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地理學體系內,交通運輸地理學是作為經濟地理學的一個分支發展起來的,正在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濟地理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組織,核心問題是生產力的地域組合;它為國家,區域,城鎮和工業區的生產力布局提供理論和規劃依據.生產力地域組合包括區內濟結構和區際經濟聯繫兩個方面,二者的實現都離不開交通運輸這個環節.所以,交通運輸的地理研究,歷來是經濟地理學必不可少的內容.除了獨立的交通運輸地理研究外,在理論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地理的著述中,也含有大量交通運輸地理學的素材和論述.
發展概況
19世紀末,拉采爾和赫特納等地理學家已認識到,交通運輸對於形成景觀特徵和促進地理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0世紀初期,法國地理學家維達爾·白蘭士和 白呂納在地理研究中,則已開始注意有形的貨物和人的移動。但這期間未形成交通運輸地理學。
1946年法國地理學家卡波·雷伊發表《大陸交通地理學》,這成為西方交通運輸地理的權威性專著。從50年代開始,交通運輸地理受到重視,逐漸形成為地理學中一個分支學科。
歐美學者最初著重於港口和航空地理研究、城市與市郊交通系統、交通運輸和市場區位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英國地理學家摩根1952年出版的《港口與港灣》結合地理條件進行論述,很有特色 。70年代以後,美國學者採用數量方法進行研究的著作顯著增多,其中總結性的著作如推弗和戈蒂埃的《交通運輸地理》等。
在中國,這門學科是50年代中期由蘇聯引入的,隨後得到了很大發展。特別是70年代中期以來,在綜合運輸、選線設計、運輸區劃、城市對外
交通樞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研究內容
作為研究交通運輸活動空間組織的學科,交通運輸地理可分為理論交通運輸地理、部門交通運輸地理、
區域交通運輸地理、城市交通運輸地理四個部分。
理論交通運輸地理
理論交通運輸地理主要研究 交通運輸網的構成及其各種交通方式的地位,交通運輸在生產布局中的作用,運輸聯繫和客、貨流分布及其演變趨勢,合理運輸與貨流規劃的理論和方法,交通運輸布局的經濟效益計算和地域系統評述,交通網路和站場布局的類型和模式,交通運輸區劃的原理和方法。
部門交通運輸地理
部門交通運輸地理分別研究鐵路、水運、公路、管道、航空等運輸方式的經濟技術特點,及地域的適應性。
區域交通運輸地理
區域交通運輸地理分別從國際、國家、國內經濟行政區,或按河川流域、地形單元進行交通網路和客、貨流的分析,通過對區域交通運輸情況的描述,揭示區內經濟結構的空間聯繫和區際物質聯繫的內在規律。
城市交通運輸地理
城市交通運輸地理主要研究和預測城鎮內部道路交通網和客、貨流與交通流的形成變化規律,城市對外交通線和站、港空間布局,以及綜合交通系統。
研究目的
交通運輸地理學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尋求自然條件有利、技術措施先進、經濟社會效益最大的交通運輸地域組合方案,使交通網的布局合理化,減少生產過程在流通中的延續耗費,節約居民用於交通的支出,從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它的基本任務是參與有關生產布局的工作,如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以及廠址選擇等,解決有關交通運輸的地理問題、交通網和客貨流的調查和規劃、運輸區劃、交通運輸布局的條件分析和經濟論證。
研究特點
同其它地理學科一樣,交通運輸地理學是地域性科學.其地域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把交通運輸現象,作為生產過程,特別是生產力地域組合中的一個環節來考慮,因而,特別注意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以及其反饋作用;(2)大量採用空間地域的分析方法,如交通運輸地域類型,區域交通運輸結構,交通運輸區劃,交通點,線的區位,交通網路分析,交通運輸系統模擬等;(3)按照國家和區域(行政區,經濟區,吸引範圍等)來對一定地域內的交通運輸情況進行描述和預測.
交通運輸地理學具有地域性的特徵,因此在研究中要把交通運輸現象作為生產力地域組合中的一個環節來考慮,特別注意地理環境同它的相互作用;大量採用空間地域的分析方法,如分析交通運輸的地域差異、區域網型和運量結構、交通運輸區劃、交通點和線的區位,以及交通網路分析、交通運輸系統模擬等;按照國家和區域(經濟行政區、吸引範圍、流域等)對交通運輸分布現狀、發展趨向進行評述和預測。
交通運輸地理學綜合分析交通運輸的自然、技術、經濟條件及其結合,研究各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統一交通網的內在結構、空間布局和時間次序,揭示其內在機制並預測其未來趨勢。
研究中利用一系列具體經濟指標,運量、運距、周轉量、運輸能力、成本、運價、投資、利潤等,以及科學管理和計畫方法。在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方面,同現代數學聯繫日益密切。除大量套用分析數學線性規劃、數理統計等數學方法外,還引入了網路分析動態規劃、掉隊論、模糊數學和投入-產出模式等方法。
與相鄰學科的關係
自然地理學和
經濟地理學是交通運輸地理學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同時,交通運輸地理學擴充了這兩個學科的內容。運輸經濟學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技術和設計學科如鐵道建築、港口工程、公路設計、城市道路交通等,則有助於交通運輸地理學的深入研究。近年來發展的綜合運輸學科,從技術經濟角度研究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與交通運輸地理共同為統一運輸網的巨觀布局提供科學依據,但前者側重於設備、經濟、綜合利用和比較計算,而後者更注意地域結構的分析。在一些國家出現的交通工程學,研究交通流與行車設施以及周圍環境的關係,成為交通運輸地理通向實際套用的又一橋樑。
交通運輸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交通運輸地域組織的規律。其核心是研究交通網(包括線網、樞紐和港站)的結構、類型、地域組合及其演變規律;同地區間的運輸經濟聯繫、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分布有緊密聯繫的客、貨流的產生與變化規律;交通運輸在地域生產力綜合體形成與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按研究對象的內容,分為交通網地理、客貨流地理,以及作為整個學科理論、方法基礎的理論交通地理;按研究對象的類別,分為部門交通運輸地理、區域交通運輸地理和城市交通運輸地理等。該學科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與綜合性,特別注意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經濟地理壞境、社會文化環境)與交通運輸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大量採用區域對比、系統分析與空間區劃等方法,並十分重視交通運輸網路系統各組成部分的綜合研究,以及影響其形成因素(自然、技術、經濟等因素)的綜合分析。交通運輸地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根據有關生產力布局方面的要求,進行客貨流和交通網的調查與規劃;各種運輸區劃;交通運輸布局的條件評價和經濟論證;解決交通運輸發展中的各種經濟地理問題;以及參與國土規劃、經濟區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工業布局和其他生產力布局等任務中有關交通運輸問題的研究工作。其目的在於促使交通運輸地域組合的合理化,從而取得最佳的社會經濟效果。
交通運輸地理學的出現較晚,30、40年代起才有人對其進行專門研究,較有影響的學者和代表性的著作有蘇聯哈恰圖洛夫(T.S.Khachaturov)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運輸配置》,法國肖帕—雷伊(R.Capot-Rey)的《大陸交通地理學》等。至50年代後,隨著地理學的不斷分化和大量實踐工作的積累與總結,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和著作日漸增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德國赫特納(A.Hettner)的《運輸地理學》、蘇聯尼科利斯基(H.V.Nikol’sky)的《蘇聯運輸地理》、蘇聯哈努科夫(E.D.Khanukov)的《運輸與生產配置》、英國摩爾根(F.W.Morgan)的《港口與港灣》、美國推夫(E.J.Taaffe)和高悉爾(H.L.Gauthier)的《交通運輸地理》以及美國勞威(T.C.Lewe)和摩里亞達斯(S.Moryadas)的《移動的地理學》等。自此,交通運輸地理學才逐漸形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中國對運輸地理學的研究始於50年代中期,30多年來,在聯合運輸與合理運輸,交通線路選擇與規劃、運輸經濟聯繫、公路自然區劃與能源產銷區劃、港口與城市交通,以及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運輸地理學問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