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塊,地質學名詞,指的是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的地質塊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地塊
- 所屬學科:地質學
構造地塊,地質學名詞,指的是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的地質塊體。
構造地塊,地質學名詞,指的是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的地質塊體。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的地質塊體。其特點為:①由結晶岩石組成;②沒有或很少沉積蓋層;③在地史發展上表現較長期隆起,因此它四周沉積往往向中...
峽谷藉助河流的向源侵蝕進入以斷層崖為邊緣的上升盤地塊-高原或山嶽和丘陵的邊緣或階梯狀地形的陡坎。這時斷層崖被一些順向河的峽谷分割成為一系列的三角面或梯形面。斷層崖形成後,在構造運動長期穩定的場合下,河流侵蝕作用和其它風化、...
在中國西部地區,印支運動之後,羌塘地塊之南形成新特提斯廣海。羌塘地塊與岡底斯地塊之間的海域可能範圍不廣,於侏羅紀末、白堊紀初封閉,屬於燕山構造階段;岡底斯地塊與喜馬拉雅地塊之間的海域範圍更大,於白堊紀末、第三紀初封閉,屬於...
古老的斷層構造區,原來斷層上升盤地塊可能由於軟岩出露而反被蝕低,在沿斷層線上形成與原始斷層崖朝向相反的陡崖,稱為斷層線崖。②研究明顯反映動態構造的地形,即動態構造地形。現代構造地形研究已不限於單純地描述一個地區的地形和...
親西伯利亞構造域是中元古代中國四個構造域之一,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的合稱)中國五個構造域之一,因為屬於這個構造域的各地塊的構造運動、古生物和古地磁等特徵在這兩個時期與西伯利亞板塊相似而得名。簡介 親西伯利亞構造域...
《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及其基本特徵》是由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崔盛芹、王建平、吳珍漢、陳洪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及其基本特徵”是地礦部“八五”...
地塊(land mass)是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屬於一定構造體系的地質塊體。它的存在常由地殼物質組成或地殼結構構造的均一性,以及具有明確的界線反映出來。術語介紹 地塊其規模大小、影響深度、結構形態、活動...
《測地塊的構造》是依託華中師範大學,由毛經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對測地塊的構造進行了三方面研究;一、構造方法;(1)在提出了用BIBD構造的一般方法後又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可容許”條件,又進一步套用到用拉丁方案...
不同模、不同性質的邊界斷層,即應山—文濟深斷裂為晉寧 運動楊子地塊聚帶,襄文斷裂是加里東—印支期內陸海槽的閉合線;②湘黔—江南深楊子地塊南部邊界南緣普啟蒙發育滑脫逆沖構造。
在巨大殼塊和構造帶內部都還有次一級、再次一級的構造帶,把它們次分、再次分為一級套一級的地塊,構成大塊套小塊,互相鑲嵌的圖案。1965年,他進一步提出地殼波浪運動,以揭示鑲嵌構造有一定規律可循,其空間展布和運動變化均與之有...
《雲開地塊構造演化及片麻狀花崗質岩石的剪下深熔成因》是由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廣東省佛山地質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彭少梅、符力奮、周國強、胡聯浩、伍廣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項...
同一個地殼波浪系統的同級相鄰構造帶(或結構面)之間具有等間距性。不同方向的地殼波浪交織成網,規定著鑲嵌在網目中的地塊的形狀及排列方式。地殼的這種構造格局稱為波浪狀鑲嵌構造。例如,地殼上最大的環太(平洋)構造帶和地中(海...
親揚子構造域是中元古代中國四個構造域之一,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的合稱)中國五個構造域之一,因為屬於這個構造域的各板塊或地塊的構造運動、古生物和古地磁等特徵在這一時期與其中最大的揚子板塊相似而得名。簡介 親揚子...
按不同需要,此圖的內容也不盡相同:①表示不同性質構造要素、不同活動程度構造地塊和各種類型構造體系,即反映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有關的內容;②除此還反映各種地質作用(如沉積建造、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及成礦作用的產物)和各種地質...
項目圍繞華北地區主要活動構造帶,開展了活動斷裂、新生代地層、構造地貌和古地震、構造編圖等方面工作,將華北地塊新生代構造格架劃分為青藏高原東北緣、鄂爾多斯周緣和華北盆地等3 大活動構造發育區;建立了銀川盆地-寧南盆地區和三門峽盆地...
2.通過對全區地殼運動的研究,進一步查明呂梁運動包括兩個構造幕(2200Ma)、青龍河幕(1850Ma)。提出冀東早元古代為克拉通地塊邊帶。首次查明該區印支期可劃分為早、晚兩期,即240-230Ma、230-個構造幕,以第Ⅰ幕為主造山幕,它...
本課題提出古生代碰撞造山、中生代陸內造山、新生代重造山的區域構造發展模式及構造運動序列新概念,客觀地劃分了區域構造區帶,系統分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和構造-成礦關係。提出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新方案,區分出不同構造塊體和區域...
《華北地塊岩石圈構造演化與鎂鐵-超鎂鐵雜岩及礦化特徵》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白文吉、周美付、胡旭峰、柴耀楚、鄭新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論述了盆-山運動的、概念盆-山構造...
帶間地塊及帶緣地塊等;又如古老基底型地塊、構造地塊(如山字型構造的砥柱、馬蹄型盾地)等。研究相對穩定地塊的形狀、發展歷史、介質、結構特徵和現今活動性,對工程建設地區穩定性評價和工程選址及地震防護等具有重要意義。
大型盆地幾乎都是構造盆地,盆地的底部多為穩定地塊,周圍多為褶皺帶或褶皺斷塊山(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此外還有斷陷盆地、拗陷盆地和向斜盆地。拗陷盆地是地殼局部拗曲沉降形成的盆地,盆地外形比較寬淺(如江漢平原盆地、內蒙古...
這些構造活動,在中國稱為祁連運動,或者借用歐美地區的術語,稱為加里東運動。西域板塊獨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僅在泥盆紀時保持了一定的孤立狀態。到早石炭世至早二疊紀末期,它即和親西伯利亞構造域各地塊及中朝板塊一起與勞亞板塊發生碰撞...
指出:“西伯利亞地台和它的古冠(前寒武紀)的向南推進,於華力西時代在蒙古地槽內產生大蒙古弧;與此同時,一方面由於塔里木地塊和中朝地塊之相互作用,另方面由於這兩個地塊與中亞地槽之相互作用,而產生了中亞褶皺,因而出現了古亞洲大陸...
此外,探討了班公湖-怒江縫合帶蛇綠岩及拉薩地塊古老基底的時代、性質及構造演化過程。 經過3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以下幾個方面的進展,1、獲得輝長岩和斜長花崗岩鋯石 U-Pb年齡在437-501 Ma之間,確立了岡瑪錯西蛇綠岩為古特提...
進一步認識華南與當時鄰近地塊的構造演化關係;結合該地塊部分門類生物古地理研究和岩相古地理-沉積源區分析,正確認識華南地塊在南華紀-早古生代的古構造地理變化過程,構建華南地塊南華紀至早古生代動態的構造古地理重建,項目對全面認識華南...
中朝構造域是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的合稱)中國五個構造域之一,這一構造域只含有中朝板塊,故名。在中元古代初期,西域構造域各地塊和中朝板塊共同組成了親中朝構造域,是中元古代中國四個構造域之一,但西域構造域一些地塊(...
”的動向和趨勢,提出了板塊構造單元劃分的標誌,探索了我國華北、揚子和塔里木陸塊區變質基底的大地構造相、分區和主要地質特徵。將造山系中的地層分為洋盆形成前的“地塊地層系統”、“同洋盆演化地層系統”和洋盆閉合後的“上疊盆地...
斷裂構造一般以正斷層為主,還常常形成階狀斷層、地塹、地壘等構造由於地台一般屬於剛性地塊,斷裂構造比較發育。(3) 微弱的岩漿活動: 在典型的地台區蓋層中,火成岩比較少見,或以小型侵人和裂隙噴發為主。如形成岩株、岩盤、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