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勛

楊茂勛

基本介紹

  • 本名:楊茂勛
  • 民族族群:漢軍鑲紅旗
  • 逝世日期:1693年
  • 主要成就:官至河道總督、貴州總督、四川總督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安定貴州,治理黃河,南征北戰,楊茂勛畫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順治七年(1650),選通滿漢文藝者,楊茂勛以蔭生應選,授太僕寺副理事官
順治十三年(1656),調兵部督捕右理事官。次年,遷吏部右侍郎。順治十六年(1659)五月,給事中楊雍建胡爾愷等參疏糾吏部擬選擬升先後互異,下都察院察議,削銜降革有差。楊茂勛降二級留任,十二月署河道總督。順治十七年(1660)六月,授湖廣巡撫。順治十八年(1661),擢貴州總督

安定貴州

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疏言金築安撫司土司王應兆以南明晉王李定國招兵為名,煽誘遠近苗寨,抗欠官糧,合謀叛逆,當亟剿除,以示懲創。十二月,遣副將冶秉忠領兵由廣順州進剿,王應兆聚眾三千餘出戰,敗潰退據紅岩石寨。冶秉忠與游擊白成功、席登雲分兵攀陟山箐、冒矢石,攻破賊寨,斬王應兆並賊黨數百人,其餘眾及定番都勻各苗寨悉自訴為賊威脅,悔罪乞宥,願納糧應役。康熙二年(1663)正月,楊茂勛奏捷,下部敘功,加兵部尚書銜。
康熙四年(1665)六月,疏言:“苗蠻罔識禮義,以睚眥相讎殺,故黔記有曰苗家讎九世休,又曰土苗連和,國家之害,土苗讐殺,國家之利。蓋言以苗弱苗也。治之之道,與中土異凡。有嘯聚刦殺,自當發兵剿除,其餘匿山箐中自相讐害者,第令頭目分辯曲直,或願抵命,或願賠償,處置得宜,俾鹹帖服。創懲既立,亦必悔悟自新,漸革舊習,此坐安邊境之策也。”下部議行,尋以裁缺召還。

治理黃河

康熙五年(1666)授河道總督。康熙七年(1668)三月,疏言:“昨歲,河決煙墩大溜南徙,河身淤成平陸計二十里。臣相度形勢,先挑引河分刷水勢,然後下埽堵塞決口,今已全河歸道,舟楫遄行。”疏入得旨:“據奏黃河煙墩決口,閉塞黃淮歸正重運無誤,深慰朕懷。楊茂勛赴工督率速竣,黽勉可嘉”。
下部議,敘加太子少保。五月,疏言:“黃河南徙,由東安入海,元明以來,藉為運道,沙水沸騰,常苦淤決。每年伏秋於危險處,集夫搶捄,名曰歲修。此外近河則築縷堤,稍近則築月堤,稍遠又築遙堤,附郭則築護城堤,猶恐水勢暴橫又築格堤,及減水石壩以泄水勢,前人良法具載紀志。今沿河堤壩年久圮壞,十不存一,請於農隙,責成沿河州縣,量雇民夫按堤修築,庶免臨事張皇。又清口為淮黃交會之所,近因黃水盛漲,越淮二十餘里,清淮返退洪澤湖內,河沙逆上,倒灌運河,必於天妃閘外添築長壩,逼黃東行,引全淮之水出清口,淮黃相抵,沙逐水流歸海自順。又董口既被黃河倒灌,似難復舊,稍右為駱馬湖,向因內無纖道置之,今若築長堤於湖內,則重運無阻,而黃漲稍遠,亦弗患直灌停淤矣”。疏下,工部皆議行,惟駱馬湖堤以工險費繁,寢其事。八月,河決桃源黃家嘴,諭令確勘估築
康熙八年(1669)二月,工成,以病乞休,仍命供職。六月,副都御史馬紹曾疏言:自黃家嘴衝決漕運稽遲,特命遣官相視,雖經修築而勞民傷財,為累滋大,皆楊茂勛不職所致。豈可藉口天行?況其自陳積病至雲手足痿痹,總河奔走河乾,必需精明強幹,豈可令此病軀,優遊廢事。是月,巡御史李棠亦言:臣三月間經歷河壖,聞河臣楊茂勛怨聲載道。皇上歲發帑金數十萬,而一夫一柳仍派民間。縱有發價之名,究竟十不得一。又德州以北河水,淺涸輕舟,尚不能行糧運,必致遲滯。乞罷斥楊茂勛,更易幹員,庶於河務有益。並命楊茂勛明白回奏。尋奏言:歲修工程佑計發價,俱遵定例,從未私派累民。下部免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