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地形學
- 外文名:morphotectonics
- 別名:構造地貌學
- 提出者:W·M·戴維斯
- 提出年代:19世紀80年代
- 歸屬:地貌學分支
構造地形學也稱構造地貌學,是研究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關係的學科,是地貌學的重要分支。20世紀50年代中期,A·L·韋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說的復活,以及60年代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全球性地形的...
地貌學方法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態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規律的方法群;主要包括構造地貌學方法、動力地貌學方法、氣候地貌學方法和實驗地貌學方法等。其研究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態及其形成動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態的發生和發育規律以及組成地貌的沉積...
地形學也不例外,它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更加豐富和日益完善,分支學科主要有氣候地貌學、構造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模擬地貌學、岩石地貌學、沉積地貌學、套用地貌學、災害地貌學、軍事地貌學、遙感地貌學、地貌年代學和地貌製圖學等。文學...
構造地形學 此外,學者亦多就地殼構造與地形發育關係,加以探討,乃建立構造地形學(structural geomorphology)。構造地形學也稱構造地貌學,是研究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關係的學科,是地形學的重要分支。20世紀50年代中期,A·L·韋格納於1912...
構造地貌學包括靜態構造地貌和活動構造地貌兩大類,其中靜態構造地貌包括褶曲構造地貌、斷裂構造地貌、熔岩構造地貌等,活動構造地貌包括褶曲活動、斷裂活動產生的各種次生地貌形態。根據地貌形態、物質成分和地貌過程的差異,還可以劃分岩溶地貌...
研究各種地形營力,特別是外營力在地形塑造中的作用的學科。可分為與太陽能及氣候有關的外營力動力地形學和與地殼運動及地球物理作用有聯繫的內營力動力地形學,並可進一步細分,如構造地形學、河流動力地形學、海岸動力地形學、風沙動力地形...
2022年6月,中國科學家套用GIS平台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其中發現有線性構造。線性構造由霍布斯(W H Hobbs,1944年)提出,泛指航空照片和衛星照片上呈現的線形影像。但長期以來,地質學家們對這種影像特徵的地質...
本書對各種類型地貌總的特徵和種種變異都能從構造、氣候、人類活動和岩性等諸多方面進行評述和解釋,使教材體系更加嚴謹。構造地貌部分,立足於動態分析,具有一定深度。對於國內外地貌學的經典的和現代的理論,以及各種典型地貌實例,採用...
河流地形學是研究河流地形發生和發展過程,揭示流域泥沙運動規律和地質、自然地理條件(如氣候變化、地殼運動、地質構造和人類活動)對地形發育影響的科學,是地形學的分支。既研究流域的侵蝕,又分析河流的沉積;既分析地形發育的現代動力過程...
海岸地形學也稱海岸地貌學是研究各種海岸的特點、成因、發展規律與開發利用的科學。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對海岸發生廣泛的興趣,專門性的研究是從18世紀末開始的。簡介 海岸地形學是地形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不同類型海岸形成、發生和發展及其演變...
morphotectonics,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構造地貌學,構造地貌特徵;地貌構造分析”。短語搭配 global morphotectonics 全球地貌構造 Morphotectonics of western Sichuan-Yunnan 川滇西部上新世以來構造地貌斷裂控制的盆地發育...
地貌學 是研究地表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的學科。又稱地形學,是地質學與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地球物理學 是研究各種地球物理場和地球的物理性質、結構、形態及其中發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學科,是地質學與物理學之間的...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係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
地質學 地質學基本上可分為物理地質學(physicalgeology)、歷史地質學(historicalgeology)及套用地質學(appliedgeology)三大部門。套用地質學系地質學各個不同學科(例如: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層學、構造學、地形學、...
我國地貌學開創者之一 他在初期著作中就重視地貌的研究,如《北京西山地質志》就專列地文一章,他以構造地質學、岩石學為基礎,從事地貌學的研究。1925年與謝家榮合著發表了《揚子江流域巫山以下地質構造與地文史》。該文以地質構造為...
構造地貌 我國新構造運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構造地貌學的理論、方法、套用與動向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0f a geomorphological GIS:a case study in the Ordos region of China 中國的基本構造地貌單元 二、各 論 關於張伯生先生“...
1939年,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把這種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地貌稱為“丹霞地形”,並把這種地形作為判斷丹霞地層的標誌。自陳國達首次提出“丹霞地形”這一地貌名詞以來,學者們多關注其岩石特徵、地質構造、地貌形態等方面的研究,長期沒有討論起...
該理論曾經是地貌學的一項重要的基本理論,影響長達數年,對20世紀初期地貌學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W·M·戴維斯,1850年2月12日—1934年2月5日)是美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地貌學家...
這些地質現象的存在是強大構造力量的證明,而這些構造力量創造出了多種多樣的地形。目錄 簡表 致謝 序言 簡介 1大陸的產生 陸殼的形成 大陸地殼/大陸地盾/穩定克拉通外來地體/大陸裂谷 2構造作用 地球外形的形成 全球構造/地球的建設者...
[14] 中國構造地貌學回顧與展望,西北地震學報,2006,28(3):280-283 [15]天山北麓褶皺丘陵的特徵與演化,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311-314 [16] 地貌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4):86-88 [17]...
1954年初,普通地質教研室分配陳華慧參加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教學組,和杜恆儉老師一起輔助袁復禮先生開設《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課程。這門課是建校後學習前蘇聯教學計畫中的一門新課。1956-1958年,她爭取到去北京大學地質系向前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