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內脊膜瘤

成人椎管內脊膜瘤的發病率與脊神經鞘瘤相似,其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但多發於50歲~70歲之間,75%~85%發生於女性。80%位於胸段椎管,上頸椎和枕骨大孔處也是好發部位,下頸椎及腰段椎管較為少見。絕大多數脊膜瘤為硬脊膜內生長,約10%跨硬脊膜生長或完全位於硬脊膜外。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科,腫瘤科
  • 多發群體:50歲~70歲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胸段椎管
  • 常見症狀:肢體麻木,乏力,根性疼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後,

病因

脊膜瘤通常發生在硬脊膜附近神經根周圍的蛛網膜帽狀細胞,這可以解釋脊膜瘤多發於椎管側方的原因。脊膜瘤亦可起源於軟膜或硬脊膜的成纖維細胞,提示可能起源於中胚層組織。

臨床表現

脊膜瘤生長較緩慢,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故一般病史較長。常見的首發症狀是腫瘤所在部位相應的肢體麻木,其次是乏力,根性疼痛居第3位。

檢查

同屬脊髓外,硬脊膜內的良性腫瘤,在X線平片及椎管碘油造影檢查大致相同,不同點是脊膜瘤在X線檢查時,有的可發現砂粒狀鈣化。
2.腰椎穿刺壓頸試驗
蛛網膜下腔出現梗阻,一般較神經鞘瘤晚。腰椎穿刺後症狀可能加重,腦脊液蛋白含量一般為中度增加。
3.CT及MRI表現
CT平掃時腫瘤為實質性,密度常稍高於正常脊髓,腫瘤多呈圓形或類圓形,腫瘤內可發生鈣化為其顯著的特點。
椎管造影CT 可見腫瘤部位蛛網膜下腔增寬,脊髓受壓向對側移位,對側蛛網膜下腔變窄或消失。
4.MRI顯示脊膜瘤比CT優越
可見胸髓後方或頸髓前方有軟組織腫物存在,脊髓向對側移位,脊髓可受壓變扁或變形。腫物在橫切位時呈圓形或類圓形,矢狀位或冠狀位時腫瘤的上下徑常大於橫徑,呈長方形、長橢圓形或長條形,T1加權圖腫瘤多呈等信號或稍低信號,邊緣光整,與脊髓之間可有低信號環帶存在,但也可融為一體,境界不清。T1加權圖時信號比較均質,鈣化顯著時信號也可不均質。T2加權圖腫瘤信號常稍高於脊髓,鈣化顯著時其內有低信號存在。

治療

脊膜瘤屬於良性脊髓腫瘤,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良好。有的病人雖已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但腫瘤切除後,脊髓功能仍可能恢復。與顱內腦膜瘤相比較,椎管內脊膜瘤較少出現骨性破壞,亦無大的靜脈竇和動脈分支供應,可輕輕牽拉腫瘤遠離脊髓,進而保護好脊髓組織。對於受壓變形的脊髓組織處的蛛網膜粘連,可予以松解。這些操作可能有助於防止術後併發症,如脊髓栓系、蛛網膜炎、遲發的脊髓空洞形成及腦積水等。極少數脊膜瘤通過椎間孔神經根硬膜袖套長出椎管外,形成啞鈴狀,切除這類腫瘤的技術同前切除神經鞘瘤的技術,在此水平處切斷受累神經根很少引起功能障礙。對硬膜基底部的處理是脊膜瘤治療中最有爭議的,切除腫瘤起源處的硬脊膜,並以胸背筋膜修復之,或在原位擴大電灼範圍,均為治療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預後

脊膜瘤為良性腫瘤,完全切除後,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