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笛岩
- 外文名稱:Reed Flute Cave
- 地理位置:桂林市西北郊
- 開放時間:8:00~17:30
- 景點級別:AAAA
- 門票價格:110
- 著名景點:獅嶺朝霞,水晶宮
- 洞深:240米
- 遊程:500米
- 美譽: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 壁畫: 77則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名字由來,神話傳說,概述,景區看點,背景介紹,地理位置,特點,由來,產生原因,主要景觀,洞外,洞內,桃花江景點,飛鸞橋景點,壁書文化,景點介紹,旅遊信息,所在位置,開放時間,景點門票,景點級別,最佳旅遊時間,景點交通,溫馨提示,文學作品,
名字由來
蘆笛岩
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岩因此得名。蘆笛岩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100萬年前這裡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岩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讚蘆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岩遊覽,蘆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蘆笛岩於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
蘆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里,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游。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岩並非亘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岩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岩因此得名。
神話傳說
從前,蘆笛岩里空空蕩蕩,哪來什麼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壽,一道道聖旨傳一下來,要全國各地送金銀財寶,異獸珍奇,進貢祝壽。官老爺們借祝壽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場,一時間全國各地被鬧得烏煙瘴氣,哭聲震天。特別是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少數民地區,更是被攪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過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進貢隊伍,陸陸續續地路過桂州府。這是支龐大的隊伍,上千人的鑼鼓,喇叭隊在前面鳴鑼開道,樂聲震天,把在月宮裡睡午覺的嫦娥仙子給鬧醒了。她推開窗子,朝下一望,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象長蟲爬行一樣往北而去,道路兩旁三五成群,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罵,悲聲動地,怨氣衝天。
嫦娥不知桂林發生了什麼事情;忙叫小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趕緊洗漱梳裝。小白兔來到桂林老人山,向牧馬老人詢問,老人嘆了一口氣,流著眼泊把事情的前前後講了一遍,並叫小白兔快快轉回月宮,請嫦娥想辦法救救黎民百姓。
嫦娥聽了小白兔的稟告,氣的玉牙咬得格格響:"好你個皇帝老兒,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我定要懲罰你們!"
且說,進貢隊伍到了湖南,行經湘江,入洞庭,進長江到武漢的水路;嫦娥一看,計上心來。她飛到佛憎國阿羅寺,向十八羅漢借了八萬隻神烏鴉,等進貢的船隊航行到洞庭湖心,她長袖一拂,頓時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把船隻全部打翻了。八萬隻神烏鴉大顯神通,刁起貢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裡。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歡聲雷動,感恩戴德不盡。嫦娥想,那些送貢品的狗官一向魚肉百姓,讓他們淹死,也不虧情理;至於當兵的,受人差遣,另當別論。於是又亂起了一陣狂風,把那些役兵全部送還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從各家各戶搜刮來的貢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個個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更加變本加厲地派出大批官兵進行搶奪,同時殺了不少人,燒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慘了。這些情況讓嫦娥知道了,心裡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進貢隊伍再次集結,又準備過洞庭湖。這次官兵害怕狂風翻船,就把所有的船隻用鐵鏈連成一片。這樣,再大的風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見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連環船也能輕取貢品,只是這么多貢品如何處理,倒成了問題,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樣,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後決定先施法術把官府收刮來的寶物藏到山洞裡去,等一年半載,讓風頭過後,再把財寶退還物主。於是立即行動,一夜之間,人不知鬼不曉地將所有物品從連環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本來嫦娥想把貢品藏到七星岩里,只因常有遊客進洞玩耍,感到不妥,後來東尋西覓,終於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個大岩洞,這個洞大得能裝下半邊天。於是,所有財富一齊由嫦娥施法收進了光明山的岩洞中藏好。嫦娥見洞口太小,怕日子長了被灌木埋沒,便在洞口附近種了幾叢蘆笛作記號,一切料理完畢,才回月宮去。
嫦娥為營造桂林山水,曾勞累成疾,如今又為收寶之事,忙了幾天,回到月宮,不料竟然病例了,調養將近三月有餘,方才好轉。這天,嫦娥猛然想起將貢品退還物主之事,不等病體痊癒,便急忙趕下凡來。哪裡還找得到主人!原來天上一日,等於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宮養了三個多月病,人間早過去一百多個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說也傳了三、五代人,你上哪裡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讓人發現,還有十來個凶神惡煞的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裡。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山下百沖村里,有個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無聊得很,看見山上有幾叢蘆荻草長得特別茂盛,就去砍來做笛子吹。無意中讓他發現了洞口,進去一看;儘是金銀財寶,出來一講,全村都轟動了。大夥正要挑起籮筐去裝運,卻給對門村的大惡霸知道了。他馬上派了家丁來看守,妄想占為已有。
嫦娥心想,讓這些財寶留在世上。必然是個禍害,日後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來,乾脆把財寶化為石頭,省得人們為它忘命,於是吹了一口仙氣,那一洞珍寶便化成了鐘乳石。如今蘆笛岩里最後一景"雄獅送客",就是當年的金獅子化成的呢。
概述
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個以遊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旅遊局評定的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是灕江AAAAA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為“世界最佳旅遊遊覽景區”。蘆笛景區由最美的溶洞——蘆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蓮池等水體水景和侯山組成,山水相依,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圖。蘆笛岩洞深 240 米,遊程 500 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 “ 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現洞記憶體歷代壁畫 77 則。自 1959 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岩是整個灕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59年籌建,1962年開放,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擁有大自然賦予桂林山水清奇俊秀的岩溶風貌。蘆笛岩洞深240米,遊程500米。約70萬年前,因地下水沖刷和溶蝕,含碳酸鈣的滴水、流水與積水,因水分揮發,二氧化碳重新沉澱,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奇觀。自洞頂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長的叫石筍,石乳與石筍連線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頭中空,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清越入耳,又稱石琴、石鼓、石鐘;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內五彩燈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鑽石山"、"高峽飛瀑"等奇觀。岩洞內共分"石幔層林"、"天柱雲山"、"水晶宮"以及"曲徑畫廊"四個洞天,有"獅嶺朝霞"、"高峽飛瀑"、"原始森林"、遠望山城"、"盤龍寶塔"等20處景點,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桂林山水甲天下,蘆笛美景堪最佳。”蘆笛岩是桂林山水一顆璀璨的明珠,蘆笛岩位於光明山南側山腰,洞深240米,遊程近500米,是一處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極盡造化的神奇遊覽佳境。在這個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滿目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擬人狀物,惟妙惟肖,構成了三十多處景觀,有“紅羅寶帳”、“高峽飛瀑”、“盤龍寶塔”、“原始森林”、“簾外雲山”、“水晶宮”等,可謂移步成景,步移景換。整個岩洞猶如一座用寶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偉、壯麗的地下宮殿。這些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是由於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鈣,再經過上百萬年的沉澱堆積結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觀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沒有一點人工修飾,因此,蘆笛岩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蘆笛岩不僅擁有秀麗的景色,還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岩洞內共發現古代壁
書一百七十則,不少是文人、僧侶和遊覽者的題名、題詩,作者來自全國各地,題材以遊覽記事為主。可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蘆笛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遊覽勝地。蘆笛岩年接待遊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區之首,開放以來已接待過四千多萬遊客,有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首腦及政要參觀過蘆笛岩,其中有鄧小平、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吳邦國、羅乾等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卡特、德國前總統理察·馮·魏茨澤克、前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奧地利聯邦議會儀長哈塞爾巴赫博士等180多位外國首腦及政要,他們在參觀後被這人間奇景所傾倒,都對景區高度讚譽,由此蘆笛岩也被稱為“國賓洞”。尼克森夫人稱讚岩洞“奇特壯觀,就像宮殿一樣”。奧地利聯邦議會議長哈塞爾巴赫博士夫人在給蘆笛岩的留言中寫道:“這簡直是一個童話世界,非常感謝這令人難忘的經歷”。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景區的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建有為遊客服務的遊客諮詢服務中心、遊客休息室、一萬多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精緻的園林小品和五星級公廁等。岩洞內燈光設計不斷完善改進,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將燈光改造成為動態的燈光演繹秀,給遊客以新的視、聽、嗅、觸感受,使水晶宮的燈光藝術成為行業中獨具特色、創意新穎的典範。景區還具有一支觀念新、服務意識強的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蘆笛岩導遊班受到無數中外遊客的交口稱讚,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傑出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2000年經國家旅遊局評定,蘆笛景區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2002年正式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景區管理處獲得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6年景區管理處獲得了自治區物價局頒發的“價格誠信單位”證書,2007年景區管理處獲得自治區旅遊局頒發的“2006年誠信旅遊企業”牌匾,並被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為“世界最佳旅遊遊覽景區”,為躋身世界旅遊知名品牌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景區看點
獅嶺朝霞——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朝陽在森林裡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裡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著那邊的一群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這些山峰、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形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線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說“水滴石穿”,在蘆笛岩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這許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組成了蘆笛岩中最壯觀的石林。林中的這兩根石柱真有頂天立地的氣概,它們一樣高大.一樣粗細。仔細看又能看出它們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與洞頂連線,其實頂部有幾根石絲已經連線起來了。左邊這根“石柱”,像是已經連線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線,它只不過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將柱頂給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嚴格地說起來,連線起來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連線的,上面叫石鐘乳,下面叫石筍,不過它們都已衝破雲霄,直刺青天,人們叫它們“雙柱擎天”。據地質工作者研究,未連線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線起來。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里有的長几毫米,有的長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後它能不能連線上呢?祝大家健康長壽,100年以後再來遊覽。
水晶宮——這裡是蘆笛岩最寬闊的地方,最寬處有93米,最高處18米,大廳的左上方懸掛著一盞巨大的宮燈,把整個大廳染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話故事裡東海龍王的水晶宮。請大家到水晶宮去參觀……走進這個大廳,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這裡這么平整,空空蕩蕩,沒有密集的鐘乳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這裡的岩層平緩。古地下湖的湖水順著岩層溶蝕了整層岩石,留下的層面平平整整,成了這個大廳;第二,是因為這裡的洞頂岩石比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滲透下來,所以鐘乳石也少。洞底更顯得平坦寬闊。
背景介紹
桂林沒有一個溶洞有蘆笛岩那么大的名氣,“國賓洞”的稱號令遊客咋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溶洞才配得起這樣的稱呼呢?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人來蘆笛岩遊覽。自開放以來,蘆笛岩曾先後接待了鄧小平、李鵬、朱鎔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卡特;聯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遊覽。蘆笛岩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地理位置
蘆笛岩 所在的光明山,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里,記載了光明山,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人們生活安
定,用不著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 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經過勘測建設,於 1962 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據說可以做成笛子,取名蘆笛岩。
蘆笛岩 是一個囊狀的岩洞,進口與出口相鄰,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 240 米,遊程約 500 米。岩洞是 70 余萬年前,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形成以後,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岩石裂隙流出,水份蒸發,碳酸鹽類沉澱結晶,逐漸堆積而成,千態萬狀態,琳琅滿目。
特點
蘆笛岩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熊瑾玎《贊蘆笛洞》詩,作了生動的描寫 : 桂林岩洞多靈巧,蘆笛新開巧不同。異彩繽紛今古自,奇蹤探索忘西東。初臨絕壁懸崖上,似入瓊樓玉宇中。莫怪吾華常自傲,世間那有此仙宮。詩人極力讚美蘆笛岩,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蘆笛岩的景觀,不僅精緻美觀,而且珠聯璧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黃楊木雕,美觀異常,被譽為 “ 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遊覽蘆笛岩,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致。
由來
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游。這些壁書表明,蘆笛岩並非亘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岩頭枷鎖破,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人們生活安定,用不著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經過勘測建設,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據說可以做成笛子,取名蘆笛岩。
產生原因
蘆笛岩的景觀如此優美,造型又如此奇特,那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這首先就要了解桂林岩溶。岩溶是英文喀斯特(karst)的音譯,它來源於東歐塞爾文尼亞共和國(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定義為對岩石的侵蝕及其產物。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岩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這種作用所產生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種形態叫做岩溶地貌。蘆笛岩的形成是經過了漫長的年代,遠在三億年前,桂林還是一片汪洋,在漫長的海洋歷史中,海底沉積了一層厚而純淨的碳酸鹽類,奠定了桂林岩溶(喀斯特)地貌的物質基礎。到三迭紀末期,桂林發生了強烈的地殼運動,使桂林露出海面,成為陸地。100萬年前蘆笛岩這裡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鈣,當溶解有碳酸鈣的地下水從岩石縫隙流到洞中時,由於水體環境(溫度、壓力、微生物等條件)變化,造成CO2逸出,於是水溶液中的碳酸鈣就沉澱結晶出來,經過近百萬年的積累,生成鐘乳石、流石、石梯田等等,鐘乳石則是構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洞頂上的水滴不斷下落,在下落過程中,CO2進一步逸失,所以落在洞底時又會繼續沉積。這樣的沉積物與石鐘乳點相對應,由洞底往上生長,叫做石筍(stalagmite)。石筍的形態受水滴的化學性質、溶解物質多寡、落下的距離、滴水頻率、空氣流動情況等多種因素的支配,因此其形態也是多姿多彩。石筍的內部結構和石鐘乳不一樣,它沒有中心孔道,呈疊帽狀,一層一層往上長,下部年老,上部年輕。石筍的頂部是圓的,當水滴從很高的地方落下時,則形成平頂狀,高度繼續增大,最後變成頂部中凹的滴杯狀。石筍和石鐘乳連線起來便形成石柱(column)。如果滴水量增加,變成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布、石幔、石旗一類形態。由此可見,由於天然水的溶解作用形成洞穴和天然水的沉澱作用形成灰華及婀娜多姿的鐘乳石,主要是水中CO2的溶解-釋放系統平衡作用的結果。中國有句成語“水滴石穿”,但蘆笛岩卻是水滴石長,一旦滴水停止,鐘乳石的生長也就停止了。由於蘆笛岩的裂縫較大而多,含鈣的岩溶地下水豐富,含雜質少,鐘乳石堆積物沉澱結晶迅速,而且洞口窄小,通風微弱,風化作用進行緩慢,因此岩洞內鐘乳石堆積物規模巨大,氣勢雄偉,色彩鮮艷。在地表、空氣中,有無太陽的照射,溫度的升降非常敏感。在巨厚的岩層和山體中,冷熱變化的傳遞就要緩慢得多;而在岩層和山體深處,幾乎不受地表氣溫頻繁變化的影響。石灰岩山體內的溶洞,有點像是一個保溫瓶,“體溫”穩定,其氣溫普遍相當於當地的多年平均氣溫。桂林的多年平均氣溫為19度,因此,在岩洞內會感到“冬暖夏涼”。桂林無山不岩,最奇者唯有蘆笛岩。蘆笛岩正處妙齡,風華蓋世,儀態萬千,光彩照人,氣韻如仙,獨具富麗絢爛的審美特徵。蘆笛岩諸景意和神接,自成境界,雖繁多而統一。再加上首景“獅嶺朝霞”,末景“雄師送客”,首尾呼應,前後一貫。正中,“水晶宮”諸景薈萃,寬闊高遠,遂為重點,顯得主次分明,從而達到了豐富而統一。
主要景觀
洞外
蘆笛景區由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候山和最美的溶洞——蘆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蓮池等水體水景組成,群峰環 抱,碧水長流山下芳蓮池碧波蕩漾,岸 柳婆娑,桃花盛開,加上造型別致的水榭、漂浮水面的“睡蓮”、以及架連光明山與芳蓮嶺的天橋,與蘆笛岩洞交相輝映,天然成趣,是人們春遊渡假、休閒、登臨的最佳去處。
洞內
洞內天然形成密集的鐘乳石,它們的線條豐富流暢,有雄偉廣闊之勢。加以燈光陪襯。創造出各種意境,使羅列疏密有致的石柱、石筍、石鐘乳、石旗、石幔成為一件件藝術品,給人豐富多彩的想像空間和藝術享受,整個岩洞恰似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如充滿生機的“獅嶺朝霞”,氣勢磅礴的“高峽飛瀑”,歌頌高潔氣質的“塔松傲雪”,廣闊宏大的“原始大森林”,如夢如幻的“水晶宮”,幽靜別致的“幽境聽笛”,以及與實物極相似的雪人、瓜菜、鯉魚、海螺等等。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形態美,同時,還能感受到園林工作者賦予它的色彩美和意境美,仿佛置身於一座藝術殿堂。尤其以“水晶宮”最為出色。水晶宮是蘆笛岩洞中最寬闊的地方,水晶宮的空間大小正好演奏和欣賞室內樂,不需要任何音響設備就可以達到音樂廳的效果。密閉的空間,不規則的石壁,是聲音恰到好處地反射的最佳條件。樂音清晰,柔美,幾乎不衰減的傳送,把室內樂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她優美的環境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覺空間,既幽幻,又耐人尋味,對音樂欣賞是一種提升和渲染。令人凝神怡致地去領會音樂的內涵,進入音樂的絕妙境界中,渾然忘卻都市之喧囂、心中之塵事,是熱愛音樂的人們嚮往的天堂。
桃花江景點
前往蘆笛景區,大都乘車沿著桃花江畔走。桃花江,古名陽江,源於桂林市西北靈川縣思磨山及維羅嶺,流經臨桂、靈川入桂林,原在雉山匯入灕江,明代在象山開挖城壕,導入灕江,全長約25公里。桃花江形成年代約一兩萬年前。當時江面較寬,流量較大,後來氣候變冷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地面抬升,河道狹窄,大彎數十個,小彎數百個。在桂林地段的河道是一個大“S”形和兩個小“S”形,如綠色飄帶環繞與桂北溶盆地之中。桃花江流經的都是石灰岩地區,江水清澈,飛鸞橋至勝利橋一帶,水流平緩,明淨如鏡夾岸峰林,影落水中。桃花江兩岸,夾竹桃如火,田園如秀,芙蓉山,中隱山、獅山、青秀山、甲山聳立。秋天月夜景色更美,“陽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中頗具特色的一景。有贊桃花江:“不似灕江,勝似灕江。”
飛鸞橋景點
進入蘆笛景區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座端莊古樸的石橋—飛鸞橋。飛鸞橋又名飛龍橋,位於桃花江與蘆笛路相交處。臨桂縣誌載,宋紹定年間(1228-1233)建有5孔石橋,稱飛龍橋。明清均重修。雍正6年(1728年)邕人於必勝等捐資修建,有碑記。1941年秋毀於戰火。1944年地方人士募得糙米400餘擔,重修成木板面橋。開發蘆笛岩後,於1964年改建成3孔石拱橋,1967年4月建成,同年5月驗收通車,當時稱“工農橋”。
橋長62.4米,寬10.5米,橋拱用青黑石灰岩石鑲砌,拱西端有14個小拱,以減緩洪流衝擊及上部壓力;橋面鋪瀝青,有鋼骨混凝土欄桿,設8燈柱。橋體堅實穩重,端莊古樸。飛鸞橋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很久以前,在桃花江邊,有一個村子叫蕭家村,村前有一道堤壩,這是一條過江大道。每年春潮到來時,堤壩總是要被潮水淹沒,人們就過不了河。要是能在桃花江上砌一座石橋那有多好!人們都這么想。於是,他們立即開山取石,選定橋基地點。石匠沿著河岸來回走了走,就在堤壩稍上一點的地方定了位。開工那一天,人們先殺雞祭魯班,後用雞血奠基。雞剛剛殺了一半,公雞忽然朝北飛了起來,脖子上還滴著血。它飛呀飛呀,一下字全身羽毛變成了漂亮的五彩色了,閃閃發光,尾巴越拖越長。約莫飛了一里路光景,終於落了下來,最後人們在河邊找到了它。仔細一看,它已不再是原來那隻公雞,而變成了一隻漂亮的鸞鳥。大家十分驚奇,弄不懂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個老石匠說:“這個鸞鳥莫不是魯班派來的,橋基得砌在這裡!”這時鸞鳥突然扇起翅膀,直往南天飛去,尾巴後面,拖著一片五光十色的彩雲。
後來,石匠就在飛鸞橋落地的地方砌橋。這座橋建成後,人們叫它做飛鸞橋。
壁書文化
蘆笛岩 - 壁書文化
蘆笛岩、大岩不僅以奇異峻美的景致聞名,而且洞府內有不少前人的墨筆題字。對這些古代墨跡,人們稱它為“壁書”。
壁書文化
蘆笛岩壁書共有七十七則,其中唐代五則,宋代十一則,元代一則,明代四則,民國四則,年代無考者五十二則。大岩壁書共有九十三則,其中宋代一則,明代七十一則,清代八則,民國一則,年代無考者十二則。由此可以看出,兩洞壁書在年代分布上,有年可考的,蘆笛岩以唐宋為多、明代較少,清代沒有;而大岩則以明代為最多,清代次之,唐代、元代沒有,宋代僅一件。由於蘆笛岩壁書剝蝕嚴重,大岩壁書比較清晰可認,因此兩洞壁書在年代無考的數量上,又以蘆笛岩較多,大岩較少。就作者和內容來說,蘆笛岩壁書有不少是文人、僧侶和遊覽者的題名、題詩,作者來自全國各地;而大岩壁書則多為當地入岩者的紀事。此外,從大岩壁書的用語通俗、行文不順,以及錯字、別字和書寫之劣來看,它似乎多為粗識文字者的手筆。兩洞壁書的不同之處,說明蘆笛岩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遊覽勝地,大岩則是明清時期當地民眾的避難場所。 蘆笛岩壁書最早見於唐貞元六年(790年)洛陽壽武、陳臬、顏證、王漵等四人題名。以上四人,顏證曾為桂州刺史,王漵於同年與僧人道樹在虞山韶音洞有題名石刻。此外,蘆笛岩唐代墨跡尚有: “柳正則、柳存讓、僧志達,元和元年二月十四日同游。”“無等、僧懷信、無業、惟則、文書、惟亮,元和十二年九月三日同遊記。”“元和十五年,僧晝、道臻。”
壁書中的元和元年為公元八佰零六年,元和十二年為八佰一十七年,元和十五年為八佰二十年。懷信等人的題名雖然部分已經蝕沒了,但從他們在南溪山元岩的題名可以得到左證。懷信、無等、無業、惟則及僧晝等人是唐代著名的和尚,《高僧傳》里載有他們的生平事跡。這幾批僧人結伴遊桂,反映了當年桂林佛教的盛行,因而這些題筆文字是研究唐代佛教傳播和桂林歷史的有用資料。
在蘆笛岩壁書中,保存比較完整、比較清晰是明代靖江王府采山隊的題名,是一件為人注重的文物。題筆寫道:“靖江王府敬差內官典寶周禧、郭寶、孟祥帶領旗校人匠王茂祥、張文輝等數人十人采山至此,同游。丁丑歲仲夏月十有六日記。”
這則壁書高50厘米,寬58厘米,字徑6厘米,反映王府在營建藩邸、陵墓時曾到此選材取石。據考證,靖江莊簡王陵的陵門,金水橋等使用的帶紅紋石材即取自光明山。反映了當年靖江王為營建華麗的府第和陵墓大肆濫用人力物力的情況。它是封建統治者豪華奢侈的罪惡證據。
景點介紹
塔松傲雪——這裡有兩座奇特的石筍,一座像大雪人,這是頭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於天氣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裡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蓋著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說:“雪壓青松松更青”,白雪青松,更顯現出青松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裡可以盡情欣賞北國風光,這個景叫“塔山傲雪”。蘆笛岩內氣溫常年在20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裡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雙柱擎天——這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壯麗圖景:這裡有千年青松,萬年翠柏,密密層層,望不到邊。這許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組成了蘆笛岩中最壯觀的石林。林中的這兩根石柱真有頂天立地的氣概,它們一樣高大.一樣粗細。仔細看又能看出它們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與洞頂連線,其實頂部有幾根石絲已經連線起來了。左邊這根“石柱”,像是已經連線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線,它只不過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將柱頂給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嚴格地說起來,連線起來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連線的,上面叫石鐘乳,下面叫石筍,不過它們都已衝破雲霄,直刺青天,人們叫它們“雙柱擎天”。據地質工作者研究,未連線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線起來。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里有的長几毫米,有的長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後它能不能連線上呢?祝大家健康長壽,100年以後再來遊覽。
這裡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經是名副其實的水晶宮。相傳,這裡是孫悟空大鬧龍宮的地方。孫悟空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猴,他為了得到這根定海神針,和龍王的蝦兵蟹將打了起來。看,這隻水母在宮裡飄來飄去,充當巡邏兵,那座鎮海塔被孫悟空打塌了半邊,鎮守大廳的大海螺也吃了孫悟空一棍,你看,螺殼被打爛了。那隻小海螺怪機靈的,遇到危險就趕快溜,老孫只吹了一口氣,就把它吹穿了一個窟窿。這條大鯉魚見孫悟空這般厲害,嚇得忙往泥里鑽,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請注意,這條鯉魚原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鐘乳部分,身部是石筍部分,連線成石柱後,由於根基黏土下沉,頂端被拉斷離開了洞頂,成了一條鑽入泥里的鯉魚。龍王不是孫悟空的對手,鑽進龍池逃跑了。龍王三太子自以為有點本事,也被孫悟空打得手軟腳麻,呆呆地站在那裡。看了這么久,大家還不知道孫悟空在哪裡呢?你看,他勝利了,正騎在大海螺上呢!
簾外雲山,美麗的石筍、光滑的石柱和層層疊疊的石幔組成了一個巨大窗戶,窗簾卻是別具一格地懸掛在外面。通過半卷的窗簾向外望,林海萬里,關山千重,雲涌峰間,山浮雲中。環顧屋內,床邊那兩頂蚊帳依然高掛,可是屋內卻已空空如也——正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從這往外看,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墓、石幔密集如林,組成各種景象,領人目不暇接。窗子的右上方掛著一對玉米和一隻佛手瓜,瓜下吊著一個鳳梨,左邊還有大小兩頂圓頂蚊帳,它的學名叫做盾賬。
旅遊信息
所在位置
桂林市西面,距市區三公里,長海路3號。
開放時間
8:00~17:30
景點門票
120元( 1.4米以上的小孩全票,1.4~1.1米的小孩半票,1.1米以下的兒童免費 。大、中、小學生憑學生證享受60元優惠票價。)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點
最佳旅遊時間
蘆笛岩一年四季均適合遊覽,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遊時間,蘆笛岩地處廣西桂林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較為溫和,夏長冬短,年降水量多,陽光充足,年平均溫度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當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氣變化,以免因此受到影響。
景點交通
自駕路線: ①(自駕車)近桃花江路與蘆笛路交叉
②景區內交通:一條路是沿著山南的芳蓮池畔往西走,可到洞口下方,再登上石級進洞。另一條路是從光明山東南麓緩緩向上走,穿過綠蔭小道,便到蘆笛岩洞口。
乘車路線:
①桂林兩江國際機場——25公里——坐計程車經中隱路過勝利橋經挑花江路後過飛鸞橋即可達到景區 桂林火車南站——6公里——可在火車南站乘坐公交3路公車車直達景區(3路公車站點:天鵝塘 - 桂林站 - 汽車站 - 西城路口 - 陽橋 - 十字街(解放西路) - 藝術館 - 觀漪橋 - 信義路口 - 西鳳路口 - 信義路尾 - 隧道北口 - 蘆笛路 - 環城北一路 - 聖隆路 - 九華山 - 蘆笛菜市 - 冶金機械廠 - 蘆笛路尾 - 蘆笛岩 - 長海廠 - 長海國小 - 長海五村) 。3路車的運行時間從6:30→21:50 ,每趟車間隔時間為13~16分鐘左右,票價為2元/每人次。
②桂林火車北站——8公里——坐計程車經北極廣場到聖隆路過九華路經蘆笛菜市過飛鸞橋即可達到景區 市中心——5公里——可在十字街(解放西路)乘坐公交3路公車直達景區(3路公車站點:天鵝塘 - 桂林站 - 汽車站 - 西城路口 - 陽橋 - 十字街(解放西路) - 藝術館 - 觀漪橋 - 信義路口 - 西鳳路口 - 信義路尾 - 隧道北口 - 蘆笛路 - 環城北一路 - 聖隆路 - 九華山 - 蘆笛菜市 - 冶金機械廠 - 蘆笛路尾 - 蘆笛岩 - 長海廠 - 長海國小 - 長海五村) 。3路車的運行時間從6:30→21:50 ,每趟車間隔時間為13~16分鐘,票價為2元/每人次。
③市內交通:距市中心約5公里,乘3路,213路公車,4A專線車可達。
溫馨提示
· 岩洞內有免費的中文導遊講解服務,洞內階梯較多,地面濕滑,請注意安全,穿旅遊鞋前往。洞外會有人纏著你買蘆笛,叫價1元6個,最低歷史成交價為1角1個。
文學作品
高陽台 蘆笛岩仙境
於雙林
獅嶺朝霞,峰巒掛瀑,堪驚鬼斧神工。白雪堆人,憨對翠柏蒼松。蘑菇瓜果山坡綴,望蓬萊,老叟懷童。沐流光,鳥語花香,寶塔盤龍。
農家小院多情趣,掛鳳梨玉米,孫倚田翁。鏡照蜈蚣,鐘乳雙柱擎空。橫掃水怪騎螺蚌,美猴王,大鬧龍宮。笛聲幽,裊裊餘音,醉與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