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技藝,連雲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雕技藝
- 類別:傳統美術
根雕技藝,連雲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根雕技藝,連雲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 根雕是以樹根為原料,根據和充分利用其天然形態,加以人的豐富想像,對根須進行取捨,稍加雕刻而成的雕塑形式。它與木雕的區別在於木雕完全以人為主觀設計進行雕鑿。而根雕以根系的自然形態為主。灌雲縣的根雕技藝有上百年的歷史。
建甌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樁、樹蔸、樹瘤、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其主要技藝流程有:去皮清污、脫水乾燥、構思立意、描廓制坯、細刻修光、打磨除痕、上蠟防腐、配備底座、命名點題等。 2017年1月11日,“根雕(建甌根雕)...
根雕,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傳統美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安根雕傳統工藝在當地已有上百年歷史。清末民初,福安樓下村人彭澤春向木雕藝人學習,汲取東陽雕刻技法後,獨創木雕平削鑿木技法。其後,彭澤春的孫女婿劉梅仙繼承了木雕技藝,改良木雕平削鑿木技法,運用於根雕創作。20世紀60年代,劉梅仙傳技於子...
皖南根雕可以說是從‘徽派三雕’中吸取了精華,皖南這邊以竹木出名,原材料比較豐富,選材方便,再加上‘徽派三雕’取材也多為皖南竹木,所以創作基礎大致相同,相似之處有許多,皖南竹木根雕算是‘徽派三雕’一個支系。 2011年5月,皖南根雕走進了中國根雕藝術最高獎——“百花獎”的評選。當時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主要傳承人:蕉城根雕主要藝人有屠一道,其將根雕技藝傳於張長青,後者又傳葉石和(原名葉兆和)。代表性傳承人:葉石和(原名葉兆和),男,1971年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根雕(蕉城)”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福建省經貿委等主辦的“第五屆福建...
此根材為青州西南山區的巨根,其粗大根莖部位像龍頭,根系主幹為龍身,末梢為龍尾,狀似昂首巨龍,作者稍作取捨,儘量保留根材的盤枝錯節和疤節的原汁原味,給人以巨大的震撼。文化價值 為了更好的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青州根雕技藝已被列入第一批青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八十年代中後期,張德和悉心竹根雕技藝創作,他發明的“局部施雕法”、“亂刀法”、“聯體雕法”、“組合雕法”和“大寫意法”等,被視為中國竹根雕藝術的一次革命;1991年,張德和的作品《眷戀》獲得中國根藝美術最高獎——劉開渠根藝獎金獎。之後,他的《洪荒時代》、《華裝初試》、《出沒風濤》、《茅屋·...
徽州根雕是一種傳統美術,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徽州根雕的發源地在黃山市,其歷史悠久,造型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黃山市地處北亞熱帶,屬於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徵。適合多種林木的生長,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徽州根雕藝術提供了創作的基礎。明清時期,是徽州根雕技藝發展的成熟期,...
客家根雕是一種最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根材必須是有形有韻的樹根。贛州山木廣闊,樹種眾多,根材豐富,質地優良,為客家根雕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現已發現和利用的根材有灰樹根、朴樹、檵木、杜鵑、紫薇、赤楠、榕樹、陰沉木等。這些材料,或根或瘤,或枝或杈,通過藝人們賦枯木以生命、化腐朽為神奇的高超技藝,經...
據專家考證根雕起源於戰國(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宋、元時期,根雕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根雕的佛像,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麥積根雕的製作始於北宋時期...
古瓜州先民對根雕就有崇拜的情感,根雕不僅是藝術品,也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民間把它看作為絲路傳統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品,它造型獨特、歷史悠久、原始古樸、充滿靈氣。工藝特徵 苟正光先生繼承父輩的根雕技藝,根據瓜州的傳統歷史結合現代文化生活藝術為體材,利用廢棄材料製做的200多個根雕作品,有各類...
寧海根雕亦稱樹根雕、柴株雕等,素有“根雕之鄉”的美譽。光緒《寧海縣誌》載當地 “古來有人以樹藝為生---”,現存最早根雕作品為明代所制,而其最初創始期可能在南宋之前,可見寧海根雕技藝發軔之早。至清末民初,寧海根雕步入鼎盛期,光其縣城內經營根雕的店鋪就達18家,1946年時官方曾辦過“浙江藝術展...
宋、元時期,根雕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得到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到了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並出現了流派。較為著名的有金陵派和嘉定派。金陵派的代表性人物為濮仲謙(生卒年不詳), 名澄,字仲謙。金陵(今南京)人。明末清初竹刻名家。善選材,能因材施藝,刻品構思奇巧,技藝精湛,以淺刻...
來紀念屈原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精神。該作品充分體現了根雕藝術的魅力,致力於追求自然之美和技藝之美的和諧統一,使作品的雙重美學價值都能達到充分的體現。這既不同於傳統的根藝,也不同於其他傳統木雕,盡情展現了樹根千變萬化的天然之趣。現收藏於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興寧根雕技藝 興寧根雕技藝於2019年1月13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序號4)。
根雕盆景藝術是盛行於中國古代文人雅士中的一種文化,它與中國的書畫文化是分不開的,其歷史源遠流長。 成縣的根雕盆景也是由來已久。成縣根雕盆景主要分布於成縣、幑縣及周邊縣區。 傳承保護 成縣根雕盆景製作技藝現在的傳承人靳寶榮的父親靳澤林從50年代起就開始製作根雕盆景,至70年代靳寶榮時,因自小耳濡目染...
高山林氏木雕,榮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背景介紹 高山林氏木雕已有100多年歷史。1880年,榮縣高山鎮人林開科開創出第一代林氏木雕作品,作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發展歷史 第五代傳人林本德秉承“保留傳統技藝,追求時代發展”理念,對傳統的木雕製作工藝進行改良。林本德對根雕製作情有獨鐘,其作品有彌勒...
清代後期,阜寧“王家花園”,兩代藝人從事根藝製作,作品由仇恨初的父親帶入高港地區。第三代藝人仇恨初自幼在阜寧“王家花園”學習花藝和根藝,解放前夕隨父親仇碩夫來高港定居,利用工作之便(搬運工)撿拾樹根,繼續從事根藝創作,發展了高港根雕技藝。第四代藝人袁永亮,從小跟隨父親學過木工和木雕,後入藝術職業...
“根雕教育藝術”是因材施教的形象化比喻。比喻教育應該像雕塑藝術家那樣創造性地“因形而琢,因質而賦予其靈性“;“似龍似鳳,因材而異;形似神似,因師而出”,關鍵在於藝術家的眼力、心智、技藝、雕琢。教育亦同此理,“人人有才,皆可成才;因時因勢,育人育才;揚長避短,育才用才”,讓學生充分展示其...
淘根雕(TGDiao)創立於1998年,自創立以來憑藉“精選木材 精雕細琢 精藝典藏”三大宗旨馳騁於中國根雕市場及海外貿易。以獨特的藝術技藝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工藝品行業。淘根雕品牌故事 根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紀80年代先後在湖北的古墓中發現的...
《根雕製作技法/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叢書》是1999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少英。內容簡介 《根雕製作技法》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叢書之一。根雕藝術是發現和利用木本植物根部的自然美又施以藝術處理的、天人合一的造型藝術。本書介紹了根雕的特點、品類、製作的材料及工具、創作與製作技法等等,並附有大量的...
木雕(含根雕),連雲港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 連雲港市的木雕工藝始於漢代。在海州出土的漢代木俑通體圓雕,刀工精細,造型逼真。上世紀70年代海州出土的唐代墓葬《仕女騎馬出遊》木俑,將唐代貴族婦女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近代的木雕主要用於草稿及屏風等家具的雕刻,以浮雕...
1988年他到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培訓一年,得到了專家的指點,技藝又有了些長進,回來後便開始創作一些抽象性的東西。1994年,他的根雕《漁家女》,在中國根藝美術展覽中獲獎。創作了幾年之後,敏感的高敏認識到自己不高的文化水平對個人內涵和創作及想像力的約束,於是他於1994年突擊學習高中的知識,並考上了中國...
他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技藝進展很快,一段段沒有生氣的木頭在他神奇的雕刻刀下,成為一件件栩栩如生、魅力無窮的藝術品。人物簡介 鄭方楊 全國鄉村青年民間工藝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2006年度中國收藏家喜愛的木雕藝術大師,浙江根雕新星,首批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