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店龍燈

楊店龍燈

楊店龍燈一直是湖北孝感地區龍舞文化中的佼佼者,因其龍頭巨大故又稱之為楊店高龍,是湖北省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之一,也是孝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項目。楊店龍燈在傳統文化項目中一直活躍在民間,完全是由民眾自發組織自願參與參與者多觀賞者廣的一種傳統文化活動。每年從臘月開始著手用竹篾、彩紙紮龍頭和龍尾並與龍身連線以組成一條完整的龍燈。楊店鎮號稱“龍燈之鄉”,據2017年普查全鎮共有龍燈116條,遍布於全鎮各村。楊店龍燈民俗狂歡節是楊店鎮全體男、女、老、幼縱情狂歡的日子,也是千年桃花古驛楊店鎮一年一度比春節還熱鬧、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楊店人民解放自我、增強各村各灣凝聚力的時候,更是楊店人民一代又一代最難磨滅的珍貴記憶——在楊店,每一個人都是舞龍者。“文”(賞桃花)“舞”(舞龍燈)雙全更是豐富了楊店人民的幸福生活!民俗需要發揚,更需要傳承,為防止失傳,保護好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鎮人民應盡的責任。

本詞條主要講解楊店鎮最具有代表性的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在一起舞龍並且同上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的26條龍燈(即“鎮區龍燈”,參見本詞條《鎮區分布》表格),楊店鎮其他地方的龍燈均不在本詞條講解範圍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店龍燈
  • 外文名:Yangdian Town Dragon lantern
  • 別名:楊店高龍
  • 類型:傳統舞蹈,文化遺產
  • 所屬地: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
  • 擁有者:楊店鎮全鎮人民,楊店鎮人民政府
  • 舞龍日期:每年農曆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五
  • 非遺級別:孝感市第二批及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項目
  • 龍燈總數:116條(其中鎮區26條)
  • 龍燈節數:一般12節(表示12個月份)
  • 舞龍起源南宋
  • 舞龍意義1:(形式上)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舞龍意義2:(對本村灣)增強凝聚力
  • 舞龍意義3:(對周邊村灣)鞏固友好往來關係
外形構造,鎮區分布,特別說明,相關定義,頭人推選,燈錢紅榜,龍燈之家,鑼鼓家業,龍鳳旗幟,玩燈套裝,禮節規定,相互拜年,敬禮之禮,龍燈約燈,接燈送燈,馬腳解說,舞龍習俗,正月十二——開光,正月十三——上廟,正月十四——拜年,正月十五——轉鄉,夜間游燈,交接儀式,看點推薦,正月十二,正月十三,正月十四,正月十五,發展規劃,打架事件,攝影大賽,舞龍詩詞,奇聞軼事,一夜成雙,假戲真做,扎燈家族,榮譽事跡,精彩圖冊,

外形構造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是古老驛鎮,唐代時稱“斗山鋪”,以驛站蜚聲荊楚。農耕文化市井文化的結合,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淳樸的民風相結合,便衍生了“楊店高龍”(楊店龍燈)這一民間奇葩。楊店龍燈,它的製作過程,是在繼承祖輩積累的傳統工藝上,對以前的扎制工藝進行了改進。由於選料考究、製作精細,故龍燈的色彩艷麗、姿態靈動、栩栩如生。整條龍燈是由竹篾和彩紙製做成的。龍頭與龍尾均是呈典型的“S”型,都由楊店當地的紙紮匠手工扎制而成。龍頭講究六件法寶:“龍角、翅子、蟾蜍龍珠龍眼、鬍鬚”,這六件法寶都有各自的寓意:龍頭的兩角可以防禦對方作惡,也可以造潭拱河(龍頭頂部後方左右兩個尖尖的即是龍角,龍角長10厘米左右);龍頭兩側的雙翅能讓它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翅子分大翅子和小翅子。大翅子上插有5根長翅苗,4根短翅苗。小翅子上插有5根短翅苗,大小翅子上都有著美麗的花朵。一般小翅子上的花朵是五顏六色的,大翅子上的花朵則是單一的一種顏色;頭頂的蟾蜍是降服飛蜈蚣的法寶,相傳蟾蜍能讓神龍順利升天,如果神龍沒有蟾蜍的保護,就無法升天(緊挨著龍角前面的即是蟾蜍);口中的避水珠可以讓它劈波斬浪;眼睛可以穿山透海;鬍鬚可以祛病消災。龍頭上的眼睛、舌頭都可靈活擺動,龍嘴裡的龍珠也可以隨著龍頭的舞動而自由轉動。龍眼貼有小型鏡片,可反射太陽光芒,這樣就使得整條龍燈更富有精神與活力,也更加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龍頭的前胸色彩艷麗的地方叫“水甲”,後背顏色單一的地方叫“旱甲”。整個龍頭高達2.6~3.09米(含燈把),重達50斤左右,頂部直徑70厘米。龍頭和龍尾都由一根高4米直徑為4厘米的棒子從裡面垂直插進去的。龍頭和龍尾的末端都有一個大洞,這個大洞是為了夜間“游燈”插蠟燭或放入手電筒照明而特意留下來的。龍身一般由10個燈簍(燈簍是由一個用竹篾紮成的橢圓體再加上一根棒子製成的東西,到了夜間也可以放入手電筒或蠟燭)為主體,由龍衣作為包裹組成的,每個燈簍之間的距離為2米。整個龍身長約24米,寬約30厘米。龍尾高約2.5米,寬約1米,重達12斤。在過去龍頭有百餘斤重,人們為了風調雨順、田園五穀豐登,用玩龍燈來祈求上蒼保佑全家一年太平,龍頭越大越有霸氣。如今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把迷信龍燈變成了藝術龍燈,組成了大型的民眾文化活動,現在龍頭控制在50斤左右,在玩龍燈技藝上創新了一步,深受廣大民眾所喜愛。在此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龍頭和龍尾有的時候並不是由原來的紙紮師傅扎製成的,故龍頭和龍尾的造型也有可能發生變化。
龍衣(北街橙、西街紅、東街紫)龍衣(北街橙、西街紅、東街紫)
龍衣是按照(黃)、(橙)、(白)、(紅)、(紫、烏)“五行”顏色的布料織繡而成。要求針腳均勻,花紋華麗,繡藝精湛。繡龍衣是一項大工程。若請人繡,4個繡娘需要花上半年工夫。若由村灣自繡,需找一塊場地,鋪上草蓆,跪在地上繡,表示對龍神的敬畏。繡女多時,三五天可繡成;繡女少時,需十天半個月。現在多用機繡替代人工。龍衣分內、外兩層。內衣是白夏布,寬120厘米,長度據龍身長度而定,在布料的兩邊每10厘米縫一根長15厘米的布條,便於綁縛。外衣略長於內衣,脊背上縫製一條寬20厘米的白帶,正中一條由白布縫成圓柱形,從頭到尾每15厘米用線固定,這就是龍的“脊柱”。兩邊用上好的緞子,顏色按歷代的傳承選用,再在上面繡上花紋。龍衣前身兩側各繡一條龍,中間繡魚鱗式的花紋,後身兩側各繡一隻鳳和一個太陽,太陽正中有一“日”字,此所謂“龍頭鳳尾”。有的龍衣還繡有八仙圖案。龍衣兩邊縫魚齒狀花邊,每隔15厘米縫一根布條,便於綁縛。
楊店龍燈的節數沒有嚴格規定,有十二節的,也有二十四節的,分別代表著一年中的12個月份和一天中的24個小時,甚至還有更多節數的,但多為雙數。本詞條主要講解的“鎮區龍燈”一般是12節,但也有特殊的,比如壋子楊家灣的龍燈每逢閏年就會在12節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節,即13節。除楊店五條街每條街都有兩條龍燈外,一般大灣有兩條,小灣一條。
龍頭正面
北街烏北街烏
龍頭側面
正街白正街白
龍頭後面
東街紫東街紫
龍頭頂部
馮劉畈馮劉畈
龍嘴特寫
張家灣紅張家灣紅
龍身及龍尾
北街橙北街橙

鎮區分布

楊店鎮區龍燈楊店鎮區龍燈
楊店高龍廟會的習俗產生於南宋(1127年-1279年),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說明南宋的大縣城都有元宵扎龍燈的習俗;而據《宋史》中關於德安府的記載中說,孝感在建炎間(1127年-1130年)移沿紫資砦,而紫資砦就在現在的孝南區楊店鎮界河邊的太平鎮灣一帶。可以推測,當時楊店應該已經有了這樣的節日習俗,但當時的龍燈,僅僅是我們說的放置在那裡專供人們欣賞的龍形燈飾。到明代,“高龍廟會”民俗已經有了今天的雛形,內容從以前單一走向了豐富,包括龍形的成熟,高蹺人物角色的豐富,舞獅採蓮船踩高蹺和鑼鼓的進入,活動的階段,環節、流程都有一定的套路。隨著新中國成立,“高龍廟會”習俗取得了進一步發展。1960年成立了楊店鎮龍燈協會,組建了楊店民俗管理委員會。因“四清運動”,“高龍廟會”習俗中斷七、八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參與下,重新編排了龍燈套路,增添了鑼鼓伴奏曲牌。突出鄉土特徵,體現了人民民眾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表達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祝福,高龍民俗檔次高,玩太平燈、豐收燈,帶有藝術性,不同於其它的惡風陋習的低級趣味,創造了地域特色和旅遊文化的品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組織並舉辦過湖北省楊店高龍廟會專題攝影展覽,並出版了一本攝影專集《龍騰虎躍》在全國發行。
楊店鎮號稱“龍燈之鄉”,全鎮有116條龍燈,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舞龍的習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在一起舞龍並且同上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的26條龍燈(即“鎮區龍燈”,見本段表格)這些龍燈都用兩根麻繩連線龍頭和龍尾,顯得別具一格,主要是為了讓龍頭、龍尾獨立,玩起來就更省力。楊店龍燈的數量不能增加、不能減少,更不許隨意轉讓,都由各自的“頭人”(即當年舞龍的發起者、組織者,每年輪流換人擔當)掌管。這裡的人崇龍燈、愛龍燈,玩龍燈完全是由村民自發組織、自願參與的民眾性活動(政府主要負責舞龍期間的治安問題)。 龍燈玩得熱鬧、玩得和氣、玩得傳統、玩得規矩。玩燈的規矩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每年玩龍燈的時間是固定的、行進的路線是固定的、集合的順序也是固定的(約定俗成)。楊店龍燈被楊店當地的老人們親切著稱呼為“燈神菩薩”。當然,以前因此龍彼龍出場次序之爭,以致龍頭、龍身、龍尾舞動不當,宗族地界等也發生過群體械鬥事件。隨著當地管理力度的加強,故禁止玩霸王燈、房族燈、門頭燈,提倡玩文明燈、和氣燈、平安燈。
“鎮區龍燈”包括5條明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西街、北街、正街、中店街、東街)和12個自然村(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壋子楊家灣、漫塘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的龍燈。這十多個村灣的龍燈歷來都在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一起舞龍,並且還要朝拜共同的大廟——鎮區中心的東天符廟和鎮北乃武砦的侯家大廟,是楊店鎮為數不多的“團結燈”和“友誼燈”。這十多個村灣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都互相拜年,傳為楊店鎮最美的一段舞龍佳話。楊店鎮區年年近30條龍燈一起舞也是孝感地區傳統民俗文化之最同時也在來楊店看燈的遊客中口耳相傳、流傳最廣,甚至吸引了一些外省甚至外國友人們的“慕名”觀看。
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這五條街是鎮區內所有灣的龍燈朝拜東天符廟時的必經之路。“月半”期間以這五條街為中心,街道以南為鎮南,街道以北為鎮北。鎮北多以玩獨燈(只有一條龍燈)為主。
街上
西街、北街、正街、中店街、東街
10條
馮劉畈、王家砦、解家林、劉家崗、壋子楊家灣、漫塘畈、張家畈、龔家港各1條(8條),其他灣(街)各2條(18條),共26條
鎮南
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
10條
鎮北
壋子楊家灣、漫塘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
6條
行政村(社區)名
自然村(街道)名
龍燈照
數量(條)
(按先後順序)
備註
楊店社區
(原楊店村)
西街
西街龍燈
2/淺紅、深紅
楊店五條街的第一條街,也是最西邊的街;每年正月十三“開光”正月十四“拜年”正月十五“燦燈”都在一起的“兄弟龍燈”,為楊店街上所少見;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北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楊店社區
(原楊店村)
北街
北街龍燈
2/烏、橙
西街和正街之間往北的一條街即為北街;北街的烏龍是鎮區內唯一的烏龍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楊店社區
(原楊店村)
正街
正街龍燈
2/白、紫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楊店社區
(原楊店村)
劉家砦
劉家砦龍燈
2/紫、紅
其中有一條龍燈“是在一夜之間趕製出來的”(見本詞條《奇聞趣事·一夜成雙》)
東店社區
(原中店村)
中店街
中店龍燈
2/黃、橙
兩條龍燈都有屬於各自獨立的馬腳
東店社區
(原中店村)
夏家砦
夏家砦龍燈
2/紅、白
白龍的龍頭和龍尾均為;平時兩條龍燈一前一後相隔較遠,關鍵時候後面的白龍才會跟前面的紅龍“合為一體”(見本詞條《舞龍習俗·正月十五》附圖“夏家砦龍燈合體”)
東店社區
(原中店村)
馮劉畈
馮劉畈龍燈
1/紅
每年正月十三,經常跟夏家砦的龍燈一起舞龍,形影不離
東店社區
(原中店村)
解家林
解家林龍燈
1/紅
——
東店社區
(原東街村)
東街
東街龍燈
2/白、紫
最東邊的街;有東天符廟一座
東店社區
(原東街村)
劉家崗
劉家崗龍燈

1/黃
劉家崗沒有獅子,有“獅子狗”兩條(如圖)
東店社區
(原東街村)
張家畈
張家畈龍燈
1/ 紅
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龔家港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東店社區
(原東街村)
龔家港
龔家港龍燈龔家港龍燈
1/紅
除龍頭跟張家畈的龍頭有出入外(有時候幾乎一模一樣),其他部分都類似,和張家畈的龍燈是一對“雙胞胎”(很早以前龔家港和張家畈合玩一條龍燈,龔家港後來按照張家畈的龍燈另做了一條龍燈)
解放社區
(原東方一村)
張家灣
張家灣龍燈
2/淺紅、深紅
兩條龍燈的尾巴各不相同
解放社區
(原東方一村)
周家樓
周家樓龍燈
2/淺紅、深紅
——
解放社區
(原解放村)
王家砦
王家砦龍燈
1/黃
一般情況下,王家砦的龍燈起著領頭作用;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正街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鳳翔社區
(原侯廟村)
壋子楊家灣
壋子楊家灣龍燈
1/紅
每逢閏年,便會在12節的基礎上增加一節(13節)
鳳翔社區
(原榮豐二村)
漫塘畈
漫塘畈龍燈
1/紅
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壋子楊家灣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正月十五不參與“轉鄉”)
XX社區是指2017年8月行政村合併後的名稱,括弧內為合併前的名稱。
※ 在鎮區,所有白龍統稱為“老龍”或“白老龍”。正街、東街以及夏家砦各有一條老龍

特別說明

相關定義

楊店的玩龍燈一般分為“扎燈”、“練燈”、“鬧燈”(前序)、“開光”、“會燈”、“燦燈”(後序)幾個階段。楊店玩燈的日期一般指的是正月十二正月十五,這一期間統稱“月半”。
龍燈架子(正街白)龍燈架子(正街白)
每年月半過後,龍頭及龍尾都要保留並收回。等臘月一到,紙紮匠就要開始著手重新紮制,這叫“扎燈”。正月十二的前幾天將龍燈身體部分的架子擺出扯直看有無損壞,這叫“練燈”。楊店鎮大多數村落都是在正月十開始舞龍,故在舞龍前一個星期(龍燈還未出來)的夜間敲鑼打鼓是為“鬧燈”。

頭人推選

“頭人”在上年玩燈結束時就已產生,是當年楊店各個村灣玩高龍的組織指揮者。“頭人”的職責主要有:1、籌集玩燈資金,可由頭人出資,亦可拉贊助;2、清理上年已燦燈的龍燈及“鑼鼓家業”,人員缺少時頭人可代打鑼鼓及參與舞龍燈;3、安排好本年度各項燈事,並做好下年度的交接工作。玩龍燈的前一天,所有頭人需集體開會討論舞龍事宜。各村頭人皆由本村居民輪流擔當,一般五年一輪迴,有的灣大可能隔個幾年再次擔當。這種輪迴既無貧富之別,又無功利之分,只要你願意擔當頭人都可以,也就是自願的。
推選頭人推選頭人

燈錢紅榜

楊店玩龍燈,全鎮人民皆可參與,不過每戶人家都要以家庭為單位交一些費用,這些費用稱之為“燈錢”,這些“燈錢”在玩燈前一個星期內由當年的頭人收取。這些收來的費用用以購買新龍衣、公共菸酒食品等,並把燈錢的數據集於紅紙上,故稱“燈錢紅榜”。燈錢紅榜是為了讓經費的去向更加公開公正公平(圖中右側為燈錢紅榜,左側為《玩燈人員節數安排一覽表》)。
燈錢紅榜燈錢紅榜

龍燈之家

龍燈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龍燈的“家”有簡易與複雜之分,簡易的“家”可以只是一個雨篷外掛兩個燈籠,甚至沒有“家”(例如張家灣);複雜的“家”不僅有雨篷、燈籠、中國結,而且還有“門”及貼在“門”左右的對聯和插在“門”上的五彩旗子等,不僅如此,還要用可以辟邪的柏樹葉加以裝飾。

鑼鼓家業

楊店舞龍,總少不了舞龍時跟隨龍燈的舞龍樂隊,這些舞龍樂隊的人所敲擊的打擊樂器就叫做“鑼鼓家業”(方言,指民間樂器)。組成舞龍樂隊的“鑼鼓家業”一般有兩個蘇鑼、兩個大鑼、一個小鑼(又稱“手鑼”,不繫繩,可以敲幾下扔向空中再用手接住)、一個大鈸、一個大鼓和兩個小鼓等。楊店舞龍時所敲擊的鑼鼓的節奏一般有二板拍、三板拍、七板拍等。二板拍是這樣的:“齊齊/況,齊齊/況,齊齊/況況/齊齊/況”(重複);三板拍的則是這樣的:“齊齊齊/況,齊齊齊/況,齊齊齊/況/齊齊齊/況”(重複);七板拍的是:“齊齊齊齊/齊齊齊/況,齊齊齊齊/齊齊齊/況”(重複)等,以上都是很簡單的幾種。還有比較複雜但也是經常敲打的,如:況況況況/況況齊況/齊齊/況,齊齊齊齊/況/齊況/齊齊/況,齊齊齊/況況,齊齊齊/況況,齊齊齊/況況/齊況/齊齊/況,齊齊齊齊//齊況/齊齊//齊齊齊,況齊/況齊/齊齊齊,況齊/況齊/齊齊齊,況況/齊況/齊齊/況,齊齊齊齊//齊況/齊齊/況...(重複)...況況況況況況況況況況(一直重複)況況/齊齊,況況/齊齊,況況/齊齊,況況/齊齊,況況/齊齊(感情色彩越來越激烈)...況況/齊況/齊齊/(突然轉彎)...(循環)這樣敲打十分鏗鏘有勁,音韻優美和諧,如潺潺流水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更能給舞龍的漢子們振奮精神。楊店舞龍敲鑼打鼓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像這種複雜多變的敲法帶有十足的節奏感,其感情色彩極其濃郁,其音律時常變化多端:敲得慢就顯得很嚴肅,敲得快卻顯得很活潑。舞龍時伴隨著這種有節奏的鑼鼓聲,令人回味無窮。一個視覺享受,一個聽覺享受,既飽了眼福,又飽了耳福。楊店鎮區26條龍燈所在的各村各灣鑼鼓敲打節奏已趨統一。

龍鳳旗幟

除了鑼鼓家業伴隨著龍燈之外,也有龍鳳旗幟緊隨龍燈。龍鳳旗幟代表著一個灣(或一條街)的形象。一般一個灣或一條街有兩面旗幟,有的也有四面或四面以上(皆為雙數)。龍鳳旗幟由旗桿、旗面、兩條長長的“飄帶”組成,旗桿頂部再加以可以辟邪的柏樹葉裝飾。這些旗幟都是呈典型的直角三角形,外圍鋸齒狀。旗子的一面繡有龍或者鳳凰的形象,所以叫“龍鳳旗幟”。有的灣的旗面上除了繡有龍和鳳凰外,還有把本灣的大名繡在旗子上,比如夏家砦和劉家砦的旗子上就繡有大大的“夏”和繁體的“劉” 字。一般情況下,龍鳳旗幟在龍燈的前面,旗幟到哪裡,龍燈自然就會到哪裡,也因此稱之為“嚮導旗”。除了直角三角形的旗子外,還有長方形的“帥旗”,其作用也跟龍鳳旗幟一樣,代表著一個灣的形象,也指引著龍燈。壋子楊家灣、解家林都有這樣的“帥旗”,也同樣把自己灣的大名繡上。旗子多是孩子們扛。

玩燈套裝

玩燈套裝的顏色取決於龍燈的顏色,如西街的龍燈是淺紅和深紅色的,那么玩燈的套裝也是淺紅和深紅色的;正街的龍燈是白色和紫色的,玩燈的套裝就是白色和紫色的。有的地方很現代,把那種古樸的套裝改成現在的運動服(比如夏家砦)。如果沒有嚴格規定,一般是很少有人穿玩燈套裝的。
玩燈套裝(西街淺紅)玩燈套裝(西街淺紅)

禮節規定

玩燈禮儀是楊店舞龍不可或缺的禮節性規定,也是不同於其他地方舞龍的重要表現形式。

相互拜年

正月十三(上廟):
鎮南及街上的龍燈向鎮北的龍燈拜年(首拜)
正月十四(拜年):
各村各灣的龍燈挨家挨戶給本灣人拜年(串門拜年)
正月十五(轉鄉):
鎮北及街上的龍燈向鎮南的龍燈拜年(回拜)

敬禮之禮

楊店的龍燈與其他地方舞龍的習俗有所不同的是,楊店的龍燈都賦予了人的品性。當某條龍燈遇到另一條龍燈的時候,那么這兩條龍燈都要雙雙敬個禮,就像人見到人時都要握手一樣表示友好與歡迎。兩條龍燈在舞龍之前、舞龍之後也要相互敬禮,龍燈對著香案、廟宇舞龍亦是如此。龍燈敬禮時龍頭朝下成90度。有時為了引起別的龍燈注意,在敬禮之前還要故意上下抖動龍頭;“神棍”敬禮時先高高橫放“神棍”後再彎腰鞠躬;“獅子”敬禮時雙手把“獅子頭”舉起後再深深的鞠躬,並且抖動“獅子頭”,使之發出清脆的鈴鐺聲(“神棍”及“獅子”詳見下文《馬腳解說》)

龍燈約燈

當要上大廟的時候,灣里的每條龍燈都要去街上集合,每個灣的龍燈並非直接去街上,它們需要經過附近的灣並把附近灣里的龍燈帶著一起去下一個灣,按照這種順序最後才到街上去,像這樣類似“打招呼” 的方式就叫“約燈” 。同理,灣里的龍燈到街上轉一圈,也是“約燈”(灣里的龍燈約街上的龍燈)。 當然,街上挨得較近的龍燈固然也要約燈,它們約燈的方式是某條街上的龍燈到附近的街上轉一圈(舞龍)後再回來,不久,受到“邀請”的那條街的龍燈也會來到約它們龍燈的那條街上去轉一圈(舞龍)。“約燈”主要是提醒各灣各街的龍燈準備一起上大廟,以免龍燈未到齊。
約燈(正街紫約東街白)約燈(正街紫約東街白)

接燈送燈

每個灣(街)的龍燈都可以成為“東道主”,作為“東道主”灣(街)的龍燈每當外地的龍燈要來自己灣(街)時,自己灣(街)的龍燈必須到村(街)口迎接外來的龍燈或在村(街)尾送外來的龍燈。這就和客人在主人家作客,主人需要到門外接(或送)遠來的客人是一樣的道理。

馬腳解說

龍燈的配角——馬腳
玩龍燈前都要有“馬腳”來管束、指揮、引導龍燈(主要還是給龍燈開道)。馬腳分“神棍”(拿著“神棍”的馬腳)和“獅子”(“獅子”的尾巴需要一個人來配合),龍燈“階級”最小但為“主角”。只要龍燈碰到他們二位,發現龍燈拉得不夠直並且舉得不夠高“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便會遭到“神棍”和“獅子”的“襲擊”。按照傳統,一般先是“‘僵’‘馬腳’”然後才玩龍燈。“馬腳”都由各村指定的傳人拿起點燃的黃表紙向龍燈敬禮,然後向馬腳自己的香案再敬一個禮(“請神”)並隨著人們圍在他身邊猛烈敲鑼打鼓、吶喊狂叫的聲音中蹦跳起來,雙手朝天,示意要脫下他的上衣外套並披上馬腳所搭配的專屬肚兜。“僵”下來後的馬腳就像神靈附體一樣,不怕冷,不能講話只能做手語,而且手上燃鞭不怕痛,還敢閉眼走路及沖跑。渾身好像篩糠一樣的抖動,拚命的搖擺著頭,嘴裡發出“卟卟”的聲音。他們喜歡聞焚香散發的氣味,由頭人招呼,以免他們橫衝直撞導致發生意外事故。有時候馬腳多了,就容易爭鬥,即人們所說的“爭位”。當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也是敬禮後“恢復”為常人,就是“轉(zhuǎn)馬”。有時僵馬腳的人“僵”不下來,就需要有別人替代那個僵馬腳的人,這個替代真馬腳的人就相對的稱做“假馬腳”(假馬腳不用脫衣服)。真馬腳口渴了不能自己說話,需要頭人餵他水喝,這些水只是再普通不過的礦泉水,有些外地人以為馬腳能這么拚命的僵下來完全是“頭人用迷藥把他們迷住了”,這完全是危言聳聽胡言亂語,殊不知真馬腳也是普通人。再有,馬腳喜歡聞的香也是普通的香,並不是什麼“能把人給迷住”的迷魂香。所以說馬腳們都是靠著毅力堅持下來的,有時候下大雨了,真馬腳們也要光著上半身在雨中“漫步”,因此“僵馬腳”是一個非常辛苦、比舞龍還費精神的活,並不是某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扛下來的活。在觀看真馬腳精彩刺激的“表演”中,更應該體會到真馬腳是用自己的健康狀況帶給你快樂的。在此大家應該給那些僵了很多年的老馬腳們致敬。
馬腳喜歡聞焚香散發的氣味(張家畈)馬腳喜歡聞焚香散發的氣味(張家畈)
關於僵馬腳的“不解之謎”:
夏家砦老馬腳徒手拿鞭炮(圖片未經過PS處理)夏家砦老馬腳徒手拿鞭炮(圖片未經過PS處理)
(1)有的馬腳,在上廟的時候,或者馬腳轉馬之前,會說些什麼,比如哪家有鬼,或者有冤屈的不得解,做什麼會給村子帶來好運,都會指點頭人轉馬之後去做,沒有什麼解釋,但是往往都十分靈驗;
(2)“請神”到底是怎么回事,無從查證,一旦請神輕功,馬腳的力氣會變得巨大,一般一個年輕小伙子請神成功,在香案桌得最少得有4個成年男子才按得住桌子,而且馬腳跑起來,一般人根本追不上;
(3)不怕冷,不怕爆竹炸。經常有馬腳手裡拿著正在燃放的爆竹邊走邊放,特別是在上廟的時候,那么點小空間,好幾條十萬發的爆竹就在廟宇里狂轟亂炸,馬腳依然站著不害怕;
(4)“請神”過程的感覺。據一些馬子(僵馬腳的人)說,他們僵馬腳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很黑的山洞裡面一直走,突然發現有光出現,那裡會有一個老頭或者是老婆婆給你喝一碗東西,你就“請神”成功,“僵下來了”;
(5)已經是馬腳的人,特別是年輕的馬腳,在玩燈那幾天,不管你在哪,都會感覺異常興奮,控制不住自己要回來僵馬腳。

舞龍習俗

正月十二——開光

【正月十二主要是龍燈開光和上土地廟的日子】
正月十二這天有人把新龍頭和新龍尾從紙紮鋪里請出來,與龍身連線在一起,再擺上貢品,插上香蠟,請來道士,準備開光。開光時,所有頭人全部跪在龍燈面前,道士與其助手敲大鑼大鼓念經,念的都是當年頭人的名單以及為此次玩燈捐款的人數等等。念時,也時不時有人送來長長的代表著吉祥和如意的紅布條兒搭在龍頭上,稱為“搭紅”。念完後用點燃的黃表紙或蠟燭在龍眼處頓一下(“點睛”)並將蒙在新龍頭眼睛上的有色紙撕去,然後再用蠟燭或黃表紙繞整個龍身一圈,表示龍燈已“顯靈”,可以玩了。最後燃放鞭炮、煙花,七八箱煙花伴隨叫聲鑽入天空,好不熱鬧。這就是“開光”的全過程。開光大致需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左右。開光是首次舞龍之前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可以說是“無開光不玩燈”。開光結束後僵馬腳並上土地廟,白天的活動就宣告結束。有馬腳的灣(或街)到了晚上可以僵馬腳,一直僵到晚上十一點鐘甚至更晚。正月十二這一天因為有些地方的龍燈還未開光(西街、北街等地方的龍燈在正月十三開光),所以龍燈都不集合(各玩各的)。(圖:張家灣龍燈開光)
等待開光的張家灣龍燈等待開光的張家灣龍燈
道士敬禮
楊店龍燈
道士念經
楊店龍燈
助手念頭人及出燈錢人員名單
楊店龍燈
撕有色紙
楊店龍燈
點睛
楊店龍燈
搭紅
楊店龍燈

正月十三——上廟

【正月十三主要是龍燈集體上(大)廟的日子,也是人最多、最熱鬧的時候,是為“月半期間的大高潮”】
東天符廟:
鎮南及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三朝拜東天符廟(去往侯廟)
鎮北及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五朝拜東天符廟(準備轉鄉)
侯家大廟:
正月十三鎮南、鎮北及街上的龍燈一同朝拜侯家大廟,一年一次
※ 鎮南、鎮北的龍燈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輪流朝拜東天符廟,每年朝拜一次。楊店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白天和夜間都要朝拜東天符廟一次,正月十四僅夜間朝拜一次。
西街南夏家砦、馮劉畈龍燈“祭廟”
正月十三上午十點左右,夏家砦的兩條龍燈就會帶著本灣附近馮劉畈的龍燈來到西街的南部“祭廟”。 西街南部原來是一處稻場,夏家砦在此建了一座祠堂,後來被毀,但夏家砦及馮劉畈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上午都要來此“祭廟”一次:首先獅子喝彩,喝完彩後,三條龍燈(夏家砦兩條,馮劉畈一條)就馬上舞龍。北邊一條,南邊兩條相對著舞龍,彼此換位置(這邊過去,那邊過來)玩三回合。然後還會去北街菜市場內舞龍,北街菜市場那裡以前也有夏家砦的廟。因此楊店舞龍還是跟歷史扯得上半點關係的。夏家砦和馮劉畈的龍燈是最先踏入楊店街上打頭陣的灣里的龍燈,他們的到來就預示著其他灣里的龍燈的陸續到來。
北街西天符廟遺址舞龍
在北街烏龍前方不遠處設有兩座香案,設香案的地方曾有一座西天符廟,後來“文革”時期慘遭毀滅,但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鎮區內的龍燈都會到此處“祭廟”。依照舊俗,所有龍燈都要按照“西街-北街-桃花驛大道”的路線轉兩三圈後再回到西街以“西街-正街-中店-東街”(這四條街都是東西向)的路線來到東天符廟。
上東天符廟
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上午十點半左右,鎮區內的龍燈都會齊拜東天符廟。一般鎮南的龍燈正月十三首先朝拜東天符廟,鎮北的龍燈由於要等待鎮南及街上的龍燈上侯家大廟,所以在正月十五朝拜。
在楊店鎮區本來有兩座天符廟——東天符廟西天符廟。西天符廟原來建在北街官塘(古代做官的人為自己所挖的池塘,已填平)東側,但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革”期間建加工廠時被毀;東天符廟即現在依然矗立在東街村頭黃孝公路(桃花驛大道)邊上的天符廟。
東天符廟內供奉著多位佛道兩教菩薩,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濟公活佛,送子觀音財神爺,“佛教四大菩薩”里的三位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武聖”關公土地公和土地婆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天符菩薩”,天符廟便因“天符菩薩”而得名。傳說天符菩薩是天上文曲星轉世,於明朝末年降生在孝感塗巷(現屬孝昌縣)一個農民家,長大學成後來到楊店當私塾先生教書。學堂就設在西廟舊址,後又設在東廟處。有一天晚上,先生作了一個夢,夢中玉皇大帝對他說:“這個地方(楊店)人心太壞,我將派人在附近的井裡投下毒藥,把他們全部毒死,以示懲戒!”先生醒來時嚇出一身冷汗,他找不出解救百姓的辦法,但又不敢叫老百姓不吃井水,擔心泄露天機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無奈之下,只得連夜給幾個得意門生留下短箋:“為救百姓,我先去了,爾等珍重!”趕在天亮之前捨身投井。有四個學生看到留言,忙趕去救先生,也都掉到井裡被淹死。第二天清早,老百姓前來打水,看見井裡死人了,都不敢吃井水,老百姓就這樣得救了。後來玉帝看見這裡的人依然活著,但心眼變好了許多,就派天神下來查訪。天神將調查情況向玉帝如實稟報,玉帝聽後大為感動,為了嘉獎先生的德行,將其封為“金容大帝”,並封那四個為搶救先生落井而死的學生為天神。同時為讓下界都知道封神之事,就在先生教學的兩個地方降下五彩祥符,人們都能從“天降符瑞”中看到兩行文字:“敬重天符,永保太平”。人們知道了原委,就稱金容大帝為“天符菩薩”,並在他教過書的兩個地方分建東、西兩座天符廟。把天符菩薩塑成坐像,供在中間;四個小天神塑成站像,站立兩邊,常年供奉祭祀,以感謝天符菩薩及四個小天神的救命之恩。
天符菩薩(中)及護身的四位天神天符菩薩(中)及護身的四位天神
東天符廟始建於明末,距今將近有400年了。此廟建後經過多次維修:1790年(清道光8年)擴建過一次;1935年(民國24年)全面修理一次。兩次修葺,廟門前檐的壁畫、兩側的六稜柱,上面堆塑的立體魁星點斗,雙龍抱柱的神龕等,都窮形盡相,栩栩如生。後東天符廟遭日寇破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由各鄉親資助,此廟再次得到修復,並把天符菩薩從侯家大廟迎回。“文革”期間,由於失修,屢遭傾圮。1992年,因淫雨成災,東天符廟除廟門外,幾乎全部夷為平地。經多方努力,東天符廟又於1994年9月25日破土動工,1995年元月按原址、原向、原規模圓滿修復。
原楊店高中老師、《桃花詩刊》原主編楊復初先生曾經撰聯:
一、正門聯:
天有九重,處高聽卑,在世間懲惡揚善;
符憑一道,敬神役鬼,為人類祛病消災。
二、大殿聯:
金光萬道,容態百端,佑一方安康,威靈早顯桃花驛;
大德千秋,帝鄉八表,消九土禍祟,庇澤長綿楊店街。
東街龍燈送燈圖東街龍燈送燈圖
東天符廟由於在東街,故又稱之為“東頭廟”,隸屬於東街,由東街管轄。正月十三當鎮南、街上的龍燈上廟時,東街的龍燈在東天符廟北面為龍群送行;正月十五鎮北、街上的龍燈上廟時,東街的龍燈則又在東天符廟東面為龍群送行(龍群往北走,去往侯家大廟;龍群往東走,開始“轉鄉”),這就跟之前所說的客人在主人家作客,主人需要到門外接(或送)遠來的客人一致。等龍群遠走後,東街的龍燈最後才在東天符廟前舞龍,然後加入到去往侯家大廟或“轉鄉”的龍群中。
【注意】東天符廟由於地處於黃孝公路(桃花驛大道),道路狹窄,人也特別多,很多外地來楊店看燈的人都“誤以為”東天符廟的龍燈最多,其實不然。下文要介紹的侯家大廟才是真真正正的“龍山人海”,侯家大廟的龍燈才是最多的!(鎮南、鎮北及街上的龍燈全都要去侯家大廟集合輪流舞龍)。
侯廟的路上
正月十三上午當鎮南、街上的龍燈朝拜完東天符廟後緊接著去四公里外的侯家大廟(位於楊店鎮北)朝拜進香。侯家大廟雖小,有著“總廟”之美譽 。正月十三鎮區內所有的龍燈都要來此朝拜。侯家大廟路途遙遠,要過農田、跨草地、走小路,宛如第二次“長征”。當朝拜完東天符廟後的龍群正趕往侯家大廟的路上時,鎮北的龍燈也要早早的出面“接燈”,以迎接萬里“遠遊”而來的長龍隊。當然,“接燈”後鎮北的龍燈也一樣會加入到龍群的隊伍中來。就這樣,浩浩蕩蕩的二十多條的龍燈隊(鎮區26條龍燈全部到齊)及近十萬不辭路途遙遠的“遊客”們直奔侯家大廟而來。
上侯家大廟
來到侯家大廟(簡稱“侯廟”),所有龍燈先等候“獅子”的到來,等“獅子”在廟門口喝完彩就開始輪流舞龍。侯家大廟與東天符廟不同,侯家大廟前的場地很大,可容納數百萬人,所以可以分為東西兩個區域舞龍:一般情況下西側舞龍區域主要有壋子楊家灣、漫塘畈、龔家港和張家畈這些離乃武砦較近村灣的四條龍燈;東側舞龍區域則有乃武砦較遠村灣的龍燈(不包括楚江院的龍燈)。其中東側舞龍區域離侯家大廟最近,西側舞龍區域離侯家大廟最遠,這就像是主人家把關鍵的位子、重要的位子讓給你們遠來的客人一樣。在侯家大廟舞龍,可謂玩燈的最高潮,鎮區內所有的龍燈輪番舞動,翻江倒海;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屋頂上人山人海黑壓壓一片,甚至就連樹上也是爬滿了人!鞭炮的硝煙瀰漫在上空,鑼鼓聲、鞭炮聲如煮粥似的爆響。侯家大廟因為離鎮區較遠,故每年正月十三隻來一次。
在侯家大廟舞龍後,返程時也要按照來的順序在附近村灣里的稻場上繼續舞龍,大約下午三四點鐘結束。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龍燈在每一個灣里舞龍的時候,需要圍繞這個灣轉兩個大圈,所以轉來轉去發現還在起點上,這很正常,這兩個大圈代表著這個灣的龍燈“接燈”和“送燈”。接燈時轉一個大圈,送燈時也要轉一個大圈。相傳龍燈隊伍直線離開就是開了一條河,龍王爺就沖走了;繞一個圈便是一個潭,龍王爺就深藏其中。
楚江院龍燈及“娃娃高蹺”
正月十三這一天,自稱為“楊家將後人”並且有著楊店鎮“高蹺之鄉”美稱的楚江院的龍燈及本灣最有代表性的高蹺隊也會去朝拜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當日傍晚時分也會在楊店街上“串門”。由於楚江院的高蹺皆為十歲左右的少年所踩,故楚江院的高蹺又稱“娃娃高蹺”。一般情況下,楚江院的高蹺隊在前,龍燈殿後,中間保持一定距離且各有各的舞龍樂隊。楚江院是楊店鎮區內唯一有著“高蹺”的灣

正月十四——拜年

【正月十四主要是龍燈給每家每戶拜年的日子,俗稱“搜旮旯”(sōu gái luò)】
鎮區內的龍燈在這一天都不集合,也就是說各玩各的。灣里的龍燈休息,晚上才有馬腳串門挨家挨戶拜年;而楊店五條街上的龍燈則會玩一整天。街上的龍燈在這一天上午半天主要給商家、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下午半天才挨家挨戶拜年。原先是某灣的人後來搬到某條街上定居,那個灣的龍燈也會特地前來給定居在某條街上的人拜年(比如夏家砦的龍燈,即使你原先住在夏家砦,後來又在某條街上定居,正月十四下午夏家砦的龍燈也還是會來到這條街給你拜年)。龍燈拜年前都要把香案擺在大門前,燃放爆竹請來龍燈,且不許在龍燈所到之處晾曬衣物。有宗教信仰的家庭,龍燈不會前去拜年。

正月十五——轉鄉

【正月十五主要是龍燈集體轉鄉的日子,是為“月半期間的小高潮”】
正月十五鎮北的龍燈就要到鎮南的村落舞龍,是為“轉鄉”。
由於正月十三鎮北的龍燈為了等待鎮南及街上的龍燈上侯家大廟,所以沒去東天符廟,正月十五鎮北的龍燈才和街上的龍燈一起上東天符廟,然後開始“轉鄉”(鎮南的龍燈正月十三朝拜過東天符廟,所以正月十五直接在本灣等待鎮北及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五龍燈“轉鄉”要去的地方依次是夏家砦、馮劉畈、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和劉家砦,當然這幾個灣的龍燈也要跟著一起到下一個灣去舞龍,最後到了劉家砦時龍燈就要分道揚鑣,鎮南的龍燈返回到灣里去,鎮北的龍燈從街上經過再回灣里去,“轉鄉”才算作正式結束。如果正月十四龍燈拜年的時候還有幾家沒有拜完,則可以在正月十五轉鄉結束後繼續拜年。
正月十五龍燈轉鄉其實是一種禮節(回拜),因為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的時候鎮南、街上的龍燈都去過鎮北的一些村落舞龍,所以正月十五就反過來,鎮北、街上的龍燈就到鎮南的一些村落舞龍,正所謂“禮尚往來”也!有來有往正是楊店鎮區舞龍對於“以禮相待”的重要體現。(圖:正月十五龍燈轉鄉第一站——夏家砦)
燦燈
午夜十一點半就準備 “燦燈”。燦燈就是由頭人把龍頭的眼睛、舌頭及龍嘴裡的龍珠扯下來拋入火中燒掉(保留整條龍燈,來年還要重新軋制的)。燦燈時圍繞在大火堆周圍的人們都要紛紛作揖並跪在大火堆旁,祈福神龍順利升天並且祝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燃放鞭炮、煙花,本來安靜的夜晚變得格外熱鬧,如同除夕夜一般,夜晚也瞬間變成了白晝。燦燈後有老者“喊彩”祝福 。燦燈喻示著一年一度長達三天(有的地方是四天或五天)的“月半”完美落幕。個別地方如東街、夏家砦正月十六還要玩一天或者半天,正月十六所玩的龍燈就稱作“陰燈”。正月十六跟正月十二一樣,龍燈也是不集合,各玩各的。“陰燈”在此不作詳解。(圖:正街紫燦燈)
正街紫燦燈時的壯觀場面正街紫燦燈時的壯觀場面

夜間游燈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每當到了傍晚,人們就會把龍燈身上的彩色外衣脫下換上清一色的透光性白色龍衣,龍頭、龍身和龍尾裡面插上蠟燭或放入手電筒,等到了晚上八、九點,就開始玩“夜燈”(即“夜間游燈”)。夜燈主要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們玩。玩了夜燈的孩子們,就可以排隊等待“免費”可口的美味食品。每天如此,正月十五由於是最後一天,玩夜燈的時間可能有所延長,不過可能會獲得雙份食品。在灣里,夜晚可以算是最熱鬧的時候了。灣里有的是“獅子”馬腳,所以在灣里,人們喜歡“獅子喝彩”,老人喊一句吉祥話,其餘的人就應和一句,十分熱鬧。喝完一次再來一次,好像完全沒時間概念一樣一直持續到凌晨甚至後半夜。距離灣子較近的地方,人們甚至也可以在睡夢中聽到從遠方傳來的隱隱約約的鑼鼓聲、喝彩聲和鞭炮聲!玩燈的那短短几天夜裡,就是灣子裡的不夜天!

交接儀式

玩龍燈過後的一天,即正月十六(或正月十七),就要喝“接燈酒”(酒樓設宴),迎接下一屆頭人的到來(新老頭人交接儀式)。在楊店,有一句眾所周知的熟語——“年過月盡”:年也過了,月半也結束了,大家都該收心各忙各的了。
【《祭龍舞燈鬧元宵》組圖來源】

看點推薦

除了在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舞龍外,還有很多精彩等待大家去發現!
<VR鏡頭下的孝感元宵節—楊店“百龍鬧春”>(2017年2月9日)
<【直播】網路中國節-楊店龍燈>(2017年2月9日)
<【直播】與阿樂一起去楊店看龍燈!>(2018年02月28日)

正月十二

看點一:正街龍燈開光
時間:中午12:00左右
地點:正街
說明:正街兩條龍燈相繼“開光”並“僵獅子”,然後上土地廟。除正街外,正街後面的中店、東街以及附近的夏家砦的龍燈(共8條)都會在不同時間開光,不過這一天各玩各的,都不在一起玩。
正街龍燈開光
看點二:東街“僵”馬腳
時間:上午10:00左右、夜間19:00左右
地點:東街
說明:東街一直是楊店鎮區僵馬腳最熱鬧的一條街,每年正月十二都會僵馬腳,有時候一連僵下七八個馬腳。東街的兩條龍燈是東西相對著的,馬腳也會從這邊的龍燈跑向那邊的龍燈,東奔西跑,好不熱鬧。
東街“僵”馬腳

正月十三

看點一:西街龍燈開光
時間:上午9:00左右
地點:西街第二條龍燈處
說明:西街前面的第一條龍燈來到西街後面的第二條龍燈一起“開光”並“僵馬腳”,然後上土地廟。
西街龍燈開光
看點二:夏家砦、馮劉畈龍燈西街南舞龍
時間:上午10:00左右
地點:西街南部官塘(古代做官的人自己挖的池塘)旁邊
說明:打頭陣的夏家砦及馮劉畈共三條龍燈到西街南部“祭廟”,“獅子”喝彩。
夏家砦、馮劉畈龍燈西街南舞龍(2016年圖)
看點三:楚江院龍燈、娃娃高蹺訪問楊店五條街
時間:下午16:00—17:00左右
地點: 楊店五條街上
說明:楚江院的龍燈及高蹺給楊店五條街上的楊姓人家拜年(楚江院為楊姓村灣)。
楚江院龍燈、娃娃高蹺訪問楊店五條街

正月十四

看點一:楊店村七龍拜年
時間:上午9:00左右—中午11:30左右
地點:楊店桃花驛大道(從楊店汽車站一直到楊店鎮人民政府)
說明:楊店村(西街、正街、北街)6條龍燈和王家砦龍燈(共7條)一起去公共場所(學校、醫院等)拜年。
楊店村七龍拜年
看點二:劉家崗“獅子狗”喝彩
時間:夜間19:00左右
地點:北街西天符廟遺址處(北街烏龍前方不遠設有兩座香案的地方)
說明:正月十四夜間劉家崗的龍燈會來到楊店街上“拜年”,本灣所獨有的“獅子狗”也會在西天符廟遺址處喝彩。
劉家崗獅子狗喝彩(北街西天符廟遺址處)

正月十五

看點一:夏家砦“僵獅子”及“接燈”
時間:上午10:30左右
地點:夏家砦
說明:當龍群去上東天符廟的時候,可先去夏家砦。由於“轉鄉”的緣故,夏家砦的龍燈當天不去東天符廟,而直接在本灣“接燈”。這樣就可以目睹夏家砦“僵獅子”以及“接燈”的整個過程。
夏家砦“僵獅子”及“接燈”
看點二:西街龍燈燦燈
時間:凌晨23:30左右
地點:西街
說明:正月十五凌晨主要是龍燈燦燈的時間。推薦到西街看燦燈,原因有二:第一是西街每年都是兩條龍燈一起燦燈,其他的街上龍燈多是單獨燦燈;第二是西街燦燈之前保留了傳統的“龍燈跨火”項目,即燦燈之前在高坡下點燃兩堆稻草,待火燒大了後兩條龍燈迅速從高坡上衝下再往大火上跨過去才燦燈,燦燈完畢後還有老者喊彩。“跨火”是西街燦燈前所獨有的傳統項目,只有在西街龍燈燦燈前才能看到此“節目”。
西街龍燈跨火
※本表格<時間>數據僅供參考,請以當地實際時間為準。

發展規劃

2011年成立孝南區楊店舞龍協會,組織舉辦第一屆舞龍匯展。加強理論研究,擴大社會影響,交流舞龍技藝。
2012年設立民間藝術保護基金重點民間藝人專項津貼。鼓勵老藝人授業傳藝,培養後繼新人。
2013年舉辦孝南區第一屆 高龍藝術節,進一步促進楊店高龍的傳承、發展。
2014年建立健全楊店高龍的各項機制,並納入政府經費預算。建設楊店文化旅遊區,讓全國人民前來參加楊店舞龍匯展。規範管理,保證楊店高龍活動正常運轉,加大普及和提高力度,使其藝術進一步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壯大。
2015年建立楊店高龍旅遊區的專項資金,並組成專班專人服務於人民民眾,進一步把高龍活動進行歸類、整理檔案,編製成書,讓全國甚至全世界人們都能榜上有名,並世代傳承下去。
措施:為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楊店高龍,採取的保護措施有:
1、建立在楊店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楊店高龍保護小組;
2、成立了工作專班,並分工到人,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
3、建立機制,制定保障措施,孝南區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民保領導小組和保護中心,向財政局申報了保護專項經費。同時將楊店高龍列為區級第一批民保重點項目,現逐級向市、省申報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
4、區政府、文體部門及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每年正月從人力、財力等方面加強對楊店高龍的扶持,將此項目列入每年的工作計畫和預算,確保5萬元經費予以保護。(2013年04月27日)
【《舞龍》組圖來源《在鄉下拍元宵節》組圖來源】

打架事件

執兩院子、夏家砦龍燈打架事件
2012年,人們對於“楊店龍燈”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龍燈打架事件”,事件是這樣的:每年正月十三,鎮區內的龍燈都會朝拜東天符廟,最早朝拜東天符廟的是一個叫執兩院子灣的龍燈(執兩院子經常與譚家咀的龍燈一同上廟),等他們灣的龍燈玩了之后街上及周邊村落的二十來條龍燈才能朝拜東天符廟(上廟順序是按村灣輩分大小規定的:執兩院子的龍燈最先上廟,然後就是本詞條主要講解的26條龍燈集體上廟,楚江院的龍燈及本灣的“娃娃高蹺”最後上廟)。夏家砦的龍燈來上廟,見執兩院子的龍燈還沒走,夏家砦的“獅子”馬腳就去詢問情況,哪知執兩院子的某個人踢了夏家砦“獅子”一腳。在楊店,元宵玩燈本來就是所有村灣都非常重視的關乎家族榮辱的頭等大事,玩燈的忌諱也很多,哪怕是一點點摩擦也會產生大的影響,由此便引發了執兩院子和夏家砦兩個灣的打鬥事件。執兩院子的人踢了夏家砦的獅子後,他們灣的龍燈馬上調頭往回跑,想要回到灣里去,但是回灣里要經過夏家砦。被執兩院子踢了一腳的夏家砦獅子,不是以前的那位老馬腳,而是剛剛上任沒幾年,20多歲年輕氣盛的新馬腳。夏家砦獅子跑回灣里,見有人正在屋子裡打牌,一怒之下竟把大門給踢毀了!那些打牌的人知道情況不對勁,“發生了很嚴重的事情”,一個個都抄起了鋼筋、匕首之類的“真傢伙”,要與執兩院子“決一死戰”!執兩院子見狀出言不遜放出狠話“老子打的就是夏家砦”。這次打鬥事件導致多人送入醫院,派出所也派出執勤。這是一起幾十年來未曾發生過的龍燈打架嚴重暴力事件。由此可見,在楊店玩燈期間,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可以引起“火山噴發”。
其實,在楊店玩燈打架的事件“古已有之”,在過去是非常常見的,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在上世紀西街的龍燈就和八家灣的龍燈也有過打架事件,以致於兩地的龍燈到如今都還沒有任何來往,八家灣的龍燈提前一天(正月十二)上侯家大廟,也不再與其他灣的龍燈有過交往,當然也不會去朝拜東天符廟,就這樣玩起了“獨立燈”。
為防止玩龍燈期間打架及意外事故的發生,近年來,楊店鎮人民政府特別派遣了近百名專門的安保人員,嚴格管理玩龍燈期間的治安,防止暴亂的再次發生,為在楊店看燈的人構建了一道安全的屏障。龍燈打架事件並非總是這樣震驚、沒有結果的,這都是要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的。21世紀的楊店鎮人民政府管玩龍燈這方面管得很嚴,不可能會發生像舊社會那樣如“家常便飯”般的情況了,社會都是朝前走的,社會依然很和諧,不和諧的事只是一些生活中小小的“樂章”而已。所以在楊店看舞龍的人沒必要太緊張,21世紀的農村的人並非也都特別崇尚迷信,人人心中自有公德,發生的這類事件幾率很小很小,宛如夢一場。另外,在看燈的同時也要保管好隨身的財物、照顧好自己的小孩,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煩。

攝影大賽

孝南台記者採訪楊店舞龍孝南台記者採訪楊店舞龍
2012孝感楊店龍年舞龍攝影大賽
為進一步唱響高龍品牌,2012年(龍年)元宵節,楊店鎮早策劃,早準備,與武漢上鏡攝影俱樂部攜手,誠邀省內外攝影名家精心組織了此次龍年探龍楊店攝影大賽活動,藉助攝影家們的巧手和鏡頭,把該鎮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向全省推向全國。(孝南網)
主辦方:孝感市楊店人民政府
承辦方:武漢上鏡攝影俱樂部
媒體支持:《楚天都市報》拍客聯盟,金報攝影部,武漢晚報,湖北公共頻道新聞全天候,經視咵天欄目,荊楚網東湖影像,長江影像網長江論壇,漢網拍客論壇等多家媒體。
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武漢市攝影家協會專家親臨指導。
拍攝地點: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
拍攝內容:古鎮風貌,民俗風情。拜龍、舞龍、高蹺、採蓮船等民俗活動。
活動時間:2012年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三)

舞龍詩詞

賦詩楊店龍燈-正月十三
楊店龍燈會,月半大於年。
今龍全開光,舞龍祝平安。
鑼鼓滿鎮響,大炮沖天鑽。
龍山又人海,足覺天地寬。
如此熱鬧景,不覺我腿酸。
(中華新韻·八寒)
——二〇一六年正月十三於楊店西街
【《沸騰的龍鄉》組圖來源】

奇聞軼事

在楊店舞龍經常會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真實奇聞軼事,特在此整理。

一夜成雙

劉家砦在很早以前是只有一條龍燈的,因為經常被其他一些擁有兩條龍燈的大灣所嘲諷而跟別的灣賭氣,並決心動手再做出一條來以讓人家心服口服。說乾就乾,於是村民自發組織團隊,踴躍參加。來為“補龍”的民眾一連好幾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白天加夜班的廢寢忘食著為自己灣的另一條龍燈而努力、拚命著扎、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結果就在一夜之間,劉家砦的第二條龍燈就這樣被“趕製”出來了。這件事曾在楊店轟動一時,劉家砦的人民也為自己的努力捍衛了自己灣的尊嚴。在一般情況下,製作一整條龍燈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完成。像劉家砦這樣拼了命乾的,僅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就把一整條複雜的龍燈做出來,已經算是個奇蹟了。
劉家砦龍燈劉家砦龍燈

假戲真做

西街在上世紀本來有一位馬腳的,也僅僅只有一位。後來這位老馬腳去世後,就一直沒有傳人,西街也只是玩龍燈。但是在2007年正月十四中午,大人們閒得沒事做,就拿起棍子學起了僵馬腳。當有一個外號叫做“剁饃”的中年男子拿起棍子的那一瞬間,“他就中計了”!一些“無聊的人們”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二十盒鞭炮,點燃就放,噼里啪啦的一串接著一串放個不停。還有人把馬腳穿的專用肚兜給他穿上,在旁圍觀的眾人跟著大吼大叫起來,就像是在僵真的馬腳一樣。“剁饃”,也就是那個“上當的人”喜歡轉棍子,把棍子轉來轉去,活像孫悟空一樣耍著金箍棒。但一不小心棍子把腦袋打了暈了過去。人們紛紛喊著他的外號把他叫醒,醒來後跑到正街的土地廟(西街南部的正街土地廟,西街和正街共用)那裡跪著。昨天(正月十三)還下過雨了!最後西街的人們承認了這是一位“真馬腳”,於是第二年(2008年)正式為這位新馬腳擺上香案,“假戲真做”本來是為了好玩卻真真正正的成為了西街有史以來的第二位馬腳。當需要馬腳時,西街兩處(西街的兩條龍燈一前一後)的人們都會跑到他家裡敲鑼打鼓,在門外燃放鞭跑,“像鬧洞房一樣熱鬧”。這就有了西街的“鬧馬腳”。

扎燈家族

在位於西街的紙紮鋪里,67歲(2011年)的楊雙橋正戴著老花鏡,伏案扎制“龍頭”。細長的竹篾、艷麗的彩紙,經過他熟練輕巧的裁剪貼上,一對對栩栩如生的“龍翅”誕生了。他告訴記者,扎龍頭的學問在“龍嘴”、“翅子”和“旱甲”(後背)。一個“龍頭”一對“翅子”,分為一大一小,大“翅子”上插有5根長翅苗,4根短翅苗,小“翅子”上插有5根短翅苗。他說,扎龍頭是個考究的精細活兒,僅一個“龍翅”就花去一兩天時間。以往“龍頭”、“龍尾”是在每年的正月初扎制,正月初一上午拜完年,下午就開始做活,經常熬夜趕工。如今,平日裡只要得空,他就準備扎制材料。楊雙橋15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扎制工藝,忙時種田,閒時扎燈,他大哥、二哥都是鎮上有名的扎燈能手,如今侄兒也接過這門手藝,一家三代和楊店高龍(楊店龍燈)結下了不解之緣。

榮譽事跡

近年來,楊店龍燈幾乎每年被《孝南新聞》《孝感新聞》報導過;
1992年,由楊店磚廠組織的舞龍隊參加了第二屆全國農運會開幕式上的表演;
2000年,楊店中店的舞龍隊在孝感市首屆舞龍比賽獲得第二名;
2008年,楊店高龍隊參加孝感市第三屆農運會,獲得第三名。
2012年、2013年,楊店西街龍燈(兩條)代表楊店鎮區所有龍燈參加了2012年及2013年楊店鎮桃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
2017年2月9日(農曆正月十三)和2018年2月28日(農曆正月十三),孝感廣電等媒體連續兩年共同直播了網路中國節·元宵節·楊店舞龍》

精彩圖冊

源於千年的楊店舞獅玩燈生生不息,世代相傳。帶有鄉土氣息的楊店舞龍燈,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將這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打造得更具觀賞性,變成一條展現民族風情、帶人脫貧致富的騰飛巨龍擺在我們面前。愈是鄉土氣息的東西、愈是民族民俗的東西、愈是在城市看不到的東西、也是我們愈想了解的東西。看到那無盡人群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祈盼也隨著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強烈,我們期待來年的正月十五……
不容忘懷:20世紀80年代楊店舞龍(1989年)(左)
那些記憶:21世紀00年代楊店舞龍(2000年-2009年)(中)
歷久彌新:21世紀10年代楊店舞龍(2010年)(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