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

植物神經

植物神經系統(VNS)是內臟神經纖維中的傳出神經、也稱自律神經;植物神經系統掌握著性命攸關的生理功能:如心臟搏動、呼吸、消化、血壓、新陳代謝等。

植物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是一個控制系統,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地調節身體機能,如心率,消化,呼吸速率,瞳孔反應,排尿,性衝動。 該系統主要是控制“應激”及“應急”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神經
  • 外文名: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 歸屬:傳出神經
  • 控制:心臟搏動、呼吸、消化
  • 別名:自律神經
  • 簡稱:VNS
功能,分類,區別,

功能

植物神經是內臟神經中的運動神經,又稱為自主神經內臟運動神經可根據功能和藥理特點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一.交感神經脊神經發出,主要分布於內臟、心血管和腺體。
二.副交感神經,分為腦部和脊椎骶部;常在動物體的中軸,由明顯的腦神經節、神經索或腦和脊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線成分組成:
①腦部的中樞位於腦幹內,總稱為副交感核,發出纖維走行在第3、7、9、10對腦神經內,控制與調協內臟、血管、腺體等功能;
②骶部的中樞,位於骶髓2~4節段灰質內的骶中間外側核,發出節前纖維至臟器附近的器官旁節和臟器壁內的器官內節,組成盆神經,支配降結腸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臟器及外生殖器。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在這兩個神經系統中,當一方起正作用時,另一方則起副作用,很好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身體的生理活動,這便是植物神經的功能。一些人也可以通過瑜伽或生物反饋技術用意識調節自身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
植物神經

分類

交感神經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概括為產生應激作用,由脊髓發出的神經纖維到交感神經節,再由此發出纖維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
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弛,唾液分泌減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經作用與交感神經作用相反,它雖不如交感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但也有相當關係。它的纖維不分布於四肢,而腎上腺、甲狀腺、子宮等具有副交感神經分布處。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維持安靜時的生理需要,多數扮演休養生息的角色。其作用有3個方面:
①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促進肝糖原的生成,以儲蓄能源。
②引起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
消化腺分泌增加、增進胃腸的活動,促進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體的能量。協助生殖活動,如使生殖血管擴張,膀胱收縮等反應,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腸神經系統相比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腸神經系統受中樞調節不多,比較獨立。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起相互抵抗的作用(例外:唾液分泌)。
植物神經

區別

中樞部位不同
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第一胸節至第三腰節的側角,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幹副交感核,脊髓第二骶結至第四骶結以及骶副交感核。
周圍神經節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乾神經節。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乾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乾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而副交感神經自中樞發出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換神經元,節後纖維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都在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節後纖維短。
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經興奮時,腹腔內臟及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加強;支氣管平滑肌擴張;胃腸運動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陳代謝亢進;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減慢減弱;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胃腸運動加強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縮小等。一般內臟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這兩種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抵抗的,但在整體內兩類神經的活動是對立統一互相協調的。
交感神經的活動比較廣泛,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比較局限,當機體處於平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勢,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補充,有利於保護機體。當劇烈運動或處於不良環境時,交感神經的活動加強,調動機體許多器官的潛力提高適應能力來應付環境的急劇變化,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紅色部分為交感神經,藍色部分為副交感神經紅色部分為交感神經,藍色部分為副交感神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