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店鎮(桃花古驛)

楊店鎮(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下轄鎮)

桃花古驛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店鎮,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介於東經114°02′~114°10′,北緯30°58′~31°06′之間。處於孝感市東北方向大別山的南麓、孝感市與武漢市接壤的東部邊陲。東面瀕臨黃孝河(界河),與武漢市黃陂區一衣帶水;西邊緊靠孫家河(滻川河),與孝南區西河鎮隔河相望;南部緊連京廣線,與孝南區三汊、祝站兩鎮接壤;北部遙望雙峰山,與孝昌縣豐山鎮鄒崗鎮兩鎮相鄰。

楊店鎮國土總面積127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71890人(2019年)。

楊店鎮曾被中央軍委、中宣部表彰命名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連續三屆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命名為"楚天明星鄉鎮"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店鎮
  • 外文名稱:Yangdian Town
  • 別名:桃花古驛、龍燈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
  • 下轄地區:18個村、4個社區
  • 政府駐地:桃花驛大道76號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2100
  • 地理位置:孝感東北部
  • 面積:127平方公里(2020年)
  • 人口:71890人(2019年)
  • 方言:江淮官話-孝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卓爾小鎮·桃花驛
  • 特產孝感早蜜桃滻川龍劍茶
  • 文化習俗楊店鎮桃花文化旅遊節楊店高龍
  • 大事:1992年江澤民曾來楊店視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壤資源,水資源,行政區劃,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衛生,基礎建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桃花古驛,楊店高龍,楚劇,湖北大鼓,三台八景,三台,八景,旅遊資源,名人,楚劇大師,書畫大師,詩詞大師,

歷史沿革

楊店鎮古名斗山鋪,建於唐代,以驛站蜚聲荊楚。據《孝感縣誌·斗山驛館》載:“通往南北之咽喉,軍隊換防,外交使節往來,以及糧草運輸飛馬舟車皆無寧日”。朝廷在此設有驛館,郵亭,傳遞公文,書信。
桃花古驛楊店鎮桃花古驛楊店鎮
宋神宗元豐五年,北宋文豪蘇東坡途經此地,有感於十里桃花,流下了“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的千古絕句。後邑人沈明亦有《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閒卻幾烽墩“。斗山鋪便得名”桃花驛“。
區域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朝時屬南郡;三國時期屬魏國,隸安陸縣,屬荊州江夏郡。南北朝時,公元454年,安陸縣東境設孝昌縣(以漢孝子董永行孝而定名),隸孝昌縣,屬南義陽郡。南北朝公元550年,置岳山郡。北周成武元年(559年),隸孝昌縣,屬安州總管安陸郡。隋初(581年)廢郡,仍隸孝昌縣,屬安州總管府,煬帝時隸安陸郡。唐貞觀年間(公元621年至625年),楊店區域設驛館,成為當時一條主驛道上重要驛站,始名“斗山鋪驛館”,隸灄陽縣。唐順宗年間(公元808年)復歸淮南道(省),孝昌入雲夢縣。唐鹹通年間(公元860至874年),復置孝昌縣,屬淮南道安陸郡。後唐同光二年(924年),為避皇祖“國昌”之諱,改“昌”為“感”,“孝昌縣”始名“孝感縣”,隸孝感縣,屬安遠郡安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隸孝感縣,屬湖北道安府。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因蘇軾赴黃州途經斗山,留下了“桃花香遠驛”的詩句,這裡又被美稱為“桃花驛”。宋宣和元年(1119年),隸孝感縣,屬德安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隸孝感縣,屬安陸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隸孝感縣,復屬湖北道德安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隸孝感縣,屬黃峴關使德安府。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隸孝感縣,屬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明代洪武年初,隸孝感縣,屬湖廣行省德安府。斗山鋪地名一直沿用至明朝中期(公元1436年),由於富紳楊廷松施行“六義”善舉,擴建市場,將“斗山鋪”改名為“楊家店(鋪)”,簡稱“楊店”,“楊店”名稱和“桃花驛”美稱一直沿用至今。清雍正七年(1729年),隸孝感縣,屬湖北省漢陽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隸孝感縣,屬湖北省江漢道。公元1927年——1939年,隸孝感縣,屬鄂東行署。1939年10月至1942年8月,孝感各地建立抗日根據地,中共鄂豫皖邊區政府將縣轄區分別劃歸五個邊區縣管轄,屬孝東縣北陂區。1947年12月始,屬同德鄉,隸孝感縣人民民主政府。
江澤民視察楊店江澤民視察楊店
1949年5月,楊店設區,名楊崗區,屬孝感縣;1951年,更名楊店區,屬孝感縣;1952年,設為孝感縣第二區,屬孝感縣;1953年改稱楊店區,屬孝感縣;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稱楊店公社,屬孝感縣,下派楊店、滻川、道店、魏河、陳集、高新、鳳集七個管理區;1961年又更為楊店區,屬孝感縣,轄楊店、滻川、道店、魏河、陳集、高新、鳳集七個公社;1966年曾改稱東升區,屬東風縣(孝感縣),轄區不變;1968年,又改回楊店區,屬孝感縣,轄區不變;1975年,撤區並社改為楊店公社,屬孝感縣,曾將位於楊店公社北方緊挨豐山公社的定心、新鳳、雙鳳、煥新、鐵壩(煥新一)、將軍(高潮)、張集(九久)、楊劉、兩河、聯盟等10個大隊劃歸豐山公社管轄,且將定心、新鳳合併,稱豐收大隊,將煥新、煥新一(鐵壩)、雙鳳合併,稱煥新大隊,將將軍(高潮)、張集(九久)合併,稱豐產大隊,將楊劉、兩河、聯盟合併,稱豐裕大隊;還將道店(小)公社劃歸西河,設立西河公社,將鄒崗公社的方集(小)公社幸福、方集、群愛、陳田、彭崗5個大隊劃歸楊店管轄;1978年,除道店仍然歸西河管轄外,其他划進、劃出的大隊全部各自回歸,且大大隊分開,各回歸各大隊原來稱呼,僅聯盟大隊合併到楊劉大隊。1984年,設區建鄉,又稱楊店區,屬孝感市(孝感縣改市),轄楊店、魏河、產川、陳集、高新、鳳集6個鄉;1987年撤區建鄉,改稱為楊店鎮,屬孝感市(縣改市),1988年底,有東方、三付、回春、三崗、新征、巡撫、魏河、新集、童廟、劉陳、解放等11個村另行設立“園藝總場”,屬孝感市(孝感縣改市);2001年園藝總場撤銷,所屬11個村回歸楊店鎮,屬孝感市孝南區;1993年孝感地區地改市,稱孝感市,原孝感(縣改)市分為孝南區和孝昌縣,楊店鎮屬孝感市孝南區,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楊店鎮位於東經114°02′~114°10′,北緯30°58′~31°06′之間,處於孝感市東北方向大別山的南麓、孝感市與武漢市接壤的東部邊陲。東面瀕臨黃孝河(界河),與武漢市黃陂區一衣帶水;西邊緊靠孫家河(滻川河),與孝南區西河鎮隔河相望;南部緊連京廣線,與孝南區三汊鎮祝站鎮兩鎮接壤;北部遙望雙峰山,與孝昌縣豐山鎮鄒崗鎮兩鎮相鄰。南北縱長14.8千米,東西橫寬12.7千米;國土總面積127平方公里(2020年),其中陸地面積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2.15平方千米,鎮區總面積5.25平方千米。
楊店鎮東南距武漢市60千米,東距黃陂30千米;南距三汊鎮祝站鎮鎮區10千米,西距孝感市城區25千米;北距孝昌縣縣城(花園鎮)30千米。

地形地貌

楊店鎮的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大面積屬於丘陵。境內北部最高點在高崗,海拔62米;南部最低點在魏河,海拔40米。地面系山崗、坡地、平地、河港相延排列。北部山區屬大別山共草山的余脈。
楊店鎮地處於大別山南麓,江漢平原北部,是山區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淺丘陵壠崗地形,平均海拔24.5米,屬第一紀地層結構,1.5米達到持力層,地面載重150—300kpa。

氣候

楊店鎮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境內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嚴寒酷暑時間短,春、秋、初夏氣候溫和時間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09.7毫米;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996.7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6.2℃,≥10℃的積溫為2091.9℃,有利於農作物發育、生長,是中國光、熱、水條件配合較好的地帶。但初夏梅雨期暴雨頻繁易發洪澇災害,盛夏高溫蒸發量大,常會出現伏旱。乾旱成為全鎮主要的自然災害。
楊店鎮楊店鎮
春季(3—5月中旬)氣溫回升,雨水增加,冷暖多變,常有低溫陰雨。入春以後,氣溫迅速上升,雨量顯著增加,故利於春播作物的發育和越冬作物的生長。春季也是冷暖空氣交替比較頻繁的季節,平均7—10天就有一次冷空氣侵襲,形成了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這段時間的晴雨相間,風向多變,氣溫驟升驟降的天氣,俗稱“倒春寒”。
夏季(5月下旬—7月中旬)溫度適宜、雨水充沛,梅雨季節多暴雨,洪澇災害最易發生。盛夏(7月下旬—8月)天氣炎熱,常有伏旱。入夏後,北方冷空氣逐漸減弱,南方的暖濕氣流逐漸加強,天氣由冷變熱,平均氣溫多在23—28℃之間,適宜作物正常生長。6月中旬—7月中旬是梅雨期,常有大到暴雨或連續暴雨發生,易造成漬澇、洪水災害。梅雨結束後,進入酷熱盛夏期,境內雨量顯著減少,相對濕度降低,晴天增多,氣溫升高。日平均氣溫多在28℃以上。7月下旬初,約有三分之一的年份可出現10天左右的3—4級偏南風,對中稻楊揚授粉有一定影響。這一時期常出現大於35℃的炎熱天氣,同時雨水少,蒸發量大,極易發生乾旱。但也有少數年份降水偏多或暴雨造成局部漬澇災害。
秋季(9—11月)晴天多、雨日少,時有秋寒。秋季,北方冷空氣勢力逐漸增強,乃至控制全境。冷暖空氣交鋒地帶移出本地,陰雨多的天氣轉為多晴天氣。雨量、雨日少,日照時數多,日溫差較大。白天氣溫高,夜間涼爽,被人們稱之為的“秋高氣爽”的氣候。這種天氣有利於秋作物後期生長和秋收,而又易發生“秋旱”。但在9月份有的年份也有長時間連陰雨天氣出現,使日平均氣溫瀕於0℃以下而發生秋寒的。
冬季(12月—2月)寒冷少雨(雪),冬末有凍害。冬季具有氣溫低、雨量少的季節特徵,各地平均氣溫多在3度以下,越冬作物基本停止生長,一般年份常有強寒潮侵襲,最低氣溫可降到零下5度以下並伴有雨雪天氣和5級以上偏北風,使作物受凍害,人民生活也受影響。但也有少數年份是比較溫暖的“暖冬”。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楊店鎮土壤屬第四紀粘土黃棕壤,主要屬淺黃棕壤性第四紀粘土泥田、淺黃棕壤性板岩泥田、黃棕壤性第四紀粘土泥田。主要土種有:面黃土、黃土、白散土、馬肝土、烏枚子土、壘泥土。主要田種有:淺白散泥田、淺馬肝泥田、淺黃砂田、淺黃砂泥田、淺黃泥砂田、淺黃泥田、白散泥田、馬肝泥田、壘泥田、烏枚子田等。

水資源

楊店鎮境內楊店河、孫家河、中店河、界河年客水4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楊店鎮原轄中興社區、花陽社區、橋西社區3個居委會,轄楊店村、中店村、東街村、候廟村、榮豐一村、榮豐二村、東方一村、東方二村、楊砦村、劉四村、滻川村、邱畈村、永紅村、興隆村、三崗村、回春村、解放村、劉陳村、魏河村、新集村、新征村、巡撫村、童廟村、三付村、愛國村、紅建村、井吳村、碾盤村、木龍村、金龍村、玉龍村、新春村、新農村、農豐村、國建村、光芒村、高新村、高峰村、高砦村、兩河村、楊劉村、高崗村、新國村、柏樹村、楊林村、騎龍村、煥新村、定心村、新鳳村、鐵壩村、將軍村、張集村、五龍村、雙鳳村54個行政村,自2017年行政村合併後,由原來的5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合併為18個村、4個社區
楊店鎮行政區劃楊店鎮行政區劃
1.滻川村(原滻川村不變)
2.邱畈村(原邱畈村不變)
3.劉砦村(原劉四村、楊砦村)
4.永紅村(原永紅村、興隆崗村)
5.回春村(原三崗村、劉陳村、回春村)
6.魏河村(原魏河村、新征村、新集村)
7.童廟村(原童廟村、三付村、巡撫村)
8.騎龍村(原柏樹村、騎龍村、五龍村)
9.雙鳳村(原煥新村、雙鳳村、楊林村)
10.棲鳳村(原新鳳村、鐵壩村、定心村)
11.將軍村(原將軍村、張集村)
12.三塊碑村(原紅建村、愛國村)
13.陳集村(原國建村、井吳村)
14.新農村(原新農村、農豐村、新春村)
15.木龍村(原金龍村、玉龍村、木龍村、碾盤村)
16.高新村(原高新村、光芒村、新國村)
17.高安村(原高砦村、高峰村、高崗村)
18.高祥村(原兩河村、楊劉村)
19.楊店社區(原楊店村、橋西居委會、中興居委會)
20.東店社區(原東街村、中店村、東方二村、花楊居委會)
21.鳳翔社區(原榮豐一村、榮豐二村、侯廟村)
22.解放社區(原解放村、東方一村)

經濟概況

2011年,楊店鎮國內生產總值達6.5億元,年均增長11%;財政總收入達1180萬元,年均增長23%;農民人均收入達6900元,年均增長9%;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年均增長15%;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4.7億元,貸款餘額1.6億元。一二三產業占比分別達到23%、48%、29%。

第一產業

2015年,楊店鎮有水蜜桃10000餘畝,年收穫近3000萬噸鮮桃,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楊店鎮引入投資5000萬元,規劃總面積2000畝,流轉土地1000畝,早期種植一季常規作物,栽培無籽石榴3000餘株。引入項目投資8000萬元,規劃面積8000畝,經營休閒競技垂釣、名貴盆景苗木種植與原生態養殖等。其中一期2000畝已建成四個100米標準競技池,一個15畝巨物休閒池、珍惜魚種垂釣池若干和一個70畝原生態自供魚湖庫。

第二產業

2014年,楊店鎮總投資14.76億元的湖北巨高新時代中心城項目正式動工,預計年工業產值及商業貿易額達30億元,產生稅收7000萬元,可解決1.5萬人就業。引入桃花驛小鎮建設項目,總投資50億元,六年內分期實施,總占地32000畝。
2015年,楊店鎮17個千萬元項目達成投資意向,3000餘名民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2016年,楊店鎮文化創業園已引進7家企業入駐。

第三產業

2011年,楊店鎮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4.7億元,貸款餘額1.6億元。
孝感金卉莊園國際旅遊度假區,是國家級現代都市農業觀光示範園、世界級的花卉觀賞勝地、華中特色婚紗攝影(婚慶)基地、學生戶外實訓科普教育基地,總占地面積1600畝,每年“鬱金香、薰衣草、向日葵、櫻花、芝櫻花”等五大賞花節將在不同時期舉辦,同時匯聚96個科屬560餘個品種的花卉植物。2016年3月1日,孝感金卉莊園第二屆鬱金香賞花節在楊店鎮開幕。2016年03月18日,中國·孝感(卓爾小鎮)桃花文化旅遊節在楊店鎮開幕。

交通

楊店鎮境內310省道(黃孝公路)橫貫東西,京珠高速公路縱穿南北,並與漢十高速公路、310省道形成立互動通,留有楊店出入口,縣道王楊公路、楊三公路、三八公路與在建的鎮南北外環線、村級公路形成網路,交通便利。
楊店鎮鎮標楊店鎮鎮標

社會事業

教育

楊店鎮共有中國小21所。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三塊碑初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鏟川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鳳集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劉咀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初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張崗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張集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新農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楊劉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楊砦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桃花驛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第二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紅建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群聯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解放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陳集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新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砦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魏河國小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黃院國小

衛生

2015年,楊店鎮有醫療機構2所,分別為楊店鎮福利院衛生室,楊店鎮中心衛生院。

基礎建設

2015年,楊店鎮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十二五期間總容量達20000千伏安,建有一個日供水3000噸的自來水廠,川氣東輸工程在境內設有中轉站。西子街新農村建設項目開工,占地面積380畝,總投資5億元,分四期建設五年完成。

社會保障

2015年,楊店鎮合力救治精神病人。將摸排的信息錄入鎮社會管理綜合信息平台,並動態更新,確保管控無縫,不漏一人。將精神病患者一律納入各村格線化管理內容,納入鎮機關幹部進村入戶幫扶內容,納入村衛生室接診內容。在精神病患者送治就醫上開闢綠色通道,除入院出院需要病人家屬到場外,其餘所有手續均由鎮綜治辦代為跑腿。送治費用,實行醫保先行、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三方施助”原則,解決了家人沒錢管、社會不敢管、部門各管各的難題。2015年先後出資救治26人次。

歷史文化

桃花古驛

“桃花驛”、“桃花古驛”是楊店鎮的譽稱。
楊店鎮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原名斗山鋪,因其境內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和歷史悠久的驛舍受到中國歷代文人騷客的厚愛,他們紛紛有感而發,為古斗山鎮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如蘇東坡的“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又如後邑人沈明的《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閒卻幾烽墩”。“桃花古驛”、“桃花驛”的美稱便因此得來。
楊店的桃花品種繁多,遠近聞名,每逢春暖花開時節,只要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桃花就會開得格外的旺盛,連綿數十里粉紅色的桃花像一望無垠的緋雲。每年桃花盛開時節,這裡就會舉辦桃花盛節,吸引著無數的遊人前來賞花、踏春。“桃花古驛”是春天人們踏春、賞花的好去處。

楊店高龍

楊店鎮是“龍燈之鄉”。楊店龍燈,孝感稱之為“楊店高龍”,是孝感市第二批及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從臘月開始著手用竹片扎龍燈、龍身、龍尾、繡龍衣;用彩紙紮龍頭、龍尾,並連線彩龍頭、龍身、龍尾組成一條完整的龍燈,整條龍燈有12節(龍身由十個竹燈連線而成,加上龍頭和龍尾便是12節,),表示一年有12個月份。正月十二晚舉行龍燈開光儀式、正月十三出行、上廟、喝彩,每條龍燈穿行了楊店窄小的老街進行活動,家家門前擺香案,迎接賓龍。正月十四拜燈、每條龍燈分別在各自灣里叩拜民眾,表示新年問候,代表吉祥;正月十五玩游燈、燦燈;圍觀的民眾跟隨龍燈分別游到各自灣里,晚上十二點全灣男女老少齊上陣集中在一起燒毀龍燈,稱之為燦燈、送龍燈升天,伴隨著鑼鼓聲、鞭炮聲。
楊店高龍的組成:多用竹、木、布、彩紙紮成,龍衣一般用黃、青、白、赤、黑五色,傳說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龍燈軀體內燃燭,舞龍者依先後順序,適當縮短各節之間的距離,雙手把住龍腳,從首至尾“龍珠”左右擺動,有如巨龍婉蜒前行,其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有龍出洞、三點頭號、拜四方,還有下鑽洞、上翻身、龍映水等,慢舞時雍容大度、優美抒情;快舞時激越奔放,別具一格,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所用的曲牌音樂喜慶動聽,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011年7月,楊店鎮以“龍燈之鄉”的美譽獲評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楚劇

楊店鎮是楚劇(黃孝花鼓戲)發源地之一。黃孝花鼓,因流行於黃陂、孝感而得名,也稱西路花鼓,今稱楚劇。相傳早在清中葉以前,黃梅縣的紫雲山、壟平山一帶的茶農在採茶時,大家唱山歌,由一人領唱,眾人促腔,隨後便扮為一醜、一旦踏高蹺演出。清代中葉,這種歌唱形式流傳到黃陂、孝感一帶,受當時流行的清戲影響,去掉高蹺而作平地演唱,形成表演故事的打鑼腔,進一步才逐漸形成後來所謂的“黃陂腔、孝感調”的黃孝花鼓戲。民國十五年(1926年)農曆八月初四,漢口戲劇界等籌組湖北劇學總會。在會上、經武漢市劇界公認,黃孝花鼓戲正式定名為“楚劇”。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李之龍的幫助下,楚劇進入(血花世界)(即“新市場”今“民眾樂園”)公演後,才在武漢市站穩腳跟,成為湖北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
1880年左右,名藝人張德純來楊店張集村張家大灣教燈班,教出了名演員張銀林、張伯生、張旺等人。
民國初年,楊店出了兩位對楚劇事業貢獻頗大的著名藝術家:章炳炎和關嘯彬。逢年過節唱燈戲,仍然是楊店人民文化娛樂的一大傳統。
楚劇楚劇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流行於黃孝一帶,原來稱打鼓說書,與沔陽漁鼓、道情同為湖北地方曲藝種類。一人表演。先前不配器樂伴奏,一人左手打板、右手敲鼓,邊打鼓打板,邊演唱。後來進化為配二胡演奏。打鼓說書40年代從黃陂流傳過來,一度成為楊店公演和參與會演,甚至進入家庭演出的主要演出形式。60年代初期,楊店舉辦過兩期湖北大鼓培訓班。時至今日,民眾的紅白喜事仍然請湖北大鼓藝人參與演出;楊店舉行重大文藝演出活動,也請湖北大鼓參與演出。

三台八景

楊店古代留傳下幾處最典型的人文景觀,簡稱“三台”、“八景”。這幾處景觀與古孝感縣的人文景觀——“三台”、“八景”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三台

1、東坡亭台
東坡亭台位於楊店東方村自古墩。
東坡亭東坡亭
據《孝感縣誌》(康熙版)卷十五·逸事·古蹟(五)記載,“東坡亭在楊家店,縣東五十里,蘇東坡謫黃州過此,後有‘五年一夢南司州’之句,今亭廢,址猶存。”又據《孝感縣誌》卷一·封域考·沿革(五)記載,“南齊分司州之義陽郡為南北,孝昌屬南義陽郡。”而楊店當時屬孝昌縣轄,這就是“南司州”的意思。“亭廢,址猶存”,其址即楊店鎮南自古墩。據專家考古認定,此處有“龍山文化”遺存,出土過石器及西周青銅器。傳說此處古有“東南寺”,曾是唐宗麾兵之所,北宋楊家將有後人在此出家。蘇東坡路過此地時,正值遍地桃花盛開。他與高僧談詩論文,飲酒弈棋,馬踏桃花園。由此,“桃花驛”就成了“斗山鋪”的別稱。後人在此建亭紀念,尚遺留古匾“東坡亭”一塊。2005年,民眾集資2萬,該村女周琴和丈夫張自洲個人捐款2萬對“東坡亭”進行重建,並由周琴之父周行澤親自設計、指導施工建成。
2、望娘台
楊店鎮(桃花古驛)
望娘台,又稱“孝子墩”,位於楊店侯廟村侯家廟東側。被毀前曾有一土墩聳立於此,高丈許,闊丈余。據史料載,從前,台(土墩)上曾立有青石碑,建有風雨亭。解放前亭已不在,石碑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其後人所在的楊家灣人移回村中保護。只是年代久遠,風化嚴重,碑文字跡莫辨。土墩在八十年代修公路時取土而毀,今僅存遺址。
據楊氏宗譜(民國六年轉清同治年間版)首卷《受吾公傳》載,“(楊)侍,號受吾”,“母佘氏中道而生公”,“母先父逝,公事繼母唯謹。”“公思母氏劬勞,因念中途誕生之地,築台望之,由撮土至尋丈,皆躬任筐鋤,閒以衣襟盛土石,累年八十而台成,台成而公卒。”“故邑志載孝子云,台在侯家廟側,有碑誌。”
另據載,寫《碑誌》的人是乾隆乙酉歲(乾隆九年,1745年)進士十五世必傳可夫氏,時間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文約四百字。
又查《孝感縣誌》,有百字記載:“楊侍,字受吾,以諸生廩學宮。繼母奇悍,家人稍忤其意,則震怒移於侍而去之。侍恆跪烈日盛雪中,引裾乞留,母卒感寤。族子數侵侍,或請訟子。侍曰,‘三世以上何人哉?其操刃同氣也。’初,侍母生道旁。母卒,侍躬畚土為望母台,高數仞,在侯家廟後,至今巍然也。”
3、告香台
據傳,告香台是西南方朝拜木蘭山的香客去時告香,歸時謝香之處,位於石子坡供銷大樓側。當時形成“日有千人朝拜,夜有萬盞明燈”的盛景。從古到今,還留有“早也是楊店,晚也是楊店”的說法,說的是無論早晚,香客們都得到楊店打店,第二天早上在此燒香啟程進山。由此可見楊店當年集市興盛之一斑。

八景

1、三撮灌斗
這是以楊店鎮區的地勢而得名的。
因楊店鎮區地勢東、西、北三面高,南面低,恰似三把撮箕灌一個斗,寓有添財進喜的吉祥之意。
2、兩川若帶
“兩川”,指楊店河與中店小河(溪),像兩條飄帶一樣穿鎮而過。與“三撮”的地勢相對,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3、東閣吹簫
從前,楊店東街東面坡頂上建有一座玉皇殿,稱之“東閣”。當年,每到夜晚,就有人在玉皇殿里吹簫。簫聲隨著晚風飄散在楊店鎮區上空,特別悠揚,成為楊店動人的一景。
4、西寺護國
楊店西街北口原有一座護國寺,簡稱“西寺”。大殿上方有一匾,上書“衣缽長留”。據楊氏後人介紹,寺中原來供有楊家將銅像,被人們稱之“護國將軍”。日寇侵華時寺廟被毀,其銅像被楊家後人移至雲豐一村大房砦沉入水塘中保護,從此失蹤。
5、石坊獻瑞
楊店鎮區原來有兩座跨街而立的石質牌坊。東牌坊為明“嘉靖七年(戊子科)進士楊睿第”坊。《孝感縣誌》卷十二·人物·臣林記有《楊睿傳》。牌坊為八寶石質,現存的北立柱及橫額,留有上述字跡。據楊氏宗譜載,楊睿為人們稱頌的“六義公”楊廷松的嫡孫,這座牌坊彪炳了楊氏一門的興盛。
西牌坊為誥命姑媳雙節坊。《孝感縣誌》卷四·營建考·坊表(七)記,“天啟中為夏彝妻夏侯氏,應書繼妻王氏敕建,在斗山鋪,見存。”青石質,雕刻精湛,橫額“姑媳冰操”。
楊店鎮楊店鎮
這座牌坊是明朝天啟年間為旌表夏彝之妻夏侯氏和他的兒媳王氏二人的節操敕建的。夏彝娶夏侯氏為妻,夏侯氏生下兩個兒子應圖和應書。兒子尚未成年,夏彝病逝。夏彝死後,夏侯氏守寡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她還讓應書補任了博士弟子。夏應書先娶石氏為妻,石氏生下兒子時亨。夏時亨八個月大,石氏就病逝。夏應書續娶王氏為妻。不久,夏應書又病逝。此後王氏守寡侍奉婆母夏侯氏達到至孝的地步,並且精心撫養丈夫前妻的兒子夏時亨。一直供養他讀書,讓他考取進士。考上進士後,夏時亨一直擢升為河南參政。王氏侍奉婆母,其婆母直到古稀之年方才壽終正寢。婆母死後,王氏哭完婆婆,又到夏應書的墳頭慟哭。她告訴丈夫,自己含辛茹苦侍奉婆婆盡到了孝道;也養大了兒子,還讓兒子出人頭地了。不料她悲痛過度,氣絕在丈夫的墳頭。其節操感天動地。後來皇上也被這姑媳二人的節操所感動,特御封夏侯氏、王氏二人為誥命太淑夫人,並敕建此“姑媳雙節牌坊”。
6、古井映月
在楊店鎮區東西街,有兩口古井。兩口古井皆是被人們稱之“六義公”的楊廷松當年所鑿的“義井”。西古井因夜間飛馬傳書人馬落井而閉。東古井至今仍然存用。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確認為明代。古井映月,足讓人發思古之幽情,飲水思源,感想良多。
7、雞鳴鬧市
楊店人自古就是趕露水集。“雞鳴鬧市”說的就是在雞鳴的時候人們已經來到了集市。四處雞鳴伴著集市上的熙熙攘攘的人聲,熱鬧非凡。
8、板印晨霜
這裡的“板”指的是“橋板”。這一景說的是,秋後,早春,趕集的人群,耕作的農夫,上學的學子,過往的行人在橋板的晨霜上留下如花的足跡,那是一種多么耐人尋味的情景。

旅遊資源

1、楊店萬畝桃花園
從“飛馬傳書”鎮標往南,就進入聞名遐邇的楊店萬畝桃園——全國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的桃樹林。這裡,每年清明節前(一般在3月下旬),萬畝桃林的桃花競相開放。一時間,滿山遍野一片粉紅,加上桃樹下種植的麥苗一片碧綠,油菜花一片金黃,形成一道獨特的春天最美麗的景觀。加上清明節前,日麗風和,春光駘蕩,總會引來無數遊人前來觀賞。每到此時,“到楊店,看桃花”已經成了孝感市各城鎮居民、武漢市人乃至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本地人進行春遊、回家鄉游的首選。楊店鎮曾經舉辦過好幾屆“桃花藝術節”,借觀賞桃花進行招商。最近又打算籌建“桃花生態旅遊莊園”,把桃花旅遊進行高層次的拓展:南邊把桃花園深處具有古代人文意義的重新建造的“東坡亭”納入園裡;北邊把具有孝道教育意義的“望娘台”(籌建中)納入景觀;園內開設“農家飯館”,開辦野炊用具出租業務,讓遊人享受農家飯菜,享受家人野炊之樂;園內還增加觀景點、攝影點、攝像點,讓遊人在美麗的桃花林里留下美麗的倩影。桃花開放的時候開放半個月,讓遊人享受桃花的美麗;桃子成熟的時候再開放半個月,讓遊人享受自我採摘鮮桃的樂趣。突出生態的優勢,做足桃花的文章。
楊店萬畝桃花園楊店萬畝桃花園
2、古蹟遺址
冷家墩遺址
冷家墩遺址位於楊店鎮高砦村冷家墩子。遺址呈圓形墩子,高出地面三米。南邊堆積物豐富。僅紅燒土厚達1米,曝露陶片較多,根據採集的標本分析,該遺址包含有三個時期的文化:
①龍山文化。器形有:灰陶高領瓮、矮棱狀三足器、凹浴罐、敞口罐、黑陶凹盆、塔形器蓋紐等。
②西周文化。器形有:橙黃陶圓唇移口瓮、矮襠尖狀鬲盅、折沿灰肩罐、平沿外卷罐等。
③東周文化。器形有:紅褐陶癟襠柱狀鬲足、細把豆座、平沿折肩罐、平沿外卷罐等。
製法:以輪制為主,少數為平輪兼用。
陶質:以泥質為主,夾砂陶占一定比例。
陶色:以灰陶為主,其次是紅陶和橙陶,少量黑陶和黑面紅心陶。
紋飾:以素麵為主,細繩紋和粗繩紋也占一定的比例,其次為蘭紋,少量附加堆紋,指甲壓紋、凸弦紋等。
該遺址現存情況較好,已列為市級保護單位。
兩河口遺址 兩河口遺址面積為2000平方米,西周時期文化。遺物中有口外翻的廣肩瓮、缽體沿、柱狀鬲足、口沿外撇的鬲等。已遭到嚴重破壞。
果木場遺址
果木場遺址位於原楊店果木場內,系東漢文化。遺物有幾座錯縫平砌的墓室,墓磚飾弦紋、繩紋,出土銅鏡一面,銅錢數枚(已遺失),墓室也被破壞兩座。
邱畈礦山遺址
邱家畈礦山遺址位於楊店鎮邱畈村,系晉代文化遺址。遺物有飾花紋的墓磚,磚長27·3厘米,寬13·5厘米,厚4·3厘米,為錯縫砌起。保存較好。
東天符廟
東天符廟東天符廟
東天符廟位於楊店鎮鎮區東邊、黃孝公路北側。始建於明末,距今已經400年了。本來天符廟有兩座,在鎮區西官塘東側還有一座“西天符廟”(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加工廠時被毀),這裡又在鎮區以東,故稱為東天符廟。此廟建後經過多次維修:清道光八年(1228年)擴建過一次;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面修理一次。兩次修葺,廟門前檐的壁畫、兩側的六稜柱,上面堆塑的立體魁星點斗,雙龍抱柱的神龕等,都窮形盡相,栩栩如生。後東天符廟遭日寇破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由各鄉親資助,此廟再次得到修復,並把天符菩薩從侯家廟迎回。文革期間,由於失修,屢遭傾圮。1992年,因淫雨成災,東天符廟除廟門外,幾乎全部夷為平地。經多方努力,東天符廟又於1994年9月25日破土動工,1995年元月按原址、原向、原規模圓滿修復。
東天符廟一直是方圓百餘里善男信女敬神祈禱,各灣龍燈上廟聚會的聖廟。每年秋後,朝山拜佛的香客絡繹不絕;元宵佳節,到此上廟的龍燈大聚會,觀燈的、拍照的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修來寺(庵堂)
修來寺位於楊店鎮木龍村。寺廟占地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10平方米。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436年。寺廟歷史上曾遭多次劫難。上世紀60年代被拆除。1995年經區宗教局批准恢復重建。該寺有主持、尼姑共5人,寺廟內供有如來佛祖、阿彌陀佛、阿蘭迦葉、地藏菩薩、文昌菩薩、觀音菩薩、接引菩薩、東嶽關帝、財神、彌勒佛、善財、龍女、狀元、書童等大小佛像71座。每逢觀音生、太陽生、佛生等宗教節日,該寺都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吸引遠近成百上千人參加,香火鼎盛。
劉家窯祠堂
劉家窯祠堂位於楊店鎮將軍村劉家窯。據傳是楊店鎮現今保存下來最古老的祠堂。建於明代中期。前幾年經過修葺,保持著祠堂的原貌。門口保留著一對青石石鼓,祠堂內懸掛著“源遠流長”的匾額和乾隆年碑刻。作為古建築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孝南區收錄的第二處家族祠堂。

名人

楚劇大師

章炳炎
章炳炎(1893—1967)原名章得貴,藝名筱桂芬,楊店鎮高崗村高崗人。十六歲師從楊貴喜學唱花鼓戲,初習花旦,後改小生。1909年在漢口首次登台演出,1914年與張銀林等在漢口組織第二家演出花鼓戲的劇院——玉壺春。1922年與李百川等組織赴上海演出,活躍於大、小世界。1923年回到武漢後,與陶古朋、李百川等合作改革楚劇唱腔,改人聲幫腔為胡琴伴奏。1926年又與同仁一道爭取武漢市戲劇界的公認,始得將黃孝花鼓戲定名為楚劇。建國後,一直在武漢市楚劇團工作。
楊店鎮(桃花古驛)
章的表演瀟灑大方,細膩質樸,準確地展示人物個性;他的唱腔樸實明快,鄉土味濃。他講究“一字清”唱法,吐字清楚,嗓音渾厚,情緒飽滿。他的拿手戲有:《賣油郎獨占花魁》、《呂蒙正趕齋、潑粥》、《左維明巧斷繡花鞋案》等。以上劇目皆由中國唱片社灌製成唱片行銷全國。
從1950年起,章從事楚劇團劇目定本工作,經他親手審定的劇目有:全本《呂蒙正》、《送端陽》等共三十一出。章一生傳徒很多,其中有名氣的如:江桂林、江九桂、江桂蘭、胡天保等。章多次獲得過全國、省、市會演表演獎,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防汛功臣等。1965年入黨,1967年病故,享年75歲。
關嘯彬
關嘯彬(1918—1968):原名官金廷,楊店鎮高新村官家河人。十五歲開始在本塆燈班學唱花鼓戲,工花旦。1935年元宵節,以一出《大訪友》轟動鄉里。此後,拜彭秀山為師,開始了藝海生涯。
楊店鎮(桃花古驛)
建國後,關一直在武漢市楚劇團工作,後又調到湖北省楚劇團工作。
關的嗓音條件不是太好,但他創造了別具一格“關派”唱腔。他講究“唱四月,說半斤”,始終保持純正、清雅、柔潤的字音,他的仙腔更有纏綿悱惻、如泣如訴的效果;保持著“黃陂腔、孝感調”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關對楚劇傳統藝術,既善於繼承、又勇於創新,終於使他成了一派宗師,影響至今。
關一生授徒很多,如江翠蘭、劉素琴等。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黑線人物”,於1968年元月18日遭“四人幫”迫害至死,時年不足50歲。1979年4月18日,省、市文化局為他舉行了追悼大會,為他平了反,恢復了名譽。

書畫大師

邱漢橋,男,楊店鎮邱家畈人。現為中國武警總部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邱漢橋邱漢橋
彭志剛,男,楊店鎮楊店村人。現為湖北省美術學院副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詩詞大師

楊玉清,男,古詩詞的寫作功底深厚,一生留下詩詞幾千首。
楊玉清楊玉清
楊復初,男,留下高質量詩詞上萬首。
周竹峰,男,一生留下詩詞幾千首,並出有詩集一部。
李福三,男,77歲。不僅留有詩詞幾千首,還出版《格律詩詞十講》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