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眼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簡稱《楊大眼》,刻於北魏時期,位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中,是“龍門二十品”之一,並與《始平公》、《孫秋生》、《魏靈藏》三種造像記一起合稱為“龍門四品”,是龍門石窟2000餘種北魏時期造像記中書法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之一。用筆方峻,提按頓挫明顯,筆勢雄奇,結體莊重穩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大眼造像記
  • 簡稱:《楊大眼》
  • 創作時間:北魏時期
  • 地處: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
  • 源自:“龍門二十品
楊大眼造像記介紹,楊大眼造像記結構,楊大眼造像記釋文,楊大眼造像記賞析,造像記楊大眼其人,

楊大眼造像記介紹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為《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楊大眼造像記碑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為龍門造像記的名品之一。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佛教藝術寶庫之一,所謂的龍門二十品,被認為是龍門造像記中的代表作。《楊大眼造像記》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書風與《始平公》極為相似,用筆方峻,結體中斂而外張。康有為曾經稱讚此碑“若少年偏將,氣雄力健”。
楊大眼造像記拓片楊大眼造像記拓片
楊大眼是北魏名將,勇冠三軍,南方人傳說他眼大如車輪,所以叫他“楊大眼”,真名反倒沒有人知道了。王肅弟王康降魏之初曾對楊大眼說:“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及見,乃不異人。”楊大眼說:“旗鼓相望,嗔目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他的名聲,就像隋麻叔謀、五代王彥章一樣,可以止小兒夜哭。 《魏書·楊大眼傳》記載: “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云:‘楊大眼至!’無不即止。”

楊大眼造像記結構

楊大眼,北魏名將,南朝人形容他的眼大得像車輪子,《魏書》上說他“少有膽氣,跳走如飛”。宣武帝初年他奉命南伐,連拔五城,追奔至漢水,斬南朝輔國將軍王花,首虜2000餘。當他凱旋而歸,經伊闕時發願開龕,時當在正始三年夏秋之際。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第二層大龕東起第三龕,右鄰魏靈藏造像龕。龕大且內容豐富,雕刻富麗華美,是古陽洞中的精品。
造像龕高253厘米,寬142厘米。尖拱形,龕楣中心刻廡殿頂殿堂,正脊中心為金翅鳥,殿內釋迦佛端坐。佛殿下二龍盤繞,二龍外側二仙人分騎象、虎而行。 龕內釋迦結跏趺坐,禪定印,兩側菩薩侍立。三尊雕像皆飾火焰紋背光。 造像記在龕右側,高126厘米,寬42厘米,盤龍首,長方座,正面刻五個小龕,圭形碑額上刻“邑子像”三字,所刻文字歌頌北魏將領楊大眼軍功顯赫的一生。

楊大眼造像記釋文

夫靈光弗曜,大千懷永夜之悲;玄蹤不遘,葉生含靡導之懺。是以如來應群緣以顯跡,爰暨□□,□像遂著,降及後王,茲功厥作。輔國將軍、直閣將軍、□□□□、梁州大中正、安戎縣開國子仇池楊大眼誕承龍曜之資,遠踵應符之胤,稟英奇於弱年,挺超群於始冠。其□也,垂仁聲於未聞,揮光也,摧百萬於一掌。震英勇則九宇鹹駭,存侍納則朝野必附。靜王衢於三紛,掃雲鯨於天路。南穢既澄,震旅歸闕,軍次□行,路徑石窟,覽先皇之明蹤,睹盛聖之麗跡。矚目□霄,泫然流感。遂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區,凡及眾形,罔不備列。刊石記功,示之云爾。武。

楊大眼造像記賞析

《楊大眼造像記》即屬於脫盡隸法、斜畫緊結的典型邙山體。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將其列為峻健、豐偉之宗。其特點是中宮緊收,四面輻射;點畫輕重對比明顯,形成塊面元素;而用筆特點,則圭角盡露,沉厚恣肆,即所謂“方筆之極軌”。其點畫特徵無疑受刀的影響,刀意顯著。

造像記楊大眼其人

楊大眼為北魏名將。少時驍捷,跳走如飛,毛遂自薦,頭系三丈長繩,跑起來繩直如箭。遂用為“軍主”,不久升為統軍,隨孝文帝南征,勇冠軍中。太和二十二年(498)三月,楊大眼與王肅、奚康生等率步騎18萬救渦陽,齊將裴叔業魏軍來勢頗盛,只得退保渦口(今安徽懷遠)。景明元年(500)正月,裴叔業舉壽陽(今安徽壽縣)來降。北魏派彭城王元勰、車騎將軍王肅等率步騎十萬赴壽陽接應。二月,魏宣武帝又派楊大眼與大將軍李醜等率領騎兵先入壽陽協防,又派統軍奚康生率羽林禁軍南下增援。楊大眼因功封安成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任直閣將軍,不久又加輔國將軍、游擊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