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根雕

在青州這片沃土,都有一支化腐朽為神奇的根雕藝術創作隊伍和慧眼獨具的收藏隊伍。青州根雕藝師以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和對生命深刻的理解,憑藉著睿智、聰靈的慧眼使那些曾經沉睡於地下、吸收歲月精華的樹根,呈現出鬼斧神工的藝術形態,他們在那些看似是腐朽的樹根身上發現美、創造美、賦予它們新的靈魂和生命,使之詮釋和綻放生命的大美無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州根雕
  • 創作年代:明朝中期
  • 文化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展歷史,工藝特點,代表性作品,文化價值,

發展歷史

青州根雕藝術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據悉,明朝中期青州民間就有根雕製作,且保留民間進獻衡王府的根雕座椅照片顯示,座椅花紋精美。清道光年間,青州有樹春從事木匠工作,為增加木製品的美觀性,在木工基礎上開始對桌椅木凳進行花紋雕作,繼而製作根雕,其遺留作品“龍盤富貴”形象逼真,有靈動之感。民國時,有家一直延續從事木匠和根雕藝術創作,“有家的木匠、段家的鐵匠”在青州赫赫有名。有家根雕工藝代代傳承。80年代,劉炳新等從師有令恆學習根雕藝術;90年代,王墳鎮張安祿、李太軍也開始學習根雕藝術,青州根雕藝術在一代代的傳承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工藝。

工藝特點

其製作以手工為主,作品完成後特用蜂蠟塗抹,創作中注重根雕藝術語言的表達,尋求根的自然天成,取源於自然,還原於自然。在造型上儘量做到少拼接、少雕刻,尊重根的原形,隨形蘊意,以形寫神。在色的處理上儘量講究根的原色,使根雕作品達到自然的美感效果。在用材上講究用古老的多種樹根為材料,主要是黃荊、松木、槐樹等的枯根,根據根的原形進行審料創作。沖洗、去皮,然後整形、磨光並上蠟,最終加工成為集自然美感與人工雕琢為一身的根雕藝術作品。

代表性作品

青州除有豐富的代表性的古根藝術品之外,青州根雕藝術界近年的驚世新作也不斷問世,如有令衡先生的組合根藝“十二生肖”;劉炳新先生的巨型根雕“中華魂”;張安祿先生的“羅漢”;崔東友先生的“孔雀開屏”;李太軍先生的“飛天”等,都在國內許多展覽會上獲獎。特別是劉炳新先生的巨型根雕“中華魂”,長3.8米,高3.5米,重350公斤,創作於1989年。此根材為青州西南山區的巨根,其粗大根莖部位像龍頭,根系主幹為龍身,末梢為龍尾,狀似昂首巨龍,作者稍作取捨,儘量保留根材的盤枝錯節和疤節的原汁原味,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文化價值

為了更好的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青州根雕技藝已被列入第一批青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