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學方法

地貌學方法

地貌學方法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態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規律的方法群;主要包括構造地貌學方法、動力地貌學方法、氣候地貌學方法和實驗地貌學方法等。其研究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態及其形成動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態的發生和發育規律以及組成地貌的沉積物,亦稱“地形學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貌學方法
  • 別名:地形學方法
構造地貌學方法研究構造運動、地質構造與地貌形態之間的關係,可從構造角度來解釋地貌形態、亦可根據地貌形態來分析構造活動的內動力機制及新構造運動的性質和幅度;動力地貌學方法以野外觀察和形態描述、定位觀察、模擬試驗、數理計量、遙感遙測等方法為基礎,主要研究外動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等;氣候地貌學方法是研究受氣候控制的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過程的方法,在不同氣候區,不但主導外動力不同,而且外動力的強度和外動力的組合也有差異 ,因而形成不同的氣候地貌類型組合或氣候地貌綜合體;實驗地貌學方法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模擬地貌形成過程或在典型地貌區建立定位、半定位實驗站的方法,目的是揭示任何地貌形態的發生、發展和不同因素對地貌形成的影響以及套用數學方法表示地貌發育規律的可能性。這些方法對於礦產的普查和勘探、工程建設、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地形測量、地質調查、區域規劃和國防建設等均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目前正積極引進諸如物理探測、遙感、年代測定(14C、鈾系法等)、微體古生物及孢子花粉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並逐漸從以往的定性描述轉入數理分析和定量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