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福東,是中國當代最受國際矚目的影像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優美而傷感,以古典文人氣質與現代場景對接,模糊了歷史感與現實性,拓寬了影像敘事的方式,反映著新一代年輕知識分子在富裕的物質生活與日益匱乏的精神世界之間的妥協、困惑和無力感,同時也暗含了被現代化狂潮踐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無奈。2002年參加卡塞爾文獻展的《
陌生天堂 》令其在
國際藝術界 聲名鵲起,隨後的《竹林七賢》(5部分)已成為當地影像藝術史的經典之作。2004年楊福東入選
古根海姆 Hugo Boss
當代藝術 獎,成為繼
蔡國強 、
黃永砯 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第一屆藝術與設計大獎賽候選人。
作品 "62761232"快遞展,比翼藝術中心,上海
慢速衝擊,Dziaugiuosi, kad jam puikiai sekasi
身體.中國, 法國現代美術館
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錄像,美國紐約國際攝影藝術中心
A l'est du sud de l'ouest, 法國尼斯國家
當代藝術 中心
楊福東,巴黎Marian Goodman畫廊,法國
微風-楊福東,Judin Belot 畫廊,
蘇黎世 ,瑞士
楊福東,Raucci/Santamaria畫廊, Italy
2003 另一種現代性-中國當代藝術展,北京犀銳藝術中心
多制式,2002-2003世界短片錄像節,比翼藝術中心
中國當代藝術展,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法國,巴黎
MK2電影之夜, 法國,巴黎
影室,巴黎現代美術館
2002 范明珍和范明珠-雙胞胎展覽)-你好你好,上海金沙江路
巴黎-北京,Espace Pierre Cardin, 法國,巴黎
2001 附體,杭州
家,上海
通道, 英國, 倫敦, Chisenhale畫廊,
1999 愛-日本立川國際藝術展, 日本
都市靚麗,上海新具象油畫沙龍邀請展
漢諾瓦電影節,德國
物是人非攝影展,上海
上海第三屆青年美展,上海
超市,上海
後感性(異形與妄想)展,北京
2006 Four Thursday Nights: Group Dynamics , Aspen Art Museum, Colorado, U.S.A.
China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Netherlands fotomuseum, The Netherlands
2005 跟我來, 新千年之際的中國藝術,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t the Threshold of the Millenium , 東京森美術館, 日本
Le Invasioni Barbariche , Continua 畫廊, San Gimignano, 義大利
蒙彼利埃 /中國:MC1 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 , 蒙彼利埃, 法國
過去和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和錄像 , 西雅圖藝術館, 美國
森林:政治,詩學和練習 -inaugural exhibition , inaugural exhibition, Nasher Museum of Art at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美國
上海建設 , 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第三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 -多重世界:亞洲藝術現狀,2005 ,
福岡亞洲美術館 ,福岡,日本
Videozoom: 中國錄象藝術家 -城市:妄想與映象,Sala 1 , 羅馬,義大利
聚焦-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 -來自美國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展 , 中國美術館,北京
牆-中國
當代藝術 二十年展 , 美國
奧爾布萊特 -諾克斯美術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布法羅 分校美術館, 中國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2004 聚焦 - 中國當代錄像和攝影 -來自美國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展 , 中國
上海美術館 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錄像 , 美國紐約國際攝影藝術中心巡展至
當代美術館 ,芝加哥Smart Museum of Art,西雅圖藝術館, 美國, Santa Barbara 美術館,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柏林,德國
聚焦 -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 -來自美國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展 , 提華納文化中心,提華納,墨西哥
62761232 快遞展 , 快遞目的地,上海
日誌——一項關於文化交流的藝術計畫 , 長征藝術基金會, 北京, 中國
五部電影,The Renaissance Society , 芝加哥, 美國
3chr(39)濃縮的信息 , Schirn Kunsthalle
法蘭克福 Drei Filme, Gesellschaft für Aktuelle Kunst , Bremen, 德國
Past in Reverse: 東亞現代藝術 ,
聖地亞哥 美術館, 美國
Caméra , 國立現代美術館,
布加勒斯特 , 羅馬尼亞
Spread in Prato 2004 , Dryphoto Arte Contemporanea, Prato, 義大利
時區: 近期錄影及錄像, Tate Modern , 倫敦,英國
Conditional being, Metrònom , 巴塞羅納, 西班牙
在21世紀相遇: Polyphony - Emerging Resonances , Museum Inauguration,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Japan
金澤 , 日本
Slow Rushes , SMC. CAC Contemporary Art Centre,
維爾紐斯 , 立陶宛
Busan雙年展2004 , Busan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Busan, 韓國
Le moine et le démon, Art contemporain chinois , Musée dchr(39)Art Contemporain,
里昂 , 法國
La Photographie contemporaine chinoise , Musée des Beaux-Arts, Nancy, 法國
Out the Window-Spaces of Distraction, The Japan Foundation Forum , 亞洲中心, 東京, 日本
龍族之夢,中國
當代藝術 展 , IMMA Irish Museum of Modern Art,
都柏林 ,
愛爾蘭 上海驚喜 , lothringer dreizehn, München, 德國
聚焦——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 -來自美國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展 , Earl Lu 畫廊,拉賽爾藝術學院,新加坡
S10 , Shanghai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上海
另一種現代性-中國
當代藝術 展 , 北京犀銳藝術中心
Camera, ARC/Musee dchr(39)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Liu Lan, Honey) , 巴黎, 法國
壓力之下 , Galerie Analix,
日內瓦 , 瑞士
Fuckinchr(39) trendy! , Kunsthalle Nurnberg, Nurnberg, 德國
快樂: 一本藝術和生命的生存手冊 , 東京森美術館
Avicon (Asia Videoart Conference Tokyo) , Videoart Center Tokyo, 日本
+System, Short videos from the world 2002-2003 , 上海比翼藝術中心
New Zone Chinese Art , The Zacheta Gallery of Art
華沙 . 波蘭
Cine casi Cine 2003 ,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 (MNCARS),
馬德里 , 西班牙
China Contempo II - Illusion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City , Art Seasons, 新加坡
展望——雅典國際藝術展2003 , Arena-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Athens, Athina, 希臘
Entre de Chine _ Chine et mutations, Oeuvres vidéo dchr(39)artistes contemporains chinois . au Palais de lchr(39)Ile - Annecy, imagespassages Video Art , Annecy, 法國
一生 , 北京東京藝術方案
A Strange Heaven -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y , Rudolfinum畫廊, Praha,捷克斯洛伐克
Promenade Edifinte et Curieuse au Pavillon des Images CPIF , Centre Photographique dchr(39)Ile de France, Pontault-Combault,法國
走出紅色 -興起的一代 , 義大利,米蘭Trevi Flash美術館
聚焦——中國當代錄像和攝影 -來自美國Haudenschild夫婦的收藏展 , 美國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 美術館
2002 巴黎-北京,
皮爾卡丹 文化中心 , 巴黎, 法國
第一屆廣州三年展-中國實驗藝術的十年(1990-2000) ,
廣東美術館 ,廣州
普遍的藝術:12小時連映 -4th Annual Video Marathon, 12 hour screening , 紐約第四屆錄像馬拉松,美國
VideoROM, Le Toit du Monde - , Centre Multidisciplinaire Pour la Culture Actuelle, Vevey. 瑞士
Therechr(39)s No Accounting for Other Peoples Relationships , Ormeau Baths
貝爾法斯特 , 英國
Videoart Channel , Videoart Centre, 東京, 日本
Site + Sight , Earl Lu畫廊, 新加坡
VideoROM 2.0 , Giancarla Zanutti 畫廊, 米蘭,義大利
快看! -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現代藝術展 , 瑞士駐滬總領事館, 上海
范明珍和范明珠 -孿生藝術展 , 上海
金沙江 1508號2樓,上海,中國
2001 生活在此時:中國
當代藝術 展 -Contemporary Artists form China , 柏林漢堡火車站
當代美術館 ,柏林,德國
橫濱三年展 , 橫濱, 日本
Psycho- Bobble , Galleria Raucci / Santamaria,
那不勒斯 , 義大利
伊斯坦堡 雙年展 (Tonight Moon, 錄像裝置) , 伊斯坦堡, 土耳其
亞洲派對,全球遊戲,ARCO基金會 -Asian Party, Global Game (curated by Hou Hanru) , 西班牙
馬德里 符體——攝影和錄像 , 杭州,上海,北京
港口 , 上海復興公園
2000 有效期 , 暫時的空間, 上海
家?
當代藝術 展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 上海月星廣場
出口 , Chisenhale 畫廊, 倫敦, 英國
亞太多媒體藝術節( MAAP) , 澳大利亞
1999 物是人非攝影展 -Photography Exhibition , 上海, 天鑰橋路859號
超市藝術展 , 上海
後感性(異形與妄想)展 , 北京
愛——日本立川國際藝術展 , 日本
CityZoom, Hanover 電影節 , 德國
上海第三屆青年美展 , 上海
個展 2015《南轅北轍:楊福東作品展》, 余德耀美術館, 上海;
2014《楊福東:偶發的劇本》,新加坡南大當代藝術中心,新加坡;
2014《楊福東:電影中的風景》,ACMI,墨爾本,澳大利亞;
2014《我感受到的光》,桑霍爾恩島,挪威;
2014《楊福東:新女性》,香格納H空間,上海;
2013《楊福東: 陌生天堂, 作品1993-2013》, 蘇黎世美術館, 瑞士和伯克利藝術博物館, 美國;
2012斷章取義——楊福東作品展, OCT 當代藝術中心, 上海;
2012《第五夜》,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
2011《楊福東,理想與現實》,EMMA,赫爾辛基,芬蘭;《八月的二分之一》,PARASOL UNIT 當代藝術中心,倫敦,英國;
2010《楊福東:斷橋無雪》,SHERMAN當代藝術基金會,悉尼,澳大利亞;
2010《...在竹林中...》,巴塞爾鄉村半州美術館,巴塞爾,瑞士;
2010《楊福東:竹林七賢和其他故事》,國家當代藝術館,雅典,希臘;
2009《離信之霧,楊福東個展》,證大現代藝術館,上海;
2009《將軍的微笑》,原美術館,東京,日本;
2009《竹林七賢》,亞洲社會美術館,紐約,美國;
2009《雀村往東》,MARIAN GOODMAN 畫廊,紐約,美國;
2008《變化中的中國》,GL STRAND,哥本哈根,丹麥;
2006 斷橋殘雪-楊福東個展 , Parasol Unit, 英國倫敦
半馬索 -楊福東個展 , 龍華路2577號,
徐匯區 ,上海市
2005《楊福東》,凱斯泰勒當代美術館,都靈,義大利;
2005《別擔心,明天會更好》,維也納美術館,奧地利;
2005《楊福東》,STEDELIJK 博物館,阿姆斯特丹,荷蘭;
楊福東, Stedelijk 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 荷蘭
Yang Fudong, , Castello di Rivoli, 義大利
楊福東, Marian Goodman 畫廊, 巴黎
2004《五部電影》,文藝復興協會,芝加哥,美國
2004 楊福東, Raucci/Santamaria畫廊, 義大利
楊福東Sketch the Gallery , 英國, 倫敦
楊福東,Trans>Area , 紐約,美國
近作展, Redcat , Roy and Etna Disney Cal Arts Theater,
舊金山 , 美國
楊福東, BüroFriedrich, 柏林, 德國
微風-楊福東, Judin Belot 畫廊,
蘇黎世 ,瑞士
An evening with Yang Fudong , MediaScope, 紐約,美國
2003 MK2 電影之夜 , 巴黎, 法國
竹林七賢及部分攝影作品 , The Moore Space,
邁阿密 ,佛羅里達
天堂 [12] , The Douglas
Hyde 畫廊, 都柏林, 愛爾蘭
國際展覽
2013里昂雙年展,法國;
2013沙迦雙年展11, 沙迦,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2012首屆基輔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烏克蘭;
2011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 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
2010第17屆悉尼雙年展,悉尼當代美術館,澳大利亞;
2010愛知三年展2010,日本;
2010巡迴排演: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 ,上海;
2007第52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義大利;
2006第5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當代美術館,澳大利亞;
2005第一屆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俄羅斯;
2004第5屆上海雙年展;
2003第5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義大利;
2002第11屆卡塞爾文獻展, 德國;
2001第7屆伊斯坦堡雙年展,土耳其
電影 《後房,嘿,天亮了!》(2001年)
《留蘭》(2003年)
《Honey》(2003年)
《蛇的復甦》(2005年)
項目 2003 50th Venice Biennale -Utopia Station , 香格納畫廊
個人榮譽 2010中國時尚大典 年度時尚藝術家:楊福東
誤讀 孫菱/文
“我的作品常常被誤讀。”藝術家楊福東這樣說的時候,身後是由8塊大螢幕呈弧形排列的影像展覽現場。2013年3月24日,楊福東的新個展《斷橋無雪》在上海莫乾山路香格納畫廊開幕。
1971年出生的楊福東,被認為是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33歲的他獲得了由紐約
古根海姆 基金會評選的“Hugo Boss獎”,成為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的中國藝術家。而在此之前,他的影像作品《
陌生天堂 》、《天上,天上,茉莉,茉莉》和《後房,嘿,天亮了》已經在國際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總有人願意給藝術家貼上地域標籤,可楊福東卻認為自己既不是北京藝術家,也不是上海藝術家。在地域特性十分明顯的藝術江湖裡,他並不屬於哪個陣營。生於北京的楊福東,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前往杭州的浙江美院學習油畫。畢業後的兩三年里,楊福東回到北京,而身邊的藝術家大多畢業於中央美院,他更像是屬於北京藝術家陣營外的獨立一員。
1997年,已經在上海工作的楊福東自己投資拍攝了第一部影像長片《
陌生天堂 》。他把這段長達76分鐘的長片的拍攝地點選在了杭州。楊福東說,在上海,藝術家們的工作和生活相對來說更加獨立,這樣的氛圍可能更適合他。可是生活在上海的他,又常常把目光轉向杭州。基於這一點,他與地道的上海藝術家們又有了一些不同。“我不想把自己限定在某個地域或城市。我對城市的概念就是住所以外的方圓500米。”和楊福東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時空失序感一樣,他從來不給自己劃上一個明確的地域或時間符號。
穿絲綢旗袍的年輕女子們,帶著黑色禮帽的著長衫的男人,徜徉在湖邊的樹林和小徑里——這段長達11分30秒的黑白影像,被命名為《斷橋無雪》,內容卻與斷橋沒有太大關係。那些來自上
上海1930 年代的仕女裝扮和秋冬季節的江南景象,總是讓人聯想起那時候的上海電影。有人評價楊福東的這些作品有些像1937年的《
馬路天使 》或1948年的《小村裡的春天》。其實,面對這樣的闡釋,楊福東覺得有些無奈:“我喜歡看電影,看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但談及關聯性,《斷橋無雪》與杭州的關聯性更大,我對這裡有種揮之不去的感情。那裡記載了我年輕時候的失落、快樂和愛情。我的很多創作欲望都與記憶中的杭州相關。”
斷橋不斷,
斷橋 無雪,總是被誤讀的楊福東這次給我們帶來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斷橋無雪——楊福東影像個展
展期:2007年3月24日至4月30日
地點:香格納畫廊H空間(莫乾山路50號18號樓)
知識分子 作為影像藝術家,楊福東也許是國際藝壇上最忙碌的藝術家。據香格納畫廊網站上的資料,他從2003年起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個展達28個,每年參加的群展也很多,在最高峰的2003年與2004年都達到28個。國內外的藝術評論不約而同把他的影像作品當作新世紀中國年輕知識分子的精神寫照。但是,在2013年9月香格納畫廊的個展《雀村往東》上,楊福東卻出人意料地把鏡頭對準了河北農村凋敝鄉村的野狗,顯示了藝術家全新的創作動向。 卡塞爾圓了他的
影像藝術 夢
“後來我的很多機會大多是那個展覽帶出來的,展覽給我帶來了平台,也讓我的自信心有了提升。”
在記者的訪談中,楊福東坦言,是2002年第11屆
卡塞爾文獻展 的
策展人 ,圓了他的影像藝術之夢。他1997年拍的第一部電影《
陌生天堂 》半途因為沒錢停下來了,只能到上海一家做遊戲的法國公司當美術設計謀生。是那位策展人看了作品的無聲版後,才決定出製作費讓他參展,使作品得以在2002年完成。次年他又參加了第50屆
威尼斯雙年展 ,從此開始了在國際
藝術展覽 上的穿梭表演。
來自北京的楊福東在
中國美院 學的是油畫,在90年代上海舉辦的青年美術大展中也是憑著他的油畫嶄露頭角。但是他的夢想是拍電影。楊福東到上海後,與同年齡的藝術家
楊振中 、
徐震 等一起,於1999到2000年期間在上海組織了一系列很有名的展覽,其中的“超市”、“有效期”等展覽中,他就嘗試了多個電視機同時播放影像的展示方式。在他來看,從他一開始畫的油畫,到後來拍的照片,都是只有一幀畫面的電影,影像與繪畫、攝影是一脈相承的;至於從《斷橋無雪》等開始的多螢幕作品,則更進一步地拓寬了他的藝術表現空間。
追求“眼動心動”的觀看效果
“這兩部作品是齊頭並進的嘗試:《斷橋無雪》是橫向拓展一種感覺,《竹林七賢》是往縱深的方向走,好比森林小徑。”
2003年到2007年,楊福東拍了《竹林七賢》。他回憶道:“記得上學時就很崇敬竹林七賢,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人艷羨。我拍的是現代版的七賢,七個年輕的文化人,一個未知的年輕群體的未來走向,片中的狀態很多都不確定,無法下定義,真有點烏托邦的感覺。”作品分5個獨立部分。他每年拍一部,到去年年底才全部做完。而此後拍的《斷橋無雪》則有8個螢幕同時播放。他指出,這部作品不設定特別的劇情,有人物、環境和人的行為,既可以只選一個螢幕單獨看,也可以8個螢幕一起看。他說:“希望觀看起來有觀眾加導演的感覺:讓觀眾自己去敘事,自己去造文,自己覺得不是無序的狀態。有點即興式的詩歌感覺。”而多螢幕播放,在楊福東看來有特殊的觀看效果,那就是眼睛看屏會有滯留的感覺,所謂“眼動心動”。這種效果就是他刻意追求的。
他說,當時感覺藝術家做作品太快了,
當代藝術 市場發展速度和藝術家作品被消費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想自己可不可以不著急做作品,拿一段生命的時間做一件事,敢不敢去消費這一段時間。他說:“我拍《竹林七賢》時沒劇本,只有大的提綱。每年的生活經歷不一樣,會導致這個電影的走向不一樣,所以最後的成品自己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不過對這一點我相當感興趣,因此每年到一定時候就會有所期待。”
生活還是要直面現實社會
“拍《七賢》時談的最多的是烏托邦,像是在半空中拍的,《雀村往東》有點模仿紀錄片,像是在地面上做的東西。”
《雀村往東》是2007年年初楊福東在老家拍的,用他的話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很冷的烏托邦,有現實的殘酷感。”這部作品與楊福東童年的感覺有關,他說:“小時候覺得北方冬天特別冷,下的雪特別厚,村里總有很橫的狗”。他還透露,計畫拍一部家鄉的影片,名字可能叫《香河》,容量會更大,會偏《雀村往東》的味道,是個有點沉、有點黑的片子。
類似的作品還有他在山東做的《青·麒麟》,拍的是山東的青石雕刻工廠。那些工人做了很多的石獅子、麒麟、華表等,雖然很有視覺震撼力,但很難說有藝術的感覺。他說:“那是當作廉價的商品來做,把傳統的工藝丟得差不多了。在當地談藝術太奢侈了,他們完全是為了生計,中國很多地方其實在生活現狀和消費上是很現實的。”他坦承,那種人的生存狀態,是種殘酷的風景,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了一些東西,會有一種奇怪的不應景的感覺:你是一個旁觀者在看風景,自己在心態上也在打架。他表示,拍完這兩部片子後,他覺得生活在今天還是要直面現實社會,而不能像書上的文人似的去思考了。
在侃侃而談中透著一種滄桑感,楊福東語帶著總結地說:這十多年來做了很多“宏大的小題材”,年齡在增長,看事物的方法也有所改變。第一部作品《
陌生天堂 》是一個相對寫實的片子,最後給出的論調是你應該去適應生活,而不是生活適應你。他承認:這有點偏悲觀。接下來他可能會再順著原來的線索走下去,繼續拍他的老家,既不是絕對真實的記錄,也不是假烏托邦,也許會有個調和的方式。他說:“很多藝術家對生活中的很多東西視而不見,輕易忽視。其實藝術和社會生活不應該是這種對話方式,就像是
精英文化 的奇怪對比。”
還有許多不確定要素,但可以肯定,楊福東在他的新作中會走出知識分子的“烏托邦”。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邱家和 錢艷麗)
新浪潮影 世易時移。當今不少中國年輕藝術家已經由傳統繪畫藝術轉向攝影和電腦,以數位技術來提升自己作品。從藝術院校畢業的新新一代們更是通過使用各種錄影設備而改變國內藝術環境的同時,也在數碼時代留下自己的印記。
一大批有才華的新媒體藝術家已經浮出水面:
遲鵬 、
徐震 、
洪磊 、
王功新 、
汪建偉 ,當然還有中國影像之父——
張培力 ,而楊福東,這位上海影像藝術家才不過35歲,就已是國際藝術舞台的寵兒。
憑藉優美而感性的圖像,紀錄了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城市知識分子和年輕人所感受的疏離,楊福東已成為後89影像藝術家中的佼佼者。
巴黎
策展人 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稱他“才華橫溢”。紐約攝影國際中心策展人
克里斯多弗 ·菲利普認為他的作品“引人注目”,藝評人阿德里安·西爾勒更評論其作品“動人、神秘,擁有令人難忘的影像與音樂”。
楊福東是第三位入圍
古根海姆 Hugo Boss
當代藝術 獎的華人藝術家。在此之前,
蔡國強 、
黃永砯 兩位分別於1996年、1998年得此殊榮。他也曾被提名為由收藏家烏立·
希克 創建的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的傑出青年藝術家。楊福東的躍起源於他的《竹林七賢·第一部》(2003),這部刻畫了年輕人的焦慮與知識分子內心沉浮的作品令
國際藝術界 記住了他的名字。 “與許多別的年齡相似的藝術家不同,楊福東好像很明確地知道他想要做什麼。” 紐約
國際攝影中心 的
克里斯多夫 ·菲利普說。
聲名鵲起的楊福東成為日本藝術雜誌《Art iT》2006冬/春刊封面人物,《Art in America》更廣泛地介紹了他的作品。《紐約時報》在2002年時就曾評論楊福東“站在中國數碼旋風的中心”。許多一流藝評家和藝術家談論起他時,也把他放在中國當今藝術家的前列——或許已列入重要的10大藝術家之一。
這些對他來說也許有些讚譽過度。楊福東說起話來依然相當溫和。這位煙不離手、一頭垂肩長發的藝術家看起來還有些孩子氣。他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學油畫時開始涉獵攝影,2013年他的作品一個拷貝已可賣出3萬美元的價格。
與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不同,每個描寫楊福東的人都覺得理解他的作品並非易事,他也知道這一點——因為他通常都會模糊自己的創作動機和理念,而他的敘事片所透露的信息也往往曖昧不清。
評論家認為楊福東專注於知識分子的角色——他們大多數迷失在現代社會,被推到社會邊緣——透過他們,楊福東表現了被現代化狂潮踐踏了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評論家還認為,他的作品表現了年輕人對自己所生活的時代的困惑不堪和無力感——這與80年代年輕人和藝術家的理想主義及他們所擁有的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形成天壤之別。
楊福東在談起他的同齡人時印證了以上的這個觀點。他在接受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採訪時說:“(當年)每個人都想做大事,但最後總是一事無成。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雄心勃勃,即便他們明知存在各種障礙——那些障礙或者來自當時的社會,或者來自他們自己。在《First intellectual》中,年輕人受了傷,血沿著他的臉流了下來,他想做出反應、想反抗,但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把手中的磚塊砸向誰。他不知道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社會出了問題。”
楊福東的角色一般都是看起來富裕悠閒,就像當下中國大都市裡的時尚年輕人一樣。他們不太關心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也不會奮力拚爭以求改變什麼,而是沉溺於內心自我的思考與感受,流連在自己的夢想和幻覺、甚至錯覺中。
譬如他的35mm黑白影片《竹林七賢》。楊福東把場景設在霧靄蒙蒙的安徽黃山,景色優美而神秘,觀眾和片中角色都不禁忘身其中。一位身著20世紀早期西式服裝的年輕女子在冥想中說:“當我站在群山之巔,被趨近的雲和濃霧包圍著,我感覺我好像在空中飛。我有種想要飛身躍下的衝動,想沐浴在雲山霧海中,想死在那裡。我真的不在乎。”
當被問到如何描述自己的作品時,他承認自己刻意地設定了傳統的優美場景來反襯角色孤寂、空洞的內心世界。
他曾這樣說明自己的這部影片:“這是一種幻境。我喜歡展現這樣的意境——非常平靜、非常美麗,但同時帶著怪異和煩擾,就像在夢中一樣。”但平時他選擇三緘其口,鮮少提及作品的意義或其背後的雙重含義。
事實上,雖然他承認自己關注知識分子的狀態,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嚴肅的知識分子,他更喜歡簡單和自我思考。“我覺得漢語中‘知識分子’有很多含義。我理解的知識分子是指受過教育或者有自己思想的人。從這個意義來說,我也算是知識分子。我的知識分子是指受過教育、有思想的人,但他們更像普通人。” 在上海家中接受採訪時他說。
楊福東不是天生的知識分子精英。他出生在北京通縣的一個隨軍家庭,從小在軍區大院長大。他說,家裡沒人對藝術感興趣,他最早的熱愛是體育而非藝術。他曾熱切地希望成為一個足球運動員直至十幾歲時一次意外導致右眼視網膜幾乎脫落。足球夢破滅了,他轉向畫畫。
楊福東從小愛看電影,但對看書興趣寥寥。在校時他曾讀過一些哲學書,但他承認:“我真看煩了。” 中央美院附中畢業後,他考取了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 ,不久就開始試著攝影。他認為畫畫和攝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是會動的圖片而已。”他說。
畢業後第三年的98年,他從北京南漂上海。在一家開發遊戲軟體公司工作的同時他繼續著畫畫,但漸漸更多地投向攝影和拍電影。回憶起那段日子,他說他為了做作品常常向朋友和同事借錢,“大家都是剛畢業,工資也沒多少,可我總是一借就是幾千上萬,後來就快變成萬人嫌了。現在想起來自己真不懂事。”不過他挺懷念工作的那幾年,“公司對我挺好的,同事們也都是我挺靠譜的債主。”他用典型的京腔補充道。
在他的早期作品——攝影摺疊式三幅相聯的《第一個知識分子》中,一個身著西裝的白領年輕男子受傷後手握磚塊,卻不知所措。似乎是從那時起,楊福東決定了以此為主題繼續他的攝影和電影創作。
他說自己是自學攝影,經歷了反覆的試驗和挫折,但隨著拍得越多,對攝影機就越有感覺。部分出於個人偏好的原因,他選擇了黑白攝影,因為“黑白攝影能給你一種距離感,這種感覺很不錯。”
1997年他從投資人手中籌到5000美元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陌生天堂 》(1997-2002),後來2003年左右的一個偶然機會,他在上海街頭買了風格相近的獨立導演
吉姆·賈木許 的黑白電影《
天堂異客 》的碟子,“我覺得他拍的比我的好多了”,楊福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接著又拍攝了《後房,嘿,天亮了!》(2001)、《留蘭》(2003)、《Honey》(2003)和《蛇的復甦》(2005)。
他的大多數影片都有著複雜的故事——年輕人們歌唱自己的渴望和理想,偵探懸念劇上演知識分子在鄉村被殺… 影片中的人物多沉思而憂鬱,時而肉體受到殘害,但更多時候是顯而易見的精神上的創傷。
他的著名作品——35mm黑白長片《竹林七賢》取材自魏晉年間七位名士
逃隱 於竹林中肆意酣暢的故事。這部影片曾獻展2003年
威尼斯雙年展 。片中雅士們在霧氣凝重的黃山中閒庭信步,著裝打扮看似富庶悠閒,但卻以十分怪異的方式演出,有時甚至像拍照前的刻意擺弄。他們看似充滿自信實則困惑不解,看似美好實則毫無目標。楊福東邀請好友配錄的背景音樂,更是加強了影片給人的神秘感。
儘管畫面看起來相當超現實,楊福東說他並沒使用特殊的照相機或者使用特效。“都是在黃山的實景,也不會總是那么美,為一個合適拍攝的早晨一直等了好多天,直到出現為止。”不少評論家為楊福東的作品而傾倒,稱他是中國最具有原創性的藝術家之一。
著名
策展人 皮力 曾寫道:“在他的影片中,我沒看到一個儘管留有當今的烙印卻不甚熟悉的世界。而且,主要的角色稍顯脆弱而不是張狂。他們是一群生活在沒有大事發生的城市裡的青年人。他們有一點貪心,有一點善疑,他們的
審美觀 模糊,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曖昧不清。這就是楊福東致力於呈現給我們的‘南方無用文人’。”
還有專家認為,楊福東影片的質量與外觀,演員僵硬、空想狀態的表演使他的作品獨樹一幟。幾乎所有他作品中的角色都是在一生中機械地踱步前進,永遠不停地尋找和漂泊;他們仿佛在探問:“我究竟身在什麼時代?我究竟身在什麼世界?我是如何來到這裡來的?”而劇中角色身穿不同時代特徵的衣服混淆了視聽,讓觀者也無從解答。
自1999年起一直關注著楊福東作品的紐約
國際攝影中心 的
克里斯多夫 ·菲利普認為藝術評論家們對楊福東作品的評論忽略了一些本質的東西。
“我想楊福東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模仿一些古典的,傳統的東西,這使許多評論家極其困惑。但這些只是楊福東的嘗試,不會連貫性地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不過這是個美好的嘗試。他其實是在試著發明一種他個人獨有的電影語言。” 菲利普說。
楊福東說自己2013年準備完成《竹林七賢》的後續系列,影片將把他們的舞台轉移到城市,或居住在現代社會,或住在鄉村或是一座孤島,身處不同地點的他們在
回歸城市 的最終結局前,將通過不斷挖掘來發現自己的新生活。
這就是楊福東的計畫人生。2013年的他還將繼續拍攝
藝術電影 ,因為這是他所擅長的。但他並不排除拍攝故事片的可能性。
“如果有機會又有合適的贊助的話,我也會拍故事片。但我想按我想拍的方式去拍,你總要在某處引導觀眾。”
沒有人能知道楊福東會行止何處,畢竟,這位正在上升的藝術明星才不過35歲。
(譯:韋瑩)
藝術家 策展人 李振華 稱,楊福東這幾年正步入轉型期,那么這位留著齊肩長發、說話慢條斯理的藝術家將在其創作領域裡有一個怎么樣的轉變呢?5月24日至8月23日,由上海
證大現代藝術館 主辦,香格納畫廊和Marian Goodman畫廊協辦的《離信之霧:楊福東個展》將首次展示楊福東2008年至2009年的最新作品,該展也將是他2013年在國內的首個個展。
個展將展示楊福東創作的豐富性
“離信之霧”是楊福東此次個展的主題,也是他此次展示的作品之一。楊福東對這個主題具有雙重理解:“信”一方面代表了“信仰”的意思,一方面暗指“蛇信子”——一種有毒之物。“離信之霧”的“霧”更加強了這種氛圍的不確定性。當問到楊福東這個主題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的時候,他狡黠地笑了,說“是內心的東西,但是我能清楚地知道”。
“離信之霧”共包括三組作品,分別是《離信之霧》、《將軍的微笑》和《青·麒麟二》。《離信之霧》是一件由9個35毫米黑白電影組成的影像裝置,在這件作品中,每個電影都設定了一個場景,每個場景都是由重複拍攝的鏡頭組成的,其中有些鏡頭被認為是“好的”,也有許多是“不好的”,都被一併的剪輯在了電影中。《將軍的微笑》是一件大型錄像裝置作品。在一頓奢華的晚餐之後,一個“將軍”在臨近晚年時所有的夢想與激情,猶如落幕前映照在台前的微笑,久久迴蕩。《青·麒麟二》是此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青·麒麟一》的延續,同樣是記錄了那些關於生存境況的場景,不過此次藝術家將會採用大量的幻燈在展廳中造就一場“
圖片電影 ”。三個大型作品將以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向人們展示楊福東創作的豐富性。對於許多普通觀眾和專業研究者,此次展覽將成為重新認識楊福東創作的一個起點。
自學攝影躋身一線藝術家行列
楊福東出生在北京通縣的一個隨軍家庭,從小在軍區大院長大,家裡沒人對藝術感興趣,而他最早的熱愛也非藝術而是體育。他曾熱切地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足球運動員,但是十幾歲時發生的一次意外讓他的足球夢破碎,這次意外導致他的右眼視網膜幾乎脫落,於是楊福東轉向畫畫。從中央美院附中畢業後,他考取了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 ,不久就開始試著攝影。對於楊福東來說,攝影和畫畫是“殊途同歸”,“只不過是會動的圖片而已。”他說。
1998年,楊福東從北京南漂上海,在一家開發遊戲的軟體公司工作的同時,繼續著畫畫,但漸漸更多地投向攝影和拍電影。楊福東說自己是自學攝影,在第一部電影《
陌生天堂 》(1997年~2002年)後,他又拍攝了《後房,嘿,天亮了!》(2001年)、《留蘭》(2003年)、《Honey》(2003年)和《蛇的復甦》(2005年)等,他的作品很快進入國際影展,相繼在巴黎、倫敦、紐約和威尼斯的藝術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