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注

古今注

《古今注》三卷,晉崔豹撰。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惠帝時官至太傅。此書是一部對古代和當時各類事物進行解說詮釋的著作。其具體內容,可以從它的八個分類略知大概。卷上:輿服一,都邑二;卷中:音樂三,鳥獸四,魚蟲五;卷下:草木六,雜注七,問答釋義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今注
  • 拼音:gu jin zhu
  • 作品作者:崔豹
  • 時代:晉朝
簡介,卷上,卷中,

簡介

它對我們了解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古代典章制度和習俗,有一定幫助。但其中也有某些解釋不盡合理,帶有一定隨意性。
傳世的《古今注》版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是《四部叢刊三編》影印的芝秀堂本;一是《顧氏文房小說》影印本。其它還有不少本子,基本上都屬於“顧氏文房小說”的系統。

卷上

帝王、宮闕、都邑、羽儀、冕服、州縣、儀仗、軍器等部注,凡六十六門。
◇宮
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皆所以通古今之語,明同實而兩名之也。秦始皇阿房宮,闕五百步,南北千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幟。鹹陽二百里內,為宮觀二百七十所,皆復道相連。
◇闕
闕者,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缺,故謂之闕。其上皆丹堊,其下皆畫雲氣、仙靈、奇禽怪獸,以昭示萬民焉。蒼龍闕畫蒼龍,白虎闕畫白虎,玄武闕畫玄武,朱雀闕上有朱雀二枚。
◇城
城者,盛也,所以盛受人物也。城門皆築土為之,累土曰台,故亦謂之台門也。
◇城隍
隍者,城池之無水者也。
◇秦所築長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得讖書云:“亡秦者胡也”。乃使蒙恬築長城以備之。蓋秦終於二世帝胡亥也,非為胡人所患。秦所築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者焉。
◇長安御溝
謂之楊溝,植高楊於其上也。一曰羊溝,謂羊喜牴觸垣牆,故為溝以隔之,故曰羊溝。亦曰禁溝,引終南山水從宮內過,所謂御溝。
◇封疆
畫界者,封土為台,以表識疆境也。畫界者,於二封之間,又為壝埒,以畫界分域也。
◇闤闠
闤者,市牆也。闠者,市門也。
◇肆店
肆者,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店者,所以置貨鬻之物也。
◇罘罳屏
屏之遺象也。塾門外之舍也。臣來朝君,至門外當就舍,更詳其所應應對之事也。塾之者,言熟也,行至門內屏外,復應思維也。罘罳,復思也。漢西京罘罳,合板為之,亦築土為之,每門闕殿舍皆有焉。如今郡國廳前亦樹之也。
宗者,宗祀也,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靈貌也。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二廟,庶人無廟,四時之享也。
漢成帝
顧成廟有三玉鼎、二真金爐,槐樹悉為扶老鉤欄,畫雲龍角虛於其上也。
◇堯誹謗木
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如華也。形如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錶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秦乃除之,漢始復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柱也。”
◇方僥
僥者,繞也,所以繞逆蠻夷,使不得侵入中國也。方者,方面也,南方僥色赤,故稱丹僥焉。
◇開塞
關者,長安之關門也,函谷關、潼關之屬也。塞者,塞也,所以擁塞夷狄,不侵中國也。
……
◇玉佩
玉佩之法,漢末喪亂而不傳。至魏侍中王粲,識古佩之法,更制焉。
◇天子乘輿赤綬
天子乘輿之制,赤綬,四采,黃、赤、縹、紺,黃為圭,長二丈九尺,五百首。諸侯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公侯大將軍紫
紫綬,二采,紫、白,淳紫,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公王、封君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綠綬,三采,青、白、紅,青圭,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一千石、六百石墨綬,二采,青、紺,淳青圭,長一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五百石之長,同前制也。三百石、二百石黃綬,淳黃一采,圭長一丈五尺六十首。一百石青綬,青紺綸一采,婉轉繆織,長一丈二尺。自青綬以上,皆長三尺二寸。綠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襚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施玉環塊。自墨綬以下縌皆長三尺,與黃綬同采,而首半之。凡先合單方為一絲,四絲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皆廣一尺六寸。

卷中

皇后、冠帶、士庶、衣裳、文籍、書契、草木、答問、釋義部注,凡四十四門。
◇皇后太后印綬
皇太后、皇太后綬,其制與天子乘輿同,赤綬,四采,黃、赤、縹、紺,淳黃為圭,長二丈九尺,五百首。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制,其赤綬,四采,赤、黃、縹、紺,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三百四十首。(縌、綬玉環玦等,已在天子乘輿綬門中,見上卷注中)
◇冪?
冪?者,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冪?,而全身障蔽。至永徽年中後,皆用帷帽,施裙到頸,漸為淺露。至明慶年,百官家口若不乘車,便坐檐子。至神龍末,冪?殆絕。其冪?之象,類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繒帛為之,若便於事。非乘車舉及坐檐子,即此制誠非便於時也。開元初,宮人馬上著胡帽,靚妝露面,士庶鹹效之。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
◇魏宮人長眉蟬鬢
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鶴髻。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側,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來善為衣裳。皆為一時之冠絕。
◇頭髻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女子十五而笄,許嫁於人,以系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為笄,笄以約發也。居喪以桑木為笄,表變孝也。皆長尺有二寸。沿至夏後,以銅為笄,於兩旁約發也,為之發笄。殷後服盤龍步搖,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若侍,去梳蘇,以其步步而搖,故曰步搖。周文王又制平頭髻。昭帝又制小須變裙髻。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至漢高祖,又令宮人梳奉聖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鬟髻,又墮墮馬髻。靈帝又令梳瑤台髻。魏文帝令宮人梳百花髻、芙蓉歸雲髻。梁天監中,武帝詔宮人梳回心髻、歸真髻,作白妝,青黛眉,有郁髻。隋有凌虛髻、祥雲髻。隋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近香髻、歸秦髻、奉仙髻、節暈妝。貞觀中,梳歸順髻。又太真偏梳朵子,作啼妝。又有愁來髻,又飛髻,又百合髻,作白妝黑眉。
◇冠子朵子扇子
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羅為之,插五色通草蘇朵子,披淺黃叢羅衫,把雲母小扇子,靸蹲鳳頭履以侍從。令宮人當暑戴黃羅髻,蟬冠子,五花朵子,披淺黃銀泥飛雲帔,把五色羅小扇子,靸金泥飛頭鞋。至隋帝,於江都宮水精殿令宮人戴通天百葉冠子,插瑟瑟鈿朵,皆垂珠翠,披紫羅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瑞鳩頭履子,謂之仙飛。其後改更實繁,不可具紀。
◇釵子
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又至東晉,有童謠言:“織女死時,人插白骨釵子,白妝,為織女作孝。”至隋煬帝,宮人插鈿頭釵子,常以端午日,賜百僚玳瑁釵冠。《後漢書》:“貴人助簪玳瑁釵。”
梁冀盤桓釵
盤桓釵,梁冀婦之所制也。梁冀妻改翠眉為愁眉。長安婦女好為盤桓髻,到於今其法不絕。墮馬髻,今無復作者。倭墮髻,一雲墮馬之餘形也。
◇粉
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簫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亦名飛雲丹,傳以簫曲終而同上升。
◇燕脂
蓋起白紂,以紅藍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塗之作桃花妝。
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宮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畫為雲鳳虎飛升。至東晉有童謠云:“織女死時,人帖草油花子,為織女作孝。”至後周,又詔宮人帖五色雲母花子,作碎妝,以侍宴。如供奉者,帖勝花子,作桃花妝,插通草朵子,著短袖衫子。
◇衫子背子
衫子,自黃帝垂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義,故衣裳相連。始皇元年,詔宮人及近侍宮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蓋取便於侍奉。背子,隋大業末,煬帝宮人、百官母妻等,緋羅蹙金飛鳳背子,以為朝服,及禮見賓客、舅姑之長服也。天寶年中,西川貢五色織成背子,玄宗詔曰:“觀此一服,費用百金,其往金玉珍異,並不許貢。”
◇裙襯裙
古之前制,衣裳相連。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衣皆以絹為之。始皇元年,宮人令服五色花羅裙,至今禮席有短裙焉。襯裙,隋大業中,煬帝制五色夾纈花羅裙,以賜宮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單絲羅,以為花籠裙,常侍宴供奉宮人所服。後又於裙上剪絲鳳綴於縫上,取象古之褕翟。至開元中猶有制焉。
◇宮人披襖子
蓋袍之遺象也。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繡羅為之,或以錦為之,始有其名。煬帝宮中,有雲鶴金銀泥披襖子。則天以赭黃羅上銀泥襖子以燕居
◇鞋子
自古即皆有,謂之履,絇繶皆畫五色。至漢有伏虎頭,始以布鞔繶,上脫下加,以錦為飾。至東晉,以草木織成,即有鳳頭之履、聚雲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頭履、分捎履、立鳳履,又有五色雲霞履。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靸鞋
蓋古之履也。秦始皇常靸望仙鞋,衣叢雲短褐,以對隱逸求神仙。至梁天監年中,武帝解脫鞅鞋,以絲為之,今天子所履也。
◇女人披帛
古無其制。開元中,詔令二十七世婦,及寶林御女良人等,尋常宴參侍,令披畫披帛,至今然矣。至端午日,宮人相傳,謂之奉聖巾,亦曰續壽巾、續聖巾,蓋非參從見之服。
起自伊尹,以草為之草履。周文王以麻為之,名曰麻鞋。至秦以絲為之,令宮人侍從著之,庶人不可至。東晉又加其好,公主及宮貴,皆絲為之。凡娶婦之家,先下絲麻鞋一糸兩,取其“和鞋”之義。
三代及周著角襪,以帶繫於踝。至魏文帝吳妃,乃改樣以羅為之,後加以彩繡畫,至今不易。至隋煬帝宮人,織成五色立鳳朱錦襪靿。
◇席帽
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朱翠,丈夫去飾。至煬帝淫侈,欲見女子之容,詔去帽,戴幞頭巾子幗也,以皂羅為之,丈夫藤蓆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至馬周以席帽、油御雨從事。
◇大帽子
本巖叟草野之服也。至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本胡服,以韋為之,以羔毛絡縫。趙武靈王更以綾絹,皂色為之,始並立其名爪牙帽子,蓋軍戎之服也。又隱太子常以花搭耳帽子,以畋獵、游宴後,賜武臣及內侍從。
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詔曰:“自今以後,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本名上巾,亦名折上巾,但以三尺皂羅後裹發,蓋庶人之常服。沿至後周,武帝裁為四腳,名曰幞頭。以至唐,侍中馬周更與羅代絹,又令重系前後,以象二儀,兩邊各為三撮,取法三才,百官及士庶為常服。
◇巾子
隋大業十年,禮官上疏裹頭者宜裹巾子。與桐木為之,內外皆漆,在外及庶人常服。沿至證聖二年,則天賜群臣然葛巾子,呼為武家高巾子,亦曰武氏內樣。
◇汗衫
蓋三代之襯衣也。《禮》曰中單。漢高祖與楚交戰,歸帳中,汗透,遂改名汗衫。至今亦有中單,但不緶,而不開耳。
尚書右僕射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請中單上加半臂,以為得禮。其武官等諸服長衫,亦請之判余,以別文武。”詔從之。
蓋文王所制也,謂之腰巾,但以繒為之,宮女以彩為之,名曰腰彩。至漢武帝,以四帶,名曰襪肚。至靈帝,賜宮人蹙金絲合勝襪肚,亦名齊襠
褌,三代不見所述。周文王所制褌,長至膝,謂之弊衣,賤人不可服,曰良衣,蓋良人之服也。至魏文帝賜宮人緋交襠,即今之褌也。
蓋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為之,名曰褶。敬王以繒為之,名曰袴,但不縫口而已,庶人衣服也。到漢章帝,以綾為之,加下緣,名曰口。常以端午日賜百官水紋綾袴,蓋取清慢而理人。若百官母及妻妾等承恩者,則別賜羅紋勝袴,取其曰勝。今太常二人,服紫絹袴褶,緋衣,執永龠以舞之。又時黃帝講武之臣近侍者,朱章袴褶。以下屬於鞋。
◇布衫
三皇及周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秦始皇以布開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侍中馬周取深衣之造,加襴衫,為庶人之禮,見之表,至仕官皆服之。
◇袍衫
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國語》曰:“袍以朝見也。”秦始皇三品以上綠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絹為之。至貞觀年中,左右尋常供奉賜袍。丞相長孫無忌上儀,請於袍上加襴,取象於緣,詔從之。
◇緋綾袍
舊北齊則長帽短靴、合胯襖子,朱、紫、玄、黃,各從所好。天子多著緋袍,百官士庶同服。隋改江南,天子則曰帢褶,公卿則中褐襦,北朝雜以戎狄之制,北齊貴臣多著黃文綾袍,百官士庶同服之。
◇被
語云:“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
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影倒,向日則火生,與艾承之,則火出矣。
◇莫難珠
一名木難珠,色黃,出東夷國也。
◇程雅問三皇五帝
程雅問董仲舒曰:“曷為稱三皇、五帝?”對曰:“三皇者,三才也;五帝者,五土也;三王者,三明也;五霸者,五嶽也。”
◇牛亭問將離草名
牛亭問曰:“將離相贈與芍藥,何也?”答曰:“芍藥一名可離,故曰相贈與芍藥。相招召則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也。欲忘人之憂,則贈丹棘。丹棘一名忘思,使人忘憂也。欲捐人之忿,則贈以青裳,青裳一名歡合,則忘忿也。”
◇程雅問拾攎鬼木
程雅問:“拾攎鬼木曰無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寶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木為棒,棒殺之。世人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取此木為器用,以厭卻邪鬼,故曰無患也。
◇牛亭問書契所起
牛亭問曰:“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作秦筆耳,以柘木為管,以鹿毛為柱,以羊毛為被,所為蒼毫,非為兔毫竹管筆也。”
◇孫興公稱皇帝龍鬚草
孫綽,字興公也,作《天台賦》,擲地作金聲。孫興公問曰:“世稱皇帝鑿峴山得仙,乘龍上天,群臣援龍鬚,須墜地而生草,世名曰龍鬚,有之乎?”答曰:“非也。有龍鬚草,一名縉雲草,故世人為之傳,非也。今草有虎鬚者,江東亦織為席,曰西王母席,可復是西王母騎虎而墮其須乎?”
◇牛亭問籍者何雲
答曰:“籍者,一尺二寸竹牒,記人之年、名字、物色,懸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程雅問口傳者何雲
答曰:“傳者,以木為之,長一尺五寸,書符信於其上,又一板,封以御史印章,所以為期信,即如今之過所也,言經過所在為證也。”
◇牛亭問草木
牛亭問曰:“草木,生類乎?”答曰:“生類也。”“有識乎?”曰:“亡識。”問:“亡識,寧為生類也?”答曰:“物有生而有識者,有生而無識者,有不生而有識者,有不生而亡識者。夫生而有識者,蟲類是也;生而無識者,草木是也;不生而有識者,神鬼是也;不生而無識者,水土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