利用率亦高,20年造林15.36萬畝,2005年有林地60.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150萬立方米,是1985年19萬立方米的7.89倍,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15.9%上升到32.8%。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樂至縣共有320654戶,戶籍人口83.7602萬人,常住人口51.52萬人。樂至縣人口出生率9.17‰,人口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長率0.96‰。其中:農業戶口689723人,非農業戶口147879人。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3.87萬人,女性39.8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889人,同比減少7.3%。

民族

截至2015年,樂至縣人口由33個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63%,少數民族32個,1726戶,人口3170人(流動人口325人),以彝族、苗族、藏族傣族為主,分布在25個鄉鎮505個村(社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無世居少數民族,主要是隨父輩、婚遷、投親靠友、招工招乾等定居縣域。女性少數民族占樂至縣少數民族人口的95.1%,男性少數民族占樂至縣少數民族人口的4.9%。
樂至縣城新區遠眺樂至縣城新區遠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5年,樂至縣地方生產總值(gdp)實現17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比2014年,下同)增長8.9%,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2.0、1.0個和0.1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78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0.27億元,增長9.9%,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79.6萬元,增長9.5%,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81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7.0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8.1%、62.3%、29.6%,分別拉動gdp增長0.7、5.6、2.6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52.2%,拉動gdp增長4.96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34607元,比上年增長9.6%。
樂至縣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23.6:51.3:25.1調整為22.9:50.7:26.4,第一產業占比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上升1.3個百分點,增幅較去年上升0.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第一產業

樂至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產值在各年度農業總產值中占據主導地位。
2015年,樂至縣實現糧食總產36.18萬噸、增長0.8%。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蠶桑、畜牧、蔬菜、林果四大主導產業支撐能力增強,培育蠶桑重點鄉鎮、重點村、重點大戶取得新進展,新增出欄樂至黑山羊8萬隻,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核桃、紅椿、青花椒等林果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檸檬、圓黃梨、蜜柚、葡萄等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到5萬畝,農業產業化、農民組織化、基地標準化水平持續提高。

第二產業

2015年,樂至縣實現規模企業產值331億元,同比增長11.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9.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超省1.9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固投84.6億元,同比增長21.7%;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速、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連續10年居全市前列。全年工業總產值331.15億元。

第三產業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樂至縣域第三產業有交通郵電、商品批發零售、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教衛文體公益事業、公共管理等產業。
2015年,樂至縣服務業完成增加值46.99億元,增長10.5%;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同比增長24.2%;服務業實現稅收收入6.38億元,占樂至縣稅收比重提高到85.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1.2億元,同比增長13.1%;樂至縣實現旅遊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9.2%;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3.17億元,同比增長3.9%。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93.04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94.69億元。樂至縣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為22.9:50.7:26.4。

交通運輸

樂至縣有318國道319國道、省道106線交匯貫穿境內,成安渝高速公路建成後,樂至距成都77公里、重慶174公里,將全面融入成都、重慶1小時經濟圈。已建成的遂資眉高速公路連通了成樂、成南、成自瀘、成渝、內遂、樂雅、渝遂、成安渝8條高速公路。
成安渝遂資眉童家互通立交成安渝遂資眉童家互通立交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樂至縣有學校233所。其中:完全國小60所,完全中學8所,初級中學2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學前教育幼稚園126所(公辦幼稚園5所,民辦幼稚園12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中學校3所(公辦職業高中學校2所,民辦職業高中學校1所)。樂至縣共有在校學生80069人(含隨班就讀殘疾兒童362人)。其中:小學生35816人,國中學生15334人,高中學生9374人,在園幼兒14160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80人,職業高中學生5305人。樂至縣學校現有教職工8078人,包括:離休教師1人,退休教職工3164人,在職教職工4913人。在職教職工中專任教師4546人、管理人員263人、工勤人員104人。2015年共投入教育經費65871.3萬元,其中:改善辦學條件6591.4萬元,包括城域網建設支出1102萬元、教學設備購置1924.4萬元、校舍維修改造支出3335萬元和基本建設支出230萬元。

科技事業

2015年,樂至縣申報市級以科技計畫項目15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7項。爭取項目資金300餘萬元,其中四川省某投資公司申報的“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白酒質量安全追溯關鍵技術套用研究與示範”項目獲省科技廳250萬元資金支持,填補了樂至縣工業企業無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大額度資金支持的歷史空白。指導2家企業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成功開展樂至縣2012-2014年科技進步獎的評審工作,對7個獲獎單位34名獲獎個人發放了獎牌、證書和獎金。組織開展市級科技成果鑑定2項,推薦市級科學技術獎2項。樂至縣累計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8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戶。樂至縣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80.3億元,申請專利123件,其中發明專利19件。全年開展科普專題報導4次,科普講座14次,發放科普資料15餘萬份,舉辦各類科技培訓131場次,培訓6700餘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末,樂至縣有醫療衛生機構892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8個、衛生院25所(含中心衛生院8所、鄉鎮衛生院1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村衛生室752所,其他醫療機構75所。達到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所,一級甲等綜合性醫院5所,一級甲等保健院1所。樂至縣公立醫療機構共有在職職工1547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478人,公立醫療機構編制病床2236張,開放床位1967張。樂至縣有執業醫師528人,執業助理醫師110人,執業護士619人。

文化事業

2015年,樂至縣文藝演出1000場(次),評選“書香之家”16家,新建15個閱報欄(屏)、25個電子圖書室(綠色公益網咖)、32個文化院壩、11個文體廣場、18個新農村聚居點小廣場。為樂至縣31個社區書屋補充配置圖書總計6200冊,為通旅鎮社區書屋配置圖書、書桌等價值4.8萬元。為樂至縣25個農家書屋交換站配置圖書12.5餘萬冊。書架400個,空調25台等設施設備,總價值122.5萬元。

現任領導

樂至縣委委員、常委、書記:文勇。

風景名勝

樂至縣旅遊景點有:陳毅故里、報國寺、蟠龍湖等。
主要景點
陳毅故里景區位於勞動鎮,距縣城15公里,核心景區面積40餘公頃,有景點40餘處。其中,陳毅故居始建於清代乾隆初年,為木質穿榫結構的三重室四合院,院落總面積1026平方米,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大小房屋36間。
陳毅故里
報國寺位於龍門鄉,距離縣城18公里,始建於隋開皇二年(589年),距今1400餘年。供奉佛像100餘尊,於1984年正式開放。
川中名剎報國寺
蟠龍湖位於國道318線南側,與遂寧、安岳接壤,距離樂至縣城37公里,是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地,包括湖區和古鎮兩部分。
樂至縣蟠龍湖

城市榮譽

2017年9月,樂至縣獲“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稱號,並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最高獎項“長安杯”。
2017年12月14日,樂至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