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文

桓文

桓文,漢語詞語,解釋為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的並稱。

基本介紹

詞語出處,歷史人物,齊桓公,晉文公,

詞語出處

桓文,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 的並稱。
《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無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後漢書·皇甫嵩傳》:“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 桓 文 之事也。” 唐 李白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節制非 桓 文 ,軍師擁熊虎。” 清 葉燮 《原詩》:“若徒竊漢唐之規模,而無桓文之才術,欲自雄於世,此宋襄之一戰而敗,身死名滅,為天下笑也。”

歷史人物

齊桓公

  • 尊王攘夷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3子、齊襄公弟,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齊桓公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了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晉文公

  • 制霸中原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晉文公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