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傅旭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傅旭東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傅旭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傅旭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全球變暖導致極端氣象事件頻繁發生,使我國洪水災害發生頻率、強度和區域分布規律愈加複雜和難以把握。隨著山地丘陵...
研究內容包括:暴雨作用下坡面產流產沙及山區河流水沙動力學機理;基於流域全場深度平均二維水沙動力學耦合數學模型的山洪數值預報技術;不同流域對暴雨過程的回響規律和山洪形成的臨界降雨條件;山洪災害風險定量化評估方法。申請人及項目組主要成員有長期的相關研究積累;在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了有影響的系列論著;目前承擔...
傳統的暴雨型山洪災害理論是基於普通規模上山洪演進過程理論,考慮強震對山洪形成的影響及震後鬆散固體物質構成的變化較少,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難以合理解釋震後山洪災害激增機制。.本項目基於震後災區小流域特大暴雨條件下降雨-入滲-產流的動態過程和耦合機制,分析地表水文過程和坡面流形成機理、複雜地形及...
2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50823005,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2009/01- 2012/12,140 萬元,已結題,參加;24、 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2008/10-2010/12,300萬元,已結題,參加;25、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底管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重點項目: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 2009-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土石壩在極端動力荷載作用下的潰決機理及應急對策研究 2008-20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砂礫類粗粒土與結構接觸面靜動力學特性及本構數學模型研究 2003-20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複雜...
研究概況 1.梯級電站建設對牡丹江水環境影響研究 國家水專項 2008~2010 負責人之一 2.濕地水流的運動特性及物質輸移擴散規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09~2011 負責人 3.極端條件下城市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與模擬方法研究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9~2012 4.大型水庫污染物輸移擴散特性及水力調控機理研究 國家...
林朝暉的研究領域包括:地球系統模式研製及模擬評估、次季節-季度氣候與環境災害預測、陸面水文過程模式研發及數值模擬、沙塵數值模擬與預測及沙塵氣溶膠-氣候相互作用。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顯示,林朝暉先後發表相關論文130餘篇。Lin, Z. H., & Victor Nnamdi, D. I. K. E. (2018). Impact ...
中國氣象局模擬聯合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氣候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其它科研平台: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氣候科技成果中試基地 科研業務處室:氣候服務室、氣候預測室、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室、氣候變化監測預估室、氣候變化影響適應室...
到2035年,形成以無縫隙、全覆蓋、智慧型數字為主要特徵的天氣氣候預報預測完整業務體系。(省氣象局、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強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警。建設氣候變化風險早期預警平台和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預警準確率、精細度和提前量。
— 2 —研究表明,到 21 世紀中期全球氣候變暖仍將持續。在此形勢下,四川省未來一段時期氣候變化風險將更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趨頻發,四川盆地、攀西地區遭受熱浪襲擊風險增大,城市“熱島效應”更加凸顯;貢嘎山等地區冰川、高寒凍土消融加劇;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病蟲害致災危險...
加強海岸帶保護修復,提升抵禦颱風、風暴潮等災害能力。加強林區和牧區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和草原防滅火能力。加快防洪抗旱重大樞紐工程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全面提高大中城市防洪排澇標準。繼續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公路水路基礎設施改造等工程。紮實推進全省地震...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采動煤岩地質環境劣化誘發礦山動力災害機理研究(2007-201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岩石層狀結構等空間裂紋形成機理的數值與物理試驗研究(2006-2009)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大變形條件下岩石破壞全過程的各向異性損傷模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2008-201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發展壯大智慧氣象服務,面向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以普惠精細為特徵,構建現代氣象服務體系,加強“氣象+”賦能智慧城市建設、行業和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形成多行業多領域融合發展新業態,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提升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一)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健全氣象災害防禦機制。
紮實推進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重點區域和城市的防災減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五是防災減災專業隊伍逐步壯大。建立健全了相關部門聯動機制,防汛抗旱、抗震救災、基礎設施搶修、森林防火、醫療衛生等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建立了覆蓋全省所有村莊(社區)的災害信息員隊伍和氣象信息員隊伍,防災減災救災隊伍建設全面推進。(二)“...
加快引洮供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重大工程建設,繼續推進黃河、長江和內陸河流域、小流域綜合治理,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實施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項目。三是交通設施方面。加強交通運輸設施維護保養,研究改進公路、鐵路、...
強化自然災害風險區劃與各級各類規劃融合,完善規劃安全風險評估會商機制。合理確定城鄉開發強度,嚴格控制區域風險等級及風險容量,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風險的城市空間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布局。將城市防災減災基礎設施用地需求納入當地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並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布局,嚴禁隨意更改應急避難場所和...
建設橫斷山區(低緯高原)災害性天氣研究中心。集合省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相關高等院校資源,建設大氣科學領域區域科技創新平台。重點開展山地高影響天氣機理、高解析度數值模擬評估與訂正、智慧型預報等氣象核心技術攻關以及重大套用技術研發和套用等工作,推動橫斷山區(低緯高原)災害性天氣的科學認知水平和監測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