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桓
- 外文名:variety of tree
- 拼音:huán
- 部首:木
- 總筆畫:10
- 詞性:名詞/形容詞
- 五筆:SGJG
- 字級:二級
- 四角號碼:41916
- 造字法:形聲
- 統一碼:6853
漢字演變,字源解說,注意,詳細釋義,通用等級,常用詞語,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
漢字演變
字源解說
形聲字,形旁為“木”,聲旁為“亘(xuān)”,本意指古代立在驛站、官署等建築物旁作標誌的木柱。
注意
桓的聲旁是“亘(xuān)”,和恆的聲旁“亘(gèn)”是不一樣的,漢字簡化以後變成一樣了。右圖為小篆的兩字字形。繁體字里,同簡體字一樣寫作桓,但是恆和亘的寫法和簡體字不一樣。所以,恆和桓的讀音不一樣。
詳細釋義
三家視桓楹。——《禮記·檀弓》。註:“四植謂之桓。”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諸侯葬時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華表)。
(2)〈文言〉〖形〗大 [big]
玄王桓撥。——《詩經·商頌·長發》。《毛傳》:“桓,大。”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蓆);桓撥(謂大治)。
(3)〈文言〉【動】憂[sad]
《逸周書·祭公》:“允乃詔,畢~於黎民般。”
(4)〖名〗(Huán)水名。即今白龍江[Huanshui River]。發源於甘肅省西傾山。
(6)〖名〗(Huán)姓氏。
(7)〈文言〉〖名〗槵樹,葉似柳,皮為黃白色,佛珠用料。
(8)〈文言〉〖名〗傳說神木名,又作無患木。因其皮為紅色,所以又稱“丹桓”。
(9)〈文言〉【動】盤桓
《莊子·應帝王》:“鯢~之審為淵。”
通用等級
列入《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6月5日發布)二級 編號4452
常用詞語
【桓撥】huánbō
〈名〉指大治,撥亂反正
【桓桓】huánhuán
[mighty;powerful] 〈形〉威武的樣子
桓桓於徵,狄彼東南。——《詩經·魯頌·泮水》
尚桓桓。——《尚書·牧誓》
【桓楹】huányíng
〈名〉古代天子、諸侯葬時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懸棺以入墓穴。
《禮記·檀弓下》:“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
赳桓 | |||
桓伊笛 | |||
桓山之悲 | |||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又斲(zhuó)木如石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禮·檀弓》三家視桓楹。
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又盤桓,難進貌。《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又水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又《諡法》闢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又《方言》桓,憂也。
又木名。《郭璞雲》葉似柳,子似楝。《玉篇》皮黃白色。《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又盤桓,髻名。《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為盤桓髻。 又姓。《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又葉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又葉王權切,音圓。《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考證:〔《禮·王制》三家視桓楹。〕 謹照原書王制改檀弓。〔《書·武成》尚桓桓。〕 謹照原書武成改牧誓。〔《方言》桓桓,憂也。〕 謹照原文省一桓字。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桓
亭郵表也。從木亘聲。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桓) 亭郵表也。檀弓注曰。四植謂之桓。按二植亦謂之桓。一柱上四出亦謂之桓。漢書。瘞寺門桓東。如淳曰。舊亭傳於四角面百步。築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貫柱四出。名曰桓表。縣所治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師古曰。卽華表也。孝文紀。誹謗之木。服曰。堯作之。橋樑交午柱。崔浩以為木貫柱四出名桓。從木。聲。故官切。十四部。釋訓曰。桓桓、威也。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國際音標 | 羅馬字 |
桓 | 胡官 | 匣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ɣuɑn | ghuan/huan |
方言
(1)粵語:wun4
(2)客家話:[東莞腔] hen2 、[台灣四縣腔] fan2、 [梅州腔] fan2 、[寶安腔] fan2 、[客語拼音字彙] fan2 、[海陸豐腔] fan2、 [客英字典] fa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