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綏德縣發展改革局

擬訂並組織實施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縣內外經濟形勢,提出全縣國民經濟發展和最佳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建議,受縣政府委託向縣人大提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林市綏德縣發展改革局
  • 用途:發展改革
  • 優點:提高經濟
  • 地理位置:綏德縣位於榆林市東南部
職能,地理位置,

職能

(二)負責監測全縣巨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巨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全縣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並提出巨觀調控政策建設,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負責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三)負責匯總分析全縣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政策和土地政策,綜合分析全縣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執行效果。
(四)承擔規劃全縣重大建設項目和生產力布局,擬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及措施,銜接平衡需要安排政府投資和涉及重大建設項目的專項規劃;安排中央、省市和縣級財政性建設資金,按國務院和省市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批、備案重大建設項目;指導和監督國外貸款建設資金的使用,引導民間投資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戰略、規劃、總量平衡和結構最佳化的目標和政策;組織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稽察、指導工程諮詢業發展。
(五)推進全縣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負責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並銜接平衡相關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做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畫的銜接平衡;協調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服務業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擬訂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規劃,組織擬訂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解決重大技術裝備推廣套用等方面的重要問題;負責擬訂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
(六)承擔組織編制全縣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協調實施和監測評估,研究提出城鎮化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承擔西部大開發和扶持南部縣發展工作,綜合協調全縣開發區的規劃和發展工作。
(七)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巨觀調控的責任,編制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畫並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對進出口總量計畫進行調整,擬訂戰略物資儲備規劃;負責組織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輪換和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管理縣級糧食等儲備。
(八)負責全縣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銜接,組織擬訂社會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參於擬訂人口和計畫生育、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發展政策,推進社會事業建設,研究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及政策。
(九)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負責全縣節能減排的綜合協調工作,組織擬訂全縣發展循環經濟、全社會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規劃及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負責全縣節能降耗工作的執法、監察、檢測工作;參與編制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生態建設、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綜合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
(十)起草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關規範性檔案草案;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縣招投標工作。
(十一)組織編制全縣國民經濟動員規劃、計畫,研究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關係,協調相關重大問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動員有關工作。
(十二)承擔設立在縣發展和改革局的各類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十三)承辦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地理位置

綏德縣位於榆林市東南部,北上榆林市97公里,南下西安市571公里,東至太原市300公里,西距銀川市500公里,是西包、銀太鐵路和307、210國道的交匯處,即將通車的GZ35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榆綏高速公路也將在此交匯,是全省交通四樞紐中唯一的縣級樞紐。綏德具有悠久的歷史,曾是陝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始皇長子扶蘇、秦大將軍蒙恬曾駐守此地,歷史上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漢武巡邊也都從這裡經過,素有“天下名州”的美譽。全縣總面積1853平方公里,農耕地153萬畝,其中水地4.9萬畝、壩地3.6萬畝、梯田51.7萬畝(含寬幅梯田)、坡耕地92.8萬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4人。轄9鄉11鎮,661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1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8萬人,城市人口10萬人,城市流動人口4.97萬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608—1207米,地域東西寬50公里,南北長51.8公里。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7℃,降雨量486毫米,無霜期165天。流域境內的河流主要有黃河和全市流量最大的無定河及其支流大理河。地貌為川道區和黃土峁梁狀丘陵溝壑區。無定河、大理河流域為川道區,其它區域地勢高亢,梁澗交錯,土層深厚,屬典型的黃土峁梁狀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78.8%。
未來的幾年,我縣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交通帶動大流通、工業化促進城鎮化”為發展總思路,以“搶抓機遇、緊抓項目、內抓環境、外抓引資”為工作總綱,以建設“四大中心兩大基地”(陝北的物流中心、榆林的鹽化工中心、榆林南部的教育中心和區域中心以及黃土文化的傳承傳播基地,陝北輕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為戰略任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把以人為本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全縣“十一五”時期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到2010年,GDP達到2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超過8000萬元,榆林市副中心、南部區域中心基本形成。
——構建大交通骨架,形成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綏德“井”字型大交通格局,全面發展現代物流業,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運轉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重大項目有突破進展。強化招商引資,拓寬融資渠道,上馬建設一批工業項目,“魚米綏”綏德鹽化工園區初具雛形,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有明顯提高,循環經濟得到推廣和套用。
——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明顯改善。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水平明顯提高;發展特色農業和主導產業,建成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鄉發展趨於協調。城鎮居民達到20萬人,其中縣城15萬人(遠期3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4%。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 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全縣人民生活整體擺脫貧困,部分鄉村步入小康,建成職業教育大縣,文化旅遊名縣初具規模。
——環境保護更加有效,生態脆弱得到緩解,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縣城空氣品質明顯提高,綠化面積明顯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