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姜姓齊國第十六任國君)

桓公小白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齊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呂氏,名小白。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在齊襄公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搶先回國,奪取君位。任內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開方等人。公元前643年病重餓死。

基本介紹

  • 別名:齊小白、公子小白 、小白
  • 所處時代:春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
  • 逝世日期:前643年10月7日
  • 主要成就:重用管鮑,強軍富民。三歸之台,九合諸侯,三平晉亂。平復衛國,驅逐戎狄。
  • 本名:齊桓公
人物生平,驚險即位,管仲改革,成就霸業,昏庸晚年,為政舉措,政治,軍事,經濟,人物評價,軼事典故,管仲拜相,老馬識途,風馬牛不相及,庭燎招士,喜形於色,親屬成員,陵墓,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驚險即位

齊襄公時,齊國政治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高、國兩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了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這時小白早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管仲改革

齊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即位以後發兵攻擊魯國,在乾時(今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聽從他的建議,假借殺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拜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之後,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這一時期,齊桓公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傑”。桓公十四年(前672),陳厲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齊桓公
百科x混知:圖解尊王攘夷

成就霸業

  • 攻滅譚遂兩國、北杏會盟
桓公逃亡時經過了譚國,但譚國待桓公不好,所以桓公在齊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滅掉譚國,譚國君主逃向莒國
齊桓公
齊桓公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宋、陳、蔡、邾五國國君在齊國舉行“北杏會盟”,旨在協力平息宋國內部爭奪君位的變亂,齊國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的記錄,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中開始不斷升高。會盟前齊桓公曾邀遂國國君入盟,遭到拒絕。“北杏會盟”結束後,齊桓公吞滅遂國。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桓公攻打魯國,魯國戰敗,魯莊公請求割讓城池平息戰爭,桓公應允,並與魯在柯地會盟。會上,魯莊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寶劍,劫持齊桓公,要求齊國歸還魯國在齊魯邊境上的汶陽之田。齊桓公答應曹沫的要求。
事後齊桓公想不歸還土地並殺掉曹沫。管仲勸諫說:“不給汶陽之田,只是逞一時之快。失信於諸侯,天下人就不幫我們了。”最後齊桓公將汶陽之田還給了魯國。諸侯們知道這件事情後,都認為齊桓公有信譽,漸漸地都想依附齊國了。
齊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參加過“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齊桓公約請曾參加“北杏會盟”的陳、蔡二國一起出兵伐宋。
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
齊桓公先派人帶著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說宋國不尊重周天子,隨便廢立國君,請周天子興師問罪。周天子想借齊國的力量來樹立天子威望,遂答應齊桓公要求,派大夫單伯帶部分兵力,會同齊、陳、蔡三國合兵伐宋。
宋國看到齊國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來討伐,不想背負抗禦王師、與天子作對的罪名,請求歸順王室、與諸侯和好。齊桓公覺得“拉大旗作虎皮”的辦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公元前679年)冬天請周天子的代表單伯,約集衛、鄭、宋三國國君一起在鄄地會盟,各國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齊國,遂共推齊桓公為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齊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齊又約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會上大家再推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燕莊公於是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的境內。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盡數割予燕國,並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在周成王周康王時那樣給周天子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齊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春,齊、宋、曹三國之君各率本國兵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後,三國決定將邢國遷得離狄族遠些,齊桓公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靠近齊國較為安全的夷儀(今聊城西南)。
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塑像
不久狄人又侵犯衛國,齊桓公考慮到衛國已是君死國滅,需要重新建國,便於第二年(前658年)春在楚丘幫助衛國築新城,使衛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
齊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57),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大發雷霆,將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便興兵討伐蔡國。秋、楚兩國進攻鄭國,齊桓公約集各國國君在“陽穀會盟”,商討伐楚救鄭。
齊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聯軍先對楚國的盟國蔡國實行軍事行動;接著,齊桓公率大軍聯合進攻楚國。兩者相持不下,通過外交談判,楚國答應遵守諸侯的本分,恢復向周天子納貢。於是齊桓公和各小國諸侯共同與楚國在召陵訂立盟約,互相結盟,各自退兵,史稱“召陵之盟”。
齊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周王室發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立王子鄭為太子,因惠後喜歡小兒子帶,周惠王便欲廢鄭立帶。在周惠王死後,齊桓公約集魯、宋、衛、許、曹、陳等國在洮會盟,正式將王太子鄭扶上周天子寶座,是為周襄王
齊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古葵丘會盟時,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
齊桓公(桓公小白)
姜小白
《孟子·告子下》記載了齊桓公“葵丘會盟”盟辭的“五禁”條款:“一是誅殺不孝之人,勿改變已確立的太子,不要以妾為妻;二是尊重賢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愛護孩童,不忘來賓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為官,官吏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辦,不要獨攬。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專殺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設堤壩,不要阻止別國人來糴糧食,也不能不報告天子就封國封邑。
”這“五禁”條款分明是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經驗總結。周襄王派大臣與會並送重禮,說明周襄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會上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標誌著齊桓公霸業達致顛峰。
”桓管五傑”中的寧戚主管的是齊桓公稱霸時所需的糧草,可是寧戚一死,管仲便說齊國霸業要衰了;王子成父掌管齊國的軍隊,王子成父能讓齊國士兵勇猛善戰,可是王子成父一死,齊國軍力迅速衰退;賓須無掌管齊國的刑法,他能讓齊桓公稱霸時穩定齊國,讓齊桓公無後顧之憂,可是賓須無一死,齊國迅速奸佞橫行;隰朋主管齊國的外交,他能讓齊桓公稱霸時無須擔心各國諸侯的討伐,並能得到大批諸侯的支持,可是隰朋一死,各國諸侯便紛紛認為齊國即將大亂,於是就沒有人再對齊國有信心了。在等這些人才相繼去世之後,齊國堅如磐石的稱霸基礎就迅速動搖了,再到齊孝公即位,就無人能像“桓管五傑”一樣,能高明的發揮齊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了,因此齊國的衰敗重點是後繼無人、人才匱乏。主要原因就是齊桓公晚年寵信奸佞,沒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後事。

昏庸晚年

魯僖公十有五年(前645年)。春,王正月,公如齊。楚人伐徐。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候、鄭伯、許男、曹伯盟於牡丘,遂次於匡。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夏,五月,日有食之。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
魯僖公十有六年(前644年)。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於淮。
魯僖公十有七年(前643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國語齊語》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
《荀子·仲尼》" 詐邾襲莒,並國三十五"。
《尉繚子·制談第三》「有提九萬之眾(諸侯聯軍),而天下莫能當者,誰?」曰:「桓公也。」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桓公說:“常之巫如何?”管仲回答:“死生,是無法逃避的;疾病,是人體失常所致。君主不順其自然,守護根本,卻完全依賴於常之巫,那他將對國君無所不為了。”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四人,四人專權。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乙亥(前643年9月12日),齊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為政舉措

政治

主詞條:參國伍鄙
齊桓公在位時致力於劃分和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子和高子各管五個鄉。
他把國政分為三個部門,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郊外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為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匯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行政區劃
官職名稱
轄區數量
大夫
10縣
縣師
3鄉
鄉師
10卒
卒師
10邑
司官
30家

軍事

主詞條:作內政而寓軍令
齊桓公強調寓兵於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為一軌,每軌設一軌長。十軌為一里,每里設里有司。四里為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為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戰時組成軍隊,每戶出一人,一軌五人,五人為一伍,由軌長帶領。一里五十人,五十人為一小戍,由里有司帶領。一連二百人,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帶領。一鄉二千人,二千人為一旅,由鄉良人帶領。五鄉一萬人,立一元帥,一萬人為一軍,由五鄉元帥率領。齊桓公、國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帥。
齊桓公(桓公小白)
這樣軍隊組織便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於是軍隊的戰鬥力得以提高。同時齊桓公又規定全國百姓不準隨意遷徙,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聽到聲音就可辨別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
為解決軍隊的武器,齊桓公規定犯罪了可用盔甲和武器來贖罪。犯重罪,可用甲與車戟贖罪。犯輕罪,可用值與車戟贖罪。犯小罪,可用銅鐵贖罪。這樣便減緩了軍隊裝備不足的問題。

經濟

主詞條:相地而衰征
管仲在改革中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徵收多少不等的賦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他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又規定國家鑄造錢幣,發展漁業、鹽業,鼓勵與境外的貿易。桓公大力推行這些經濟政策,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人物評價

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雕像

軼事典故

管仲拜相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為支持糾繼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么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裡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齊桓公(桓公小白)
齊桓公

風馬牛不相及

齊國征伐楚國,楚國派人對齊軍說:“你們在極北,我們在極南,真和放佚馬和牛,牝牡不能相誘相逐是一個道理,不料你們會來我們這裡,究竟為了什麼呢?”

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喜形於色

齊桓公上朝與管仲商討伐衛的事,退朝後回後宮。衛姬一望見齊桓公,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衛君請罪。
桓公問她什麼緣故,她說:“妾看見君王進來時,步伐高邁,神氣豪強,有討伐他國的心志。看見妾後,臉色改變,一定是要討伐衛國了。”第二天桓公上朝,謙讓地引進管仲。管仲說:“君王取消伐衛的計畫了嗎?”桓公說:“仲父怎么知道的?”管仲說:“君王上朝時,態度謙讓,語氣緩慢,看見微臣時面露慚愧,微臣因此知道。”
齊桓公與管仲商討伐,計畫尚未發布卻已舉國皆知。桓公覺得奇怪,就問管仲。管仲說:“國內必定有聖人。”桓公嘆息說:“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著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於是命令役夫再回來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頂替。不久,東郭垂到來。管仲說:“一定是這個人了。”就命令儐者請他來晉見,分級站立。
管仲說:“是你說我國要伐莒的嗎?”東郭垂回答:“是的。”管仲說:“我不曾說要伐莒,你為什麼說我國要伐莒呢?”東郭垂回答:“君子善於策謀,小人善於推測。這話是小民私自猜測的。”管仲說:“我不曾說要伐莒,你從哪裡猜測的?”東郭垂回答:“小民聽說君子有三種臉色:悠然喜樂,是享受音樂的臉色;憂愁清靜,是有喪事的臉色;生氣充沛,是將用兵的臉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見君王站在台上,生氣充沛,這就是將用兵的臉色。君王嘆息而不呻吟,所說的都與莒有關;君王手所指的也是莒國的方位。尚未歸順的小諸侯唯有莒國,所以猜測要伐莒。”

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祖
祖父
呂購
齊莊公齊國第12位國君。
父親
呂祿甫
齊僖公,齊國第13位國君。
平輩
長兄
呂諸兒
齊襄公,齊國第14位國君。
次兄
呂糾
公子糾
姐妹
魯桓公
——
正室
王姬
徐嬴
蔡國公室女,蔡哀侯之女。
妾室
衛國公室女。
衛國公室女。
鄭姬
鄭國公室女。
葛嬴
葛國公室女。
密姬
密國公室女。
宋華子
宋國公室女。
子輩
長子
呂無虧
公子無虧,齊國第17位國君。
次子
呂元
齊惠公,齊國第22位國君。
三子
呂昭
齊孝公,齊國第18位國君。
四子
呂潘
齊昭公,齊國第19位國君。
五子
呂商人
齊懿公,齊國第21位國君。
六子
呂雍
公子雍
女兒
齊姜
晉獻公
衛共姬生公子無虧,少衛姬生齊惠公,鄭姬生齊孝公,葛嬴生齊昭公,密姬生齊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
齊桓公的諸子共統治齊國四十餘年。桓公之子不止以上說的六人,《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齊桓公有七個兒子去楚國做了大夫

陵墓

括地誌》引《史記·齊太公世家》說:“齊桓公墓在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舍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

藝術形象

時間
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9年
電視劇
王偉
1996年
電視劇
2019年
電視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