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塊北緣區域構造格架及金銀多金屬成礦地質背景

《華北地塊北緣區域構造格架及金銀多金屬成礦地質背景》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崔盛芹、李錦蓉、孫家樹、王建平、吳珍漢、朱大崗、吳習東、陳洪新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地塊北緣區域構造格架及金銀多金屬成礦地質背景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崔盛芹、李錦蓉、孫家樹、王建平、吳珍漢、朱大崗、吳習東、陳洪新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20134
成果名稱
華北地塊北緣區域構造格架及金銀多金屬成礦地質背景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崔盛芹、李錦蓉、孫家樹、王建平、吳珍漢、朱大崗、吳習東、陳洪新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5-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12-01
主題詞
華北地塊北緣;金銀多金屬;成礦地質背景
任務來源
02;

成果摘要

本課題提出古生代碰撞造山、中生代陸內造山、新生代重造山的區域構造發展模式及構造運動序列新概念,客觀地劃分了區域構造區帶,系統分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和構造-成礦關係。提出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新方案,區分出不同構造塊體和區域分劃性構造邊界帶,分析了不同構造區帶構造變形特點、構造組合和變形樣式;建立岩石圈-地殼-地表三維構造格架和演化序列,建立岩石圈地幔單向構造、地殼雙向構造複合和地表多向構造疊加模式;創新性提出並分析華北地塊北緣古生代碰撞造山、中生代陸內造山作用和新生代地貌造山作用特點、造山過程和構造-建造特徵,提出並闡述了構造運動序列新概念;本課題首次建立並提出的中國晚前寒武紀兩次重要地殼運動包括渣爾泰運動(1400Ma±)與燕遼運動(1000Ma±)其名稱和涵義已被新編《地質學辭典》完全採納;剖析了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同時期構造-熱事件和構造-成礦關係,論證了中生代區域成礦作用的主導地位;系統編制了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圖、華北地塊北緣基底構造分布圖、華北地塊北緣蓋層構造分布圖及古生代、印支期、燕山期、喜馬拉雅期構造-建造-成礦分布圖等系列成果圖件。,本課題提出古生代碰撞造山、中生代陸內造山、新生代重造山的區域構造發展模式及構造運動序列新概念,客觀地劃分了區域構造區帶,系統分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和構造-成礦關係。提出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新方案,區分出不同構造塊體和區域分劃性構造邊界帶,分析了不同構造區帶構造變形特點、構造組合和變形樣式;建立岩石圈-地殼-地表三維構造格架和演化序列,建立岩石圈地幔單向構造、地殼雙向構造複合和地表多向構造疊加模式;創新性提出並分析華北地塊北緣古生代碰撞造山、中生代陸內造山作用和新生代地貌造山作用特點、造山過程和構造-建造特徵,提出並闡述了構造運動序列新概念;本課題首次建立並提出的中國晚前寒武紀兩次重要地殼運動包括渣爾泰運動(1400Ma±)與燕遼運動(1000Ma±)其名稱和涵義已被新編《地質學辭典》完全採納;剖析了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同時期構造-熱事件和構造-成礦關係,論證了中生代區域成礦作用的主導地位;系統編制了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區帶劃分圖、華北地塊北緣基底構造分布圖、華北地塊北緣蓋層構造分布圖及古生代、印支期、燕山期、喜馬拉雅期構造-建造-成礦分布圖等系列成果圖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