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動構造帶關鍵地段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主要活動構造帶關鍵地段區域地質專項調查》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胡健民、施煒、傅建利、杜建軍、李三忠、朱光、陳虹、林愛明、張珂、黎敦朋、李振宏、楊勇、公王斌、劉源、梁霞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要活動構造帶關鍵地段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胡健民、施煒、傅建利、杜建軍、李三忠、朱光、陳虹、林愛明、張珂、黎敦朋、李振宏、楊勇、公王斌、劉源、梁霞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10172
成果名稱
主要活動構造帶關鍵地段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胡健民、施煒、傅建利、杜建軍、李三忠、朱光、陳虹、林愛明、張珂、黎敦朋、李振宏、楊勇、公王斌、劉源、梁霞
研究起始日期
2011-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5-12-01
主題詞
華北地區,活動構造,新生代地層,構造格架,古地震

成果摘要

項目圍繞華北地區主要活動構造帶,開展了活動斷裂、新生代地層、構造地貌和古地震、構造編圖等方面工作,將華北地塊新生代構造格架劃分為青藏高原東北緣、鄂爾多斯周緣和華北盆地等3 大活動構造發育區;建立了銀川盆地-寧南盆地區和三門峽盆地-大同盆地等地區的新生代地層序列和年代學格架,以及青藏高原東北緣漸新世-中新世晚期太平洋板塊向北西方向俯衝消減和中新世晚期以來青藏高原北東向擴展的兩階段演化過程;確定了鄂爾多斯周緣賀蘭山山前斷裂、黃河斷裂、秦嶺北緣斷裂、狼山山前斷裂等主要活動斷裂活動特徵;識別出華北盆地新生代以來的6 個地貌旋迴期,並確定了太行山山前斷裂、張家口-蓬萊斷裂等活動斷裂的構造特徵與活動性;建立了郯廬斷裂帶安徽段、江蘇段、山東段、渤海段和北東段的斷裂格架和變形時代,表明斷裂在新構造活動期均處於北東東—南西西向區域性擠壓應力狀態;並且運用數值模擬技術,構建了華北地區主要構造單元構造變形的地球動力學模型。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主要活動構造帶1:50 萬活動構造圖和華北地塊1:250 萬活動構造圖及相應的說明書,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資源環境保障提供了科學的基礎資料。,項目圍繞華北地區主要活動構造帶,開展了活動斷裂、新生代地層、構造地貌和古地震、構造編圖等方面工作,將華北地塊新生代構造格架劃分為青藏高原東北緣、鄂爾多斯周緣和華北盆地等3 大活動構造發育區;建立了銀川盆地-寧南盆地區和三門峽盆地-大同盆地等地區的新生代地層序列和年代學格架,以及青藏高原東北緣漸新世-中新世晚期太平洋板塊向北西方向俯衝消減和中新世晚期以來青藏高原北東向擴展的兩階段演化過程;確定了鄂爾多斯周緣賀蘭山山前斷裂、黃河斷裂、秦嶺北緣斷裂、狼山山前斷裂等主要活動斷裂活動特徵;識別出華北盆地新生代以來的6 個地貌旋迴期,並確定了太行山山前斷裂、張家口-蓬萊斷裂等活動斷裂的構造特徵與活動性;建立了郯廬斷裂帶安徽段、江蘇段、山東段、渤海段和北東段的斷裂格架和變形時代,表明斷裂在新構造活動期均處於北東東—南西西向區域性擠壓應力狀態;並且運用數值模擬技術,構建了華北地區主要構造單元構造變形的地球動力學模型。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主要活動構造帶1:50 萬活動構造圖和華北地塊1:250 萬活動構造圖及相應的說明書,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資源環境保障提供了科學的基礎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