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樣形態,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時,則仍呈現腰椎形態,並具有腰椎的功能。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胸部
- 相關疾病:神經鞘瘤 寰椎骨折脫位 頸椎骨折脫位 骨髓炎 脊椎骨骨髓炎 無脊髓損傷的頸椎骨折脫位 胸椎結核椎旁膿腫穿入胸腔 骨質增生 寰樞椎脫位 寰椎溝環畸形 頸椎半椎體畸形 頸椎先天融合畸形 脊膜瘤 椎動脈創傷性栓塞 椎管內脊膜瘤 椎管內神經鞘瘤 第3腰椎橫突過長畸形 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移行脊椎 椎管內結核瘤 椎管內轉移性腫瘤 脊椎骨質增生 脊椎外傷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症狀:脊柱側彎 結節 脫水 小頭 胸椎側彎 胸椎畸形 胸椎疼痛 胸椎腰化 硬化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胸椎腰化的誘發病因
正常脊柱包括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5節骶椎和4節尾椎胚胎第4~7周時各椎節開始分化,椎體的化骨中心雙側椎弓的化骨中心及側部的附加成骨中心分別於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開始出現。出生後~8歲以前完成椎體椎弓和側部的癒合兩側椎弓於7~15歲時癒合15歲左右於每節椎體的上下面各出現一個骺板並於耳狀面或其下方出現一個附加成骨中心18歲時骺板與椎體開始融合至30歲時5節骶椎融合成一個骶骨。
在此發生過程中,某些影響發育的因素則可引起異化而致移行椎體。
檢查
胸椎腰化的檢查診斷
除腰部有一般症狀外,診斷主要依據X線檢查確診。
鑑別診斷
胸椎腰化易混淆的症狀
胸椎疼痛:是胸椎病的症狀的主要臨床表現,常見有胸椎骨質增生、椎管狹窄;胸椎壓縮性骨折、錯位、側彎、筋膜嵌頓;以及胸椎椎間盤突出症等。胸椎側位片可見椎體前緣唇樣增生,正位片可見肋骨小頭半脫位。大多顯示比較廣泛的胸椎間隙變窄、軟骨板硬化,椎體前側或外側緣唇樣骨贅。部分病例可見思莫氏結節陰影,胸脊柱側彎、生理曲度加深等改變。
胸椎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脊椎節段向側方彎曲並伴有椎體旋轉的脊柱畸形。胸椎側彎在現代人群中發病率很高,影響的人群廣,數量多,年齡逐漸呈年輕化。與現代人群職業特點,工作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且影響人體範圍廣,影響的組織器官多,所引出的症狀複雜,不僅包括骨骼肌肉。神經血管,內臟消化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等等。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是嚴重的。
胸椎畸形:胸脊柱在胚胎時期是呈後凸的,在幼兒起坐後逐漸變為前凸,這種變化稱為繼發曲度。繼發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於負重後椎體及椎間盤前厚後薄所致。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衝重力的震盪,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於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後凸,這就造成了胸椎後凸畸形。
除腰部有一般症狀外,診斷主要依據X線檢查確診。
緩解方法
胸椎腰化的預防方法
1.治療原則
(1)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其中尤其應強調腰部的保護與腰背肌(或腹肌)鍛鍊。
(2)對合併其他器質性病變者應統一安排治療計畫。
(3)對經正規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且已影響工作生活者應在除外其他疾患的基礎上施以手術療法。
2.非手術療法
(1)基本要求:改善與保護良好的睡眠與工作體位。
(2)功能鍛鍊:積極而正規的腰背肌鍛鍊對伴有腰椎椎管狹窄者應強調腹直肌鍛鍊。
(3)腰部保護:可用寬腰帶保護腰部,當症狀發作時可改用皮腰圍或石膏腰圍。
(4)其他療法:可選擇理療或藥物外敷。對有明確痛點或壓痛點者可行封閉療法。
3.手術療法
(1)切骨減壓術:主要用於骶骨化的第5腰椎橫突肥大或假關節刺激壓迫神經支者,可將肥大的橫突截除一段。
(2)關節融合術:對單純性(單側或雙側)假關節(腰5橫突與髂骨)損傷性關節炎者可行植骨融合術。但此手術較為深在,操作時應注意。
(3)神經支切斷(或松解)術:對顯示明確的神經支可於卡壓處將其松解游離;無法獲松解時,則將其切斷。
(4)脊椎融合術:對腰骶部多椎節功能紊亂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腰骶段植骨融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